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文庫 激戰時刻:改變世界的二十場戰爭 中信齣版社

新思文庫 激戰時刻:改變世界的二十場戰爭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詹姆斯·萊西,威廉森·默裏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1644
商品编码:1677383288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2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蕩氣迴腸的史詩敘事+理智冷峻的戰略謀劃

一部有溫度、有質感的2500年戰爭史

1、精彩好讀,圖文並茂。蕩氣迴腸的史詩敘事,理智冷峻的戰略謀劃,書寫一部有溫度、有質感的2500年戰爭史。配有精緻曆史圖片、作戰路綫圖等,呈現完美的閱讀體驗。

2、20場戰役勾勒2500年戰爭進化與文明演變,講述戰爭如何摧毀文明,又如何塑造文明,為讀者提供思考快感。

3、西方軍事史暢銷書作者聯袂熱捧,曆史圖書俱樂部全球會員一緻推薦,軍事圖書俱樂部年度重點選書,美國亞馬遜排名位居前列。

內容簡介

“有些戰役對我們有著持久而實際的吸引力……藉助這些戰役,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時,我們也會揣度,如果這些戰役齣現瞭不同的結局,今天的我們又會如何呢?”

——愛德華·剋裏西

公元前490年,古希臘重裝步兵與波斯“不死軍團”在馬拉鬆平原相遇,這場東西方文明的第一場衝突,決定瞭未來幾韆年民主、自由的西方文明的存續;

公元636年,阿拉伯軍隊在葉爾穆剋河畔對陣拜占庭騎兵,手拿帳篷杆和石頭的阿拉伯婦女宛如“狂怒的惡魔”衝嚮敵軍,這場戰役之後,伊斯蘭文明開始瞭全球擴張;

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麵上,英國將法國—西班牙聯閤艦隊轟得粉碎,鞏固瞭海上霸主的優勢,這個優勢將持續一個世紀,而英國將成為塑造現代世界的模型;

1942年,中途島戰役,美國擊敗日本,扭轉瞭二戰局勢,這個環太平洋的年輕國傢一躍成為全球霸主,它至今仍在操控世界國際關係格局;

……

《激戰時刻:改變世界的二十場戰爭》甄選人類曆史上20場重要戰役,每場戰役定格在不同的曆史空間,呈現不同戰鬥形態下的激戰場景。從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馬拉鬆平原,到精確製導、高技術信息化作戰的伊拉剋,戰爭的技術不斷進化,它們對文明進程的影響也一直迴蕩在曆史的上空。本書即為這些戰役而作,帶領讀者穿越2500年的時空隧道,親臨硝煙彌漫、廝殺震天的古代戰場,觸摸激戰之後接踵而至的死亡與災難,反思戰爭如何摧毀文明,又如何塑造文明。


作者簡介

詹姆斯·萊西(James Lacey),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國傢安全項目兼職教授、防務戰略顧問。著有《第一次交鋒:馬拉鬆戰役》,長期為《時代》《國傢評論》《外交》等刊物撰寫防務方麵的文章,目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學院和喬治敦大學任教。

威廉森·默裏(Williamson Murray),美國傑齣軍事史學傢,耶魯大學軍事外交史博士,主要從事曆史和戰略研究,先後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西點軍校、美國空軍戰爭學院任教,波托馬剋政策研究所防務戰略顧問,著有眾多重要文章和書籍,包括贏得廣泛贊譽的《贏者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末》《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傢和戰爭》等。


精彩書評

兩位傑齣的曆史學傢生動、雄辯地展示瞭改變曆史進程的二十場戰爭。《激戰時刻》是理解人類發展曆程和轉摺點的必讀之書。

——丹尼斯·肖華特(Dennis E. Showalter),美國曆史學會“保羅·博茲奧爾”奬獲得者

《激戰時刻》從公元前490年馬拉鬆戰役到2003年伊拉剋戰爭,將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戰爭描繪得蕩氣迴腸。兩位作者都是傑齣的軍事曆史學傢,在現代戰爭及戰爭指揮藝術領域頗有創見。他們簡明、流暢的文筆不僅使讀者深深著迷,而且對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也多有啓發。

——唐納德·卡根(Donald Kagan),耶魯大學曆史學和古典學權威

兩位作者為讀者指齣改變世界曆史的重大轉摺性戰爭。讀者可以保留不同觀點,而這也正是本書的樂趣所在:在提供知識樂趣的同時,啓發讀者思考。《激戰時刻》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入門讀物。

——馬剋斯·布特(Max Boot),《隱形的戰爭:遊擊戰史》作者

引人入勝、流暢易讀,而且功底深厚,這是一部曆史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普遍青睞的佳作。

——《齣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目錄

簡介

緻謝

馬拉鬆戰役(Marathon)雅典拯救瞭西方文明(公元前490年)

高加米拉戰役(Gaugamela)亞曆山大締造瞭一個新世界(公元前311年)

撒馬戰役(Zama)危機中的帝國(公元前202年)

條頓堡森林戰役(Teutoburger Wald) 歐洲的分離(公元9年)

阿德裏安堡戰役(Adrianople)羅馬霸權的終結(公元378年)

葉爾穆剋戰役(Yarmuk)伊斯蘭徵服的開始(公元636年)

黑斯廷斯戰役(Hastings)歐洲的重塑(公元1066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The Spanish Armada)海上奇跡(公元1588年)

布賴滕費爾德戰役(Breitenfeld)現代戰爭的開端(公元1631年)

奇跡之年(Annus Mirabills)英國霸權的崛起(公元1759年)

薩拉托加戰役(Saratoga)業餘者的勝利(公元1777年)

特拉法爾加海戰(Trafalgar)拿破侖的計劃受挫(公元1805年)

維剋斯堡戰役(Vicksburg)打敗南部聯邦(公元1863年)

馬恩河戰役(The Marne)舊歐洲的終結(公元1914年)

不列顛戰役(The Battle of Britain)被阻止的納粹德國(公元1940年)

中途島戰役(Midway)被阻止的日本帝國(公元1942年)

庫爾斯剋會戰(Kursk)德國“開拓東方”計劃的終結(公元1943年)

諾曼底戰役(Normandy) 納粹德國的喪鍾(公元1944年)

奠邊府戰役(Dien Bien Phu) 帝國主義的潰敗(公元1954年)

目標桃子(Objective Peach) 挺進巴格達(公元2003年)

注釋

精彩書摘

01馬拉鬆戰役:雅典拯救瞭西方文明

2500年前,一萬名雅典重裝步兵抵禦瞭波斯帝國的強大攻勢。雅典人沒有溫順地坐以待斃;相反,他們選擇瞭主動齣擊。雅典人在奮勇嚮前的時候,高喊著戰鬥口號:“Alleee!” 對於尚在待命、數量龐大的波斯軍隊而言,雅典人的進攻魯莽輕率,甚至有點兒瘋狂。區區一萬名步兵,怎麼能奢望擊垮實力比自己強大3倍有餘的波斯老兵呢?然而,他們還是來瞭,開始是慢跑,後來則是全速衝刺。波斯大軍的陣綫,在雅典重裝步兵決定性的衝擊之下,頃刻間便土崩瓦解瞭。西方文明得以延續至今,雅典士兵當年的勇猛功不可沒。

公元前6世紀中葉,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締造瞭波斯帝國;在羅馬崛起之前,它是古代世界最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幅員遼闊,覆蓋瞭印度河至地中海、黑海沿岸至埃及的區域。在戰火中建立起來的波斯帝國,依仗強大的軍事實力,傲然於世200多年。然而,就在馬拉鬆戰役之前20多年,大流士大帝(Darius the Great)率領的一支波斯軍隊,從多瑙河以北進入廣袤的斯基泰(Scythia),卻差點兒遭遇瞭災難性的失敗。大流士的軍隊被睏在草原裏,飽受斯基泰人的侵擾。斯基泰人機動靈活,打完就跑,從不進行任何真正意義上的交戰。波斯軍隊無法將斯基泰人拖入戰爭,而斯基泰人無休止的侵擾,卻可能讓波斯軍隊遭受重大損失;鑒於此,明智的大流士隻好下令撤軍。波斯軍隊在斯基泰戰役中的損失,可能沒有古希臘曆史學傢希羅多德(Herodotus)描述的那樣慘重,但也必然非常巨大。

愛奧尼亞(Ionia)各城邦大部分是希臘人,幾十年前就為居魯士所攻占,目睹瞭潰敗的波斯軍隊的歸來。他們已經意識到瞭波斯的衰敗,於是開始叛亂。在描述這次叛亂時,希羅多德認為,這次叛亂考慮欠周,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然而,波斯帝國卻幾乎是盡瞭全力,耗時6年,纔平息瞭這次叛亂;因此,有人可能會質疑希羅多德的判斷。盡管如此,波斯帝國的實力依然非常強大。為此,愛奧尼亞派齣使節,希望得到斯巴達和雅典的軍事援助。斯巴達人一嚮不願意將軍隊派往遠離本國的地方,因而拒絕瞭愛奧尼亞的請求。雅典與愛奧尼亞的關係則較為密切,於是和埃雷特裏亞(Eretria)一起,嚮愛奧尼亞派齣瞭一支小型部隊。這支部隊與愛奧尼亞盟友一起嚮波斯帝國進發,攻占並燒毀瞭波斯帝國的西部首府薩迪斯(Sardis)。為瞭對付這次叛亂,波斯動用瞭全部兵力,雅典的軍隊因而隻得匆忙撤退,並橫渡瞭愛琴海。然而,撤退為時已晚,根本無法避免大流士的報復。大流士獲悉,雅典人參與焚燒瞭他的城池,於是決定討伐雅典。按照希羅多德的說法,大流士得知消息後,

張弓搭箭,箭頭直指天空。箭射齣後,大流士說道:“宙斯啊,請允許我懲罰雅典人吧!”言畢,吩咐他的一個侍從,在他每次就餐之前,嚮他重復三次:“主啊,記住雅典人吧。”①

經過6年的戰爭,波斯帝國最終徵服瞭愛奧尼亞。每晚都在冥思苦想著如何采取報復行動的大流士,現在終於有精力考慮希臘的問題瞭。大流士下令建造一支包括運送騎兵的特殊艦船在內的大型艦隊。於是,在波斯帝國的海岸上,各個港口都在如火如荼地建造船隻;打造艦隊的同時,波斯帝國最偉大的將軍達提斯(Datis)則在招募愛奧尼亞叛亂中久經沙場的老兵。大流士一邊集結這支所嚮披靡的軍隊,一邊派齣使節,嚮希臘各邦索要象徵投降的器物。

許多希臘城邦都選擇瞭屈服,並奉上瞭象徵投降的泥土和水。②斯巴達和雅典則處死瞭波斯使節,對他們來說,這就意味著宣戰。

波斯的猛烈進攻

波斯大軍成功徵服瞭愛琴海上的一係列島嶼之後(包括埃雷特裏亞),於公元前490年8月,在馬拉鬆登陸。達提斯將軍之所以選擇在馬拉鬆登陸,有多方麵的原因。而希庇亞斯(Hippias)的建議,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希庇亞斯是一位被廢黜的雅典暴君,當時已年近八旬,卻還在為奪取政權做最後的拼搏。很顯然,希庇亞斯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他的父親庇西特拉圖(Pisistratus),就是通過類似的軍事行動,奪取雅典政權的;父親當年登陸的地方,正是這個海岸。那時候,山地派成員因為他父親的事業而聚在他的麾下,一起嚮雅典進發,並最終取得瞭勝利。毫無疑問,希庇亞斯也期待在這種情況下,受到類似的歡迎,為此,他對波斯人許下瞭很多承諾。③

馬拉鬆平原似乎是一個安全的登陸地點,它也的確提供瞭一個安全的港口。不過,馬拉鬆平原有個嚴重缺陷:平原隻有一個適閤軍隊快速移動的齣口。④並且,由於波斯軍隊在海岸平原上耽擱瞭較長的時間,因而沒能控製住這個齣口,也沒能快速嚮雅典推進。⑤我們無法獲知波斯軍隊耽擱的具體時間,但是雅典人卻利用這段時間,在馬拉鬆平原唯一可行的齣口處,部署瞭重裝步兵。⑥讓人費解的是,雅典人以前竟然沒有在這個前哨陣地加強兵力部署;最近一次成功入侵雅典的阿提卡—庇西特拉圖(Attica—Pisistratus),利用的就是這個齣口。波斯軍隊沒能穿越馬拉鬆平原,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在橫貫南部道路的要塞城牆後麵,據守著幾百名意誌堅強的雅典重裝步兵。他們可能沒有一直堅守這個類似於溫泉關的陣地,不過也沒有必要一直這樣守下去。在波斯集結的兵力能夠攻剋這個陣地之前,雅典的援軍早已趕到。

雅典主力部隊嚮馬拉鬆進軍的同時,雅典還派遣長跑健將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前往斯巴達,嚮全希臘最能徵善戰的斯巴達軍隊尋求支援。⑦斯巴達很清楚,如果雅典陷落,斯巴達就會危在旦夕,因此決定派兵支援。遺憾的是,斯巴達當時正在慶祝他們的宗教節日,必須等到滿月期過後纔能齣兵。

雅典先鋒部隊齣發後,可能不到半天,極有可能在日落以前,就抵達瞭馬拉鬆。從山頂上,他們發現平原上有超過3��5萬名波斯士兵,海岸附近還有成韆上萬的水兵在準備晚飯。有人可能會想,聰明而年長的雅典軍隊總指揮官卡利馬什(Callimachus)在視察戰場時,見此情景,是不是滿心歡喜呢?卡利馬什是有理由感到高興的,此時的波斯大軍已經將自己睏在瞭瓶子裏,而卡利馬什和他的雅典軍隊,正是這個瓶子的軟木塞。

達提斯為何會止步不前,至今我們仍不清楚其原因。日益減少的物資補給最終會迫使波斯撤軍,而這是極為不光彩的,因此他必須盡快拿下雅典。卡利馬什顯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於是不難想象,當他想到這塊達提斯送到他嘴邊的肥肉時,不免要會心一笑。假如波斯大軍要決戰,那麼他們會發現卡利馬什的軍隊都排列在堅固的陣地裏麵,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卡利馬什手中。如果達提斯下令撤退,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一些士兵正在上船,而另外的士兵則留在岸上。在這種極易遭到攻擊的情況下,卡利馬什必定會下令雅典方陣乘勝追擊。與此同時,雅典還可以一邊訓練和備戰,一邊等候斯巴達援軍。

雅典軍隊一抵達馬拉鬆平原上的陣地,就開始在赫拉剋勒斯(Herakles,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大力英雄)的聖殿裏安營紮寨。1000名普拉提亞重裝步兵也加入瞭進來。雅典人選擇的陣地易守難攻,還有大片樹林,當時陣地周圍也是濃密的森林。整體來講,這個地方既能擋住騎兵,也能防住步兵。⑧展現在雅典軍隊麵前的,就是馬拉鬆平原和波斯軍隊。即便沒有雅典重裝步兵做前哨,平原周圍數量眾多的山丘,也足以包圍波斯軍隊。查拉德拉河(the Chardra River,實際上是一條較大的溪流)將馬拉鬆平原分為南北兩半,平原北部是一大片沼澤地,任何大規模的部隊都不可能穿越。在沼澤的北邊,吉瑙索拉半島(the Kynosoura Peninsula)從海灘嚮外延伸瞭90度,為波斯帝國的艦隊提供瞭一個完美的庇護所。波斯艦隊就停靠在大海與沼澤之間的一條狹窄的沙洲裏。沼澤和雅典陣地之間的平原其餘部分,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隻是零零星星地點綴著一些稀疏的樹木。

希羅多德隻告訴我們雅典人抵達瞭馬拉鬆,但對於之後緊接著發生的事情,我們卻隻能猜測。可以確定的是,一連許多天裏,雙方並沒有交戰。最初階段唯一值得被提及的事件,似乎隻有雅典總指揮官(又稱軍政長官)卡利馬什與10位傢族將軍的討論會,決定是否同波斯人決戰。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這10位將軍每天輪流指揮。對於卡利馬什來說,他的軍政長官頭銜,更多的是一種榮譽,他的實權不會在其他任何將軍之上。⑨

希羅多德記載瞭各位將軍之間的分歧,他這樣寫道:“雅典的將軍各執己見。有些將軍反對決戰,認為雅典兵力太少,無法與米提亞人(Medes)的部隊交戰;而其他將軍,包括米提亞德,則主張決戰。”⑩這10位將軍,5位贊成,5位反對,於是米提亞德讓卡利馬什也參與投票,以此打破僵局。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米提亞德做瞭一通精彩的演說,最終說服瞭卡利馬什投票支持和波斯大軍決戰:

卡利馬什,現在整個雅典的命運都掌握在你的手裏,你是甘願雅典人遭奴役,還是甘願為雅典的自由而奮起抗爭呢……如果你投票贊成我的提議,你祖先的土地就能得到自由,你的城邦就會位列希臘城邦之首。

投票之後,原本支持米提亞德的4位將軍把他們輪流指揮軍隊的日子,悉數交給瞭米提亞德。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想什麼時候進攻就什麼時候進攻瞭。米提亞德接受瞭這些額外的指揮時間,但是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米提亞德隻是在屬於自己的指揮日子裏纔會齣擊。

至於達提斯,他不能再等下去瞭。5天之後,波斯軍隊就耗盡瞭糧草;動物屍體腐爛發齣的臭味,加上6萬名士兵的排泄物發齣的惡臭氣味,讓軍營的條件糟糕到瞭極點。很顯然,達提斯也考慮過進攻希臘陣地,但這必定是一個令人生畏的想法。每天,達提斯都能看見希臘的重裝步兵在他的營帳前集閤,那些閃閃發光的盾牌和林立的長矛,讓達提斯不敢進攻。每當他研究這一萬名軍紀嚴明的重裝步兵和緊隨其後的數韆名輕步兵時,就會重新考慮他的決策。沒有規模龐大而且可靠的重裝步兵,他完全沒辦法讓對方走齣他們的防禦工事。

達提斯毫無辦法,隻得下令第二天拔營,撤迴船上。不難想象,這樣的行動是異常危險的,必定會招來攻擊。拆除營帳,讓船隻就位,得耗費整個晚上。做這些準備時,還不能讓雅典人覺察齣來,這無疑進一步增加瞭行動的難度。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達提斯知道,眼前最大的睏難,就是將騎兵裝上船,因此騎兵必須在天明之前登船,由其他部隊負責警戒。如果一切順利,他就可以突破雅典軍隊的包圍,退迴海邊的狹窄地帶,那裏的沼澤和大海可以在兩翼為他們提供很好的保護。在那裏,波斯和塞剋的精銳部隊(斯基泰的精銳部隊,通常是騎兵)在上韆名弓箭手的保護下,就能守住陣綫,讓其餘部隊登船。達提斯在仔細研究大流士大帝下令摧毀的雅典陣綫時,要是雅典人展開攻勢,他必定要多一番思考。麵對自己的需求,人都必須要小心。

當天晚上,雅典士兵聽到瞭波斯營帳裏一些不同尋常的聲音。卡利馬什和米提亞德一定猜到瞭波斯人在乾什麼,但是他們必須進行確認。派齣的探子很快就帶迴瞭確切的消息:波斯軍隊正準備撤退。希臘眾將軍都很清楚,他們不能讓毫發未傷的波斯軍隊就這麼溜之大吉。由於波斯軍隊有諸多選擇,而任何選擇都對雅典不利,因此波斯軍隊隨後的行動,可能難以預料,並且極其危險。波斯可以往北駛嚮底比斯(Thebes)。底比斯素來與雅典不閤,它還嚮大流士奉上瞭象徵臣服的物品。波斯可以從底比斯獲得重裝步兵,而波斯軍隊缺乏的正是重步兵,然後再一起攻打雅典。他們也可以做另一種選擇,駛嚮其他地方,在雅典集結到足夠兵力與之抗衡以前,再次進攻雅典;他們還可以沿海岸對雅典的薄弱環節展開任意數量的攻擊,從而以極具破壞性的突襲洗劫阿提卡(Attica)。更危險的是,波斯還可以與埃伊納島(Aegina)找到共同目標。埃伊納島距離雅典不遠,但和雅典之間的仇恨卻有些年頭瞭。波斯軍隊可以在埃伊納島過鼕,恢復元氣,等來年再次襲擊阿提卡。甚至與阿格斯(Argos)聯手,消除斯巴達的威脅,也是極有可能的。鑒於上述各種情況,卡利馬什非常清楚,如果雅典想要最終幸存下來,就必須重創目前仍在馬拉鬆海岸上的波斯軍隊。雅典不可能一直使其臣民處於戰鬥狀態,要麼現在打敗波斯,要麼永遠失去戰勝波斯的機會。

卡利馬什把10位部落將軍召集起來,將大傢事先商量好的命令傳達瞭下去。基於他對波斯軍隊的觀察,他製訂瞭確保戰鬥勝利的新的作戰計劃:波斯大軍的精英部隊總是被安排在戰鬥綫的中心。卡利馬什意欲殲滅的,就是這支無可替代的精銳之師。要做到這一點,雅典重裝步兵需要盡量拉長戰綫,從而避免被占據數量優勢的波斯軍隊包圍,但是雅典人卻可以將此變為他們的優勢。雅典方陣在每個側翼部署瞭8列,而在中心位置卻隻部署瞭4列。卡利馬什的計劃,就是用方陣中心將波斯的精銳部隊拖入包圍圈,讓側翼部隊去獲勝。這是一著險棋,一旦陣綫中心的部隊在側翼完成包抄之前就被擊垮瞭,災難就是闆上釘釘的事情瞭。

日齣之前,希臘部隊開始集閤。

黃昏時分擊敗瞭敵人。

人們唱起瞭神聖的贊歌。

命令來瞭——前進。

部署在陣綫中心位置的是李昂蒂斯部落(the Leontis tribe),指揮官是地米斯托剋利(Themistocles)。大流士的繼任者薛西斯(Xer�瞲es)再次揮兵,試圖完成大流士未竟的事業時,地米斯托剋利拯救瞭希臘。挨著地米斯托剋利站立的是安條尼絲部落(the Antiochis tribe)的將軍阿裏斯泰迪斯(Aristides)。他們兩人彼此都瞧不起對方,而地米斯托剋利此後不久就把阿裏斯泰迪斯放逐齣瞭雅典。直到公元前479年,阿裏斯泰迪斯纔被及時召迴,去指揮普拉提亞戰役(the Battle of Plataea)中的雅典軍隊。不過,為瞭那一天,兩個部落攜手並肩,一起擔負瞭當天最艱難而且危險的使命。雅典獲勝的每一次機遇,依靠的都是這兩個部落士兵的驍勇善戰。陣綫的最右邊,在靠近大海的位置,部署的是安提斯部落(the Aiantis tribe)。司德思裏奧斯(Stesileos)站在他的父親、部落將軍特剌敘勞斯(Thrasylaos)邊上。司德思裏奧斯沒有活過那一天,他死在瞭父親觸手可及的地方。雅典指揮官卡利馬什和安提斯的勇士一道,嚮前進發。方陣就位於卡利馬什所在位置的右邊。這也是卡利馬什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戰。他的生命被定格在瞭戰役的高潮時分,密密麻麻的長矛刺穿瞭他的身體,但他卻巍然不倒。和安提斯勇士並肩戰鬥的,還有希臘最偉大的劇作傢埃斯庫羅斯(Aeschylus)。今天,他不但要勇敢地戰鬥,還要目睹哥哥塞尼格魯斯(Cynegeirus)戰死疆場。在最終勝利到來的時候,他的哥哥卻倒下瞭。

達提斯畢竟是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肯定預料到,雅典今天的陣綫會更為緊密,軍紀也更加嚴明。也許他還認為,雅典士兵今天的盾牌和甲胄,拋得比以前還要光亮。這是否意味著什麼?即便他或任何其他波斯人覺察齣瞭什麼異樣,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日常安排;他們的當務之急,是要掩護迫在眉睫的大撤退。波斯軍隊還和剛登陸馬拉鬆平原一樣,繼續麵朝著希臘部隊排兵布陣。似乎一切都從容有序。畢竟,波斯的兵力是雅典的3倍。麵對這樣的力量對比,即便是希臘人也不敢貿然進攻。

雅典軍隊走齣瞭陣地。剛開始是緩步前進,隨後步伐加快,之前的快走變成瞭小跑。重裝步兵們緊挨在一起,肩並著肩,盾連著盾,每個士兵暴露在外的右側,都被相鄰士兵的盾牌所遮擋。在軍隊前進的途中,士兵的擔心和恐懼消失瞭。方陣裏的士兵從方陣中汲取瞭力量。距波斯軍隊還剩600碼的時候,重裝步兵以激昂的語調,喊齣瞭他們震耳欲聾的戰鬥口號——Alleeee!

波斯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雅典人既無騎兵,也無弓箭手,這種進攻毫無道理可言。但雅典人衝過來瞭,而且來勢異常迅猛。

波斯指揮官們隻好匆匆地列陣迎敵。手持柳條盾的士兵在前,成韆上萬的弓箭手在後。再過一會兒,成韆上萬的緻命箭矢就會射入天空,雅典士兵頃刻就會完蛋。雅典士兵雖然進攻迅猛,波斯軍隊卻沒有絲毫的恐懼之色。他們也都是專業的作戰之師,是親曆無數血戰的勝利之師。誠然,波斯士兵從未經曆過這般氣勢洶湧的方陣,但他們都堅信,很快就會擊垮來犯的重裝步兵。

波斯長槍兵上場瞭。他們在耐心地等待,遮天蔽日的箭矢降落以後,他們的敵人也必將死傷大半。在那之後,波斯步兵上去收拾殘局即可。

但他們麵對的,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戰爭。雅典士兵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200碼開外,小跑竟變成瞭衝刺。雅典重裝步兵完全掌握瞭對付其他重裝步兵的戰術,強弓勁弩奈何不瞭這種戰法。一旦重裝勇士那帶著鐵質矛頭的長矛與木質盾牌碰在一起,勝負就立即有瞭分曉。他們近乎瘋狂地號叫著往前衝,手腳並用,連刺帶鑿,直到對方無力招架而崩潰逃散為止,此等混戰令人毛骨悚然。之後纔是真正的屠殺。這些毫無畏懼的勇士,受嗜血衝動的驅使,就會對潰逃中的敵人展開血腥的屠殺。

波斯弓箭手們終於放齣瞭利箭,但沒有效果。由於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快速的進攻,許多弓箭手都錯誤地估計瞭射擊的時間,大量箭矢都沒能命中目標;即便是擊中瞭,也被雅典士兵的盾牌和甲胄彈瞭齣去。弓箭手隻得匆匆地再次張弓搭箭。這些手持盾牌、負責保護弓箭手的步兵,眼看著上萬金屬包裹的嗜血殺手正嚮他們快速逼近,便開始不安地緩慢嚮後退。

雅典士兵“Alleeee!”的尖叫聲已經震耳欲聾瞭,但這聲音遠遠遜色於數以韆計的盾牌相互撞擊所發齣的聲音。在盾牌的撞擊聲中,嚴密的希臘方陣進入瞭攻擊範圍。

在讓人顫抖的瞬間,重裝步兵衝進瞭輕裝防護的波斯陣營,撼動瞭他們的防綫。柳條盾被踏在瞭腳下,第一排波斯步兵瞬間就倒下瞭。由於波斯士兵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鎧甲,因此雅典的絕大多數長矛都沒有齣現破損。對於一場重裝步兵戰而言,這是極不尋常的。雅典勇士一次又一次地揮著長矛嚮前刺殺,卻常常找不到目標。尖叫、激戰和死亡充斥瞭整個戰場。但重裝步兵很快就突破瞭波斯步兵的防綫,直逼波斯的弓箭手。

現在,真正的殺戮開始瞭。

卡利馬什已經在側翼集結瞭縱深為8人的重裝步兵橫隊,安提斯士兵在左翼,普拉提亞士兵在右翼。此時,兩翼開始快速進攻。朝嚮希臘方陣左右兩翼的波斯士兵,很快就喪失瞭凝聚力和抵抗意誌。遭到包圍的波斯弓箭手們,在失去瞭防護之後,隻得用短劍和匕首實施反擊。不過,麵對布防嚴密的希臘盾牌,他們的反擊完全是徒勞。希臘方陣就像一輛重裝坦剋,所嚮披靡,肆無忌憚地碾壓著波斯士兵。有些波斯士兵倒下瞭,隻是受瞭傷。方陣前列的士兵則從倒下的波斯士兵身上踏過去,他們的目標是殺死或弄殘前麵依然站立的波斯士兵。其他的重裝步兵則緊隨其後,將矛尖高高舉起,重重地刺進受傷倒地的敵人體內。在方陣中幸存下來的波斯士兵,又會被方陣後麵成群的輕步兵刺死。當波斯軍隊的兩翼再也無法忍受重裝步兵戰的恐懼時,他們必然會方寸大亂,拼命地跑嚮後方,企圖跑迴船上避難。

在古代戰爭中,戰敗一方傷亡慘重的原因就在這裏。驚慌失措的人在逃跑過程中完全沒有反抗能力。反過來,追殺他們的人在嗜血的本能驅使下,在追殺逃散的敵人時,幾乎總會放棄原有的陣型。在大約100碼的距離內,雅典人所做的,正是這些。

但後來他們卻做瞭不可能的事。至少如果雅典軍隊隻是一群不專業的鄉巴佬,這是不可能的。

卡利馬什發現,波斯士兵是按照一定路綫逃跑的,於是立即下令吹響軍號。很快,右翼就停瞭下來。不一會兒,整個殺戮便停止瞭,因為雅典士兵重新排列瞭陣型,做瞭個90度的大轉彎。他們身後是大量的輕步兵,裝備和波斯相當,但他們有巨大的優勢:他們是在乘勝追擊,而不是驚恐逃竄。雖然這些輕步兵起不瞭關鍵作用,但他們會保持壓力。當卡利馬什收緊包圍圈時,他們可以保護方陣的側翼。左翼同樣響起瞭軍號聲。希臘和普拉提亞雙方也開始立即重整陣型,並嚮戰場中央靠攏。這些調兵遣將的技能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學會的。剛纔雅典軍隊所完成的,隻是專業軍隊應該完成的預定計劃的一部分而已。此外,要這樣調遣部隊,需要雅典人擁有鐵一般的作戰紀律,而這樣的紀律隻有在久經沙場的軍隊中纔能見到。由此我們可以再次看齣,希臘人在戰爭方麵絕不是許多曆史學傢所稱的業餘選手。

雅典方陣的左右兩翼橫掃一切,但是中間的戰事並不順利。中間的重裝步兵陣列,每個橫隊隻有4人,李昂蒂斯部落和安條尼絲部落在人數上不占優勢,無法壓製敵方。他們也麵臨著敵軍精銳部隊的進攻。波斯和塞剋人(Saka)的精銳部隊也是重裝重甲,軍紀嚴明。第一波衝擊撼動瞭波斯軍隊,但自此以後,士兵數量就成瞭關鍵所在。筋疲力盡的第一輪攻擊以後,雅典方陣必須得確定雅典方陣前列攻擊的時間限製。為瞭保持壓力,希臘士兵竭盡全力,將這些重裝步兵嚮前推進,但是波斯的反攻使得進攻睏難重重。希臘人在中間的唯一優勢就是,他們隻需要按卡利馬什要求的那樣,死死守住即可,不必嚮前推進。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依然不容易。

盡管勇敢的阿裏斯泰迪斯和地米斯托剋利進行瞭忠告,但雅典人還是幾乎拼盡瞭全力。精疲力竭之際,他們再也無法抵擋波斯巨大的數量優勢,開始慢慢地嚮後退。在正常情況下,像雅典中心位置這樣薄弱的陣綫,撤退就預示著災難。但這些希臘老兵並沒有被擊潰。相反,他們故意緩慢後退,即使在撤退過程中,仍殺死瞭不少敵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瞭大量雅典雇工階層(Athenian thetes)的護佑。雅典雇工階層的人非常貧睏,負擔不起重裝步兵的甲胄,他們就排在單薄的雅典陣綫後麵,嚮波斯人投擲標槍和石頭。

希臘人弓著腰往迴撤的時候,進入瞭營地附近的樹林。由於地形崎嶇,方陣隻好分散,盾牌之間就齣現瞭間隙,重裝步兵開始倒下。安條尼絲人損失慘重,阿裏斯泰迪斯肯定知道他的士兵也快扛不住瞭。再過一會兒,雅典人將被清理乾淨,今天的勝利將屬於波斯帝國。

這時,雅典援軍到瞭。

雅典大軍的兩翼重整瞭陣型以後,再次投身戰場。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波斯中心部隊暴露的側翼。古戰場就是混亂的近戰,充滿瞭尖叫、恐懼和漫天沙塵。此時的波斯和塞剋人正在與前方的重裝步兵進行殊死決鬥,而且預感到勝利就要來臨,因此在災難降臨他們頭上之前,他們很難發現這迫在眉睫的威脅。

潰敗來臨的時候,必定是一次全麵的衝擊。兩架殺氣騰騰、紀律嚴明、凶惡殘忍的殺人機器,碾壓著暴露無遺的波斯中路軍隊,奪走瞭戰爭的勝利。而就在剛纔,波斯人還瞥見瞭勝利的曙光。所有波斯士兵,撒腿就跑。遺憾的是,許多波斯士兵卻被睏住瞭,並且死在瞭他們站立的地方。

達提斯一定目睹瞭波斯中路軍的結局,他也一定埋怨自己沒有足夠的兵力發動反擊。但此時他能做的,就是召集殘兵敗將,和剩下的部隊一起,抵禦仍在緊追不捨的雅典輕步兵。達提斯也知道,當雅典軍隊完成瞭對波斯人和塞剋人的屠殺之後,他們將重整陣型,展開新一輪的殺戮。他一定擔心過,他這支支離破碎的軍隊,麵對希臘方陣新一輪的進攻,到底能堅持多久。在他身後,數以韆計的驚魂未定的波斯士兵,正在往海裏撲,尋找任何可以搭載他們的船隻。達提斯必須為他們贏得時間。假如他能讓足夠的波斯士兵撤離,他就有機會發起一次更勇猛的對決,並取得勝利。

……

前言/序言

著名戰爭藝術踐行者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有句名言:“也許你對戰爭不感興趣,但戰爭會對你感興趣。”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學術史的整體趨勢似乎都在朝著相反的方嚮發展。它的基本口頭禪似乎是戰爭、軍事和戰略曆史與研究過去毫無關聯;要研究過去,就應該研究那些廣泛的社會運動和成因,而不是研究軍事力量。支持這種方法的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因為把軍事曆史和戰役發生的政治和社會背景剝離開來,研究“純粹的”軍事曆史和戰役,似乎看起來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孤立瞭具體的戰役。而正是這些具體的戰役,給予瞭它們所處的背景以意義和積澱。此外,今天的學者還認為,曆史上所謂的偉人,其實在關鍵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換句話說,戰鬥、戰爭、將軍和政治傢,僅僅是任何曆史變化分析屏幕上一些色彩斑斕但並無實質意義的小亮點罷瞭。然而,曾經近距離觀察戰爭的筆者則認為,戰爭和戰役對人類曆史進程有著直接而巨大的影響,而這一點對於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至關重要。我們相信,讀者朋友也會同意我們的看法。

通過對貫穿人類曆史、深刻而復雜的暗流進行更廣泛的學術分析,我們得齣瞭有趣的見解;對所有這些見解而言,戰爭和戰役已經改變瞭人類事件的發展軌跡,將人類社會引嚮瞭一個全新的方嚮。事實上,軍事因素的影響,已經改變瞭曆史的進程,不僅在短期內,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是如此。但是,將戰爭和戰役從它們所發生的文化背景中剝離,會帶來諸多危險。坎尼會戰(the Battle of Cannae),即漢尼拔(Hannibal)任統帥的迦太基和羅馬共和國之間的巨大衝突,就是一個特彆好的例子。這場戰爭引起瞭許多人的興趣,從軍事史學者到戰略傢,這在戰爭史是極為少見的。在公元前216年那個可怕的日子裏,戰爭結束時,已被鮮血浸染的意大利南部平原上,留下瞭5萬多具羅馬士兵的屍體。然而,漢尼拔的勝利又帶來瞭什麼樣的結果呢?羅馬並沒有崩塌。雖然遭受瞭重創,羅馬共和國依舊一波接一波地組建軍團,繼續挑戰整個西地中海和意大利境內的迦太基人,並最終攻進瞭迦太基人的老巢。

坎尼會戰唯一顯著的結果,就是漢尼拔和他的軍隊繼續在意大利停留瞭10年;這雖然讓羅馬人很苦惱,但並沒有動搖羅馬人的決心。最終,西庇阿(Scipio)率領軍團侵入瞭北非,迦太基被迫召迴漢尼拔保衛他的城市。在由此引發的紮馬(Zama)戰役中,羅馬徹底打敗瞭迦太基,並在地中海建立瞭延續500多年的霸權。

在確定本書應包括的戰役時,作者遵循瞭愛德華·剋裏西(Edward Creasy)在其經典著作《15場世界經典戰役》(Fifteen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orld)中所確立的指導原則。“有些戰役……由於它們影響力持久,值得我們去關注。這些戰役對我們自己的社會和政治狀況産生瞭實際的影響;這些社會和政治條件都可以追溯到上述戰役的結果。這些戰役對我們有著持久而實際的吸引力……藉助這些戰役,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時,我們也會揣度,如果這些戰役齣現瞭不同的結局,今天的我們又會如何呢?”

Edward S�盋reasy, Fifteen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orld: From Marathon to Waterloo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851), p�眝iii�被瘓浠八擔�我們也像剋裏西那樣,在選擇戰役時,考慮的是它們對人類曆史發展的長遠影響,而不是基於它們在軍事藝術研究方麵的重要性。因此,拿破侖最具決定性的兩次勝利之戰,奧斯特裏茨(Austerlitz)戰役和耶拿-奧厄施泰特(Jena�睞uerstedt)戰役,都沒有入選本書,因為它們完全沒能幫助拿破侖實現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目標。同樣,剋雷西(Crécy)戰役和阿金庫爾(Agincourt)戰役也沒能入選,盡管它們都展示瞭長弓令人稱奇的巨大殺傷力,英國也隻是短暫地統治瞭法國。

引起我們興趣的戰役,都曆經瞭歲月的衝刷,卻依舊迴音裊裊。而這又反過來迫使我們深入研究這些反事實曆史的危險遊戲。換句話說,如果戰役的結果和原來不一樣,此後的發展軌跡會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嚮嗎?黑斯廷斯(Hastings)戰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徵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勝利,將英格蘭和說拉丁語的西方(the Latin West)緊密地連在瞭一起。此外,隨後的撒剋遜和諾曼文化大融閤,導緻瞭英語語言的形成。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從嚴格的軍事術語角度來講,哈羅德國王(King Harold)於黑斯廷斯戰役之前幾個星期,在斯坦福橋(Stamford Bridge)取得的勝利,更具決定意義。但斯坦福橋戰役仍然是曆史上的一個注腳,而黑斯廷斯戰役的長期影響力,依然在當今世界迴蕩。當然,這也沒能阻止英國工黨在1933年通過瞭一項決議,決議主旨是“戰爭從未改變人類曆史”,盡管其年度會議召開地就位於這場戰役的遺址附近。

對待大部分曆史事件,人們總是試圖詢問一些更宏大的問題,而我們選擇的並認為曾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則有著各自的特殊性。然而,例如,我們所選的前5場戰役,清楚地顯示瞭我們所說的決定性意義:

1�甭砝�鬆(Marathon)戰役——使獨具特色的希臘文明和文化得以延續,伯裏剋利時代的雅典成瞭此後幾十年希臘文明和文化的代錶。

2�備嘸用桌�(Gaugamela)戰役——預示著希臘化世界的開端,這反過來又促進瞭基督教的傳播。

3�痹�馬戰役——徹底摧毀瞭迦太基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使得羅馬成為此後5個世紀中地中海的主導力量。

4�碧醵儔ど�林(Teutoburger Wald)戰役——遏製住瞭羅馬的擴張,拉丁與日耳曼的劃分得以確立。這一劃分在過去的2000年裏一直睏擾著歐洲的和平。

5�卑⒌呂鋨脖ぃˋdrianople)戰役——標誌著西羅馬帝國解體的開始,結束瞭羅馬軍隊長達500年的軍事和戰略統治。

或許有人反對我們選擇的決定性戰役,而這是任何撰寫軍事史的人都會麵臨的必然現實。事實上,筆者更願意承認,另外一些重要的戰役也值得被考慮。當然,人們對勒班陀(Lepanto)戰役的爭議很大,但最終我們決定不這樣做。雖然奧斯曼帝國確實對地中海西部的基督教國傢構成瞭嚴重的威脅,但到16世紀末期,奧斯曼帝國實際上已經遠離瞭這些國傢。事實上,由於16世紀歐洲在世界舞颱上的爆炸性進步,地中海世界正逐步失去其在歐洲大國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的主導地位。

我們對這些決定性戰役的興趣,部分源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防分析傢們在華盛頓提齣的離奇想法;他們認為,以美國的軍事實力,美國軍隊能對任何敢於對抗美國的國傢實施快速緻命的打擊。實際上,他們是為瞭戰鬥而去追求戰鬥的海市蜃樓效果——獲勝者以極少的代價實施壓倒性決戰的神話。他們忽略瞭一個事實:從長遠來看,大多數戰鬥都不是決定性的。戰爭勝利以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充斥著戰敗、死亡和殘酷的災難。

最後,我們在本書中所討論的戰鬥,即便對獲勝的一方來說,也是極其睏苦、可憐和血腥的。但是我們認為,這些戰役的特彆之處在於,它們從根本上改變瞭曆史走嚮,其影響力依舊在今日世界迴蕩。在今天的印度,有3��5億人說著流利的英語,他們生活在民主的法治社會裏,而這一切都源於1759年的兩次隔海戰爭。英國當時把1759年稱作“奇跡之年”。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聽到這些戰役的迴音,而此書正是為這些戰役而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价格实惠,品质不错。

评分

书挺好的,很喜欢,看以后再来

评分

不错,正版

评分

东西非常值得信赖!我喜欢!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装订、排版、印刷、内容,都很好~

评分

价格实惠,品质不错。

评分

装订、排版、印刷、内容,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