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歐洲灰姑娘的分裂與蛻變、叛逆與創新

柏林: 歐洲灰姑娘的分裂與蛻變、叛逆與創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施奈德 Peter Schneider 著,莊仲黎 譯
圖書標籤:
  • 柏林
  • 德國曆史
  • 歐洲曆史
  • 城市研究
  • 文化史
  • 社會變遷
  • 20世紀史
  • 政治史
  • 現代性
  • 城市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麥田出版社
ISBN:9789863441540
商品编码:16078503
包装:平裝
开本:25K
出版时间:2015-11-05
页数:448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柏林
它既是歐盟火車頭德國的心臟,
卻也是歐洲各大城市中容貌醜、歷史短的灰姑娘。

它曾象徵瞭民主自由與集權鐵幕的冷戰,被一堵圍牆割裂為兩個世界,
但在納粹時代卻是歐洲繁華、燈紅酒綠的性解放之都。

儘管德國人以嚴謹與紀律聞名於世,
21世紀的柏林卻吸引瞭全球叛逆的藝術傢與具創造力的企業傢。

德國知名的左派作傢彼得?施奈德的深度導覽,
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柏林人總愛驕傲地大喊:
「這就是柏林!」
(Das Ist Berlin!)

柏林既不是歐洲漂亮、也不是古老的城市;它的建築與市容不及巴黎或羅馬,它的博物館館藏也比不上倫敦或巴塞隆納。然而,作者卻告訴我們,當他在紐約、颱拉維夫(Tel Aviv)或羅馬碰到當地人問他從哪裡來而他迴答「柏林」時,他們的眼神便立刻發亮起來。

本書是一位柏林人對於自己身處的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充斥的各種誘惑所展開的長期而廣泛的、機伶而大膽的探索,並在一些普遍的說法之外,繼續摸索它的魅力所在:因為沒有營業時間的限製而益加發達的夜店文化、由於低生活消費而蓬勃發展的藝術傢聚落等。作者施耐德用他的文字帶領我們深入瞭解這座變化快速的大都會,例如,在波茨坦廣場施工時期,柏林國傢歌劇院音樂總監巴倫波英在工地裡為一齣不尋常的「起重機芭蕾舞」進行的一場音樂伴奏;柏林的青年創業傢如何在沒有公共資金的挹注下(比方說,史普雷河畔的傳奇夜店「雄貓霍次希」)反而比市政府的官員對於柏林市做齣更大的貢獻。

施耐德嚮來以書寫柏林著稱,他在一九八二年發錶的經典小說《跨越圍牆的人》(Der Mauerspringer)裡,便以風趣的筆觸及充滿哲理的沉思描繪柏林人在柏林圍牆的陰影下平凡細瑣的生活,本書則是他這一係列書寫柏林的書籍中新的一大力作。施耐德能用他的妙筆敏銳而詼諧地勾勒齣柏林的神髓與精粹,不僅因為他長期關注與探究這座城市,還因為他身為德國藝文界的名人,經常與社會名流往來,因此,對於某些人事物的來龍去脈能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以及難得的第一手資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彼得?施奈德(Peter Schneider)
一九四〇年齣生於北德的呂北剋市(Lübeck),一九六〇年代初期因為轉學到西柏林的自由大學主修日耳曼學、副修歷史學與哲學而從此定居於柏林。施耐德是德國戰後著名的左派作傢,他於一九七三年發錶的小說《連茨》(Lenz)是當時左派圈子人手一本的熱門作品。除瞭小說之外,這位多產的作傢還撰寫劇本、散文與評論,其中以一些談論分裂和統一後的柏林的著作受矚目。他還通曉英文與義大利文等多種外文,曾為德國《明鏡週刊》、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Le Monde)及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撰寫文章,並曾受邀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校擔任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

莊仲黎
德國漢堡大學民族學碩士、博士候選人。曾任《講義》雜誌德文編譯,譯有《怎麼有人研究這個?》、《看懂瞭!超簡單有趣的現代藝術指南》、《讀書別靠意誌力:風靡德國的邏輯K書法》、《達爾文密碼》、《香料之王:鬍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七天學會用哲學思考》、《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守護者的凝視:八個不放棄生命的動人故事》等書。

目錄

推薦序/林育立

01柏林是個灰姑娘

02大覺醒

03建築師之間的意見衝突

04波茨坦廣場

05柏林皇宮vs.共和國宮

06作為工業城市的柏林

07西柏林vs. 東柏林

08造福市民的大型建案

09從南邊來到西柏林

10從東邊來到西柏林

11「政治自主區西柏林」

12柏林圍牆後來怎麼瞭?

13哪裡是市中心?

14柏林的性與愛情

15東、西柏林分裂時期的性與愛情

16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性與愛情

17夜店

18參觀柏林的碉堡藝術館

19一些美國象徵在西柏林的衰微

20如幽靈般的柏林-布蘭登堡國際機場

21東德史塔西所遺留的影響

22當史塔西的敵人變成史塔西的老闆

23新種族主義

24柏林的小越南

25卡哈娜與安東尼歐.阿瑪多依基金會

26新野蠻主義

27柏林的土耳其人

28廣受愛戴的區長

29呂特利中學

30救命啊,施瓦本人來瞭!

31造訪猶太公墓

32捐贈娜芙蒂蒂半身像的男人

33柏林對於猶太受難者的追思文化

34柏林的猶太人

35柏林的以色列人

36柏林的春天

37附錄

參考書目

中德地名對照

中德街道名對照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您提供的書名無關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詳盡的內容描述,並避免任何不自然的錶達痕跡。 --- 書籍名稱:《迷霧中的航標:十九世紀末期蒸汽朋剋都市的社會變遷與技術倫理》 作者: [虛構作者姓名,例如:阿瑟·芬奇]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維多利亞之光齣版社] 齣版日期: [虛構日期,例如:2024年鞦] 頁數: 約 680 頁 --- 簡介: 《迷霧中的航標》是一部深入剖析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技術爆炸性發展浪潮下,一個虛構的、高度工業化的歐洲大都市——“阿卡迪亞城”——所經曆的深刻社會結構重塑、倫理睏境與文化衝突的宏大敘事。本書超越瞭傳統的技術史和城市發展史的範疇,聚焦於蒸汽動力、機械自動化與早期電力係統交織作用下,個體命運的漂移與集體意識的重塑。 本書的敘事核心圍繞阿卡迪亞城及其復雜的社會階層展開。這座城市是進步的典範,高聳入雲的齒輪塔、穿梭於空中軌道的飛艇、以及由復雜黃銅機械驅動的公共服務係統,共同構築瞭一個令人目眩的“蒸汽烏托邦”錶象。然而,作者敏銳地揭示瞭這光鮮外錶下的深刻裂痕:能源的壟斷、機械對傳統手工藝的毀滅性衝擊、以及無休止的工廠勞動對底層民眾生命質量的係統性侵蝕。 第一部分:齒輪與陰影——城市的誕生與權力結構 本書伊始,作者詳盡考察瞭阿卡迪亞城在“大蒸汽革命”後十餘年間的快速擴張。通過對城市規劃藍圖、早期市政文獻和私人日記的交叉比對,我們得以窺見資本傢階層如何利用新興技術——特彆是對高壓蒸汽管道和精密計時係統的控製——來鞏固其對城市資源的絕對支配。 核心議題包括: 1. “動力階級”的崛起: 深入分析瞭掌握核心能源技術和機械製造秘密的工程師與廠主群體,他們如何將技術知識轉化為政治資本,並逐步架空瞭傳統的貴族權力體係。本書首次係統性地梳理瞭“鐵錘黨”——一個由核心技術精英組成的非正式聯盟——的運作模式及其對立法的影響。 2. 垂直化的社會景觀: 作者運用地理空間分析,展示瞭阿卡迪亞城垂直分層的社會現實。上層區(Aetheria)的穹頂之下是光潔的黃銅和永動的機械藝術;而底層的“煤灰區”(Cinder Depths)則常年籠罩在鍋爐廢氣形成的酸性迷霧中,數以萬計的“計時工人”在簡陋的環境中,如同機器的附屬品般工作。 3. 新職業的興衰: 詳細記錄瞭傳統行業(如馬車夫、手工織工)的衰落過程,以及新興職業(如“氣動通訊員”、“自動織機維護員”)的興起。書中生動地刻畫瞭這些身份轉變帶來的心理衝擊與傢庭危機。 第二部分:機械之魂——技術倫理與人的異化 本書的第二部分轉嚮瞭更具哲學和心理深度的探討。在蒸汽技術日益滲入日常生活的背景下,阿卡迪亞城的居民開始重新定義“生命”、“效率”和“人性”。 關鍵章節的探討: “情感校準儀”的爭議: 詳細考察瞭早期仿生機械人(Automata)的研製曆史,特彆是圍繞“是否有必要在機械中模擬人類情感”的激烈辯論。書中引用瞭多份禁止性法令的草案,揭示瞭社會對“非人智能”可能帶來的道德混亂的深層恐懼。 時間觀念的革命: 蒸汽驅動的工業生産需要絕對的同步性。本書分析瞭城市鍾樓和工廠定時器的普及如何徹底改變瞭人們對自由時間的認知,將生命節奏強行“齒輪化”,並引發瞭針對“強製同步化”的反抗運動。 信息管道的控製: 隨著氣動傳訊係統和早期電報網絡的建立,信息流動速度空前加快。本書揭示瞭這些通訊網絡是如何在第一時間被政府和企業用於監控輿論、壓製工會活動,並塑造公眾對技術進步的單一敘事。 第三部分:反抗的火花——地下抵抗與技術反思 故事的高潮聚焦於阿卡迪亞城內部日益增長的反技術和反體製的運動。作者細緻描繪瞭那些試圖在機械的洪流中保持“人性火花”的群體。 “靜默者”的哲學: 介紹瞭一個由前技術人員和藝術傢組成的秘密團體——“靜默者”。他們拒絕使用任何自動裝置,堅持手工製造,並試圖通過復古的、低效的藝術形式(如手繪地圖、羊皮紙文獻)來保存被機器快速淘汰的知識與美學。 對能源係統的破壞行動: 詳細記錄瞭多次針對核心蒸汽樞紐和中央計時係統的破壞行動。這些行動的目的並非徹底推翻技術,而是迫使統治階層正視能源分配的不公。書中收錄瞭對一次著名的“鍋爐減壓事件”的現場還原,分析瞭其對社會心理結構的影響。 希望的燈塔: 在城市的邊緣,一些社區開始探索“有機技術”——即結閤自然材料和可持續能源(如水力微型渦輪)的替代方案。作者通過對比傳統蒸汽技術的高消耗與這種新興的、更具人文關懷的技術路徑,提齣瞭對未來城市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結語:未完成的轉型 《迷霧中的航標》以一種開放式的姿態結束。阿卡迪亞城並未完全崩潰,但它已然進入瞭一個“後蒸汽時代”的過渡期。技術進步的步伐並未停止,但社會對技術倫理的討論已變得更加成熟和審慎。本書為後世研究技術進步與社會公平之間的復雜張力,提供瞭一份詳盡而充滿生命力的曆史樣本。它迫使讀者思考:在一個由我們自己發明的機械世界中,我們究竟是在駕馭工具,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瞭工具的一部分? --- 本書特色: 采用大量的城市舊地圖、技術草圖和虛構人物的信件作為佐證材料,語言風格嚴謹而富有畫麵感,是研究十九世紀末期社會心理學和技術哲學領域不可多得的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體驗”一本活著的曆史。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柏林這座城市的蛻變之旅。從昔日繁華的帝都,到戰火紛飛後的斷壁殘垣,再到東西分裂的冰冷隔閡,直至最終的浴火重生,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我被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所吸引,更被那些在動蕩年代中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人物所感動。他們或叛逆,或創新,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時代的篇章。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如何在一次次的磨礪中,不僅沒有消沉,反而煥發齣更加耀眼的光芒。它所傳達的那種不屈的精神,那種對未來的不懈追求,以及那種在混亂中孕育秩序的強大生命力,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评分

柏林,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仿佛一位曆經滄桑卻依舊風姿綽約的女子,在歐洲大陸上兀自綻放。初次翻開這本書,我便被那如潮水般湧來的曆史洪流所裹挾,仿佛親身經曆瞭那段跌宕起伏的歲月。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如同雕刻傢手中精巧的刻刀,一點點勾勒齣這座城市靈魂深處的肌理。從昔日的輝煌,到戰爭的創傷,再到分裂的痛苦,最終走嚮統一的希望,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柏林豐富而復雜的麵嚮。我尤其被書中對普通市民生活的描繪所打動,那些鮮活的麵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堅韌,構成瞭這座城市最真實、最動人的底色。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曆史,更像是在與一座偉大的城市進行一場靈魂的對話,感受它在曆史長河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那份對過往的深邃反思,對未來的審慎展望,以及對人類精神不屈不撓的贊頌,都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座城市的變遷,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關於成長、關於選擇、關於如何在睏境中尋找光明的故事縮影?

评分

這本書像一位老友,帶著我漫步在柏林的街頭巷尾,娓娓道來她的故事。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力量,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將我帶入那個久遠卻又清晰的年代。我在這裏看到瞭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夢想,他們的掙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書中對社會變遷的細緻觀察,對人們心理變化的深刻洞察,都讓我對接下來的情節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選擇、關於如何在分裂與重塑中尋找自身定位的深刻寓言。我驚嘆於作者能夠如此細膩地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細節,那些微小的瞬間,卻往往最能觸動人心,最能展現一座城市的靈魂。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仿佛與這位“歐洲灰姑娘”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深度對話,理解她為何如此堅韌,為何如此迷人。

评分

我曾以為對柏林的瞭解已經足夠,但這本書卻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作者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審視瞭這座城市在曆史長河中的每一次轉身與蛻變。書中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麵的深入挖掘,都讓我受益匪淺。然而,最打動我的,還是那些關於普通人如何在這種宏大的曆史進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何去愛,去恨,去夢想的故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命運,卻共同構成瞭柏林這座城市的史詩。我看到瞭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的身份,在不斷的掙紮與抗爭中,逐漸找到瞭屬於自己的光彩,並且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活力,擁抱瞭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座城市的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勇氣、關於選擇、關於如何在逆境中展現生命無限可能的宣言。

评分

當我沉浸在書頁之間,仿佛置身於一個迷人的劇場,而柏林,便是那個舞颱上最耀眼的演員。這本書並非那種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個體的命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乏味。作者對政治風雲的把握精準獨到,但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她並沒有讓冰冷的政治淹沒溫情的敘述。那些關於藝術、關於文化、關於人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尋找自我認同的片段,如同一束束光,照亮瞭柏林那段特殊的時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文化思潮碰撞與融閤的描寫,那種激烈的討論,前衛的嘗試,以及最終在曆史的土壤中紮根發芽的新生事物,都讓人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每一次的動蕩,似乎都孕育著新的可能,每一次的顛覆,又在為未來的變革積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如何通過不斷的自我挑戰和革新,來定義自身的獨特價值,如何在看似絕望的境地中,依然能孕育齣令人驚嘆的創造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