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外國建築曆史圖說
:138.00元
作者:劉鬆茯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121020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1.32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按照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將外國建築曆史劃分為三階段——即:上篇農業社會建築,中篇工業社會建築和下篇信息社會建築。在每一篇裏又按照建築曆史的發展階段劃分章節。上篇詳細闡述瞭包括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以及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建築及其思潮;中篇著重介紹瞭現代主義建築的産生、發展、充實與提高;下篇則主要記述瞭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傢進入後工業社會——即信息社會對建築思潮、建築形態以及建築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
作者在書中采取瞭列詞條的寫作體例,分項逐條展開深入細緻的闡述。全書精選墨綫圖及照片近800幅,並參考瞭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史料翔實、圖文並茂。
本書可以作為廣大建築院校師生教授和學習外建史課程的參考用書,也是建築學專業與城市規劃、環境藝術等相關專業研究生應試和注冊建築師資格考試的重要參考書。此外,本書也可以作為文化、藝術、旅遊等部門的廣大讀者瞭解西方建築遺産的知識讀物。
目錄
前言
上篇 農業社會建築——作為手工藝産品的建築
1 奴隸製社會建築——的古代文化
1.1 古埃及建築——批巨大的紀念性建築
1.2 古代西亞建築——塔廟與宮殿的興起
1.3 古希臘建築——永恒的魅力
1.4 古羅馬建築——帝國風貌的展示
2 中世紀建築——基督教文化
2.2 拜占庭建築(Byzantine Architecture)
2.3 羅曼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
2.4 哥特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
2.5 中古伊斯蘭建築(Islamic Architecture)
3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君權時期的建築
3.1 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2 意大利巴洛剋建築(Baroqu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3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Classicism Architecture of France)
3.4 歐洲其他國傢文藝復興建築
4 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復古思潮建築
4.1 古典復興建築(Classical Revival Architecture)
4.2 浪漫主義建築(Romanticism Architecture)
4.3 摺中主義建築(EdectidSm Architecture3
中篇 工業社會建築——作為機械化産品的建築
5 現代主義建築之根
5.1 工程師的探索
5.2 新建築運動
5.3 一戰後的三股建築思潮
6 現代主義建築之乾
6.1 魏森霍夫住宅展覽會(The Weissenhofsiedlung,Stuttgart,1927年)
6.2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年)
6.3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年)
6.4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年)
6.5 弗蘭剋·勞埃德·賴特(Frank Lioyd Ngright,1867—1959年)
6.6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年)
7 現代主義建築之果
7.1 超高層與大跨度建築
7.2 二戰後多元化的建築思潮
……
下篇 信息社會建築——作為高科技産品的建築
8 後現代主義建築——輿論的寵兒
9 解構主義建築——從文獻中誕生齣來
10 個性化的建築走嚮——“主義”的衰落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劉鬆茯,1954年10月19日生,黑龍江省呼蘭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係。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外國建築史、當代西方建築思潮和當代西方建築美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普利茨剋建築奬獲奬建築師係列之《倫佐·皮亞諾》、《弗蘭剋·蓋裏》、
文摘
序言
第一次翻開這本外國建築畫冊,就被其內容深深吸引。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敘述方式,而是以主題性的方式,將世界各地具有代錶性的建築按照功能、風格或曆史時期進行瞭分類。例如,關於“宗教建築”的部分,我看到瞭羅馬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尖頂,印度教寺廟的繁復雕塑,以及藏傳佛教的壇城模型,每一張圖片都仿佛在訴說著信仰的力量。書中對於不同文明建築的比較研究,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巧妙地指齣,雖然地域不同,但人類在追求建築的實用性、美觀性和精神寄托方麵,卻有著許多共通之處。文字部分詳實而富有啓發性,不僅介紹瞭建築的基本構造和曆史沿革,還探討瞭建築與當地社會、宗教、政治環境之間的緊密聯係。例如,在分析巴洛剋風格建築時,作者闡述瞭它如何服務於天主教會的宣傳,以及其戲劇性的視覺效果如何影響瞭觀眾的情緒。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人類文明的。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對西方古典建築情有獨鍾,而這本畫冊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份熱愛。從古希臘的愛奧尼柱式、多立剋柱式,到古羅馬的科林斯柱式,書中對古典建築的柱式、比例、以及經典建築實例的解析,都非常到位。每一幅精美的插圖都如同曆史的定格,讓我得以近距離觀察這些曆經滄桑的傑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章節,那些對稱、和諧、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設計,比如佛羅倫薩的圓頂大教堂,米開朗琪羅的雕塑與建築完美結閤的作品,都讓我贊嘆不已。作者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點,不時穿插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趣聞,讓原本嚴肅的曆史變得生動有趣。讀這本書,我仿佛迴到瞭那個輝煌的時代,親眼見證瞭那些偉大的建築師們是如何將他們的構思變為現實的。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建築鑒賞的書籍,更是一次深入瞭解西方文明進程的窗口。
评分一本描繪著世界各地古老建築奇跡的畫冊,讓我仿佛踏上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從古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莊嚴,到古希臘神廟的典雅比例,再到古羅馬鬥獸場的恢弘氣勢,每一頁都充盈著曆史的厚重感。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細節之處刻畫得一絲不苟,無論是梁柱的紋飾、雕塑的神態,還是整體的布局,都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文字的解讀也同樣精彩,它們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敘述,將每一座建築背後的故事、建造者的智慧、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中世紀歐洲城堡的部分,那些高聳的塔樓、堅固的城牆,無不訴說著那個時代鐵血與榮耀的傳奇。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欣賞建築之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讓我對人類文明的輝煌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建築史詩,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這本關於外國建築的畫冊,簡直就是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讓我不齣傢門就能領略到全球各地的建築風情。從伊斯蘭世界的清真寺,到日本的寺廟園林,再到印度寶萊塢的華麗宮殿,每一處都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韻味。書中對不同地域建築風格的演變和融閤有著獨到的見解,例如,在探討中國古代建築如何影響周邊國傢時,列舉瞭大量生動的實例,讓我清晰地看到瞭文化交流的痕跡。插圖的質量極高,不僅展示瞭建築的整體風貌,還深入到細節之處,如彩色琉璃瓦的斑斕色彩,木雕的精湛技藝,石刻的莊重綫條,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作者的文字通俗易懂,又富有詩意,將冰冷的建築賦予瞭生命和情感,讓我感受到瞭建築背後的人文溫度。特彆是書中對近現代建築的介紹,那些突破常規的設計理念和大膽的造型,讓我看到瞭建築在不斷挑戰極限,展現著人類的創造力。這本書讓我對建築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外觀,而是上升到瞭其所承載的文化、曆史和時代精神。
评分我一直認為,建築是凝固的曆史,而這本書則將這段曆史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瞭我。我驚訝於書中對於建築材料和建造技術的詳細描述,例如,書中關於古羅馬混凝土的應用,以及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如何利用飛扶壁支撐高聳的穹頂,都讓我大開眼界。那些精美的照片和手繪圖,不僅僅是建築的復製品,更是蘊含著建造者們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古代城市規劃的部分所打動,從古希臘的網格狀城市布局,到古羅馬的軸綫式城市規劃,再到伊斯蘭城市的庭院式空間,都展現瞭人類對秩序和功能的追求。作者的文字語言凝練而富有啓發性,總能在不經意間點醒讀者對建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磚石結構,更是人類生活、思想和文化的載體,是文明最真實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