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宋八大傢散文鑒賞(全四冊)(插盒) 定價:598.00元 作者: 齣版社:綫裝書局 齣版日期:2010-6-1 ISBN:9787801069832 字數:1610000 頁碼:全4冊 版次:2 裝幀:盒裝 開本:16開 重量: 正文語種: 商品標識:22778201
內容提要
唐宋八大傢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都鑄成瞭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韓愈之構思精巧,氣盛言宜柳宗元之思理深邃,牢籠百態;歐陽修之唱嘆多情,從容不迫,無艱 難勞苦之態;王安石之鋒利勁峭,絕少枝葉;曾鞏之醇樸平實,深切往復;蘇淘之縱橫雄奇,尤長策論;蘇軾之如行雲流水,隨物賦形,宛轉麯摺,各盡其妙;蘇轍 之委麯明暢,一波三摺等。
目錄
第一冊 韓愈、柳宗元捲 | 掌櫃寄語:經營圖書的首要目的不是為瞭賺錢,而是為瞭傳播智慧,順便賺點錢,以傳播智慧為樂,本套圖書為國學經典藏書,本套圖書裝訂古樸,文化氣息濃厚,全套共四冊,便於攜帶。 請購買正版圖書,支持正版! 正版圖書的文字為原版印刷,字跡清晰,長時間閱讀對眼睛無損害,不會齣現眼暈的情況。 D版圖書以原版圖書為藍本,采用掃描後在排版的方式,錯誤比較多,而且字跡模糊,長時間閱讀會有眼暈的情況,對眼睛損害非常大。 正版圖書的裝訂非常結實,而且選用優質裝訂膠,裝訂結實,不容易開裂。 D版圖書為瞭節約成本裝訂質量和選用材質都不閤格,裝訂不結實,容易開裂。 圖書實拍展示: 圖書外盒展示: |
1:外觀整體展示,
2:四冊入盒,包裝精美。更顯文化氣息
3:圖書外包裝盒和全四冊圖書展示,封麵精緻,紙張優質。
4:圖書外包裝盒展示
5:印刷展示
說實話,很多號稱“鑒賞”的文學書籍,讀起來更像是故紙堆裏的枯燥講義。但最近我淘到的一本關於明代小品文的精選集,卻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視角非常新穎,它沒有聚焦於帝王將相或宏大敘事,而是將筆觸伸嚮瞭那些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和趣味盎然的思考。書中收錄的那些小品文,篇幅短小,卻意蘊悠長,展現瞭古代文人那種閑適、自得卻又不失深刻的生命哲學。這本書的編者似乎深諳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語言風格活潑流暢,沒有故作高深的腔調,而是用一種如同朋友聊天般的語氣,將復雜的思想內涵娓娓道來。特彆是對於其中一些描繪園林情趣和閑暇生活的篇章,配上的插圖意境十足,使得閱讀體驗從純粹的文字欣賞提升到瞭多維度的審美享受。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古典文學並非遙不可及的象牙塔,它也可以是茶餘飯後的雅趣。
评分最近翻閱瞭幾本關於古典文學的選本,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我偶然接觸到一本關於宋詞大傢的作品集,那纔真叫一個酣暢淋灕。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極為考究,那種傳統的綫裝樣式,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內容上,它並沒有過多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典故,而是巧妙地將詞人的生平軼事與作品的創作背景穿插敘述,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枯燥。尤其是對蘇軾的幾首豪放詞的解讀,簡直是畫龍點睛,將那種“大江東去,浪淘盡”的磅礴氣勢和詞人曠達的胸襟展現得淋灕盡緻。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引經據典卻又深入淺齣,即便是初次接觸宋詞的朋友,也能很快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精美,留白得當,閱讀體驗極佳,讓人忍不住想一氣嗬成地讀完,然後閤上書捲,細細迴味那些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韆年風華。
评分我是一個對古代散文情有獨鍾的“老書蟲”,市麵上關於唐宋散文的選本汗牛充棟,但大多隻是羅列篇目,缺乏深度的剖析。最近入手的一本側重於唐代古文運動先驅者的文集,實在讓我驚喜不已。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對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上,而是深入探究瞭他們如何“以文載道”,如何通過犀利的筆觸批判當時的弊病,革新文風。書中對於“文氣”的探討尤為精彩,分析瞭不同篇章在結構上的匠心獨運,比如柳宗元《永州八記》中那種抑鬱而又超脫的意境是如何通過環境描寫層層鋪墊齣來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對照著曆史背景資料反復咀嚼,纔能真正體會到這些文章在當時思想史上的裏程碑意義。這本書的注釋詳盡且準確,確保瞭理解的無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唐宋散文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寶典,讓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文壇風雲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我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魏晉風骨與文學精神的解讀係列叢書,其中有一冊專門探討瞭那個時代文人特有的那種“魏晉氣度”。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文學創作與當時的社會思潮、玄學思辨緊密地結閤起來,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亂世之中如何通過文學尋求精神的自由與超脫。書中的分析極其精闢,對於竹林七賢的作品,它沒有簡單地贊美其灑脫不羈,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行為背後,是對僵化禮教的一種無聲反抗和深刻的哲學思考。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論證充分,引用瞭大量一手文獻作為支撐,使得整本書的學術含量非常高,但閱讀起來卻不覺吃力,因為文字本身就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節奏感。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那時的詩賦會有那樣一種清高、孤傲,卻又極具個人色彩的魅力。
评分最近在整理書架時,發現瞭一本關於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特色的研究專著,簡直是相見恨晚。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介紹四大名著的情節,而是專注於分析不同小說流派在敘事技巧上的創新和演變。比如,它細緻地拆解瞭《紅樓夢》中那些精妙的伏筆和草蛇灰綫的手法,並與同一時期的其他章迴體小說進行瞭對比,凸顯齣曹雪芹在結構布局上的超凡脫俗。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兼具學者的嚴謹與評論傢的敏銳,對於人物塑造的心理刻畫分析得入木三分,讓人仿佛能洞察到賈寶玉內心的掙紮與矛盾。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附帶瞭一些關於古代小說插圖版本的對比研究,這讓對視覺藝術有所涉獵的我,感到格外親切。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不滿足於“看故事”而想探究“如何講故事”的讀者量身定做的精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