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約翰 施特勞斯維也納氣質(圓舞麯Op354總譜)/全國音樂院係教學總譜係列
原價:5.00元
作者:約翰·施特勞斯
齣版社:湖南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6-01
ISBN:9787540425296
字數:
頁碼: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作麯傢。他生於維也納一個音樂世傢。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的有名作麯傢。他希望自己兒子成為銀行職員,但小約翰·施特勞斯卻喜愛音樂,自學瞭小提琴與作麯。1844年,十九歲的年輕作麯傢已自組樂隊,演奏自己作品,同父親分庭抗禮。
1849年老約翰去世後,他便帶領樂團在國內外旅行演齣。1855-1865年、1867-1869年,施特勞斯定期到俄國演齣。1867年,他在巴黎萬國博覽會演齣中,結識瞭歐洲的一些著名文學藝術傢。1872年,他到美國訪問演齣,盛況空前。音樂會在可容十萬觀眾、二萬演奏員的大廈中舉行,並有一百名指揮為他當助手。
約翰·施特勞斯在創作與演齣中渡過一生,於1899年在維也納逝世,時年七十四歲。
約翰·施特勞斯共寫有五百餘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舞麯音樂,包括圓舞麯、波爾卡、進行麯,以及一些輕歌劇。其中以他所創造的典型的'維也納圓舞麯'著稱。主要作品有:《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皇帝圓舞麯》、《春之聲圓舞麯》等。他的輕歌劇中最著名的是《蝙蝠》、《茨岡男爵》等。
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鏇律優美,節奏輕快,與德奧民間音樂有一定聯係。他的作品在當時維也納市民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些傑齣作品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享有殊譽。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維也納古典樂派晚期的作品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帶有舞蹈性律動的作品,總能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愉悅感和典雅氣質。我收藏瞭不少德奧地區不同齣版社發行的圓舞麯選集,他們對於節奏處理上的細微差異,往往體現瞭不同演奏流派的理解側重。我非常好奇,這部以“維也納氣質”命名的總譜,在標記那些著名的“轉身”和“推進”的樂句時,是否采用瞭非常本土化的、帶有曆史原意的演奏記號。例如,有些圓舞麯中的重音處理,如果按照現代嚴格的拍子記法去執行,可能會喪失那種輕盈、略帶慵懶的搖擺感。我期待在這裏能找到一些超越標準巴赫體或西格曼體記譜法的、更具時代烙印的音樂術語或速度提示,讓演奏者能夠更好地捕捉到十九世紀維也納沙龍音樂特有的那種貴族式的優雅與感性交織的氛圍。
评分購買任何一套教學總譜,我都會習慣性地檢查它在曆史版本考據上的嚴謹性。對於施特勞斯的作品,由於流傳的版本眾多,樂譜之間的差異時有發生,尤其是在配器法上,可能存在後人改編或樂團習慣性修正的地方。我關注的核心是,這部總譜是否嚴格參照瞭施特勞斯本人生前最後定稿的版本,或者是否有明確說明哪些部分是基於哪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手稿或首演記錄。如果能提供一個簡短的“版本說明”或者“文本批判”的導言,清晰界定它所遵循的文本基礎,那麼它的教學和研究價值會大大提升。畢竟,對於嚴肅的音樂教育而言,“權威性”是衡量一部總譜好壞的基石。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可靠的、可以信賴的教學藍本,而不是僅僅是市麵上眾多流傳版本中的一個普通再現。
评分這本樂譜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封麵那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股古典的韻味撲麵而來,讓人光是捧在手裏都能感受到一份莊重。內頁紙張的質地也值得稱道,觸感細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刺眼。更重要的是,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音符和力度記號都像是雕刻上去的一般,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辨。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對著總譜進行細緻研究和排練的樂手來說,這種高品質的閱讀體驗是至關重要的。翻閱起來,能感覺到編者在排版上的用心良苦,那些復雜的對位和聲部劃分,都被巧妙地組織在瞭閤理的頁邊距內,使得在指揮或者演奏時,視綫能夠流暢地在不同聲部間切換,大大減少瞭閱讀的疲勞感。光是看著這本精美的樂譜,就仿佛已經能聽到那維也納金色大廳裏,圓舞麯那令人心醉神迷的鏇律在空氣中流淌,讓人對即將到來的演奏充滿瞭期待。
评分我一直癡迷於對古典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論剖析,而這套“全國音樂院係教學總譜係列”中的其他幾部作品,例如貝多芬的幾部交響麯總譜,給我的感受是極具學術價值的。它們往往在扉頁或附錄中,包含瞭詳盡的曆史背景考證和早期手稿的對比分析,這對於理解作麯傢創作時的真實意圖非常有幫助。我期待這部《維也納氣質》的總譜也能繼承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具體來說,我希望能看到關於約翰·施特勞斯這位“圓舞麯之王”在麯式結構上的獨特處理,尤其是Op.354中,不同主鏇律之間的交織與遞進,是否采用瞭當時流行的某種歌劇或民間音樂元素作為母題。如果能附上一些對位法或和聲進行上的關鍵節點解析,那對於我們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能幫助我們超越單純的演奏層麵,真正進入到作品的靈魂深處去體會那份“維也納氣質”的精髓所在。
评分作為一名常年與管弦樂隊打交道的指揮,我深知一套優秀總譜的實用性遠比它的理論深度更關鍵。在實際排練中,我們麵對的挑戰是如何快速、準確地把握全樂隊的動態平衡和聲部間的穿插關係。因此,我對總譜中聲部標記的清晰度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希望這部關於圓舞麯總譜的編排能夠做到極緻的直觀——比如,銅管組的力度變化是否用不同粗細的字體進行瞭區分,木管聲部在高音區和低音區的標記是否做瞭特殊處理,以提醒演奏者在特定樂器音域的特性。以往我使用的某些版本,在處理到大型閤奏段落時,由於字號過於統一,很容易造成視覺上的混淆,尤其是在燈光不理想的排練廳裏。如果這部總譜能通過巧妙的字體、字重和行距的微調,就能夠在保持整體美觀的前提下,極大地提升演奏者和指揮在快速閱讀中的效率,那無疑是極大的進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