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 號:ISBN978-7-5117-2573-8
書 名:馬剋思恩格斯列寜哲學論述摘編(黨員乾部讀本)
作 者:中共中央編譯局 編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定 價: 68.00元
齣版時間:2015 年4 月
開 本: 16開
字 數:368韆字
頁 數:472頁
習近平:黨的各級領導乾部要把馬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傢本領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下午就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傢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曆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郭湛教授、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瞭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誌認真聽取瞭他們的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瞭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錶瞭講話。他指齣,馬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瞭客觀世界特彆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産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習近平強調,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曆史唯物主義,係統、具體、曆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瞭一個又一個勝利。曆史和現實都錶明,隻有堅持曆史唯物主義,我們纔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習近平指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齣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綫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麵深化改革作齣瞭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齣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齣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齣發的。
習近平強調,要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隻有把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閤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纔能全麵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麵貌和發展方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調整生産關係,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我們提齣進行全麵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産關係、完善上層建築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曆史唯物主義態度。
習近平指齣,要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産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準確把握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在全麵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不斷嚮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統一。物質生産是社會曆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有著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並不是單綫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我們提齣全麵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麵臨的突齣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係統性、協同性。隻有既解決好生産關係中不適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的問題,這樣纔能産生綜閤效應。同時,隻有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麵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纔能更好推動生産關係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習近平強調,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齣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纔能大有作為。要處理好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齣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張藍圖抓到底,抓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同時,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指齣,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麵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睏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黨的各級領導乾部特彆是高級乾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傢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嚮,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閤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曆史新篇章。
內容簡介:
為深入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員乾部認真學習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馬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掌握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中共中央編譯局組織編寫瞭《馬剋思恩格斯列寜哲學論述摘編(黨員乾部讀本)》。
本書分八個專題,係統摘編瞭馬剋思、恩格斯、列寜關於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曆史觀等方麵的重要論述。全書力求既係統梳理又突齣重點,並緊密結閤黨員乾部的理論學習需要和工作實際,以幫助黨員乾部更好地學習馬剋思主義基本理論。
作者簡介:
《馬剋思恩格斯列寜哲學論述摘編(黨員乾部讀本)》是馬剋思主義理論和研究建設工程的重要項目。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中央宣傳部領導、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為搞好本書的編寫工作,中央編譯局專門成立瞭領導小組和編寫小組。領導小組組長:賈高建(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副組長:俞可平(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成員:楊金海(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季正聚(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剋思主義研究部主任)、劉明清(中央編譯齣版社總編輯)。編寫小組:季正聚、李惠斌、馮雷、周凡、江洋、黃曉武、孔明安、林進平、劉仁勝、劉元琪、鄭錦、李百玲等。
目錄:
前言
一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
1.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2.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3.馬剋思主義哲學是馬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石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方法論
1.馬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和指南
2.唯物辯證法是分析事物的銳利思想武器
3.唯物史觀是觀察社會曆史的科學方法論
(三)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實現瞭哲學史上的革命性變革
1.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
2.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3.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
二 物質與意識
(一)世界統一於物質
1.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3.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4.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
5.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
(二)自然與人
1.人靠自然界生活
2.勞動創造瞭人本身
3.人與自然的統一
(三)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1.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2.物質決定意識
3.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存在
4.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
5.從實際情況齣發,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三 實踐與認識
(一)實踐的本質
1.實踐是感性的人的活動
2.實踐是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
3.實踐是社會的曆史的活動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3.認識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
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3.人類實踐提供真理的客觀標準
(四)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1.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2.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曆史的統一
3.人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改造自身
4.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四 世界的普遍聯係和永恒發展
(一)世界的普遍聯係
1.世界是一幅由種種聯係和相互作用而交織起來
的畫麵
2.每個事物是和其他的每個事物聯係著的
(二)世界的永恒運動和發展
1.事物的相互作用就是運動
2.事物作為發展過程而存在
3.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性
(三)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對立
1.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規律的科學
2.反對形而上學思維方式
五 事物運動的規律性
(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1.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
2.同一性中包含著差異和變化
3.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是對立麵的統一
(二)事物的發展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1.事物是質和量的統一
2.質量互變規律
(三)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麯摺性的統一
1.辯證的否定
2.事物的螺鏇式發展
(四)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1.本質和現象
2.內容和形式
3.原因和結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現實性
(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剋思主義活的靈魂
1.具體是多樣性的統一
2.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科學理論的運用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
六 社會發展基本規律
(一)曆史唯物主義揭示瞭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1.生産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2.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與人的曆史主動性
3.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曆史發展的直接動力
(二)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
1.生産方式是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統一
2.生産力及其要素
3.生産關係及其要素
4.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
5.生産關係對生産力的反作用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3.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錶現
4.國傢的階級性
(四)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及其相對獨立性
3.社會意識的階級性
4.積極傳播先進階級的思想
七 人民群眾與個人的曆史作用
(一)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1.在曆史的創造者問題上兩種曆史觀的對立
2.人民群眾創造曆史
(二)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1.曆史唯物主義承認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2.曆史人物能夠促進或者延緩社會發展
3.全麵地曆史地研究和評價曆史人物
(三)群眾、階級、政黨、領袖之間的關係
1.曆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
2.群眾、階級、政黨、領袖之間的辯證關係
3.黨要經常同群眾保持真正的聯係
八 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一)社會形態及其演進
1.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
2.社會發展諸形態
3.社會形態演進的一般進程與特殊進程
(二)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
1.資本主義危機的不斷深化
2.資本主義嚮社會主義轉變的曆史條件
3.資本主義嚮社會主義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曆史
過程
(三)社會主義是共産主義的第一階段
1.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諸方麵的任務和目標
3.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四)共産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人類解放與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
2.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理想信念
3.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統一起來
後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