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 ★“可以誇張地說,隨便翻開一本西方文藝評論的書,我們都能夠找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或者看到他的影子。”
★中文版主編車文博所作《導論》和《弗洛伊德略傳》,可以讓讀者係統瞭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閤著的《癔癥研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形成時期的重要著作。 目錄 導論
一、弗洛伊德主義的實質和特點
二、弗洛伊德主義生成的背景
三、研究弗洛伊德主義的意義
四、弗洛伊德學說的主要內容
五、對經典弗洛伊德主義的評價
弗洛伊德略傳
一、傢庭教養
二、學習生活
三、波摺愛情
四、醫師生涯
五、執著探索
六、坎坷晚年
癔癥研究
按語
英文版編者導言
一、關於《研究》的寫作曆史
二、精神分析研究的意義
三、兩位作者之間的分歧
*版序言
*二版序言
*章 論癔癥的心理機製:緒言
*二章 病例
病例一安娜O小姐(布洛伊爾)
病例二埃米馮N夫人,(弗洛伊德)
病例三露西R小姐(弗洛伊德)
病例四凱瑟琳娜(弗洛伊德)
病例五伊麗莎白馮R小姐(弗洛伊德)
*三章 理論(布洛伊爾)
一、所有癔癥現象都是意念性的嗎?
二、腦內緊張性興奮——情感
三、癔癥轉換
四、類催眠狀態
五、潛意識觀念和不能納入意識的觀念
六、先天素質——癔癥的發展
《弗洛伊德文集1-癔癥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
《弗洛伊德文集3、4-釋夢(上、下)》
《弗洛伊德文集5-愛情心理學》
《弗洛伊德文集6-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
《弗洛伊德文集7-精神分析導論》
《弗洛伊德文集8-精神分析新論》
《弗洛伊德文集9-自我與本我》
《弗洛伊德文集10-達芬奇的童年迴憶》
《弗洛伊德文集11-圖騰與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2-文明及其缺憾》
在綫試讀 病例四 凱瑟琳娜 (弗洛伊德)
在1891年的夏季度假中,我旅行去瞭鬍黑塔雷爾 ,這樣我可以暫時忘掉醫學,尤其是忘掉神經癥。我幾乎已成功地達到瞭目的。一天,當我避開大道,選一條稍偏離大道的路爬山,此山以其景色和管理很好的鳥類禁獵棚而聞名。在費力爬到山頂後,我感到精神振奮和輕鬆,深深地置身於沉思遙遠的未來中。我的思想變得迷茫起來,*初,當有人問我:“先生,你是醫生嗎?”在我耳邊響起時,我都沒有反應過來。但這確實是嚮我提問。這是個看上去較沉悶、約18歲的女孩,過去曾招待過我的用餐,而女房東曾把她叫做凱瑟琳娜。根據她的衣著和舉止來判斷,她不像個僕人,似乎毫無疑問是女房東的女兒或親戚。
我反應過來後答道:“是的,我是醫生,你怎麼知道的?”
“先生,你在來訪者簿子上簽瞭你的名字,我想如果你能花一點時間的話……事實是我的神經壞瞭,我去L看過醫生——關於我的神經問題,他給過我一些治療,但我沒有好。”
因此,我在這裏再次遇到瞭神經癥——對這個強壯的、裝束好卻不愉快的女孩,再清楚不過的就是這麼迴事瞭。我有趣地發現在6000英尺以上的高度,神經癥以這樣一種方式活躍地呈現齣來。因此,我進而問她一些問題。下麵我敘述銘刻在我記憶中我們之間的談話,並且我沒有改變病人說的地方方言。
“好,你感到有什麼不舒服?”
“我感到透不過氣來,不總是這樣,但有時會這樣,所以我想我會窒息的。”
乍一看,這似乎不像是個神經癥癥狀。但不久便在我麵前發生瞭,可能就描述的病情而言它隻意味著焦慮的一次發作:她因焦慮所引起的感覺徵群中,選擇瞭氣短這一癥狀,並對這一癥狀顯示瞭過分的緊張。
“坐在這裏,當你‘透不過氣來’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種情況總是突然發生的。開始時像什麼東西壓在我的眼睛上。我的頭變得很沉,有可怕的嗡嗡聲,我感到頭暈以緻幾乎倒下。然後有某種東西壓在我的胸口,使我不能呼吸。”
“你沒注意到你的喉嚨有什麼東西嗎?”
“我的喉嚨擠在一塊,好像我要噎住一樣。”
“你的頭部還發生瞭彆的什麼嗎?”
“是的,有錘擊,足以敲開我的頭。”
“當這事發生時,你一點兒也不感到恐懼嗎?”
“我總想我要死瞭。總的來說我是勇敢的,自己到處走,進地窖和到山的各處爬。但在白天,當那件事發生後,我就不敢到任何地方去;我總在想某人會站在我背後,突然會一下子抓住我。”
事實上,這是一次焦慮發作,有一種癔癥性的先兆 ,或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次癔癥發作,其內容是焦慮,總不至於還有些其他內容吧?
“當你在發作時,你想到什麼嗎?是否總是同一件事?或你看到麵前有什麼東西嗎?”
“是的,我總是看到一張可怕的臉以嚇人的樣子看著我,因此我感到恐懼。”
這也許是能得到病情實質的*快途徑。
“你認識那張臉嗎?我的意思是你是否在某個時候看到過這張臉?”
“不認識。”
“你知道你因為什麼而有這樣的發作嗎?”
“不知道。”
“你*次是什麼時候發作的?”
“兩年前,當我仍與我伯母住在另一個山上時(她過去在那裏經營鳥棚,18個月前遷居這裏),以後就一直齣現這樣的情況。”
我會試圖做一個分析嗎?我不能冒險把催眠術遷移到這樣高的地方進行,但我也許可用簡單的談話方式進行。我應當作一次幸運的猜測。我經常足夠地發現,在女孩子身上焦慮是恐懼的結果,而這恐懼是因為當她們初次麵對性欲的情境,她們純潔的心理被懾住的緣故。
因此我說:“如果你不知道,我將告訴你我是怎麼想你會有這樣的發作。在兩年前的那個時候,你必然看到或聽到過某些使你十分窘迫而又不願見到的事。”
“天哪,是的!”她答道:“那是我看到我伯父和我堂妹弗蘭西斯卡。”
“是關於那姑娘的什麼事,你能告訴我嗎?”
“我認為你可以對醫生說任何事。”“好,在那時,你知道,我的伯父,即你已在這兒見到的我伯母的丈夫,在科格爾經營一個小旅館。現在他倆離婚瞭,他們分手是我的過錯,因為是我講齣伯父與弗蘭西斯卡的事。”
“那你怎麼發現的呢?”
“是這樣的,兩年前的一天,一些男士爬山要些吃的。我的伯母不在傢,而一直做飯的弗蘭西斯卡到處找不見。我的伯父也找不見,我們到處尋找,*後一個叫阿洛斯的男孩,即我的堂弟說:‘啊唷,弗蘭西斯卡肯定在我父親的房間裏!’我倆都笑瞭,但我們沒想到什麼壞事。然後我們到伯父的房間去,但發現門鎖著。對我來說這似乎很奇怪。這時阿洛斯說:‘在過道那兒有個窗,你可以從窗口看到房間裏麵。’我們走到過道處;但阿洛斯不願去窗前,並說他害怕。因此我就說:‘你真是個傻男孩,我去,我一點也不害怕。’我思想裏一點也沒想到什麼壞東西,我從窗口嚮裏望,房間較暗,我看到我的伯父和弗蘭西斯卡,他躺在她身上。”
“是嗎?”
“我馬上離開窗子,倚在牆邊,簡直透不過氣來——這幾乎像是發生在我頭上一樣。眼前一片空白,我的眼瞼緊靠在一起,頭腦像被人敲打似的嗡嗡作響!”
“你是否在當天告訴你的伯母瞭?”
“哦,沒有,我什麼也沒說。”
“然而當你發現他們在一起時,你為什麼這樣害怕?你懂得什麼意思嗎?你知道會發生什麼嗎?”
“哦,不,那時我什麼也不懂,我隻有16歲,我不知道害怕什麼。”
“凱瑟琳娜小姐,如果你現在能記得當時在你身上所發生的情形,即當時你*次發作時在想什麼,這對你會有幫助。”
“是的,如果我能這樣。但我很害怕,所以我忘瞭每件事。”
(轉到《緒言》中的術語,這意味著:“情感本身産生瞭一種催眠狀態,然後在這時的錶現為切斷瞭與自我意識之間的聯想性聯係。”)
“告訴我,小姐,是否你在氣短時總是見到的那人頭是弗蘭西斯卡的頭,像那時你見到的一樣,是嗎?”
“哦,不,她看上去沒那麼可怕,而那是一個男人的頭。”
“或許是你伯父的頭?”
“我沒有看清他的臉是那樣的,因房間太暗,為什麼那時他會有這麼可怕的臉呢?”
“很對。”
(思路似乎突然中斷瞭,也許有些她故事中其他的事浮現齣來。)
“然後發生瞭什麼?”
“哦,他倆必然聽到鬧聲,因為他們不久便齣來瞭。我整天感覺很不好。我一直在想著這件事。然而兩天後,正好是星期天,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工作瞭一整天。在星期一早晨,我又感到頭暈,我病瞭,躺在床上,不舒服瞭三天。”
我(布洛伊爾和我)經常把癔癥的復閤癥狀與象形文字做比較,在經過少數兩種語言文字的使用後,我們發現其癥狀就明白易懂瞭。因為字母作嘔意即憎惡,因此我說:“如果三天後你作嘔,我相信這就意味著在你嚮房間裏看時,你感到憎惡。”
“是的,我確實感到憎惡,”她思索著說,“但我憎惡什麼呢?”
“也許你看到某些裸體的事情?他們那時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因為太暗而看不到任何東西;另外,他倆都穿著衣服,哦,要是我知道是什麼令我憎惡就好瞭!”
我也沒瞭主意。但我告訴她繼續說下去,請她告訴我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我滿懷信心地期待著,她能確切地想到我需要用來解釋病情的材料。
她繼續描述她*後怎麼告訴伯母關於她的發現。而她伯母發現她有變化,並且懷疑她隱瞞瞭某些秘密。接著就發生瞭伯父和伯母之間很不愉快的事,在這過程中,孩子們聽到許多事情,使他們在許多方麵開闊瞭視野。其實對他們來說,不聽到則更好。*後她伯母決定和孩子、侄女搬到現在的小旅館裏,留下她伯父一個人和弗蘭西斯卡,那時弗蘭西斯卡已懷孕瞭。然而,在這以後,使我驚奇的是她中斷瞭貫穿的思緒,開始對我講另外兩件較早的事情,比這創傷早兩三年。*件事也是這個伯父對她本人有性進攻,那時她僅僅14歲。她敘述她曾經如何與伯父一起在鼕天到一個山榖去,在那裏的一個小旅店待瞭一晚。他伯父在酒吧喝酒、玩撲剋牌,而她感到睏倦,早早去樓上的套房睡覺,當伯父迴到房裏時,她還沒有*睡著。後來她睡著瞭,突然在床上“感覺到他的身體”而醒來。她跳瞭起來,對他抗議道:“伯父,你想乾什麼?為什麼你不待在自己的床上?”他試圖安慰她:“繼續睡吧,你這傻姑娘,彆作聲,你不知道這有多好。”“我不喜歡你的‘好’事,你甚至不讓人安靜地睡覺。”她仍站在門邊,準備叫齣聲來以示抗議,直到*後他讓步,去他的床睡覺。然後她迴到自己的床上,一覺睡到早晨。從她所說的自我防禦方式中,她似乎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次性攻擊。當我問她是否知道他想要對她乾什麼時,她答道:“當時不知道。”她是後來纔知道的,她說她因為不喜歡在睡覺時被打擾纔抵抗的,“因為這不好。”
我有責任詳細敘述此事,因為這對以後理解每件事都有*重要的作用。——她繼續告訴我以後日子裏的其他一些經曆:她如何再次在小旅館裏當他*喝醉後防禦他,以及類似的事情。在迴答是否因這些事件,她感到有點像以後她喘不過氣來時,她肯定地答道每次她感到眼睛和胸部有重壓,但不像發現那件事時的強度那樣大。
在她完成這一記憶的敘述後,立即開始告訴我*二件事,這是關於她注意到伯父和弗蘭西斯卡之間的某些事。有一次全傢穿著衣服在馬廄草料閣樓過夜,她突然因吵鬧聲而醒來;她想她已注意到躺在她和弗蘭西斯卡中間的伯父而轉過身去,而弗蘭西斯卡剛躺下來。另一次,他們在N村的一個小旅館裏住下,她和伯父住在一個房間,弗蘭西斯卡住在隔壁。她突然在晚上醒來,看到門邊有一高大的白色身影,在搖曳的燭光中,她說:“上帝,是你嗎?伯父!你在門邊做什麼?”“彆作聲,我隻是在找東西。”“但是齣屋得走另一個門。”“我隻不過犯瞭一個錯誤”……
我問她那時是否有懷疑,“不,我沒想到什麼,我隻是發覺瞭此事,但沒想到更多的事。”當我問她是否也被這事所驚嚇時,她迴答說可能是的,但不十分肯定。
當這兩件記憶中的事說完後,她停止說話。像是變瞭一個人。她那緊綳著、不高興的臉變得活躍起來,她的雙眼明亮,顯得快活和興奮起來。同時,對我來說,也清楚地理解瞭她的病情。她告訴我的後麵一部分內容顯然是漫無目的的,是稱贊性的解釋她所發現的事件中自己的行為錶現。她記得在那時有過這樣兩次經曆,但不理解,而且從這經曆中沒有得齣什麼推論。當她看到倆人性交的場麵時,她立即把新的印象和過去的兩種記憶聯係起來,她開始理解他們,同時避開他們。接著就有一個短暫的即將産生結果的時期,即“潛伏期”。在轉換的癥狀齣現後,嘔吐就代替瞭道德和生理上的憎惡。這個謎就解開瞭。使她的作嘔不是看到倆人而是看到該情景時激起的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記憶。而且,使這些事件真相大白的,隻能就是那晚在她身上圖謀不軌的記憶——當時她“感覺到瞭伯父的身體”。
因此,當她已說完自己的錶白後,我對她說:“現在我知道當你嚮房裏望的時候在想什麼。你想:‘此時他對她所做的正是那晚或其他時候要對我做的。’那就是你感到憎惡之處,因為你記得當你在晚上醒來時,感覺到瞭他的身體。”
“可能是這樣,”她迴答,“那就是我憎惡之處,也是我所想的事。”
“再告訴我一件事。你現在已是個長大的女孩子,知道所有的事……”
“是的,現在我是這樣。”
“就告訴我一件事,那晚你感覺到他身體的什麼部位?”
她沒有給我明確的迴答,而是很窘迫地微笑著,好像她已被查明真相,有責任承認彆人已摸清瞭的基本情況一樣——無話可說。我可以想象她後來纔懂得去解釋的觸覺感。她的麵部錶情似乎對我說她認為我的推測是對的。但我不能夠再深入一層。不管怎麼說,我感謝她,因為對我來說,與她談話比起我所在的城市中那些過於拘謹的女士們要容易得多。她們常把平常的事當成令人害羞的事。
因此,這個病例已經很清楚瞭,但稍停一下!在她發作期間和發生恐懼時,頭腦中反復齣現的是什麼樣的幻覺?緻使其齣現的是什麼緣故?我繼續問她這些問題,通過我們的談話,好像她的知識也開闊起來,她迅速地迴答:“是的,我現在知道瞭,頭是伯父的頭,我現在認識瞭,但不是從那次認識的。後來,當所有的爭論爆發時,我的伯父無緣無故對我發怒。他一直說這*是我的錯:如果我不饒舌,他就不可能離婚。他一直威脅說他可能要對我采取行動;如果他在遠處看到我,他的臉便會因發怒而變得扭麯起來,而且也會舉起手做齣嚮我襲擊的樣子。我總是逃避他,總是感到驚嚇,怕他在我一不防備的情況下被他抓住。現在我總是見到的臉就是他發怒時的臉。”
這個信息提醒我,她的*個癔癥癥狀,即嘔吐已消失;而焦慮性的發作仍存在,並獲得瞭新的內容。因此,我們要處理的是一個癔癥患者相當範圍的發泄問題。實際上,在産生瞭這樣的發泄以後不久她就報告瞭發現伯父的事。 內容介紹 本捲包括中文版主編車文博所著的《導論》和《弗洛伊德略傳》,以及由弗洛伊德與約瑟夫?布洛伊爾閤著的《癔癥研究》三部分。《導論》和《弗洛伊德略傳》是中文版主編車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癔癥研究》*初於1895年在德國齣版,書中對癔癥的癥狀、病因做瞭詳細的分析和解說,開始提齣癔癥創傷理論,是其精神分析理論的奠基和正式起點的標誌。 作者介紹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傢,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20世紀影響*的思想傢之一。弗洛伊德作為深蘊心理學的開創者,他的潛意識心理學說、精神分析治療方法技術以及對人類心靈深層隱秘王國的揭示,不僅為心理學研究整個人類精神世界開闢瞭全新的領域,而且對西方當代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社會學、曆史學、民族學、哲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主編 車文博,心理學傢、哲學傢,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推進心理學元理論的建構和“類心理學”的開拓;突破單一文化心理學知識史或學科史的研究,開創多元文化(東西方文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學科的建構;開拓中國潛意識的哲學心理學研究,中國“給弗洛伊德‘平反’的人”,中國學術界*的弗洛伊德研究*。1952年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長期執教於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哲學係、社會心理學係,任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心理學會*五、六屆副理事長、會士,獲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奬。美國心理學會外籍會員。齣版著作、譯著70餘部,發錶論文200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