| 商品名稱: 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 齣版社: 湖北辭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7-04-01 |
| 作者:李國祥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60.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40342890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本詞典收單字頭1萬餘個,復音詞2萬餘條,收詞範圍不僅包括先秦兩漢的古籍,還兼及曆代詩詞麯中的常見詞匯,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一般古籍的中型工具書。本詞典以規範的簡體字排列字頭,括注繁體字和常見異體字;字詞釋義精準到位,簡明扼要;例證豐富,具有典型性,疑難字詞句附注解,方便讀者理解。
李國祥(1934.12-2015.8),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曆史文獻學研究所所長。連續擔任瞭三屆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瞭古委會大型古籍整理項目《明實錄類纂》的整理工作,主編瞭《古籍整理研究(八種)》、《國學知識指要》等書。
楊閤鳴,武漢大學教授、博導,現係武漢大學文學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漢語大字典》編審之一。主要研究方嚮是語法學及詩經學。
這本書簡直是文言文學習者的福音!我過去在閱讀先秦諸子或者唐詩宋詞的時候,經常被一些生僻的詞語卡住,查閱資料也總是費時費力。自從用瞭這本詞典,我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上瞭好幾個颱階。它的收錄範圍非常廣,不僅涵蓋瞭基礎的常用詞,對於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齣現,後來逐漸消失的詞匯也做瞭詳盡的解釋。而且,它的釋義不僅僅是簡單的對譯,更重要的是,它會結閤不同的曆史語境來分析同一個詞在不同時期的微妙含義差彆,這一點對於深入理解古籍的原意至關重要。記得有一次我研究《史記》中的某個段落,一個詞匯的解釋在不同的工具書裏都有微小的齣入,但在這本修訂版裏,作者通過援引旁證和詳細的考據,給齣瞭一個最為精準和令人信服的解釋。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字號適中,檢索起來十分方便,這對於經常需要頻繁查閱的中老年學習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瞭我書桌上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每次翻開它,都仿佛能與古代的智者進行一次無礙的對話。
评分我對曆史的興趣主要集中在魏晉南北朝的社會變遷上,那個時代的人文思潮湧動,語言上也充滿瞭活力與創造性,但也因此帶來瞭很多詞匯的演變和新生的挑戰。我發現很多專門針對唐宋以前的詞典,對於這個時期的特定用語收錄得不夠全麵。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修訂版在保持瞭對早期經典的覆蓋基礎上,對於中古漢語的詞匯增補和修訂做得非常齣色。比如,對於一些當時士大夫階層流行的新詞匯或諧音用法,它都有詳細的標注和解釋,避免瞭我們望文生義的錯誤。而且,它在詞條的排列上似乎也融入瞭某種曆史發展的脈絡,雖然主體是按音序排列,但在同一個音節下,不同時代的詞義變遷是能被感知到的。這讓我在閱讀那一時期文人的筆記和信件時,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他們遣詞造句時的那種時代氣息和情感張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語義,更是一種跨越韆年的文化共鳴感。
评分我不是專業學者,主要工作是負責一些古籍文獻的數字化整理,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古代文本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對我來說,一本高效、可靠的工具書是保障工作質量的基石。這本詞典的檢索效率極高,它的注音係統非常規範,無論是注音符號還是繁簡體的對照都做得清晰明瞭,這極大地縮短瞭我的查詢時間。更重要的是,它在處理多義詞時,會非常清晰地用數字序號將不同義項區分開來,並且對每種義項的適用範圍做瞭簡要的說明,這對於需要快速判斷詞義在特定語境下是否適用的我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不像有些詞典,把所有解釋堆在一起,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本修訂版在兼顧學術深度和實用效率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可以說,它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更是我們這些從事古籍整理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準確率。
评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詞典之前是有些疑慮的,因為市麵上的“修訂版”很多時候隻是換個封麵,內容大同小異,甚至還不如舊版。然而,這本《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真正體現瞭“修訂”的價值。我對比瞭我手上另一本使用多年的舊版詞典,新版在收錄量上的增加是肉眼可見的,尤其是在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比如古代的官製、禮儀、器物等方麵,增補瞭大量專業術語的解釋。更關鍵的是,它對現有詞條的解釋進行瞭大量的“去僞存真”工作。很多過去流傳甚廣但其實存在歧義或錯誤的解釋,在新版中都被更正或補充瞭更精準的論據。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讓一本工具書煥發瞭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常用詞語的引申義的梳理,往往能一語中的地揭示古人思維的微妙之處。這讓我感覺自己的古漢語功底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瞭實質性的提升。
评分作為一名古典文學專業的學生,我對於詞典的嚴謹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這本修訂版的錶現可以說是超齣瞭我的預期。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在考證上的下足瞭功夫。它不僅僅是一個“是什麼”的解答工具,更是一個“為什麼是”的探究過程。對於那些有爭議的詞義,它沒有采取一言堂的做法,而是列舉瞭不同的學說,並標明瞭主流的觀點和自己的傾嚮性判斷,這種開放和審慎的態度,是許多同類工具書所欠缺的。我特彆留意瞭它對一些常用虛詞的解釋,比如“之”、“乎”、“者”,這些看似簡單的字,在不同的句式中承擔的語法功能和錶達的情感色彩韆差萬彆。這本詞典對這些細微差彆的梳理,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絕。此外,它的例證選取非常精到,都是來自權威的經典文獻,而且往往會給齣完整的句子而非碎片化的詞組,這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詞匯在實際語境中的運用模式。翻閱它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是在查閱一本冰冷的工具書,而是在跟隨一位博學的大師進行細緻的學術探討,其深度和廣度,足以支撐起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