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經典作品(套裝6冊)經濟解釋+新賣桔者言+中國的經濟製度+貨幣戰爭論 等

張五常經典作品(套裝6冊)經濟解釋+新賣桔者言+中國的經濟製度+貨幣戰爭論 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五常 著
圖書標籤:
  • 張五常
  • 經濟學
  • 經濟製度
  • 貨幣戰爭
  • 市場經濟
  • 中國經濟
  • 經典著作
  • 港颱作傢
  • 經濟思想
  • 通俗經濟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B077MQBZVF
商品编码:21998588950
出版时间:2017-12-01
套装数量:6

具体描述


張五常經典作品(套裝4冊)中國的經濟製度+五常學經濟+貨幣戰爭論+佃農理論

《中國的經濟製度》

深入淺齣地解讀瞭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驚人奇跡和驕人成果,完整地闡釋瞭對於中國20世紀90年代經濟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作為張五常對西方經濟學和中國經濟製度潛心研究後收獲的精華之作,書中凝結瞭近幾十年來,他長期深入調查和思考的成果。張五常持續關注中國的經濟改革,緻力於佃農分成、公司性質、閤約理論等研究。他從閤約約束競爭的角度齣發,將中國的經濟製度看成是一個龐大的閤約組織,提齣瞭中國地區競爭的特點是縣際競爭,並對由縣一級行政區劃引發的經濟現象做瞭閤理且詳細的論述。這一分析觸及瞭製度經濟學一個沒有人到過的。


《五常學經濟》

是一個經濟學大師的思維方法論和彆樣自傳。本書細說瞭張五常在海外的經濟學道路上坎坷的求學過程。無論在加州大學還是芝加哥大學,張五常屢遇名師,包括“産權理論之父” 阿爾欽,位啓濛老師赫舒拉發以及諾貝爾奬得主科斯等知名經濟學傢,從他們身上,張五常學到瞭很多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和奇思妙想,並在自己獨立的求真意識及原創精神的指引下,瞭這些前賢,在求學道路上大有所成,最終改寫瞭經濟學的基本範式。本書還細緻解說瞭張五常轟動一時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誕生的前因後果,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恩師們對他的諄諄教誨。


《貨幣戰爭論》

收錄瞭張五常教授跟進中國貨幣發展二十五年的八十五篇文章,組閤有序,分析獨到,洞燭先機。雖然受到好友弗裏德曼的影響,作者針對解釋的是中國在改革演變中的貨幣現象,純用價格理論處理,打開瞭貨幣分析的新通道。所有分析皆基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作者的思想發展因而有跡可循。論點不免重復是代價,但也是真理追求的過程示範。


《佃農理論》

是經濟學傢張五常現代閤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隨著時間推移其重要性越來越大,書中諸多精彩章節也成瞭現代新製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張五常這本論文集主要以現代新製度經濟學的觀點對分成租佃製度做齣瞭新解釋,推翻瞭以往的傳統理論,建立瞭“新佃農理論”,奠定瞭現代閤約經濟學的基礎。



《中國的經濟製度》

神州增訂版序
學術生涯的終結
時代文章

The Economic System of China
I. The ‘China Question’
II. The Impact of Ideas
III. A General Concept of Contracts
IV. Evolu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Contract
V.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Contracts and the Rise of the Competing Xians
VI. The Sharecropping Nature of the Xian System
VII. The Sharing Formula and Its Effects
VIII.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Xian Phenomenon
IX. Side Effects of Xian Competition
X. The Monetary System of China and the Rise of the RMB
XI. Concluding Remarks
An Unhappy Epilogue

中國的經濟製度
節:中國的問題
第二節:思想的衝擊
第三節:閤約的一般概念
第四節:承包責任閤約的演進
第五節:承包閤約的擴張與縣際競爭的興起
第六節:縣製度的佃農分成
第七節: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第八節:縣現象的經濟解釋
第九節:縣際競爭的其他效應
第十節:中國的貨幣製度與人民幣的興起
第十一節:結語
不愉快的後記

芝大研討會科斯的前言後語
Conference Opening and Closing Remarks by Ronald Coase
《五常學經濟》



章:求學奇遇記(發錶於2005年06月16日至2005年08月25日)
第二章:老師的啓發——阿爾欽(發錶於1990年04月06日至1990年05月11日)
第三章:老師的啓發——赫舒拉發(發錶於1990年06月15日至1990年07月06日)
第四章: 老師布魯納(發錶於1991年03月01日)
第五章:《佃農理論》的前因後果(發錶於2000年04月13日至2000年06月15日)
第六章:七十自述:我是怎樣研究經濟的?(發錶於2005年12月01日至2005年12月15日)
第七章:經濟學要怎樣學纔對(發錶於2006年11月02日至2006年11月30日)
附錄:米爾頓?弗裏德曼
他是還會站在那裏的——悼弗裏德曼(發錶於2006年11月21日)
弗裏德曼的學術貢獻(發錶於2006年12月07日)


《貨幣戰爭論》




Ⅰ 多幣多率的時代
1 格氏定律與價格分歧——評一國二幣
2 外匯管製的謬誤
3 一幣二率的睏擾
4 要一步解決匯率睏擾
5 外資的中國觀——並論匯管的影響
6 外匯管製可以休矣!
7 聯係匯率的睏擾
8 中國的通貨膨脹
9 荒謬的“定律”——兼與林行止商榷

II 從多風多雨到初見太陽
10 權力引起的通貨膨脹
11 中國的金融改革
12 風雨時代的鈔票
13 人民幣需要貶值嗎﹖
14 以中國青年為本位的金融製度
15 令人羨慕的睏境——硃基退休有感
16 不要讓人民幣自由浮動﹗
17 良幣會把劣幣逐齣市場——談離岸中心的關鍵
18 人民幣的爭議

Ⅲ 貨幣下錨說
19 貨幣不可以沒有錨
20 怎樣處理人民幣纔對﹖
21 一籃子物品的選擇
22 浮動人民幣的新觀點
23 宏觀調控的謬誤
24 換錨不要再等瞭
25 何謂浮動匯率﹖

Ⅳ 壓力升級說
26 貨幣政策與失業問題
27 人民幣怎樣瞭﹖
28 要解決雙軌一價﹗
29 人民幣又怎樣瞭﹖
30 彈性係數與貿易逆差
31 人民幣升值會增加美國就業嗎﹖
32 周小川的職責與格林斯潘不同
33 一籃子貨幣與一籃子物品的比較
34 人民幣受到的壓力
35 經濟紅燈終於亮瞭﹗
36 不要忘記貨幣的基本用途
37 要求人民幣升值深不可測

Ⅴ 貨幣多麵觀
38 從格老政績看美國的貨幣製度
39 幣量理論知易行難
40 不要選增加央行權力的貨幣製度
41 人民幣再考慮
42 貨幣問題的三個淺見
43 以外幣為錨永遠是次選
44 從炒貨幣說一籃子物品
45 一籃子物品的組閤與操作
46 人民幣思維的迴顧
47 人民幣觀的總結與補充

Ⅵ 政治與貨幣
48 參議員弄巧反拙
49 日本的可怕故事
50 人民幣的曆程
51 是港元轉人民幣的時候瞭
52 曾蔭權的堅持是劣
53 匯管有無與脈搏倒跳
54 人民幣的“睏境”要解決
55 中國的貨幣製度與人民幣的興起
56 若要馬兒好﹐讓馬兒吃草——從通脹說一籃子物品
57 人民幣的睏境
58 中國的通貨膨脹
59 從世界大變看中國通脹

Ⅶ 金融危機與貨幣政策
60 北京要立刻撤銷宏觀調控﹗
61 地球風暴與神州睏境
62 人民幣與中國工業
63 亂花錢必闖大禍
64 人民幣要以實物為錨
65 復薑建強同學
66 救金融之災有三派之彆
67 人民幣匯率的科學觀
68 美國救災會搞齣高通脹嗎﹖
69 再論人民幣下錨的幾個重點
70 人民幣的故事——與貝剋爾商榷
71 無錨貨幣與金融之災
72 伯南剋彆無選擇﹔溫傢寶大可煞掣
73 湯姆遜的金融災難分析

Ⅷ 人民幣國際化的考慮
74 金融中心上海將遠勝香港
75 金融中心﹕北京還在等什麼﹖
76 復雜的問題要簡單地處理——語周小川先生
77 從薩繆爾森與他的中國觀說起
78 從日本的經驗看地球一體化的不幸形勢
79 美國的近況與伯南剋的貨幣觀
80 美國金融難關已過乎﹖
81 中國的宏觀調控
82 通脹何害﹖
83 從金融危機看人民幣睏境
84 人民幣﹕再與大師們商榷
85 貨幣分析餘波未瞭

《佃農理論》


引言
前言
章 導論
A.研究範圍
B.颱灣土地改革的性質和起因
C.改革前的土地法
第二章 佃農理論
A.解的闡釋
B.代數解
C.幾何解和進一步的說明
D.與固定地租的比較和分成閤約的市場標準
第三章 分成租佃的傳統觀點和對不同假說的檢驗
A.古典觀點
B. 新古典觀點
C.對錯誤的修正
D. 含義的檢驗
第四章 交易費用、風險規避與閤約安排的選擇
A.農業中的閤約選擇
B. 固定閤約與分成閤約的特徵(中國,1925-1940)
C. 租約的期限
D.結束語
第五章 分成地租管製的轉移效應:抵消式閤約再安排的假說和證據
A.抵消式閤約再安排的假說
B.對抵消式閤約再安排的法律限製
C.非法的補償性支付和土地使用權再安排的證據
結論
第六章 分成地租管製的資源配置效應:耕作強度增加的假說
A.收迴部分土地——以單個佃農的投入調整為例
B.佃農投入增加——以多個佃農的投入調整為例
C.管製的是固定總地租還是分成率?1949年法令與1951年法令的混淆
D.關於産權分配和資源配置的題外話
第七章:分成地租管製中投入調整的證據
A.勞動投入強度的調整
B.肥料和其他投入在質量和數量上的變化
C.結論
第八章 耕作強度增加假說的含義:作物選種模式、公頃産量和邊際生産力
A.量度
B.邊際內作物的産齣變化:稻子
C.邊際作物的産齣變化
D.不受租管影響的作物:園藝業
E.結論
第九章 結論
附錄A對隱性失業和“二元經濟”假說的評論
附錄B中國的固定和分成閤約的地租支付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經濟學者、企業管理者、大學生、政府官員
7508618852新賣桔者言中信齣版28.0
7508650081經濟解釋(二O一四增訂本)中信齣版168.0





作者:張五常(Steven N·S·Cheung)
196.0

張五常自稱經濟解釋係列是“認真寫成的後一套經濟學著作”。被世人公認為是集張五常平生學術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經濟解釋係列基本囊括瞭張教授畢生的學術思想精髓。
1982年,張教授在港大的就職演說中倡導:讓我們做經濟解釋的弄潮兒。這套經濟解釋係列圖書,正是這一思想的貫徹,也開拓瞭經濟解釋方法的先河。
經濟解釋係列著作從經濟學的角度齣發,融入瞭“新製度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即産權和交易費用理論,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行為,深入淺齣,通俗易懂。

內容簡介

張五常經典學術著作經濟解釋係列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清晰地闡釋瞭需求的本質、缺乏與競爭的關係、價與量的關係等需求定律的重要觀點和概念準則。經濟解釋係列還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生活案例闡釋瞭重要的經濟理論和概念,如收入、投資、財富、利潤、租值、交易費用、利息理論、成本、盈利等。
張五常學術邏輯嚴密,淺入深地以一個經濟學人客觀的思維和科學的方法論述瞭市場和非市場環境下的供需關係、價格控製理論,並結閤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對解釋現實世界具有深刻的啓發意義。
張五常告訴同學們讀經濟解釋係列時要讀得開心,好能把捲一《科學說需求》與捲二《收入與成本》多讀一遍。這對兩捲有足夠的掌握。捲三《受價與覓價》是好玩的。那是關於真實世界的市場運作,是張五常老人傢跑遍街頭巷尾的收獲。讀捲三同學們會體會到經濟學真的可以解釋,真的可以推斷,真的是一門實證科學。社會成本——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分離的話題——還沒有深入地討論過。這是經濟解釋捲四的時候討論的話題瞭。
本次張五常教授推齣四捲增訂本,不僅是四捲本的閤集,還對捲一進行瞭大修,捲二、捲三、捲四均有小修,並增加瞭閤訂本序言,以及單加一章專門講述《經濟解釋》的創作曆程和這幾十年來經濟學研究的曆程和感悟。對《經濟解釋》係列的學習者、愛好者以及收藏者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版本。

作者簡介

張五常,香港經濟學傢,新製度經濟學代錶人物之一。他於1967年獲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他進一步發展産權理論及交易費用概念,主張隻要産權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資源有效運用。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迴到香港大學經濟係任教,開始在香港報界以産權理論分析時局,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引發強烈的學術反響。曾齣版作品:《佃農理論》、《五常學經濟》、《經濟解釋》、《中國的前景》、《中國的經濟製度》、《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等。

精彩書評

★史提芬·張的作品弄清楚今天那麼多的經濟學文章壞在哪裏,需要怎樣糾正。他以自己的作品為例,示範著經濟學應該怎樣處理纔對。……他永遠集中於理解 一個經濟製度為什麼會那樣運作,而不是以一個經濟製度應該怎樣為齣發點。在分析製度的操作時,他以敏銳的事實觀察來支持他的論證。他的作品具細節,有悟 性,照亮著他研討的問題。四十年前跟他研討我獲益良多。
——斯科,諾奬得主

★交易費用這個思考路嚮,從事者一緻同意的隻是交易費用的重要性,其他方麵大傢的看法很不一緻。我在這裏發展的交易費用路嚮,稱為華盛達大學路嚮可能恰當,其創始人是史提芬·張。
——諾斯,諾奬得主

★史提芬·張堅守亞當·斯密的偉大傳統。六十年代後期起他發錶的一係列文章,今天開始被認為是真正的經典瞭。他用看來是簡單不過的傳統方法,去處理那些高深莫測的世事,或者是那些被認為是明顯地對的流行解釋。揮動著自己的魔術仙杖,他打開瞭新的、有時令人震驚的通道。
——沃因,前諾貝爾經濟學奬委員會主席

★我今天認為,一九六九年史提芬來到西雅圖時,他已經是經濟學行內的産權及交易費用的DIYI把手瞭。那時我立刻意識到,他有的是一種變化自如的威力,而他的思考 方法提供瞭我當時欠缺的組織架構。我不是DIYI個欣賞他的天賦。約翰·麥基可能是DIYI個發現他的超凡本領。當時作為係主任的諾斯(後獲諾奬),很快就看到他 的潛力。
——巴澤爾,張五常的舊同事

★我教史提芬比較優勝定理是失敗瞭的。我問他:“史提芬,你已經有多方麵的本領,為什麼還要學經濟?”他迴答:“因為我要在所有事項上勝過所有的人。”
——赫舒拉發,張五常的老師

★史提芬,你是個天纔!
——阿爾欽給一個學生的信,起筆這樣說

★像張五常那樣成為主流學派的三個文獻(佃農理論、內生外部性、閤約和企業理論)的原創人之一,中國人再找不齣第二個瞭。……我非常驚訝,在西方製度下,這種特立獨行的中國人,居然有機會脫穎而齣,為世界經濟思想史做齣突齣的貢獻。……這種事是難齣現的瞭。
——楊小凱

目錄

序:尋尋覓覓五十年
神州版序
原序
捲一:科學說需求
DIYI章: 科學的方法
DIYI節:現象必有規律
第二節:事實不能解釋事實
第三節:特殊理論與套套邏輯
第四節:可能被事實推翻的重要性
第五節:模糊不清與互相矛盾
第六節:非事實與無限製
第七節:理論的真實性
第八節:經濟科學的方法
第二章: 從自私說起
DIYI節:個人作決策
第二節:理論要約束行為
第三節:自私是一個約束
第四節:人的自私本質
第五節:結論
第三章: 缺乏與競爭
DIYI節:物品的定義
第二節:什麼是缺乏
第三節:競爭的本質
第四節:遊戲規則與産權製度
第五節:競爭準則的含意
第六節:經濟分析與價值觀
第七節:經濟學的範疇
第四章: 功用的理念
DIYI節:悲哀的發展
第二節:功用是數字的定名
第三節:費雪的貢獻
第四節:替換定理與等優麯綫
第五節:內凸定理
第六節:貧窮物品與吉芬反論
第七節:功用理念不用為上
第五章: 需求定律
DIYI節:觀察與驗證
第二節:弗裏德曼的分析
第三節:不變量的選擇
第四節:品味不變的假設
第五節:用值與換值的理念
第六節:何謂價?
第七節:何謂量?
第八節:消費者的盈餘
第九節:需求的價格彈性
第十節:需求第二定律不能成立
第六章: 小試牛刀
DIYI節:無知的含意
第二節:驗證的條件
第三節:不管成交量的含意
第四節:單質的需求驗證
第五節:多質的需求驗證
第六節:成衣配額的分析示範
第七章: 交易理論與市場需求
DIYI節:交易是上下交徵利
第二節:市場需求否決剪刀分析
第三節:交易的局限條件
第八章: 共用品的經濟分析
DIYI節:共用品的性質
第二節:大師之見有問號
第三節:橫看成嶺側成峰
第九章: 經濟學的理論結構與哲學性質
DIYI節:經濟學的理論結構
第二節:經濟學的哲學性質
捲二:收入與成本
DIYI章: 市場概論
DIYI節:交易的兩個基本話題
第二節:沒有産齣的市場
第三節:産齣市場與閤約變化
第四節:結語
第二章: 利息理論
DIYI節:五花八門的利息率
第二節:利息的概念
第三節:收入與財富
第四節:收藏、消費、職業的選擇
第五節:收成的時間
第六節:分離定律
第七節:結語
第三章: 宏觀分析的失誤
DIYI節:儲蓄與投資不是兩迴事
第二節:麯綫交叉自欺欺人
第三節:漠視局限推斷失靈
第四節:失業要從公司看
第五節:國民收入的謬誤
第六節:財赤有害嗎?
附錄:經濟學術的拼圖遊戲
第四章: 財富纍積的倉庫理論
DIYI節:纍積要有倉庫
第二節:虛無悖論
第三節:有産齣的資産
第四節:倉庫容量沒有上限重要
第五章: 成本、租值與盈利
DIYI節:何謂成本?
第二節:比較成本
第三節:租值理念的演變
第四節:盈利是無主孤魂
附錄一:從上河定律說成本概念
附錄二:從蠶食理論說租值概念
第六章: 生産的成本
DIYI節:邊際産量下降定律
第二節:傳統的成本麯綫
第三節:阿爾欽的貢獻
第四節:上頭成本與租值攤分
第七章: 從齣版與專業看成本
DIYI節:齣版行業的實例 389
第二節:齣版行業的成本麯綫:碗形的闡釋
第三節:專業生産成本大跌
第八章: 製度的費用
DIYI節:局限轉變與行為解釋
第二節:從交易費用到製度費用
第三節:租值消散是製度費用
第四節:市場節省瞭些什麼?
第五節:從帕纍托至善到帕纍托至悲
捲三:受價與覓價
DIYI章: 市價的性質
DIYI節:市價約束競爭
第二節:無形之手的闡釋
第三節:造勢與造價
第四節:價格偏差的壓力
第五節:泡沫的闡釋
第二章: 受價的行為
DIYI節:公司理論是重災區
第二節:受價的概念
第三節:漠視局限人數不符
第四節:供應麯綫的闡釋
第五節:剪刀比喻誤導
第六節:租值含量主宰撤退
第七節:生産的邊際成本
第八節:交易速度與期貨市場
第三章: 壟斷的詛咒與成因
DIYI節:壟斷的闡釋
第二節:亂來的價值觀詛咒
第三節:鄧麗君現象的延伸
第四節:阻止競爭的壟斷
第五節:自然壟斷之謎
第四章: 知識資産需要保護嗎?
DIYI節:知識保護的變化
第二節:發明專利的傳統觀
第三節:阿羅的想象與世界的現實
第四節:商業秘密
第五節:發明專利界定研發權利
第六節:交易費用促成專利製度
第五章: 反托拉斯的謬誤
DIYI節:為什麼要研究反托拉斯
第二節:以本傷人
第三節:拒絕與串謀
第四節:結語
第六章: 成本定律與覓價行為
DIYI節:馬歇爾的失誤
第二節:閤約結構主宰成本定律
第三節:榨取盈餘提升效率
第四節:邊際成本的擠迫效應
第七章: 價格分歧與捆綁銷售
DIYI節:價格分歧不易辨識
第二節:價格分歧的原因
第三節:捆綁銷售變化多
第四節:隱瞞訊息與全綫逼銷
附錄一:賣桔者言
附錄二:炒黃牛的經濟分析
第八章: 訊息費用與市場應對
DIYI節:以物為本論訊息
第二節:三位大師的訊息經濟觀
第三節:以人為本的訊息不對稱理論
第四節:翡翠訊息與玉石定律
第五節:藝術收藏與拍賣現象
第六節:競爭市場的覓價行為
附錄一:訊息費用與類聚定律
附錄二:欺騙定律--鹹水草與淡水蟹
附錄三:打假與收藏DIYI定律
後記:本捲難讀源於兩個淺問題
捲四:製度的選擇
DIYI章: 經濟學的缺環
DIYI節:缺環的闡釋
第二節:自然淘汰的思維
第三節:新製度經濟學的起源
第四節:無從觀察的不幸發展
第五節:閤約理論的基礎
第二章: 科斯定律與租值消散
DIYI節:科斯的故事
第二節:科斯定律的闡釋
第三節:交易費用可從租值消散看
第四節:外部性理論的鬍鬧與世界的現實
第五節:蜜蜂的神話與利他的行為
第六節:租值消散理論的起源與失誤
第七節:公海漁業、私産替代、利益團體
第八節:收入權利的界定與效率稅製
第九節:價格管製理論
第十節:科斯與我的和而不同處
附錄:國慶大堵車的經濟觀
第三章: 閤約的一般理論
DIYI節:復雜理論與復雜變化是兩迴事
第二節:約束競爭是閤約的一般用途
第三節:資産四權
第四節:從閤約結構看外部性理論的無知
第五節:履行定律與選量作價
第六節:按件數算工資與收入分配
第七節:小賬的變化
第八節:交易費用與市場分離
第九節:公司性質的思想發展
第十節:從閤約角度看公司與市場
第十一節:公司無界、選擇作價與適者均衡
第十二節:失業的解釋
第四章: 從佃農分成到中國製度
DIYI節:知識纍積、土地價值與社會詛咒
第二節:從斯密的佃農分析說起
第三節:馬歇爾的幾何失誤
第四節:換軸看分成切地清晰
第五節:訊息費用解釋分成
第六節:推斷中國改製的理論結構
第七節:層層分成與縣際競爭
附錄:從黃奇帆的發展思維說中國的財富纍積
第五章: 收入分配與國傢理論
DIYI節:分配理論與貧富分化
第二節:市場與非市場的等級排列
第三節:中國舊傢庭的禮教與國傢的盛衰
第四節:國傢理論:什麼是國傢?
附錄一: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
附錄二:從文化教育的收入迴報說倉庫選擇
附錄三:樓價與扶貧:我在北京究竟說瞭些什麼?
第六章: 經濟調控與貨幣製度
DIYI節:商業周期與貨幣調控
第二節:政府主導投資與奬罰不對稱的睏擾
第三節:供給學派的闡釋
第四節:貨幣用途與欺騙行為
第五節:以物品成交價做指數為錨的理想貨幣製
附錄一:中國騙術考--與羅姆尼商榷
附錄二:從權利角度看國際收支平衡錶
附錄三:管製資本項目之謎
第七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
DIYI節:經濟解釋的範疇
第二節:創作玩意與思想傳世
兩個附錄的引言
附錄一:悼老師阿爾欽
附錄二:羅訥德 · 哈裏 · 科斯
四捲《經濟解釋》的原著、小修、大修與重寫的日期
人名索引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尋尋覓覓五十年
“經濟解釋”一詞在百度的中文世界齣現過一百一十萬次。是“精算”,即是那四個字要一起相連纔算。在中文世界的經濟學術語中,此詞齣現的頻率是遙遙領前瞭。魚沫吹秦橋,老人傢大聲疾呼瞭多年終於見到一點效果。
一九七三年,我在西雅圖華大提齣Economic Explanation這個書名,同事們一緻說好。一九八九年在《香港經濟日報》以該名寫書,直譯為《經濟解釋》。寫瞭十二期,母親病倒,停筆,二○○○年初續筆,寫瞭兩年,得三捲,因為事忙寫得不稱意。二○○九年底再寫,四年多後得四捲,字數多瞭一倍——這次是稱意瞭。
思想傳世非常睏難
沒有什麼明顯的理由,但為瞭創作一個人有時願意付齣很大的代價。說要滿足科斯的一廂情願,把他認為是好的經濟學在中國搞起來,可能隻是托詞。感受上,仿佛要嘗試一下,自己可以做到的好的學術作品究竟是怎麼樣的。《經濟解釋》全四捲,這裏閤並齣版的,迴答瞭這個問題。
經濟是老人的學問,從事者可以寫到很老。然而,到七十八歲纔寫齣自己重要的經濟學論著應該是個紀錄。熟知我的經濟論著而又懂中文的朋友,一緻認為這四捲《經濟解釋》是我重要的學術作品。他們又說這作品CHAOYUE瞭古人。我的響應,是經濟思想究竟有多重要很多年後纔知道,自己不會活那麼久。曆史無情,思想不是實物,要傳世十年八載也艱難。經濟思想的傳世機會比不上畫作因為後者是值錢的實物,比不上小說或音樂因為一代一代的人喜歡聽同樣的故事或麯調,比不上李白或蘇東坡因為經濟學者沒有他們的文采。有創意而又有用途的足以傳世的思想很難遇上。
有天時地利的協助
話得說迴來,如果一個經濟學者希望自己的思想傳世,他不可能找到一個比我遇上的更有利的時代與更有利的地方。斯密的《國富論》寫於英國工業革命發展得如火如荼;馬剋思的《資本論》寫於該革命惹來貧富分化;凱恩斯的《通論》寫於舉世經濟大蕭條。然而,從人類曆史看天下大勢,這三段時期皆比不上中國開放改革那麼重要。
時來風送滕王閣,一九七九年我開始跟進中國的改革發展,該年寫下自己DIYI篇給同胞們讀的關於産權與競爭的中語文章。從那時到今天,跟進中國的發展我沒有中斷過,用中文下筆寫瞭幾百萬字。從來不敢說我對國傢有什麼影響,但國傢的發展影響瞭我的經濟思想是肯定的。比西方的同事多看瞭一個世界,尤其是中國經改初期,新奇古怪的現象天天有,每隔幾天思如泉湧。這些不斷的衝擊使我為修改經濟理論與概念的細節天天到處跑。不知就裏的朋友說我放棄瞭學術,但結果是這本厚達韆多頁的《經濟解釋》。
阿爾欽對我影響大
如果要我舉齣一個對我的經濟思想影響深遠的人,那是非老師阿爾欽(Armen A. Alchian)莫屬瞭。是阿師的教誨,一九六四年我驀然驚覺,除瞭解釋現象或行為,經濟學的整體沒有其它好去處。阿師看世界永遠像小孩子那樣看,對瑣碎事物的提問永遠本著小孩子的好奇心,提齣的問題永遠是淺得像一個腦子沒有發育得好的人。我是因為答不齣他的淺問題而知道做學問要從簡單的層麵入手,然後一層一層地加上變化。
當年洛杉磯加大每年隻有兩個學期,我重復地聽瞭阿爾欽七期。他從來不用講稿,不分題材,極少在黑闆上畫些什麼,隻是行來行去地自言自語。隻有一次他給同學們看一紙殘破不堪的讀物錶,但幾分鍾後叫同學們不要讀。每有同學問及某名傢的大文時,他喜歡迴應:你相信他說的嗎?
是我之幸,聆聽阿師之課時我已經選修瞭研究院教的所有理論課程,技術性的,成績冠於同窗。我是因為有這樣的準備但聽不懂阿師的“淺說”纔知道學問的真諦是另一迴事。
際遇神奇學思考
想當年,在加大苦學之際,那裏的經濟係是強的時期;後來一九六七年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又是該校經濟係的強時期。我不是個懂得尊師重道的人,但這兩傢大學的大師都喜歡教我。沒有其它學子,不管是美國的還是外國去的,曾經有像我那麼幸運的學經濟的際遇。跟大師交往而學習與讀他們的作品是兩迴事:前者我可以遠為容易地學得他們怎樣想。科斯曾經說我吸收瞭多位大師的思考、推理方法,不是仿效,而是占為己有。科斯又說我也學會瞭他的思考方法。就是曆來少寫文章的戴維德的思考方法我也學會瞭不少。
往事依稀。記得在洛杉磯加州大學時,某晚旁聽赫舒拉發的課,他突然問:“史提芬,你旁聽瞭我那麼多個學期,難道我的經濟學你還沒有學會嗎?”我迴應:“你的經濟學我早從你寫下的文章學會瞭。不斷地聽你的課是要知道你怎樣想。”赫師顯得很高興。
可以這樣說吧。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對古典與新古典的多傢論著不僅讀得熟,更為重要是得到多位大師的指導,對傳統經濟理論的不足處也有瞭相當的體會。好比私下間從幾位大師聽到傳統的公司理論一無是處,有時簡直破口大罵,但在課堂上他們不會那樣說。這樣的學習經曆,加上一九六九年迴港度假時發覺自己學得的,對很多瑣碎現象沒有滿意的解釋,我於是決定不再讀他傢之作、專注於在基礎的理論與概念上作修改與加上變化。
這裏要順便一提。不少人認為我在經濟學上的創意超凡,應該不對。我的所謂“原創”思想大部分是從師友的閑談中“偷”迴來的, 雖然喜歡感謝來源, 但往往感謝不瞭那麼多。可幸的是,師友們沒有一個介意我“盜”用他們的思想而大事發揮。我不是個先知先覺的人,但後知後覺得快,可以在幾分鍾內推到很多沒有人想過的地方。可能因為有這種鬍思亂想的本領,當年的師友喜歡跟我研討。
不再讀書的原因
一九六九年起我不再讀他傢之作。這行為八二年迴港任教後多受批評,反映著中、西為學之道有彆。在此之前的西雅圖華大,諾斯、麥基、巴澤爾等人知道我選擇不讀不僅同意,且往往鼓勵。他們知道傳統的經濟理論有很多問題,認為我是個可以全麵革新該傳統的人選。我自己當時的想法,是書永遠讀之無盡,求學有讀書的時候,也有思想的時候,思想時可以不讀好不讀。市場與非市場的不容易解釋的瑣碎現象無數,我要多到真實世界觀察纔可以把學會瞭的有無數問號的理論修改。我也察覺到雖然科斯因為解通瞭“外部性”的密碼而名揚天下,但事前他沒有聽過外部性這迴事!再者,以我自己的佃農理論為例,要是讀過前人之說我不會想齣自己的分析。
一九六九是四十五年前,那麼久還在經濟學打轉的行內朋友中,讀他傢之作少的應該是我:基本上我一概不讀。這不是說我不知道經濟學發生著些什麼事。美國的朋友常有聯係,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總要知會一下。
經濟學的發展操之過急
於今迴顧,西方經濟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齣現瞭些問題。那時經濟學的教職市場在美國大熱,工作極為易找。好比一九六五年我還沒有動筆寫博士論文就有幾傢大學爭著要。然而,在同一時期,數學與統計等科目沒有教職市場,博士因而不值錢。但數學在碩士或博士後轉攻經濟,易過藉火,隻兩年可拿得一份經濟學助理教授之職。這導緻數學傢與統計學傢轉攻經濟的人數急升。
說實話,不管是何等天纔,兩年學經濟是不夠的。經濟學的公理或定律或函數關係容易寫進方程式去,但概念的掌握與理論的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這個時期我見到馬歇爾、魯賓遜夫人、費雪等大師的經典論著沒有人讀,在課程的讀物錶上消失瞭。這些重要作品的內容被簡化,以一些幾何圖錶及簡單的方程式處理,就算是教瞭。當年我認為那樣簡化馬歇爾及費雪絕對是災難。這些前輩的論著博大湛深,場麵廣闊,就是他們錯的地方也教我們很多。
這裏有一個原則同學們要記住:不重要的學術作品大可不讀,但重要的要反復重讀,讀多遍。不要相信重要作品的簡化闡釋,因為作者究竟怎樣想我們不可能從簡化的闡釋中學到。學經濟,跟學任何推理性的學問一樣,主要是學怎樣想。同學可能是天纔,但不懂得怎樣想天纔等同廢物。思想的法門是需要學的。沒有機會像我當年那樣屢遇高人,反復重讀他們的原作是可取的替代。
越戰惹來學術災難
六十年代後期齣現的越戰,對美國的學術發展是更大的災難瞭。那時美國用徵兵製,無端端地強迫青年放棄求學而到越南受苦,反對者當然無數。這帶起不少美國的年輕人反對權勢或反對QUANWEI的意識。不少大學的助理教授見大教授們的話事權與薪酬比他們高,而他們沒有“終生雇用閤約”,紛紛吵起來瞭,吵得很厲害。他們問:“你們這些老頭子連簡單的方程式也不懂,怎麼有權管我?”
以數文章多少、論學報高下為升職的準則是從那時搞起來的。這發展對經濟學的禍害比其它學係為甚,因為懂得用數學方程式的遠為容易發錶經濟學的文章。不是說數學於經濟沒有用處,但思想內容減少是一般的代價。我親眼見到這個無聊的算文章多少的準則在八十年代後期引進香港,再十年進入瞭中國內地。是的,像戴維德那樣的高人,在今天的香港及中國內地不可能找到教職!
師徒路綫開始分離
迴頭說老師阿爾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起他的思想路綫跟我的開始分離。不是大傢對世事的興趣有彆,而是處理的方法在一個重點上是分離瞭。
事緣一九六八年阿師造訪芝大,我也在那裏,師徒相得甚歡。某天共進午膳, 我嚮他提齣兩個人一起抬石頭下山的例子,二者皆要把重量推到對方去,是卸責的行為,不知在均衡點上二人閤共抬石的重量怎樣決定。跟著一九六九年我發錶《閤約的選擇》,其中再提及卸責(shirking),從而引進監管或交易費用。該文得到戴維德的贊賞,在行內有影響,但我自己不滿意,因為“卸責”無從觀察,難以推齣可以被事實推翻的假說,後來決定不再用。
過瞭幾年,阿師與德姆塞茨閤著瞭一篇解釋公司為何齣現的文章,以“卸責”為主調。該文數易其稿,每次阿師都寄給我作建議。他知道我的立場, 但卸責這個主調他不願意改。阿、德二師的大文一九七二年在大名的《美國經濟學報》發錶,大紅大紫,後來成為該學報曆來被引用多的文章。
博弈理論再興起的原因
“卸責”這個火頭擴散得快,帶來瞭恐嚇、勒索、敲詐等與卸責異麯同工的、在觀察上無從確定的行為來解釋世事,而一九七五年威廉姆森齣版瞭他的《市場與等級》,以“機會主義”做主題,寫瞭一部無從觀察的術語的字典,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無從驗證。把數學方程式引進這不幸發展,結果是六十年代中期消逝瞭的博弈理論,八十年代初期大事捲土重來。博奕理論也有道理,但因為無從驗證,沒有實證科學的解釋力。
二○一三年二月阿爾欽謝世後,一位朋友告訴我,老師謝世前幾年認為他與德姆塞茨閤著的大文是錯瞭的。害死人,為什麼他不早點這樣說呢?他的“卸責”閤作者德姆塞茨曆來對解釋現象沒有興趣。但阿師重視解釋,重視假說驗證。看不到則驗不著,卸責、勒索等行為不能說是沒有,但我們怎可以從觀察上證實這些行為的存在與變化呢?我曾經在一個會議上對“勒索”分析破口大罵,科斯在場,事後勸我客氣一點。我不再說,走自己的路。
引進交易費用可以挽救斯密之失
今天迴顧,我認為上述的不幸發展是源於交易或製度費用的處理過於睏難。沒有交易費用當然不會有卸責或勒索,機會主義想也不用想。但交易費用這項局限極難處理,行為無從觀察的術語就不斷地齣現瞭。我的另一位老師赫舒拉發也轉到博弈理論那邊去。百多年來,或在近代曆史中,人類互相殘殺、自取滅亡的傾嚮明顯,這跟斯密昔日提齣的人類自私可使社會得益有著頗大的分離。每個人在局限下爭取利益極大化可以毀滅人類, 我們要怎樣處理二百多年前斯密忽略瞭的不幸發展呢?
我沒有那麼廣闊的視野,以經濟理論解釋人類自取滅亡的行為,因為牽涉到的國際政治局限是在我所學之外瞭。但我認為,與其用博弈理論或機會主義來解釋我們日常見到的新古典經濟學無從處理的現象,引進交易(包括製度或訊息)費用是可以走得通的路。不容易,但原則上交易費用可以量度,可以觀察其變,可以驗證的假說因而推得齣來。
交易費用要到真實世界考查
這裏的睏難,是經濟學者不容易——基本上不可能——坐在辦公室裏猜測真實世界的交易費用會是怎麼樣。真實世界是經濟學的實驗室,他們要不斷地到街頭巷尾跑,重視現象的細節, 然後在這些細節的轉變中找尋交易或製度費用的微小變化,從而推齣可以驗證的假說。睏難嗎?那當然,但我自己的經驗,是在真實世界跑得多,瑣碎的現象見得慣,久不久靈機一轉,關於交易費用轉變的規律會浮現齣來,跟著以假說解釋現象得心應手,自己有很大的痛快、滿足感。在《經濟解釋》中我寫下瞭很多示範例子,不是博弈理論那種故事虛構,而是世界的實例。
大事修改傳統不變
解釋威力之外,我選走的經濟解釋的路有一個少人注意的要點。那是在推理的結構上我完全保持著斯密的古典與馬歇爾的新古典傳統。把他們的分析修改瞭很多,也補充瞭不少,但基本上我的思想範疇還是斯密與馬歇爾的傳統。即是說,我堅守著傳統的需求定律、成本概念、競爭約束這三項原則,加上變化、補充與修改,但基本上是把這三個原則加強瞭。
我不由得想起一九六七年阿爾欽給我的論文《佃農理論》的評價。他說:“ 不要沾沾自喜。你的佃農分析全部是傳統的,半點新意也沒有,隻是你對這傳統的掌握比此前分析佃農的勝瞭一籌。”這樣看, 斯密與馬歇爾皆分析過佃農, 皆錯,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創立的傳統的掌握有不足之處吧。當然,跟今天的《經濟解釋》相比,《佃農理論》屬小兒科,反映著老人傢數十年的不斷耕耘是帶來瞭可觀的收獲。
有好奇心纔有利可圖
我希望今天讀經濟的同學明白,雖然我的分析內容跟同學在課堂上學的是有著很大的差彆,但其實我的是源於傳統。這篇序言申述瞭我把這傳統大事修改的來由,目的隻一個:我要解釋或推斷世事。我知道好些從海外迴歸的後起之秀不會教這本《經濟解釋》,因為內容跟他們學得的格格不入。但同學們可以之作為課外讀物。睏難是《經濟解釋》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一下就讀得懂的書。要認真地讀, 有時一小段文字要思量、考慮很久。
對我自己來說,經濟解釋是非常有趣的學問,每次想通一點自己有很大的滿足感。要不然,我不可能持續地思考半個世紀。可以解釋,可以推斷,不一定可以多賺錢,因為思考的時間成本是放棄其它收入的代價,但如果算進趣味的價值,那麼有好奇心的同學會感到,讀這本書是有大利可圖的。
張五常
二○一四年七月
(按:經過四年多的修改與重寫,《經濟解釋》三捲變為四捲,三十萬字變為六十萬字。於今迴顧,一九八九年寫瞭十二期、因為母親病倒而停筆的那段日子不算, 從再動筆的二○○○年到今天是十四年瞭,比斯密寫《國富論》多瞭兩年。《國富論》有多少個由作者本人處理的版本不易考究,因為不少是由外人處理的。我藏有斯氏本人還健在時齣的第二版。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齣過八版,即是有係統地修改瞭七次。《原理》初動筆是一八八一,初版一八九○,後第八版是一九二○, 由原來的七五○頁增加到後的八七○頁。我的《經濟解釋》的修改是沒有係統的,有小修,有大修,也有從頭再寫——亂七八糟,皆因今天以計算機修改與排版遠比馬前輩昔日容易。在本書的後我會列齣小修、大修與重寫各捲的日期。)
查看全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