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自己的閱讀方法:北大學者談讀書

成就自己的閱讀方法:北大學者談讀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蕭東發 著
圖書標籤:
  • 閱讀方法
  • 學習方法
  • 效率提升
  • 自我提升
  • 北大學者
  • 讀書技巧
  • 思維訓練
  • 知識管理
  • 個人成長
  • 學術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576598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60128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Reading
开本:18開
出版时间:2011-12-26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7*23cm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領會讀書的樂趣
享受閱讀的喜悅
讓自己更加智慧
古人說:「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通之。」實際上使之「通」者並非「鬼神」,而是在不斷思考中使智商有所提高,然後迴過頭來增助於自己對問題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的思考,成為良性循環,最終乃臻於彼岸。希望親愛的讀者能從本書所收的幾十篇文章中有所領會,並在自己的求學方麵得到裨益。

作者簡介

蕭東發
1949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74年10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係,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7月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齣版研究所所長,學位分委員會主席,新聞齣版總署齣版專業高等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版協年鑒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編輯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94年被評為「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幹」,1995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入《國際名人辭典》。在北大主講:中文工具書、中國書史、齣版經營管理、年鑒學研究、中國圖書齣版史等課。
主編《中國圖書館年鑒》三捲(北京圖書館齣版社1997、1999、2001年)、《中國編輯齣版史》上下冊(遼海齣版社1996、2003年)。承擔多項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是2008年齣版的《中國齣版通史》首捲的主筆,2011年齣版瞭《齣版創新與中國文化軟實力》。
多次獲北京市和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十餘次獲全國、部委、學會及校級優秀科研獎。專著《中國圖書齣版印刷史論》獲北京大學科研成果著作二等獎、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中華文化優秀著作三等獎。多次赴韓國、日本齣席世界印刷文化和東亞齣版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錶論文及主題演講,用確鑿的史實、史料和文物反駁印刷術「韓國發明說」,捍衛瞭中國的印刷術發明權。

目錄

序言
1.嚴復:西學門徑功用
2.蔡元培:我的讀書經驗
3.魯迅:讀書雜談
4.周作人:讀書的經驗
5.李四光:讀書與讀自然書
6.鬍適:讀書
7.梁漱溟:認真讀書改造世界觀
8.顧頡剛:初進學問界
9.毛子水:書籍與修養
10.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
11.錢穆:讀書漫談
12.林語堂:論讀書
13.陳西瀅:再論線裝書
14.曹靖華:堅持自學 學無止境
15.硃光潛:談讀書
16.宗白華:讀書與自動的研究
17.徐誌摩:緻孫伏園信
18.孫福熙:讀書並非為黃金——我的不讀書的經驗
19.王力:談談怎樣讀書
20.冰心:憶讀書
21.俞平伯:讀書的意義
22.梁實鞦:讀書苦?讀書樂?
23 .葉公超:買書
24.李霽野:讀書與生活
25.馮至:書和讀書
26.傅振倫:廣博與專精
27.謝興堯:讀書有味趣忘老
28.商鴻逵:北平舊書肆
29.張岱年:《讀書文萃》序
30.蕭乾:關於書
31.季羨林:我和書
32.侯仁之:書緣
33.何其芳:盡信書,不如無書
34.金剋木:談讀書和「格式塔」
35.謝義炳:圖書對我的教益
36.吳小如:漫談我的所謂「做學問」和寫文章
37.陳丹晨:書蟲
38.金開誠:迴顧往昔談讀書
39.褚斌傑:讀書卮言
40.鬍經之:開捲有益樂無窮
41.袁行霈:書趣
42.劉紹棠:斷章取「藝」
43.葉永烈:日坐書城
44.陳建功:情癡不關風與月
45.曹文軒:閒話讀書
46.陳平原:讀書,讀什麼書?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卓越思維的構建:通往深度學習與高效實踐的路徑》的圖書簡介。 --- 《卓越思維的構建:通往深度學習與高效實踐的路徑》 內容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更迭速度驚人的時代,個體能否持續保持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思維框架的構建深度與學習效率。本書並非傳統的“成功學”指南,也不是對單一技能的膚淺剖析,而是一部旨在幫助讀者係統性地重塑認知結構、優化決策過程、並最終實現個人潛能最大化的深度思考工具書。它聚焦於“如何思考”這一核心能力,將復雜認知科學、係統動力學與實際應用場景相結閤,為渴望實現心智成熟與專業精進的讀者提供瞭一套嚴謹且可操作的思維模型與實踐框架。 第一部分:認知地圖的繪製——理解思維的底層邏輯 本書的第一部分深入探討瞭人類心智的運作機製,旨在幫助讀者繪製齣屬於自己的“認知地圖”。我們首先將破除一些常見的思維誤區,例如“確認偏誤”和“過度概括”,這些局限性思維模式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阻礙瞭我們獲取真實信息和做齣明智判斷。 1.1 深度感知與信息過濾的藝術: 現代社會充斥著噪音,有效信息被淹沒在數據的洪流中。本章詳述瞭如何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穿透現象的錶象,直達事物的本質。我們介紹瞭一種“多維信息交叉驗證法”,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套可靠的個人信息過濾器,確保輸入大腦的信息是高質量且經過審慎考量的。這不僅僅是批判性閱讀,更是一種主動構建信息生態係統的策略。 1.2 情緒智能與理性決策的平衡點: 許多重大的決策失誤並非源於知識的匱乏,而是源於情緒的乾擾。本書探討瞭從神經科學角度理解情緒對認知的影響,並提齣瞭“慢思考”與“快思考”的協同機製。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並有效管理焦慮、恐懼和過度自信等情緒對判斷力的侵蝕,從而在關鍵時刻保持心智的清明與穩定。 1.3 範式轉換的力量: 偉大的創新往往源於思維範式的轉變。本章通過剖析曆史上的科學革命與商業轉型案例,闡釋瞭打破固有思維定勢的必要性。我們提供瞭“逆嚮思維矩陣”與“類比推理工具箱”,引導讀者練習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審視同一問題,培養齣跳齣“舒適區”進行思考的能力。 第二部分:係統化構建——知識的整閤與連接 知識的價值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其結構化和連接性。《卓越思維的構建》著重講解如何將零散的知識點編織成一張強大的知識網絡。 2.1 知識的層級化與模塊化: 書中提齣瞭一個“金字塔式知識結構模型”,強調瞭基礎理論(基石)與高級應用(上層結構)之間的關係。讀者將學會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解構與重組,將信息轉化為可調用的心智模塊,而非孤立的數據片段。 2.2 跨學科思維的融閤實踐: 真正的智慧産生於學科的交叉地帶。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運用“T型人纔”的思維框架,在專精一個領域的同時,係統性地學習並整閤來自不同學科(如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的工具與概念。我們提供瞭具體的“思維模型嫁接練習”,指導讀者如何將一個領域的原理應用於完全不相關的場景中。 2.3 記憶的效能與提取機製: 學習的終點是有效提取和應用。本書批判瞭死記硬背的傳統方法,轉而強調“情境化記憶”與“檢索練習”的重要性。讀者將掌握如何設計個性化的知識迴顧係統,確保知識不僅被存儲,更能被迅速、準確地調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 第三部分:從思維到行動——高效實踐的閉環 擁有卓越的思維結構隻是第一步,將其轉化為持續的、有影響力的行動,纔是衡量思維價值的最終標準。 3.1 目標設定與路徑規劃的動態調整: 傳統的綫性目標規劃往往在麵對復雜環境時顯得脆弱。本書引入瞭“適應性目標框架”,強調在執行過程中保持對反饋的敏感性。我們探討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實踐哲學,確保行動不僅是努力,更是方嚮正確的努力。 3.2 復雜問題的分解與解決策略: 麵對“髒亂差”(Wicked Problems)式的復雜挑戰時,直覺往往失效。本部分提供瞭如“流程圖分解法”、“乾係人分析”以及“假設驅動的實驗設計”等工具,幫助讀者將看似無法著手的宏大問題,係統地分解為可管理、可測試的小單元。 3.3 反饋循環的構建與持續優化: 實踐的價值在於學習,而學習的關鍵在於構建高效的反饋循環。本書詳細指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套自我監督與外部校準機製,區分“有效反饋”與“無效噪音”。最後,我們提齣瞭“刻意練習的元認知”模型,確保每一次嘗試都成為下一次進步的基石,從而實現思維與能力的螺鏇式上升。 本書適閤人群: 尋求職業生涯突破,渴望從“執行者”轉變為“思考者”的職場人士。 希望提升學習效率,構建個人知識體係的研究人員與終身學習者。 麵臨復雜決策挑戰,需要嚴謹邏輯與創新視角的企業管理者與創業者。 對認知科學、心理學在實踐應用中感興趣的深度思考愛好者。 《卓越思維的構建》旨在成為您心智成長的夥伴,引導您超越知識的錶層,深入理解事物的底層邏輯,最終以更清晰、更強大的思維能力,主導自己的職業與人生道路。 ---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堅實的“閱讀倫理”。在當今這個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忙著“知道得多”,卻很少有人關心“理解得深”。這本書,卻像一座燈塔,提醒著每一個沉浸在信息流中的人:你的專注力是你最寶貴的資産,而閱讀,是馴服和強化這份專注力的終極訓練場。它探討瞭如何抵禦外界的乾擾,如何與那些試圖操縱你思維的文字保持距離,保持一種清醒的批判性。這種對精神獨立性的強調,遠超齣瞭單純的“學習方法論”範疇,它上升到瞭關乎個體心智健康的高度。我感覺自己讀完後,不僅僅是學會瞭如何更好地讀書,更是學會瞭如何更好地“思考”,如何更有尊嚴地掌控自己的認知世界。這是一種無價的收獲,它讓閱讀不再是任務,而成為瞭一種自我尊重的行為。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如何選擇讀物”這個問題上,給齣瞭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答案。它沒有羅列一個“必讀書單”,這讓我鬆瞭一口氣,因為我厭倦瞭被標準化的推薦列錶所束縛。相反,它更像是在提供一個“內在指南針”。作者似乎在引導我們去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好奇心和睏惑點,然後根據這些需求去尋找匹配的文本。這種方法論的精髓在於,它承認瞭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生命階段都是獨特的,因此,最好的閱讀路徑也必然是獨一無二的。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思路,去挑選瞭一本我原本認為“太難”或者“與我無關”的專業書籍,抱著一種“我要去挑戰它”的心態去閱讀,結果齣乎意料地發現,因為我的動機是主動的、帶有探索性的,所以吸收的效率比以往任何一次被動閱讀都要高得多。這種將“自我驅動”置於首位的觀點,是這本書對我閱讀習慣最大的顛覆。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子讓人躍躍欲試的衝勁,仿佛隻要翻開它,就能立刻掌握某種獨傢的“秘籍”,從此告彆那些在書海裏漂浮不定、抓不住重點的閱讀體驗。我當初拿起它,就是衝著這個“成就自己”的承諾去的。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沒有給我那種立竿見影、像吃瞭興奮劑一樣的感覺,反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迫使你去審視自己過去是如何對待書籍的。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將閱讀視為一種純粹的知識輸入過程,而是將其提升到瞭一個“自我構建”的哲學層麵。作者似乎在不斷地提醒我們,你讀瞭什麼,最終決定瞭你是誰,你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都刻在瞭你翻過的書頁裏。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那些堆在床頭、卻從未真正消化吸收的經典名著。它讓我意識到,高效閱讀不是指速度,而是指內化的程度。那種細嚼慢咽、甚至帶著批判性地去挑戰作者觀點的過程,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就”。這種轉變,是無形的,但卻是持久而深刻的,就像把地基打牢,房子纔能蓋得更高。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嚴謹,它沒有陷入那種零散的“閱讀技巧集閤”的窠臼。它像搭建一個宏大的知識建築,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閱讀態度,過渡到如何處理復雜文本,再到最終如何將閱讀成果融入個人生活和思想體係。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慢讀與快讀的辯證關係”的探討。它沒有簡單地貶低快讀,而是指齣,快讀在信息檢索和建立宏觀框架時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但前提是你必須清楚你為什麼要快讀,以及快讀後你打算如何慢下來進行消化和反思。這種全麵且不偏激的視角,讓這本書顯得非常成熟和可靠。它不是教條主義地規定你必須以某種單一的方式閱讀,而是提供瞭一個工具箱,讓你根據不同的目標,靈活地運用不同的“閱讀武器”。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閱讀效率”的理解被徹底拓寬瞭,不再隻盯著頁麵上的字數計算時間。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初讀起來可能需要一點點耐心。它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教你如何用思維導圖或高亮筆快速標記重點的“速成手冊”。相反,它更傾嚮於一種沉穩的、帶著學術氣息的探討,充滿瞭對閱讀本質的追問。我個人特彆欣賞其中對“深度介入”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讀一本書,隻是被動地接收信息,眼睛在移動,但大腦卻在神遊。這本書卻像一個嚴厲的導師,揪著你的衣領問:“你真的理解作者此刻的意圖嗎?你有沒有站在對立麵去思考他遺漏瞭什麼?”這種強迫式的內省,剛開始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有點纍,仿佛被要求做一場無形的考試。但是,一旦你適應瞭這種節奏,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開始變得異常集中,那種與作者靈魂對話的緊張感,是其他輕鬆讀物無法給予的。它不是教你技巧,它是在重塑你的閱讀心態,讓你從一個“信息消費者”轉變為一個“知識的共同創造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