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諾貝爾文學奬大係-孤獨與沉思
作 者:蘇利·普呂多姆
ISBN :9787555011934
齣 版 社:海峽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08-01
印刷時間:2017-08-01
字 數:132韆字
頁 數:208頁
開 本:32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g
定 價:29.8元
編輯推薦:
★*屆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法蘭西學院院士
★剛踏入文壇便被評為法國當時“年紀*輕、格調*高、韻味*雅”的以詩歌*稱的天纔詩人
目錄:
考驗1
靈感3
瘋女郎4
獻詞5
達娜伊特6
勸勉8
音符9
擔心10
背叛11
褻瀆12
緻浪子13
傷口14
命運15
他們將何往?16
救世的藝術17
墓室18
僭妄的虔誠19
祈禱20
欣於死亡21
大熊星座23
消失的呼喊24
1切盡有與1切全無25
角力26
紅,還是黑27
古董鋪內28
上帝們29
好人31
遲疑33
懺悔34
兩種眩暈35
疑惑36
墓中37
休息38
午休39
天空40
水上41
風42
*初的時刻43
緻康德44
遙遠的生活45
翅膀46
*後的假日47
夢的真相48
生而為人49
故鄉50
夢51
天地之軸52
車輪53
鐵55
受苦的力量56
劍57
告新兵書58
鞦之哀歌59
深淵之內60
嚮前61
栩栩如生的畫作62
裸露的世界63
約會64
勇士們65
歡愉66
緻願望67
緻奧古斯都·布拉歇 68
孤獨69
*初的孤獨71
十四行詩75
愛的衰亡76
鍾乳石78
沒來由的歡樂80
大路82
華爾茲85
天鵝88
銀河90
暖房裏的樹92
不要抱怨94
大地和孩童96
可憐的情感99
插枝101
遲疑103
春禱105
流亡107
舞會女王109
醜姑娘113
怨春115
她們中的1個117
三色堇121
竪琴和手指123
三月125
打入地獄127
查爾特勒修道院132
海133
夜晚135
林間的夜與靜138
鴿子與 閤139
尋歡作樂的人們141
失望145
心的搏鬥147
嘆息149
永彆150
愛撫151
暮年153
將死155
遙遠158
祈禱書159
可咒詛的夫婦們162
老屋163
牽牛花168
鄉村正午170
靈與肉172
*初的哀傷174
行業歌176
印記178
*後的孤獨180
清晨醒來182
其他183
憂悒185
碎瓶186
眼睛188
附錄
普呂多姆年錶191
內容簡介:
本書所選均為天纔詩人普呂多姆的代錶詩作,例如《天鵝》《眼睛》等在中國廣為流傳。他的這些詩要麼是帶有濃鬱的抒情氣息,來描寫孤寂的心境、失戀的愛情,要麼是帶有1定的哲理性,來探討人類意識與現代社會的衝突。他與其他詩人不同的另1點就是他對科學的偏好,同時,他的作品還充分錶現齣對美學和玄學的興趣。
作者簡介
蘇利·普呂多姆: 法國詩人,原名勒內·弗朗索瓦·普呂多姆。生在巴黎1個工商業者傢庭,父是工程師。普呂多姆自小聰穎好學,但由於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學深造。早年當過職員、工程師、從事過法律工作,後轉入詩歌創作。
1865年,蘇利·普呂多姆發錶第1部詩集《韻節與詩篇》,初露頭角,引起詩壇重視。此後發錶詩集《孤獨》(1869)、《徒勞的柔情》(1875)《正義》(1878)和《幸福12*詩歌》(1888),散文*述《散文集》(1883)、《詩的考察》(1892)、《帕斯卡爾教理真義》(1905)。1900—1901年,他編輯齣版《蘇利·普呂多姆詩文集》。
由於創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01年,瑞典學院把第1屆諾貝爾文學奬頒發給他。
我最近沉迷於一些探討人類精神睏境的哲學隨筆,讀完之後總有一種被掏空又被洗滌的感覺。這次選購這套書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既有深度又不至於過於晦澀的作品來調劑一下。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引路人,帶著我穿梭於理性與感性的交界地帶。那種作品,往往不會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拋齣一個個精心構造的問題,逼迫你直麵內心深處那些不願觸碰的角落。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一場與作者的漫長對話,你必須投入自己的生命體驗去校準理解的偏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廣闊的思辨空間,讓我的思考不再局限於日常瑣碎,而是能夠觸及更宏大、更永恒的主題,比如存在的意義、時間的流逝,以及個體在宇宙中的渺小與光輝。
评分我個人對那些關注個體精神世界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如何掙紮求存的作品情有獨鍾。每一次閱讀,都像是進行瞭一次虛擬的人生成長體驗。我不是在尋找廉價的安慰劑,而是渴望那些能夠揭示復雜人性的深度剖析。比如,在麵對曆史的巨變、社會規則的壓迫時,一個有良知的靈魂是如何保持其獨立性和正直的?這種掙紮中的美感,往往比一帆風順的敘事來得震撼人心。我希望這本書中的角色或作者本人,能夠展現齣一種超越時代的勇氣,去審視那些人類共有的缺陷——恐懼、偏見、以及對真理的盲目追逐。如果能從中汲取到一點點力量,用來對抗今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平庸化傾嚮,那麼這次閱讀投資便是絕對值得的。
评分這本精裝書的裝幀真是沒得說,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印刷廠對細節的把控,紙張的厚度和光澤度都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莊重感。裝幀設計上采用瞭經典的深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即使隻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我特彆喜歡它在內頁排版上做的處理,字裏行間留白得當,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壓迫感,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書脊處的膠閤處理得非常平整,可以完全攤開閱讀,不用擔心書頁脫落的問題。從觸感和視覺效果上來說,它完全符閤一本“世界名著讀物”應有的格調,讓人在尚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已經對它産生瞭一種敬畏和期待。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讓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评分說實話,我對一些長期被奉為經典的外國文學作品,偶爾會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怕它們架子太大,內容陳舊。但這次看到這個係列的介紹,提到瞭“孤獨與沉思”這一主題,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噪音太多,真正能讓人安靜下來、聽清自己心跳和思想脈絡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完美的“靜音室”,讓那些世俗的喧囂都退去。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穿透時代隔閡、直擊人性共通弱點的文字,它們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堆砌,隻需要真誠和犀利的洞察力。如果能讀到一些描述那種“雖身處人群,卻孑然一身”的深刻體會,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得到瞭最大的體現,因為那正是我現在最需要共鳴的情感齣口。
评分購買文學作品時,我通常會非常留意譯者的名氣和水準。畢竟,再偉大的原著,一旦翻譯失真,其神韻便會大打摺扣,如同隔著一層毛玻璃看世界。我特彆關注的是譯者是如何處理那些富有文化特定性的錶達,以及在轉換成中文時,是否依然能保持原作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如果譯文顯得生硬、邏輯跳躍,或者過度“本土化”而喪失瞭異域風情,那閱讀體驗就會大打摺扣。我更期待那種“信、達、雅”兼備的譯本,能讓我感受到作者的原始語境,同時又能被流暢優美的中文所接納。對於這種被冠以“世界名著”的係列,我對譯文質量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因為它代錶著一種跨文化的橋梁構建,翻譯的質量直接決定瞭我們能與那位遠方的思想傢建立多深的連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