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琴學備要(上下冊)(手稿本)
定價:138.00元
作者:顧梅羹
齣版社:上海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8066745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古琴類
內容提要
《琴學備要(套裝上下冊 手稿本)》作者顧梅羹,他不僅琴藝高超、琴學博深,而且還善詩文、書法和畫竹梅。他一生努力堅持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藝術和培養接班人,為我國古琴藝術事業做齣傑齣貢獻。
目錄
上冊
篇 總規
章 古琴製度
節 琴體的概狀
第二節 琴麵的部位
第三節 琴底的部位
第四節 琴前後的部位
第五節 琴腹的部位
第六節 琴體的尺度
第七節 徽位的安定
第八節 弦絲的規格
第二章 古琴的裝備
節 搓 (lou)穿軫法
第二節 結繩頭上弦軫法
第三節 上弦的程序
第四節 間勾調弦法
第三章 演奏規範
節 琴位的安置
第二節 坐位的姿式
第三節 按彈的宜忌
第四章 按譜方法
節 專一心誌
第二節 嚴守指法
第三節 辨彆音調
第四節 注念工尺
第五節 審定節奏
第六節 分析句段
第七節 參閤譜理
第八節 遵從派彆
第九節 揣摩旨趣
第二篇 指法
章 右手指法譜字詳釋
節 一弦單彈指法譜字
第二節 兩弦雙彈指法譜字
第三節 數弦連彈指法譜字
第二章 左手指法譜字詳釋
節 應用各指指法譜字
第二節 本位取音指法譜字
第三節 隔位取音指法譜字
第四節 散弦取音指法譜字
第三章 音位譜字詳釋
第四章 節奏譜字詳釋
第五章 通用譜字詳釋
第六章 指法練習(附練習麯)
第三篇 手勢
章 右手手勢圖說
節 右手舉指起勢——春鶯齣榖勢
第二節 右大指托擘勢——風驚鶴舞勢
第三節 右食指抹勢——鶴鳴在陰勢
第四節 右食指挑勢——寶雁銜蘆勢
第五節 右中指勾剔勢——孤鶩顧群勢
第六節 右名指打摘勢——商羊鼓舞勢
第七節 右大、中指大撮勢——飛龍拏雲勢
第八節 右食、中指齊撮勢——螳螂捕蟬勢
第九節 右名、中、食指輪勢——蟹行郭索勢
第十節 右食、中、名指潑刺勢——遊魚擺尾勢
第十一節 右名、中、食指刺伏勢——鷹隼捷擊勢
第十二節 右食、名、(中)指打圓勢——神龜齣水勢
第十三節 右食、中指涓勢——幽榖流泉勢
第十四節 右中、食指雙彈勢——飢鳥啄雪勢
第十五節 右食、中指圓摟勢——鸞鳳和鳴勢
第十六節 右食、中指鎖勢——鶤雞鳴舞式
第十七節 右食、中指全扶勢——風送輕雲勢
第十八節 右名、中、食指索鈴勢——振索鳴鈴勢
第二章 左手手勢圖說
節 左手寄指起勢——鞦鶚臨風勢
第二節 左大指按弦勢——神鳥銜書勢
第三節 左食指按弦勢——芳林嬌鶯勢
第四節 左中指按弦勢——蒼龍入海勢
第五節 左名指按弦勢——棲鳳梳翎勢
第六節 左名指跪按勢——文豹抱物勢
第七節 左大指猱勢——號猿升木勢
第八節 左大指罨勢——空榖傳聲勢
第九節 左大、名指對按掏起勢——鳴鳩喚雨勢
第十節 左大、中、名指虛罨勢——幽禽啄琢木勢
第十一節 左大、中、名指吟勢——寒蟬吟鞦勢
第十二節 左大、中、名指走吟勢——飛鳥銜蟬勢
第十三節 左大、中、名指飛吟勢——飛燕頡頏勢
第十四節 左大、中、名指遊吟勢——落花隨水勢
第十五節 左大、中、名指綽注勢——鳴蜩過枝勢
第十六節 左大、中、名指進復退復勢——燕啄飛蟲勢
第十七節 左大、食、中、名指浮泛勢——粉蝶浮花勢
第十八節 左大,食、中、名指互泛勢——蜻蜓點水勢
第四篇 麯譜
章 琴譜的創製和發展
第二章 減字譜組織法
第三章 打譜的節奏方法
下冊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和版式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不愧是上海音樂齣版社齣品,細節之處盡顯匠心。首先,那封麵采用的紙張質感就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沉靜的、略帶粗糲的觸感,與“琴學”的古樸意蘊相得益彰。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上下兩冊分置,便於攜帶和翻閱。內頁的排版布局,更是體現瞭專業性和審美品味。文字清晰度極高,墨色濃淡適中,對於需要長時間研讀琴譜或文字解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尤其欣賞的是,在關鍵的琴譜符號和指法圖示的處理上,齣版社似乎下瞭不少功夫,界限分明,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抓住要點。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成功地將傳統學問的嚴肅性,與現代齣版技術的精良性完美結閤,使得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進行一場鄭重的儀式,讓人心生敬畏,也更願意沉浸其中。
评分購買這類專業書籍,很大程度上是衝著作者的名頭和專業背景去的。顧梅羹先生的學識自然是無需多言,但更令人信服的是,他如何將這種高度凝練的知識體係,以一種相對易於消化的形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沒有一般學術著作的艱澀與晦澀,反而流露齣一種溫潤如玉的大傢氣度。他講解復雜的“徽位”或“泛音”時,總能用最恰當的比喻,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這種敘述的藝術,是區分“普通抄錄者”與“真正學者”的關鍵。讀起來,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不急不躁地在你身邊耳提麵命,時不時點撥一兩句,讓你豁然開朗。這種亦師亦友的閱讀體驗,是許多枯燥的教材所無法比擬的,它極大地激發瞭學習者的主動探索欲。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在古典音樂圈子裏摸爬滾打的愛好者,我深知“手稿本”三個字所蘊含的特殊意義。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原始性、未被過度修正的鮮活感,以及與作者創作思維最貼近的狀態。這套書在這方麵的呈現,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它保留瞭許多在後續正式齣版物中可能被“規範化”而削弱的個人印記和早期研究的探索痕跡。對於研究琴學史或者想探究顧老先生個人學術脈絡的同好來說,這種“原生態”的版本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學者思維過程的窗口,可以看到哪些地方是其反復推敲的重點,哪些地方是其初期大膽的假設。這種文獻價值,遠超齣瞭普通學習教材的範疇,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文化檔案。
评分對於任何一位深入鑽研古琴藝術的人來說,工具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是放在首位考量的。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套書的價值絕非僅止於“備要”二字所暗示的概要性知識。它的內容組織結構,展現齣一種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作者對各個流派琴譜的取捨和編排,顯然經過瞭長時間的梳理和比較,而非簡單地堆砌資料。尤其是一些罕見的指法解析和不同版本間的異同探討,處理得尤為精妙。閱讀這些段落時,我能感受到作者是在試圖搭建一座溝通古今琴人的橋梁,他不僅僅是在傳授技法,更是在傳遞一種對待音樂和曆史的審慎態度。這種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學習的效率,避免瞭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迷失方嚮,使人能夠有條不紊地構建起自己的琴學知識體係。
评分在實際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將書中的理論與我日常練習的麯目進行對照印證。令人欣喜的是,這本書的“實戰性”非常強。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對琴理的宏觀論述上,而是將理論與具體演奏技巧緊密結閤。比如,針對某種特定指法的音色控製、氣息的運用,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和建議,這些都不是書本上能輕易學到的“套話”。這種將理論“落地”的能力,使得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倍增。它有效地填補瞭傳統師徒教學中,因信息不對稱而産生的知識盲區。如果你已經有瞭一定的基礎,這本書會成為你提升演奏境界的“磨刀石”;如果你是入門者,它則能為你打下一個非常紮實,且充滿人文情懷的基石,讓你在學習技藝的同時,也領悟到“琴道”的深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