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

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士] 馬丁·布勞恩,[瑞士] 馬丁·威爾森著張彥譯 著,張彥 譯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本尊
  • 佛教藝術
  • 繪畫
  • 唐卡
  • 宗教藝術
  • 藝術鑒賞
  • 文化
  • 收藏
  • 圖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2767
商品编码:1679683305
丛书名: 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544
字数:880000

具体描述

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 作  者:(瑞士)馬丁·布勞恩,(瑞士)馬丁·威爾森 著;張彥 譯 定  價:999 齣 版 社: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頁  數:544 裝  幀:盒函裝 ISBN:9787552702767 ◎世界專享藏傳佛教510位本尊的彩色微型唐卡集
◎供佛讀佛即是拜佛,本書是很值得收藏和供奉的鎮宅法寶
1、迄今專享完整的簡體中文版彩色藏傳佛教本尊圖集
2、全麵收錄510幅彩色本尊唐卡及其密法修行
3、全書四色+純色金印刷並配豪華書匣、激光木刻,傳世珍藏經典圖書
4、本書編著者專業知識品質,內容極為:本書的原著者為馬丁·布勞恩博士和馬丁·威爾森博士。兩位作者優選專享將如此恢宏的彩色唐卡集結呈現的藏傳佛教研究專傢。
5、本書所收錄本尊之重,印刷之精美等 緣起/18
引言值得一看的佛像/19
譯序本漢譯儀軌圖集/39
推薦序/40
編者序迄今完整的彩色本尊圖集/41
《藏傳佛教本尊大全》插圖凡例/42
部分圖版
1-3.宗喀巴大師及其兩大弟子/43
篇冉炯百法/44
第二篇納塘百法/186
第三篇金剛/200
第二部分圖解
篇冉炯百法
1-3.宗喀巴大師及其兩大弟子/224
一、吉祥捲首儀軌
4.阿底峽傳承之如意輪白度母/225
5.拔日譯師傳承之白度母/227
6.年譯師傳承之如意輪白度母/227
7.森寶傳承之如意輪白度母/228
8.白妙音天女/228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瑞士的馬丁·布勞恩博士和馬丁·威爾森博士所著《值得一看的佛像》的中文版,囊括瞭藏傳佛教中510位本尊用於灌頂隨許的彩色微型唐卡,並詳細介紹瞭這些本尊的名稱、持物、身姿、顔色、祈請文、咒語以及相應的儀軌等。這些本尊來源於:冉炯百法、納塘百法和金剛鬘。其中,“冉炯百法”是包括眾多瀕臨失傳的各種教法整理而得的本尊灌頂隨許法;“納塘百法”是阿底峽大師傳承的秘密法門;“金剛鬘”則介紹瞭各個壇城的主尊密法。因此,本書的本尊及儀軌傳承堪稱清淨而殊勝,是藏傳佛教圖像學研究、密咒儀軌修持的重要經典。 (瑞士)馬丁·布勞恩,(瑞士)馬丁·威爾森 著;張彥 譯 布勞恩博士,現供職於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曾齣版多部關於藏傳佛教的書籍,代錶作有《壇城:藏傳佛教的聖環》。
威爾森博士,曾是劍橋大學博士,後在澳大利亞、瑞士和法國度過瞭12年的僧侶生涯,還俗後居住在英國威爾士南部的斯旺西,本書藏文譯注是其花瞭多達14年的時間完成的。

藏傳佛教本尊藝術鑒賞圖典:探尋佛陀慈悲的莊嚴之相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藏傳佛教本尊造像藝術的百科全書式圖典。它不僅僅是圖像的匯集,更是對佛教哲學、精神修持以及藝術錶現形式的全麵解讀。通過精選的唐卡、壁畫、雕塑等珍貴藝術品,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神聖的視覺之旅,去理解和欣賞那些象徵著智慧、慈悲、力量的本尊形象。 一、 藏傳佛教本尊體係的構建與象徵意義 本書首先會係統地介紹藏傳佛教復雜而精妙的本尊體係。我們將從最根本的佛陀開始,如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解析他們各自代錶的法身、報身、應化身,以及在修行中的核心作用。 接著,本書將深入探討各大類本尊: 諸佛(Buddhas): 除瞭三世佛,還將介紹藥師佛、彌陀佛、彌勒佛等,分析他們各自的功德、手印、坐姿以及象徵的意義,如藥師佛的光芒象徵療愈,彌陀佛的接引象徵極樂。 菩薩(Bodhisattvas): 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行願,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地藏菩薩的宏願,以及其他眾多的菩薩,如綠度母、白度母、財神等等。本書將詳述他們的形象特徵,如觀音菩薩的十一麵、韆手、或騎乘的動物,文殊菩薩的青蓮、寶劍,普賢菩薩的白象,地藏菩薩的锡杖、寶珠,以及他們各自為眾生帶來的利益和加持。 明王(Vidyarajas): 忿怒相本尊,如大威德金剛、馬頭明王、不動明王、摧破金剛等。我們將深入解析他們獰厲外錶下蘊含的降伏煩惱、護持正法的深切悲願。本書會特彆說明他們的多頭、多臂、恐怖錶情,以及火焰、牙齒、裝飾等象徵,闡釋其“以毒攻毒”的慈悲方式,破除愚癡與障礙。 護法(Dharmapalas): 保護佛法和修行者的神祇,如四大天王、閻摩王、吉祥天女、大黑天等。本書將介紹他們的不同形象,解讀他們各自的職責和誓言,以及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護佑眾生。 每一位本尊的形象都絕非偶然,本書將詳細闡述其服飾、飾品(如骨飾、瓔珞、耳環、手鐲)、手印、法器(如金剛杵、鈴、輪、劍、寶瓶)、坐騎、壇城,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如何承載著深厚的佛教義理和修行次第的。例如,多臂象徵神通廣大,忿怒相象徵降伏我執,特定的法器象徵特定的功德,蓮花象徵清淨無染,壇城象徵宇宙的完整性。 二、 藝術錶現形式的演變與地域特色 本書還將梳理藏傳佛教本尊造像藝術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演變與發展。我們將聚焦於: 唐卡藝術: 從早期簡約的風格到後期精細華麗的描繪,本書將展示不同畫派(如勉唐派、噶赤派、齊吾崗派)的特點,分析顔料的選擇、構圖的布局、綫條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平麵化的繪畫語言傳達三維的立體感和精神的深度。 雕塑藝術: 從泥塑、木雕到銅鎏金、石雕,本書將呈現不同材質和工藝的本尊造像,分析其造型的嚴謹、比例的協調、神情的刻畫,以及如何通過三維的形體錶達本尊的威儀與慈祥。 壁畫藝術: 藏傳佛教寺廟中宏偉的壁畫,如何將一個個本尊的故事和教義生動地展現在信徒麵前。 同時,本書會特彆關注不同地域的藝術特色,如: 早期印度與尼泊爾的影響: 分析早期佛像造型如何在傳入西藏後,與當地文化融閤,形成獨特的風格。 衛藏地區的藝術高峰: 探討帕拉藝術、薩迦藝術、噶當藝術等在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後藏與安多地區的藝術流派: 分析勉唐派、噶赤派等在藝術上的創新與傳承。 其他藏區(如康區、青海、內濛古、四川)的地域風格: 展現不同地域在材質、色彩、造型上的細微差異和獨特魅力。 三、 藝術鑒賞的視角與方法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全新的藝術鑒賞視角。我們不僅僅是欣賞藝術品的精美,更是要通過藝術品去理解藏傳佛教的教義,體悟本尊的精神。為此,本書將引導讀者: 從“相”入“道”: 理解本尊外在形象的象徵意義,如同佛陀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這些“相”又是通往“道”的重要途徑。 解讀圖像中的故事: 瞭解本尊與其相關的佛經、本生故事、密續傳說,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形象的含義。 體會藝術傢的虔誠: 認識到每一件造像的誕生,都凝聚瞭藝術傢對佛法的信仰、對本尊的虔誠以及精湛的技藝。 感受精神的共鳴: 鼓勵讀者在觀賞這些莊嚴的本尊形象時,能夠引發內心的寜靜、慈悲與力量。 四、 實踐指導與文化價值 本書不僅適閤佛教研究者、藝術傢、藝術史愛好者,也對廣大藏傳佛教信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修行者而言,本書能夠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認識和觀想本尊,深化修行體驗。對於普通讀者,本書則提供瞭一個瞭解藏傳佛教文化、宗教藝術的窗口,增進對這一古老而深邃的宗教傳統的認識。 本書的編纂,緻力於呈現最權威、最詳實的資料,力求在圖像的選取、文字的解讀上達到最高的學術水準,同時注重藝術的審美價值,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美的享受。 通過《藏傳佛教本尊藝術鑒賞圖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超越語言的障礙,跨越文化的界限,在這些穿越時空的佛陀慈悲莊嚴之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指引和內心力量。這是一次心靈與藝術的對話,是一次對智慧與慈悲的探尋。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第一次翻開《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內心深處湧起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與敬畏。扉頁上精美的唐卡風格插圖,立刻將我帶入瞭一個神秘而莊嚴的世界。我一直對藏傳佛教的豐富文化和獨特藝術風格充滿好奇,但苦於資料零散,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識。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以一種極其詳盡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本尊藝術寶庫的大門。 首先,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做得極為齣色。它並非簡單羅列,而是將每一位重要的本尊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介紹,從他們的起源、象徵意義、經典圖像學特徵,到在不同修行體係中的地位和功德,都進行瞭深入的闡述。我尤其喜歡它對每一位本尊所代錶的智慧、慈悲、力量等不同品質的細緻解讀。例如,在介紹文殊菩薩時,書中不僅展示瞭他手中的智慧劍和經典,更深入剖析瞭“智慧”在佛教修行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文殊菩薩作為一切諸佛之母的深層含義。這種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本尊的內涵,而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藝術欣賞。

评分

作為一名藝術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藝術鑒賞類書籍的圖像質量和藝術分析深度。《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在這兩方麵都做得近乎完美。它所收錄的唐卡,無論是構圖、色彩、細節處理,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每一筆都凝聚著畫師的心血和修行者的虔誠。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對每一幅作品進行瞭細緻的藝術學分析,從綫條的運用、色彩的搭配,到構圖的平衡、象徵符號的解讀,都給齣瞭專業且易懂的講解。我常常花費大量時間去對比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唐卡風格,體會其中微妙的藝術差異,而這本書就提供瞭絕佳的學習素材。

评分

我是一個注重書籍的實用性和啓發性的人,《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在這兩方麵都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是一本“修行指南”。書中對於每一位本尊的功德和修持方法都有所介紹,這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選擇適閤自己的本尊進行觀想和祈禱。例如,當我感到焦慮不安時,我會翻閱關於忿怒尊的章節,通過觀想他們的力量來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將藝術鑒賞與實際修行相結閤的方式,讓這本書具有瞭非凡的價值。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初學者來說,理解復雜的佛教術語和教義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就像一位耐心且博學的老師,將枯燥的佛學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本尊圖像解讀中。例如,書中在介紹壇城時,不僅僅展示瞭壇城的精美圖案,更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壇城作為宇宙模型、修行道場的意義,以及其中每一個符號所代錶的意義。這種“化繁為簡”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逐步掌握藏傳佛教的核心概念,並對修行過程有瞭初步的瞭解。

评分

我一直對藏傳佛教的“傳承”和“灌頂”概念感到好奇,而《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這些概念呈現齣來。書中在介紹每一位本尊時,都會提及他們所傳承的法脈和重要的成就者。例如,在講述蓮花生大士時,書中不僅展示瞭他偉岸的形象,更強調瞭他作為藏傳佛教在藏地傳播的關鍵人物的曆史地位。這種對“傳承”的梳理,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藏傳佛教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和發展。

评分

閱讀《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度冥想的體驗。每一幅精美的唐卡,每一個詳盡的本尊介紹,都引導著我的思緒穿越時空,進入一個充滿神秘與智慧的境界。我會在閱讀關於某位本尊的章節時,靜下心來,凝視著他(她)的圖像,感受著他(她)所代錶的能量和特質。例如,在欣賞不動明王時,我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不可動搖的力量,仿佛能夠淨化一切負麵情緒。這種將閱讀、觀賞與內省相結閤的體驗,讓我在物質層麵和精神層麵都得到瞭極大的升華。

评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宗教文化,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瞭解它的“神”——也就是它的信仰對象。《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正是這樣一本“通靈”之書。它以極其詳盡的筆觸,為我介紹瞭藏傳佛教中豐富多彩的本尊體係,從顯宗的諸佛菩薩,到密宗的壇城本尊,幾乎涵蓋瞭所有重要的神靈形象。書中對於每一位本尊的身份、來曆、功德、修行方法,都做瞭清晰的闡釋,讓我能夠清晰地分辨齣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文殊菩薩的智慧,金剛手菩薩的力量,以及度母的救度。這種對“神”的深度解讀,讓我對藏傳佛教的信仰體係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

我是一位對藏傳佛教的哲學思想頗感興趣的讀者,而《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在這方麵也給瞭我極大的滿足。書中對於每一位本尊所承載的哲學理念,都進行瞭非常深入的挖掘。比如,在講解阿彌陀佛時,書中不僅僅介紹瞭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景象,更詳細闡述瞭“無量光”和“無量壽”所代錶的超越時空的永恒存在,以及眾生如何通過信願行達到往生的境界。這種將抽象的佛理通過具象的本尊形象呈現齣來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能夠更直觀地領悟到佛教的深邃智慧。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莫過於其精美絕倫的插圖。每一幅圖都仿佛是從古老的寺廟牆壁上直接 نقل 來的,色彩鮮艷卻不失莊重,綫條流暢而富有力量。這些高清的唐卡藝術品,讓我在傢中就能近距離欣賞到國寶級的藝術珍品。我仔細端詳著忿怒尊的怒目圓hesize,感受著平靜尊的慈眉善目,甚至試圖從他們手中持有的法器、坐騎、手印中解讀齣更深層次的象徵意義。例如,在描述忿怒尊時,書中不僅展示瞭他們張牙舞爪、烈焰環繞的形態,更深入解釋瞭這種“憤怒”實則是降伏魔障、淨化業障的智慧展現,而非普通意義上的惱怒。這種藝術與哲學的完美結閤,讓我對佛教的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

我一直對藏傳佛教的“方便法門”和“化身”概念非常著迷,而《藏傳佛教本尊大全藝術鑒賞圖典》為我深入理解這些概念提供瞭絕佳的視角。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本尊的“化身”故事,以及他們為瞭度化眾生而顯現的各種形態。例如,綠度母和白度母同為度母,但所代錶的慈悲和智慧側重點有所不同,書中對這些微妙的差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種對“善巧方便”的藝術化呈現,讓我更加欽佩佛教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