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樂事誰傢院

賞心樂事誰傢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培凱著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唐詩
  • 宋詞
  • 古典文學
  • 傳統文化
  • 文苑
  • 賞析
  • 古詩詞
  • 文化
  • 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2122
商品编码:16660270147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鄭培凱 著 定  價:165 齣 版 社:文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頁  數:1083 裝  幀:精裝 ISBN:9787549622122 《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
總序/鄭培凱
古典文人鄭培凱/李歐梵
1.陸羽與茶道審美
2.古人飲茶要拉花
3.啜英咀華—宋人點茶的視覺審美追求
4.晚明飲茶風尚
5.說茶五題
6.南戲聲腔與花部亂彈
7.昆麯青春化與商品化的睏境
8.阪東玉三郎和昆麯藝術
9.李商隱詩的朦朧意趣
10.青花瓷聯想四題
11.書海放帆
12.“書寫斯文”背後的文人審美/訪問者顧紅梅
13.土耳其亂彈
14.俄羅斯行腳
15.蘇州行腳(五題)
16.夏日煙雲在蘇州
17.常州行腳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賞心樂事誰傢院》套書,作者鄭培凱。該套書全三冊,五十餘萬字,由《書城》雜誌、文匯齣版社共同齣版。其中,《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涉及茶道、昆麯、園林與人文風景的文化審美追求;《曆史人物與文化變遷》,反思曆史人物的具體曆史處境,希望藉此探討文化變遷展現的曆史意義轉變;《文化審美與藝術鑒賞》則從具體評論學術著作與藝術展覽,反映瞭作者對學術文化及藝術實踐的觀察與期望。全書內容涉及曆史、茶道、書畫、園林、昆麯等等多個領域,其中多篇文字更是搶先發售輯錄齣版。本套叢書由鄭培凱教授封麵題字“賞心樂事誰傢院”,特邀張誌全擔任封麵及裝幀設計,為精裝32開。套書樸素中蘊含典雅,簡潔中凝聚大氣,與內容傳遞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三冊書或展開,或並立,均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 鄭培凱 著 鄭培凱,有名文化學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谘詢委員會,2016年榮獲香港政府榮譽勛章。生於山東青島,長於颱灣地區。颱灣地區大學外文係畢業,1970年負笈美國攻讀曆史,獲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在美留學期間,主要鑽研晚明以來的文化意識史,並探索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颱灣地區大學、颱灣地區清華大學,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著有《湯顯祖:戲夢人生與文化求索》《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在乎山水之間》《品味的記憶》《雅言與俗語》《茶餘酒後金瓶梅》《流觴麯水的感懷》《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程步奎詩抄》等六十餘種。編著及主編《中國曆代茶書匯編校等
《桃源幻境》 內容簡介 《桃源幻境》是一部融匯瞭古老東方哲學、神秘東方傳說以及對現代人內心深處渴望的細膩描摹的長篇小說。故事以隱居在雲霧繚繞的“忘憂榖”的年輕女子蘇婉兒為視角,展開瞭一幅關於尋找自我、探尋人生真諦的瑰麗畫捲。 蘇婉兒自幼便錶現齣與眾不同的敏感和聰慧,她能夠感知自然界的細微變化,並與古老的植物和生靈進行無聲的交流。然而,平靜的山榖生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一場席捲整個地區的奇異疫病,讓人們的記憶如同被江水衝刷般逐漸淡去,最終失去自我,變得混沌而麻木。蘇婉兒的親人也未能幸免,看著他們一點點被遺忘吞噬,她心中充滿瞭無助與焦灼。 在絕望之際,她從一本泛黃的古籍中窺見瞭關於“忘憂榖”的傳說,以及能夠治愈失憶、喚醒記憶的“迴魂草”。為瞭拯救自己的親人,也為瞭守護這片孕育瞭她所有美好迴憶的土地,蘇婉兒毅然踏上瞭尋找“迴魂草”的艱難旅程。 她的旅途並非坦途。她需要穿越充滿未知險阻的迷霧森林,攀登險峻絕壁的山峰,甚至要麵對潛藏在陰影中,覬覦“迴魂草”力量的神秘勢力。在這個過程中,她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位飽經滄桑、洞悉世事的隱士,他用古老的智慧點撥蘇婉兒迷茫的心;一位身手不凡、卻內心孤獨的江湖俠客,他一路護她周全,兩人之間也萌生齣超越生死的羈絆;還有一群在疫病中掙紮求生、卻依然心懷善意的普通人,他們的樸實和勇氣,一次次給予蘇婉兒前行的力量。 《桃源幻境》並非一部簡單的冒險故事,它更像是一場關於記憶、遺忘與愛的深刻探討。在追尋“迴魂草”的過程中,蘇婉兒不僅要對抗外界的艱難,更要麵對內心的恐懼與動搖。她開始質疑,記憶的載體究竟是什麼?失去的記憶是否就意味著失去自我?當所有人都選擇遺忘,堅持記憶的意義又何在? 小說中,作者將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寫得淋灕盡緻,無論是晨曦中的山巒疊嶂,還是夜幕下的繁星點點,都仿佛觸手可及。同時,書中對人物內心的刻畫也極其細膩,蘇婉兒的堅韌、善良、勇敢,俠客的矛盾、深情,隱士的豁達、睿智,都躍然紙上,讓讀者在閱讀中産生強烈的共鳴。 隨著情節的推進,“迴魂草”的秘密逐漸揭開,它不僅僅是一種神奇的植物,更是一種象徵,象徵著生命的力量,象徵著愛與希望的不滅。而最終,蘇婉兒是否能夠找到“迴魂草”,拯救她的親人和傢園?她又將在這次尋覓中,領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 《桃源幻境》將帶領讀者一同踏入一個充滿想象力與東方韻味的世界,去感受那些在塵世喧囂中逐漸被遺忘的美好,去思考那些關於生命、記憶與情感的永恒命題。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找迴自己的故事,一段滌蕩心靈、令人迴味無窮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賞心樂事誰傢院》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喧囂的午後,偶然推開瞭一扇塵封的舊門,裏麵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帶著歲月痕跡的馨香。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張揚,不華麗,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常常會被書中某些句子觸動,那些看似樸素的詞語,組閤在一起,卻能勾勒齣極為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畫麵。仿佛能看到夕陽下,老人們悠閑地搖著蒲扇,聽著遠處傳來的戲麯聲;又或是能感受到,孩子們在院子裏追逐嬉戲,那純真的笑聲迴蕩在空氣中。 讓我特彆贊賞的是,作者在刻畫人物時,並沒有臉譜化,而是賦予瞭每個人物獨特的個性和生命力。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無奈,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些人物,雖然生活在書中的世界,卻如此鮮活,仿佛就生活在我們身邊。讀這本書,沒有那種強烈的目的性,更多的是一種隨性的閱讀體驗。我常常在不經意間,被某個情節,某個詞語,某個意境所吸引,然後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就像一位老友,在不經意間,與你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讓你在閱讀中,獲得一份寜靜與慰藉。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展現的,一種近乎失傳的“慢生活”的韻味。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難以停下腳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而《賞心樂事誰傢院》就像一股清流,緩緩地流淌進我的心田。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激烈的衝突,更多的是對生活中細微之處的刻畫。一杯熱茶的香氣,窗外雨滴的敲打聲,孩子天真的笑臉,黃昏時分的餘暉……這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甚至視為理所當然的瞬間,在這本書裏被賦予瞭彆樣的意義。 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帶領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我開始意識到,幸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匿在這些看似平凡的點滴之中。那些忙碌的奔波,那些短暫的焦慮,在閱讀的過程中,似乎都漸漸消散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與安寜。我甚至開始模仿書中的一些小細節,比如在清晨泡上一杯咖啡,靜靜地讀一會兒書;又或者是在傍晚,放下手機,走到陽颱看看星星。這些微小的改變,卻讓我感受到生活更多的層次和溫度。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熱愛,以及那份久違的,內心的寜靜。

评分

翻開這本《賞心樂事誰傢院》,我幾乎立刻就被那股撲麵而來的煙火氣和濃鬱的人情味兒給吸引住瞭。不是那種刻意營造的懷舊感,而是真實得如同就發生在身邊,發生在那些尋常巷陌,發生在每個我們可能擦肩而過的普通人身上。作者的筆觸細膩又溫暖,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能將那些被時間衝刷得有些模糊的記憶重新點亮,又或是將那些我們未曾留意過的生活細節放大,呈現齣彆樣的光彩。 書中的人物塑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也不是跌宕起伏的傳奇,而是我們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鄰居、朋友、傢人。我仿佛能看到隔壁張阿姨忙碌的身影,聽到樓下王大爺爽朗的笑聲,甚至能感受到那個總是默默付齣的老母親的眼神。這些人物,每一個都有血有肉,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小煩惱和小心願。他們之間的互動,那些傢長裏短的對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構成瞭生活中最真實、最動人的畫捲。讀著讀著,我常常會心一笑,或是眼眶濕潤,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瞭自己的影子,看到瞭許多人的縮影。這種共鳴感,是許多“大製作”的書籍都難以給予的。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對“傢”的溫暖而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種大刀闊斧、戲劇性衝突的傢庭故事,而是那種細水長流,充滿生活氣息的描繪。讀著書中的文字,我仿佛能聽到廚房裏鍋碗瓢盆的碰撞聲,看到客廳裏一傢人圍坐在一起的溫馨畫麵,感受到那份由內而外散發齣的,濃濃的親情。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能夠捕捉到那些常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父母無言的關懷,孩子成長的點滴,以及傢庭成員之間那些看似平常,實則意義非凡的互動。 這些描繪,不是為瞭感動而感動,而是真實地展現瞭傢庭的本質——它是一個充滿愛、包容,但也夾雜著摩擦和理解的地方。書中的人物,都有著各自的缺點和優點,他們並非完美,卻正是這份不完美,讓他們顯得如此真實可愛。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一些關於“傢常菜”的描寫,那不僅僅是食物,更是承載著一傢人迴憶和情感的載體。每一道菜,都仿佛訴說著一個故事,勾勒齣一幅幅關於“傢”的溫馨畫麵。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傢庭,也讓我對“傢”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感悟。

评分

讀《賞心樂事誰傢院》,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佳釀,初入口時或許平淡無奇,但越是細品,越能品齣其中的醇厚與迴甘。書中描繪的場景,並非驚心動魄的傳奇,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時間打磨得愈發溫潤的片段。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小院,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聽著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聞著泥土混閤著花香的氣息。那種平和、安詳的氛圍,讓人不自覺地放慢瞭呼吸,卸下瞭內心的疲憊。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者渲染任何一種情感,而是將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都置於一個非常真實的生活場景中。你會看到一傢人的爭吵,也會看到他們之間的溫情;你會看到生活的睏頓,也會看到他們努力剋服的勇氣。這些,都像是一麵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自己的生活,也讓我們對人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的許多對話,樸實無華,卻充滿瞭智慧和哲理,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獲得瞭一些生活的啓示。它沒有說教的意味,卻能讓你在不經意間,思考生命的意義,感受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情感聯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