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麵包

做個好麵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德州農民 著
圖書標籤:
  • 烘焙
  • 麵包
  • 食譜
  • 烘焙技巧
  • 傢庭烘焙
  • 新手入門
  • 美食
  • 烘焙愛好者
  • DIY
  • 烘焙食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宝应新华书店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2024
商品编码:2475586027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內容介紹
    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麵包烘焙的經驗總結,除瞭提供65個準確、細緻而全麵的配方外,還在開篇用大量文字詳細且深入地解析瞭麵包的烘焙理論。                                                      ★經典不敗纔D道,精選65款麵包,包括法棍、夏巴塔、大列巴等,完整呈現SJ各國經典風味。                                                       ★初學者不可錯過的烘焙教科書,*完整的實用技法,從原料、工具到烘焙流程,再到酵種培養,都有巨細靡遺的講解。                         ★每款麵包都清楚標示製作要點,讓你一目瞭然,立即抓住技術要點。                                                                                           ★兼具趣味的麵包書,不隻有食譜,還介紹瞭每款麵包的特色,讓你在品味麥香的同時深入瞭解SJ各國的麵包。

關聯推薦
  這是一本烘焙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烘焙工具書,從這本書,你可以瞭解關於麵包的一切,原料、工具、烘焙原理、麵包的特色、製作關鍵等,而這一切,都是為瞭做齣好吃的麵包,如此單純的目的而已。 ★點擊量1000萬烘焙名博開課瞭,多年烘焙經驗全揭秘 ★麵包D1名博愛和自由傾情作序推薦 ★追求麵包的J緻風味,隻收錄SJ各國*代錶性的經典麵包 ★解析麵包製作的烘焙法則,為你解決麵包烘焙道路上的所有難題  
目錄
D一章 麵包烘焙原料 1 D二章 麵包烘焙工具 9 D三章 麵包烘焙流程和原理 17 D四章 天然酵種 31 D五章 主食歐包 47 直接法法棍 49乾酵母液體酵頭法棍 5336 小時天然酵種黑麥法棍 5536 小時天然酵種杏仁粉法棍 5836 小時天然酵種米粉法棍 61冷藏發酵夏巴塔 6336 小時天然酵種夏巴塔 66工作日五榖麵包 69天然酵種鄉村麵包 71天然酵種傳統大型鄉村麵包 74德記大列巴 77磨坊麵包 81天然酵種芬蘭黑麥歐包 83醃黃瓜汁蒔蘿黑麥麵包 87橙香孜然輕黑麥歐包 89** 黑麥天然酵種麵包 93特濃核桃歐包 95天然酵種新鮮藍莓榛仁歐包 99玉米歐包 101天然酵種玉米粗糧歐包 104 蘋果切達乳酪歐包 106天然酵種西葫蘆帕瑪森乳酪歐包 109咖喱土豆歐包 111天然酵種辣味歐包 113抹茶紅豆歐包 115天然酵種茶香歐包 11936 小時天然酵種黑麥那波裏比薩 121天然酵種全麥貝果 125天然酵種堿水包 129天然酵種英式麥芬 131天然酵種口袋麵包 134天然酵種普羅旺斯香草麵包 136 D六章 花色麵包 139 ** 全麥葡萄乾餐包 140南瓜乳酪肉桂猴子麵包 143蒜香乳酪手撕麵包 145南瓜哈拉 147天然酵種哈拉 150天然酵種新奧爾良法式麵包 153天然酵種燕麥土豆泥餐包 156天然酵種白蘭地花色餐包 159天然酵種椰漿餐包 161天然酵種橘味巧剋力可可吐司 163天然酵種超綿吐司 166天然酵種黑麥鮮奶油吐司 168 D七章 甜點麵包 171 D一章 麵包烘焙原料 1 D二章 麵包烘焙工具 9 D三章 麵包烘焙流程和原理 17 D四章 天然酵種 31 D五章 主食歐包 47 直接法法棍 49乾酵母液體酵頭法棍 5336 小時天然酵種黑麥法棍 5536 小時天然酵種杏仁粉法棍 5836 小時天然酵種米粉法棍 61冷藏發酵夏巴塔 6336 小時天然酵種夏巴塔 66工作日五榖麵包 69天然酵種鄉村麵包 71天然酵種傳統大型鄉村麵包 74德記大列巴 77磨坊麵包 81天然酵種芬蘭黑麥歐包 83醃黃瓜汁蒔蘿黑麥麵包 87橙香孜然輕黑麥歐包 89** 黑麥天然酵種麵包 93特濃核桃歐包 95天然酵種新鮮藍莓榛仁歐包 99玉米歐包 101天然酵種玉米粗糧歐包 104 蘋果切達乳酪歐包 106天然酵種西葫蘆帕瑪森乳酪歐包 109咖喱土豆歐包 111天然酵種辣味歐包 113抹茶紅豆歐包 115天然酵種茶香歐包 11936 小時天然酵種黑麥那波裏比薩 121天然酵種全麥貝果 125天然酵種堿水包 129天然酵種英式麥芬 131天然酵種口袋麵包 134天然酵種普羅旺斯香草麵包 136 D六章 花色麵包 139 ** 全麥葡萄乾餐包 140南瓜乳酪肉桂猴子麵包 143蒜香乳酪手撕麵包 145南瓜哈拉 147天然酵種哈拉 150天然酵種新奧爾良法式麵包 153天然酵種燕麥土豆泥餐包 156天然酵種白蘭地花色餐包 159天然酵種椰漿餐包 161天然酵種橘味巧剋力可可吐司 163天然酵種超綿吐司 166天然酵種黑麥鮮奶油吐司 168 D七章 甜點麵包 171 乾酵母液體酵頭可頌 173天然酵種可頌 176天然酵種全麥可頌 179天然酵種抹茶紅豆餡可頌 181天然酵種咖啡巧剋力可頌 184天然酵種奶油乳酪丹麥酥 186天然酵種丹麥吐司 189** 黃油布裏歐修 193天然酵種糖漬栗子潘妮托尼 195乾酵母復活節鴿子麵包 199天然酵種復活節鴿子麵包 202老祖母史多倫 207 D八章 天然酵種快手點心 211 天然酵種香蕉快速麵包 212天然酵種蘋果麥芬 214天然酵種泡泡鬆餅 216天然酵種藍莓司康 218天然酵種鬆餅 220天然酵種摩卡紙杯蛋糕 222天然酵種切達乳酪蘇打餅乾 224天然酵種英吉拉 226天然酵種粗糧狗餅乾 228   顯示全部信息

《做個好麵包》 目錄 第一章:食材的溫度與靈魂 1.1 酵母的低語:活性乾酵母、新鮮酵母與天然酵種的對話 1.2 麵粉的歌唱:高筋、中筋、低筋,不同麥粒的生命力 1.3 水的記憶:冷水、溫水、熱水的選擇與影響 1.4 鹽的平衡:提味、控溫,以及它在麵團中的微妙作用 1.5 其他增味劑的魔法:糖、油脂、雞蛋、牛奶,點亮麵包的色彩 第二章:揉麵的藝術與科學 2.1 手工揉麵的力量:從“粗糙”到“絲滑”的蛻變之旅 2.1.1 摔打與摺疊:喚醒麵筋的初生 2.1.2 推、拉、延展:直至薄膜的誕生 2.1.3 掌控力度與時間:初學者的指南 2.2 廚師機的福音:效率與均質的智慧 2.2.1 不同的攪拌鈎與模式:理解機器的語言 2.2.2 避免過度揉捏:保留麵團的生命力 2.3 學習判斷麵團狀態:不僅僅是看,更是感受 2.3.1 濕粘度的區分:不同配方的細微差彆 2.3.2 麵筋擴展度的測試:指尖的觸感密碼 第三章:發酵的呼吸與等待 3.1 第一次發酵(基礎發酵):麵團的蘇醒與膨脹 3.1.1 溫度的舞颱:暖與冷的發酵策略 3.1.2 時間的韻律:快速與緩慢的發酵哲學 3.1.3 如何觀察與判斷發酵程度:胖乎乎的秘密 3.2 排氣與中間醒發:為麵包的結構奠定基石 3.2.1 溫柔的排氣:釋放多餘氣體,均化溫度 3.2.2 短暫的休息:讓麵筋放鬆,為整形做準備 3.3 第二次發酵(最後發酵):麵包的最終塑形與準備 3.3.1 濕潤的環境:保持麵團的活力 3.3.2 形狀的雕琢:從圓形到方形,從橄欖形到法棍 3.3.3 發酵的臨界點:最後的衝刺 第四章:整形的手勢與美學 4.1 基礎整形手法:讓麵團成為你手中的藝術品 4.1.1 圓形麵團的整形:飽滿的球體 4.1.2 長形麵團的整形:法棍與吐司的基石 4.1.3 褶皺與收口:隱藏麵團的“秘密” 4.1.4 編織的樂趣:辮子麵包的優雅 4.2 創意造型的可能性:突破常規的想象力 4.2.1 模具的運用:烘焙器具的藝術價值 4.2.2 結閤水果、堅果與蔬菜:自然的饋贈 4.2.3 節日與主題烘焙:賦予麵包生命的故事 第五章:烘烤的溫度與火候 5.1 預熱的儀式:烤箱溫度的精確控製 5.1.1 不同類型烤箱的特點:對流與直熱的博弈 5.1.2 烘烤前後的溫度變化:理解熱量的傳遞 5.2 蒸汽的魔法:酥脆外殼的誕生 5.2.1 蒸汽的來源:烤箱自帶、噴霧、冰塊 5.2.2 蒸汽的釋放與排乾:控製外殼的脆度 5.3 烘烤時間的計算與調整:耐心等待的果實 5.3.1 麵包內部溫度的測量:成熟的金標準 5.3.2 顔色與聲音的判斷:經驗的積纍 5.4 烤箱之外的烘烤:鑄鐵鍋、石闆的魅力 5.4.1 鍋內烘烤的優點:蒸汽的自然聚集 5.4.2 石闆的優勢:均溫與底火的支撐 第六章:冷卻與品嘗:最後的儀式 6.1 冷卻的必要性:讓麵包內部繼續熟化 6.1.1 蒸氣的釋放:避免濕粘的內部 6.1.2 結構的穩定:讓麵包更易切片 6.2 觀察麵包的“錶情”:裂紋、色澤、形狀的美學 6.3 品嘗的藝術:用舌尖感受麥子的故事 6.3.1 搭配的哲學:黃油、果醬、奶酪,或是樸素的純粹 6.3.2 記錄與分享:你的烘焙日記 第七章:常見問題解答與進階技巧 7.1 麵包為什麼會塌陷? 7.2 麵包內部為什麼會粘牙? 7.3 酵種培養與維護的秘訣 7.4 無麩質麵包的挑戰與樂趣 7.5 披薩、佛卡夏與巧巴塔:不同風味的探索 7.6 學習閱讀復雜的食譜:理解專業術語 7.7 烘焙中的安全須知 作者的話 烘焙,是一場與食材的對話,是一次與時間的耐心相約,更是一場釋放內心創造力的歡愉。這本書,並非簡單的食譜堆砌,而是希望引導每一位熱愛麵包的朋友,深入瞭解麵包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基礎的食材選擇,到最精細的整形技巧,再到最關鍵的烘烤火候,都能擁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我們相信,真正的“好麵包”,不僅僅在於外形的光鮮亮麗,更在於它所蘊含的生命力,在於它從麵粉、水、酵母這最樸素的元素中,經過你的雙手,所展現齣的獨特風味與口感。它承載著你的用心,你的耐心,以及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這本書中,你不會找到包羅萬象的食譜,因為烘焙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無限可能。我們更注重的是“做個好麵包”背後的邏輯和原則。我們希望通過詳細的講解,讓你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原理,從而觸類旁通,自信地去嘗試各種不同的麵包,甚至創造齣屬於你自己的獨特配方。 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科學的道理;每一次嘗試,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們一起,在廚房的溫度裏,感受麵團的呼吸,聆聽酵母的低語,用雙手去雕琢,用耐心去等待,最終品嘗到那份最純粹、最溫暖的,屬於你自己親手製作的“好麵包”。 這份簡介,如同你正在翻閱的書籍,將帶你走進一個關於麵粉、關於發酵、關於烘烤的美妙世界。我們鼓勵你,帶著好奇心,帶著探索欲,與這本書一起,開啓一段段精彩的烘焙旅程。 --- 第一章:食材的溫度與靈魂 烘焙,始於最基本的元素,如同生命誕生於土壤與陽光。麵粉,水,酵母,鹽,這四位“主角”構成瞭麵包的骨架與靈魂。理解它們,就是理解瞭麵包最根本的語言。 1.1 酵母的低語:活性乾酵母、新鮮酵母與天然酵種的對話 酵母,是麵包的生命之源,它的呼吸,賦予瞭麵團蓬勃的生命力。 活性乾酵母: 最為常見,也最為方便。它以休眠狀態存在,需要溫水(約40-45°C)喚醒,待其錶麵産生豐富泡沫,即錶示活性。它具有較長的保質期,是初學者的得力助手。然而,它的活性較強,有時需要特彆注意控製發酵速度。 即發乾酵母: 活性更強,通常可以直接與乾性材料混閤,無需提前活化。它能縮短發酵時間,在追求效率時頗受歡迎。但要注意,一旦開封,其活性會逐漸減弱,需妥善保存。 新鮮酵母: 以塊狀或膏狀存在,活性比乾酵母更溫和,風味也更為豐富。它通常需要冷藏保存,保質期較短。使用時,需要將其在溫水中溶解,並小心控製用量,以免發酵過快。 天然酵種(Sourdough Starter): 這是酵母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的形態。它是由麵粉與水自然發酵而成的,其中包含瞭野生酵母菌和乳酸菌。它賦予麵包獨特的酸甜風味和更佳的口感。養育一個健康的酵種需要時間和耐心,但它迴報給你的,是無法復製的深度風味和迷人的質地。不同的酵種,如同不同的“傢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發酵特性和風味特點。 1.2 麵粉的歌唱:高筋、中筋、低筋,不同麥粒的生命力 麵粉,是麵包的身體。而麵粉的“筋度”,決定瞭它能否支撐起麵包的膨脹與結構。 高筋麵粉(Bread Flour): 蛋白質含量最高,通常在12.5%以上。它能形成強韌的麵筋網絡,是製作歐包、吐司等需要良好膨脹和支撐力的麵包的首選。它的口感通常更具嚼勁。 中筋麵粉(All-Purpose Flour): 蛋白質含量適中,介於高筋和低筋之間。它用途廣泛,既可以製作大部分麵包,也可以用於製作餅乾、蛋糕等。如果你的食譜沒有明確要求,中筋麵粉通常是安全的選擇。 低筋麵粉(Cake Flour): 蛋白質含量最低,通常在8-10%。它形成的“筋”較弱,更適閤製作口感鬆軟、酥脆的蛋糕、餅乾和瑪芬。用於製作麵包,往往會得到一個密度較大、口感偏硬的産品。 全麥麵粉、黑麥麵粉等: 這些麵粉保留瞭麥粒的胚芽和麩皮,營養豐富,風味獨特。但由於麩皮會切割麵筋,使得麵團延展性變差,發酵速度也可能受到影響。在製作這些麵包時,通常需要與其他高筋麵粉搭配,並注意調整水量和發酵時間。 1.3 水的記憶:冷水、溫水、熱水的選擇與影響 水,是麵團的血脈,它不僅溶解瞭其他成分,更是激活麵筋、控製發酵的關鍵。 冷水(0-4°C): 延緩酵母的活性,適閤長時間發酵,尤其是在溫暖的環境中,可以幫助麵團保持穩定,發展齣更豐富的風味。 室溫水(20-25°C): 最常用的水溫,適閤基礎發酵。它能讓酵母溫和地工作,使麵團在閤理的時間內發酵至最佳狀態。 溫水(35-40°C): 加速酵母的活性,縮短發酵時間。適閤在寒冷的環境中使用,或者需要快速發酵的情況下。但要注意,水溫過高會殺死酵母,過低則活性不足。 熱水(>60°C): 極少用於直接與麵粉混閤,但有時會用於燙種(Tangzhong)或湯種(Yudane)工藝,這種方法能讓澱粉糊化,吸收更多水分,從而使麵包口感更加柔軟濕潤,保質期也更長。 1.4 鹽的平衡:提味、控溫,以及它在麵團中的微妙作用 鹽,是麵包的“魔法師”,它不僅能提升麵包的風味,更在麵團的製作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提味: 這是鹽最顯而易見的作用。沒有鹽的麵包,會顯得寡淡無味,如同缺少瞭靈魂。 控溫(延緩發酵): 鹽能夠抑製酵母的過度活躍,使發酵過程更加平穩可控。這對於避免麵團發酵過快、産生異味至關重要。 增強麵筋: 鹽能夠收緊麵筋,使其結構更加穩定,不易斷裂。這有助於麵團在烘烤時更好地膨脹,形成良好的內部組織。 影響外殼顔色: 鹽能夠促進美拉德反應,使麵包錶皮呈現齣誘人的金黃色。 注意: 鹽的用量通常為麵粉重量的1.5%-2.5%。過量的鹽會抑製酵母活性,導緻發酵不足;過少的鹽則會使麵包風味平淡,且結構不穩定。 1.5 其他增味劑的魔法:糖、油脂、雞蛋、牛奶,點亮麵包的色彩 除瞭基礎四樣,各種增味劑的加入,能為麵包帶來更豐富的口感、風味和營養。 糖: 除瞭提供甜味,糖也是酵母的食物,能加速發酵。它還能幫助麵團鎖住水分,使麵包口感更加柔軟,並有助於外殼上色。 油脂(黃油、植物油等): 能夠軟化麵團,使麵包口感更加細膩、濕潤,並延長保質期。油脂的種類會影響麵包的風味,例如黃油會帶來濃鬱的奶香味。 雞蛋: 能夠增加麵包的色澤(蛋黃)、風味和營養,並使麵包結構更加穩定,口感更加酥軟。 牛奶(或奶粉): 賦予麵包更濃鬱的奶香味,並使麵包的組織更加細膩柔軟。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助於上色。 其他: 堅果、水果乾、巧剋力、香料等,都能為麵包注入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讓每一次烘焙都充滿驚喜。 第二章:揉麵的藝術與科學 揉麵,是麵包製作中最具“體力活”但又最富有“靈魂”的環節。它將散落的麵粉與水,通過力量與耐心,轉化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麵團。 2.1 手工揉麵的力量:從“粗糙”到“絲滑”的蛻變之旅 手工揉麵,是一種與麵團的深度交流。你的雙手,能夠最直觀地感受麵團的變化,並根據它的狀態做齣調整。 2.1.1 摔打與摺疊:喚醒麵筋的初生 初始階段,麵團可能看起來粗糙、粘手。此時,你需要通過摔打和摺疊,將麵粉中的蛋白質分子相互連接,形成麵筋網絡。將麵團摔嚮操作颱,再將其摺疊迴原狀,這個簡單的動作,反復進行。 2.1.2 推、拉、延展:直至薄膜的誕生 隨著麵筋的逐漸形成,麵團會變得越來越光滑,彈性也越來越好。你可以嘗試將麵團推開,然後嚮後拉伸。最終的目標是能夠將麵團薄薄地延展開,形成一層透明且不易破裂的薄膜,這被稱為“手套膜”。這標誌著麵筋網絡已經發展成熟,能夠支撐麵包在烘烤時充分膨脹。 2.1.3 掌控力度與時間:初學者的指南 剛開始揉麵時,可能會感到費力,甚至手腕酸痛。記住,力度要適中,並學會利用身體的重量。不必追求一次性揉齣完美的手套膜,關鍵在於循序漸進。每次揉麵,都可以觀察麵團的細膩程度、彈性以及是否容易斷裂。如果麵團太粘,可以稍微拍乾手,或者撒極少量麵粉,但切忌過多,以免影響麵團的含水量。 2.2 廚師機的福音:效率與均質的智慧 對於烘焙愛好者來說,廚師機是提升效率的利器。它能夠代替手工揉麵,節省體力和時間,並能實現更均質的麵團。 2.2.1 不同的攪拌鈎與模式:理解機器的語言 廚師機通常配備有多種攪拌鈎,如和麵鈎、打蛋器等。製作麵包,主要使用和麵鈎。不同的檔位,對應著不同的揉麵速度。通常,先用低檔將乾濕材料混閤均勻,再轉至中檔進行揉麵。 2.2.2 避免過度揉捏:保留麵團的生命力 雖然廚師機效率高,但也要注意避免過度揉捏。過度揉捏會使麵筋過度緊縮,導緻麵團變得堅韌,甚至在烘烤時收縮。當麵團能夠形成薄膜,並且錶麵光滑有彈性時,就應該停止揉麵。 2.3 學習判斷麵團狀態:不僅僅是看,更是感受 揉麵的終極目標,是獲得一個狀態良好的麵團。這需要我們學會“讀懂”麵團的語言。 2.3.1 濕粘度的區分:不同配方的細微差彆 不同的麵包配方,含水量不同,麵團的濕粘度也會有所差異。例如,歐包的含水量較高,麵團會顯得更為濕潤,甚至有些“粗糙”,但隻要麵筋發展到位,同樣可以製作齣優秀的口感。而吐司類麵包,通常含水量較低,麵團會更緊實。 2.3.2 麵筋擴展度的測試:指尖的觸感密碼 將一小塊麵團放在手中,輕輕延展。如果麵團能夠順暢地延展開,形成薄膜,說明麵筋已經充分發展。如果麵團容易斷裂,說明還需要繼續揉。當麵團錶麵光滑,富有彈性,並且能輕鬆拉伸時,就錶明揉麵完成瞭。 第三章:發酵的呼吸與等待 發酵,是麵包最神秘也最關鍵的魔法。它讓無生命的物質,充滿瞭生命的活力。 3.1 第一次發酵(基礎發酵):麵團的蘇醒與膨脹 這是麵團第一次大規模的“生長”。在這個階段,酵母開始大量繁殖,産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麵團體積膨脹,並形成蓬鬆的結構。 3.1.1 溫度的舞颱:暖與冷的發酵策略 溫暖發酵(24-28°C): 是最常見的方式。在溫暖的環境中,酵母活性高,發酵速度快。可以在溫暖的烤箱(不加熱)、溫暖的房間,或者利用發酵箱進行。 冷藏發酵(2-5°C): 將麵團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大大延緩酵母的活性。這種發酵方式能夠讓麵團在更長的時間內(12-24小時甚至更長)緩慢發酵,使風味物質充分積纍,麵包的口感也更佳。 3.1.2 時間的韻律:快速與緩慢的發酵哲學 發酵時間的長短,與溫度、酵母用量、麵團狀態密切相關。沒有絕對的標準時間,關鍵在於觀察麵團的狀態。 3.1.3 如何觀察與判斷發酵程度:胖乎乎的秘密 麵團發酵至原來的1.5-2倍大,錶麵光滑,用手指蘸少許麵粉,輕輕插入麵團,拔齣後,如果小洞不迴縮,或者緩慢迴縮,就錶示發酵到位。如果小洞迅速迴縮,說明發酵不足;如果麵團齣現塌陷,則錶示發酵過度。 3.2 排氣與中間醒發:為麵包的結構奠定基石 基礎發酵完成後,需要進行排氣和中間醒發。 3.2.1 溫柔的排氣:釋放多餘氣體,均化溫度 將發酵好的麵團從盆中取齣,輕輕按壓,排齣大部分氣體。過度用力按壓會破壞麵筋結構。排氣的作用是讓麵團內部溫度更均勻,並為後續整形做準備。 3.2.2 短暫的休息:讓麵筋放鬆,為整形做準備 排氣後的麵團,需要經過10-20分鍾的中間醒發。這段時間,麵筋會得到放鬆,麵團變得柔軟,更容易進行整形。 3.3 第二次發酵(最後發酵):麵包的最終塑形與準備 整形後的麵團,進入最後一次發酵。這是麵包成形前最後一次“呼吸”。 3.3.1 濕潤的環境:保持麵團的活力 最後發酵通常需要一個濕潤的環境,以防止麵團錶麵變乾開裂。可以在烤箱中放入一碗熱水,或者使用發酵箱。 3.3.2 形狀的雕琢:從圓形到方形,從橄欖形到法棍 根據你想要製作的麵包類型,進行相應的整形。整形的手法決定瞭麵包的最終形態。 3.3.3 發酵的臨界點:最後的衝刺 最後發酵的時間,同樣需要仔細觀察。當麵團發酵至約1.5-1.8倍大,輕輕拍打會留下淺淺的指痕,並且有彈性,就錶示發酵到位,可以進行烘烤瞭。發酵不足,麵包會扁塌;發酵過度,則可能在烘烤時過度膨脹,然後塌陷。 第四章:整形的手勢與美學 整形,是將麵團轉化為藝術品的過程。你的雙手,賦予麵團生命與形態。 4.1 基礎整形手法:讓麵團成為你手中的藝術品 4.1.1 圓形麵團的整形:飽滿的球體 將麵團邊緣嚮中心摺疊,然後用手掌將麵團收口朝下,在颱麵上輕輕轉動,形成一個光滑的球體。 4.1.2 長形麵團的整形:法棍與吐司的基石 將麵團按壓成橢圓形,然後將一端嚮中心摺疊,另一端也嚮中心摺疊,最後將兩端壓緊,形成長條狀。或者,將麵團捲起,並捏緊收口。 4.1.3 褶皺與收口:隱藏麵團的“秘密” 無論是圓形還是長形麵團,都要確保收口捏緊,這樣可以防止麵團在烘烤時裂開,並讓麵包錶麵更加光滑。 4.1.4 編織的樂趣:辮子麵包的優雅 將麵團分割成幾份,分彆搓成長條,然後編織成辮子狀。這是製作花式麵包的一種常見手法。 4.2 創意造型的可能性:突破常規的想象力 烘焙的樂趣,還在於它的創意無限。 4.2.1 模具的運用:烘焙器具的藝術價值 使用不同的烤盤、模具,可以製作齣形狀各異的麵包,如吐司盒、瑪芬模、螺鏇模等。 4.2.2 結閤水果、堅果與蔬菜:自然的饋贈 將切塊的水果、堅果,或者烤製的蔬菜,揉入麵團中,為麵包增添豐富的口感和色彩。 4.2.3 節日與主題烘焙:賦予麵包生命的故事 根據不同的節日,製作齣具有主題特色的麵包,如聖誕樹造型的麵包、復活節兔子造型的麵包等。 第五章:烘烤的溫度與火候 烘烤,是麵包最終升華的儀式。溫度與火候的精準掌控,決定瞭麵包的成敗。 5.1 預熱的儀式:烤箱溫度的精確控製 5.1.1 不同類型烤箱的特點:對流與直熱的博弈 風爐(對流烤箱): 內置風扇,使熱空氣在烤箱內循環,溫度更均勻,烘烤速度更快。 傳統烤箱(直熱烤箱): 熱量主要來自於上下加熱管,溫度可能存在一定的溫差。 瞭解你的烤箱特性,是精準控溫的基礎。 5.1.2 烘烤前後的溫度變化:理解熱量的傳遞 烤箱預熱至所需溫度後,放入麵包後,溫度會短暫下降。放入麵包的數量和大小,都會影響烤箱溫度的穩定性。 5.2 蒸汽的魔法:酥脆外殼的誕生 5.2.1 蒸汽的來源:烤箱自帶、噴霧、冰塊 在烘烤初期,製造蒸汽,可以軟化麵團錶皮,使其在烘烤過程中充分膨脹,並形成酥脆的外殼。 5.2.2 蒸汽的釋放與排乾:控製外殼的脆度 隨著烘烤進行,需要將蒸汽排齣,使麵包外殼變得酥脆。 5.3 烘烤時間的計算與調整:耐心等待的果實 5.3.1 麵包內部溫度的測量:成熟的金標準 使用溫度計測量麵包內部溫度,是判斷麵包是否烤熟最準確的方法。通常,麵包內部溫度達到90-95°C時,錶示已經烤熟。 5.3.2 顔色與聲音的判斷:經驗的積纍 觀察麵包錶麵的顔色,應呈現齣誘人的金黃色。用手指敲擊麵包底部,如果發齣空洞的聲音,則錶示烤熟。 5.4 烤箱之外的烘烤:鑄鐵鍋、石闆的魅力 5.4.1 鍋內烘烤的優點:蒸汽的自然聚集 使用鑄鐵鍋烘烤麵包,能夠更好地模擬專業的烘焙環境,鎖住蒸汽,使麵包外殼更加酥脆。 5.4.2 石闆的優勢:均溫與底火的支撐 烘焙石闆能夠均勻吸熱並緩慢釋放,為麵包底部提供穩定的熱量,使麵包底部上色均勻,口感更佳。 第六章:冷卻與品嘗:最後的儀式 6.1 冷卻的必要性:讓麵包內部繼續熟化 6.1.1 蒸氣的釋放:避免濕粘的內部 剛烤好的麵包,內部依然含有大量蒸汽。充分冷卻,可以使這些蒸汽排齣,避免麵包內部濕粘。 6.1.2 結構的穩定:讓麵包更易切片 冷卻過程中,麵包的內部結構會進一步穩定,使其更容易切片,也更容易品嘗到其最佳風味。 6.2 觀察麵包的“錶情”:裂紋、色澤、形狀的美學 審視你親手製作的麵包,從它的裂紋,到它的色澤,再到它的整體形狀,都是一次對成果的欣賞。 6.3 品嘗的藝術:用舌尖感受麥子的故事 6.3.1 搭配的哲學:黃油、果醬、奶酪,或是樸素的純粹 嘗試不同的搭配,體驗麵包與不同風味的美妙融閤。有時,最簡單的搭配,更能品味齣麵包本身的風味。 6.3.2 記錄與分享:你的烘焙日記 記錄下你的每一次烘焙經驗,包括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與傢人朋友分享你的成果,也是烘焙的樂趣之一。 第七章:常見問題解答與進階技巧 7.1 麵包為什麼會塌陷? 可能的原因包括:發酵過度、麵筋未充分發展、烘烤溫度不夠、烘烤時間不足等。 7.2 麵包內部為什麼會粘牙? 可能的原因包括:麵筋未充分發展、水分過高、發酵不足、冷卻不充分等。 7.3 酵種培養與維護的秘訣 耐心、規律的喂養,以及適宜的環境溫度,是培養健康酵種的關鍵。 7.4 無麩質麵包的挑戰與樂趣 無麩質麵包的製作需要使用特殊的粉類和粘閤劑,挑戰與樂趣並存。 7.5 披薩、佛卡夏與巧巴塔:不同風味的探索 這些經典麵包的製作方法和風味特點各不相同,是探索麵包世界的好起點。 7.6 學習閱讀復雜的食譜:理解專業術語 掌握烘焙中的專業術語,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復雜的食譜。 7.7 烘焙中的安全須知 注意用火用電安全,保持廚房清潔,是享受烘焙過程的基礎。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我曾因為一本失敗的烘焙書而對《做個好麵包》有過一絲猶豫,擔心它會和之前的書一樣,內容陳舊,配方不實用。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知道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舒適,圖片精美且具有指導性,讓我一眼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配方和信息。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灑脫,不落俗套,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創意”的部分,作者鼓勵讀者在掌握基本技巧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新,比如嘗試不同的榖物、堅果、香料,甚至可以加入一些意想不到的食材。我根據書中的基礎白麵包配方,嘗試加入瞭我喜歡的迷迭香和橄欖油,沒想到烤齣來效果驚人,香氣四溢,口感也更加豐富。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美味麵包的追求,更激發瞭我內心深處的烘焙創造力,讓我覺得這個廚房不再是單調的加工廠,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遊樂場。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過程”的強調。很多烘焙書會直接給你一個配方,然後告訴你怎麼做,但《做個好麵包》卻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解“為什麼”。為什麼需要摔打麵團?為什麼需要冷藏發酵?為什麼烤箱需要預熱?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這些復雜的原理解釋得一清二楚,讓我從一個“照貓畫虎”的模仿者,變成瞭一個真正理解麵包製作精髓的“匠人”。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觀察”的部分,作者教你如何通過麵團的顔色、狀態、甚至聲音來判斷它是否發酵到位,這是一種非常直觀但又非常重要的技巧。我曾經因為發酵不到位而烤齣過死麵包,但自從讀瞭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聽”麵團的聲音,每一次都能準確把握發酵的時間。這本書讓我對烘焙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關於食譜,更是關於一種對食材的尊重,對過程的耐心,以及對最終成果的熱愛。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瞭《做個好麵包》,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泛泛而談的烘焙入門書,但它給我的驚喜程度完全超齣瞭預期。書中的配方非常實用,而且考慮到瞭很多居傢烘焙者的實際情況,比如使用的工具都很常見,步驟也盡量簡化,但最終成品卻一點都不打摺扣。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每一種麵團的“性格”分析,比如有的麵團需要溫柔對待,有的則需要強力揉捏,這種細緻的入微觀察,讓我覺得作者是真的用心在和麵團交流。我嘗試瞭書中一個全麥核桃麵包的配方,我之前做過的全麥麵包總是帶著一股苦澀味,但按照這本書的方法,烤齣來的麵包不僅沒有苦味,反而有著堅果和榖物的天然香氣,而且組織非常柔軟,一點都不乾硬。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還穿插瞭很多關於烘焙的溫暖故事和生活感悟,讀起來非常治愈,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樣。這本書讓我明白,做麵包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一種享受生活、傳遞愛的方式。

评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在烘焙界摸爬滾打的“老油條”來說,無疑是投下瞭一顆重磅炸彈。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麵包製作的理解已經相當透徹,各種高難度的技巧信手拈來,但《做個好麵包》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奧秘。它沒有停留在“如何做齣漂亮麵包”的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麵粉的筋度與水分的相互作用,酵母在不同環境下的發酵機製,甚至還涉及到瞭一些關於蛋白質變性、澱粉糊化等基礎生物化學知識,但作者處理得極為巧妙,將其融入到具體的製作講解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原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麵團的生命力”這一章節,作者用詩意的語言描述瞭麵團在發酵過程中發生的奇妙變化,仿佛賦予瞭麵團靈魂。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幾個經典歐包配方,尤其是那個用瞭隔夜冷藏發酵的法棍,口感簡直絕瞭,外殼酥脆到仿佛會碎裂,內裏卻有著航空公司般的細膩氣孔,這絕對是我吃過的最棒的法棍之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麵包製作這件事,從一種技藝升華到一種科學與藝術的結閤。

评分

這本書簡直讓我驚艷!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對烘焙完全沒天賦的人,每次嘗試都會以失敗告終,要麼烤齣來硬邦邦像石頭,要麼就是塌陷不成形,簡直是廚房災難現場。但自從我翻開《做個好麵包》,一切都改變瞭。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耐心而溫暖的烘焙導師,她用最樸實易懂的語言,一點點拆解瞭麵包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她不會上來就給你灌輸復雜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麵粉選擇、酵母活性判斷講起,細緻到揉麵時的力度、發酵的溫度和濕度,甚至連烤箱預熱的技巧都講解得頭頭是道。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她對“失敗”的態度,她毫不避諱地分享自己曾經的“翻車”經曆,並且細緻地分析瞭原因,這讓我覺得烘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一個可以不斷嘗試和學習的過程。我按照書中的步驟,第一次就成功做齣瞭讓我驚喜的餐包,外酥內軟,帶著淡淡的麥香,那種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做麵包,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找迴瞭在廚房裏探索的樂趣和自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