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作者:李開周 齣版社:時報
齣版地:颱灣 齣版日期:2016/01/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65213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朝代史> 宋/元/明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文化研究> 民族學/風土民俗
內容簡介
會吃,會玩,
宋朝新年比聖誕節更熱鬧
宋朝是個魅力十足的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市井小民的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多采多姿。距離我們七、八百年,但現今的新年習俗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像是祭竈、擺春飯、壓歲錢、除夕守歲、元旦燒香、貼春聯、放鞭炮、初二迴娘傢、十五元宵等,都能和宋朝遙相呼應。
但宋朝過年還是有些與現代不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皇帝過年仍然得上朝嗎?宋朝人的春節假期比現代人短?宋朝的鼕至和臺灣的尾牙有何異同?送竈神的習俗有何特殊之處?宋朝人採買哪些年貨?春聯怎麼貼?壓歲錢怎麼發?怎樣祭祖、拜年?年夜飯餐桌上有哪些菜色?且聽作者娓娓道來,看看會吃、會玩的宋朝人怎樣把新年過得豐富又熱鬧,書末並附宋朝新年小辭典和新年習俗。閱讀本書,有如身歷其境般趣味盎然,彷彿與宋朝人一起度過既熱鬧又舒心的新年。
◎ 肥鼕瘦年,餛飩餺飥
鼕至不吃湯圓,年夜飯隻吃麵條
◎ 隨年壓歲,大小有別
壓歲錢大放送,哥哥、姐姐領得多
◎ 義會、關撲樣樣來
辦年貨缺現金?沒關係,分期付款或賭運氣都行
◎ 宋朝人過年愛打馬
宋朝人過年打什麼馬?怎麼打?
◎ 李清照其實很愛賭
暗器功夫瞭得,骰子、牌戲都擅長
◎ 十五元宵,華麗收尾
雜技、魔術、馬戲、說書通通有,全部免費同樂
作者簡介
李開周
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傢,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周刊》等媒體開設專欄。
著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民國房地產戰爭》、《祖宗的生活》、《韆年樓市:穿越時空去古代置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等。
目錄
【開場白】如果迴到宋朝過新年……
【第一章】 放年假,學問大
【第二章】 鼕至到,新年揭幕
【第三章】 祭竈神,送錢送甜
【第四章】 買年貨,五花八門
【第五章】 除夕守歲,樂陶陶
【第六章】 春聯、年畫、門神這樣貼
【第七章】 大年初一好拜年
【第八章】 正月天,無賭不歡
【第九章】 送窮、占蔔博好運
【第十章】 鬧元宵,狂歡尾聲
【附錄一】 宋朝年俗簡錶
【附錄二】 宋朝新年小辭典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這本書的知識密度是驚人的,但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把這些看似嚴肅的文化知識,包裝成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故事集”。我之前看過不少關於古代節慶習俗的書籍,很多要麼是學術論文的簡化版,讀起來枯燥乏味,要麼就是過於通俗,深度不足。這本書完美地找到瞭一個黃金分割點。它既有紮實的史料支撐,這一點從作者引用的各種文獻和考據中就能看齣來,但它又完全沒有那種“學術腔”。相反,它采用瞭非常生動活潑的論述方法,經常會穿插一些有趣的掌故或者小故事,讓你在不經意間就吸收瞭大量的文化信息。比如,它對當時一些特有的年俗活動的描述,比如“放爆竹”的起源和演變,或者不同階層在過年時的區彆對待,都寫得入木三分。每次讀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我都會停下來,琢磨一下,然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真是一本可以“啃”的文化讀物,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评分從一個現代讀者的角度來說,這本書帶來的“情感連接”是它最大的亮點。我們現在過年,很多儀式感似乎正在慢慢淡化,很多傳統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形式化。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宋朝人對待“過年”這件事的虔誠和重視程度。作者的文字裏流淌著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和熱愛,這種情感是會感染讀者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團圓”主題的探討,宋朝的交通雖然不如今日便利,但親人間的思念和團聚的渴望,卻是通過那些精心準備的禮品和繁復的拜訪流程體現齣來的,那份用心和執著,讓人感動。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宋朝人怎麼過年”,更是在探討“什麼是好的新年意義”,這份對生活本質的追問,讓這本書的立意拔高瞭不止一個層次。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年味”這個概念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也更願意去珍惜和傳承我們自己的節日習俗。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不拘一格”,這讓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有時候,作者的語氣像一個幽默的導遊,帶著你穿梭在汴京的街頭巷尾,告訴你哪裏可以買到最正宗的年糕;有時候,他又化身為一位細緻入微的社會觀察傢,冷靜地分析不同風俗背後隱藏的經濟規律和社會階層差異。這種靈活多變的敘事節奏,使得全書讀起來毫無沉悶之感。而且,作者在引用曆史記載的同時,往往會加入一些現代的解讀和聯想,這種“古今對話”的方式非常巧妙,既尊重瞭曆史原貌,又拉近瞭與當代讀者的距離。我特彆欣賞它那種略帶“玩味”的幽默感,它不是那種刻意的段子,而是源於對生活細節的精準捕捉,讓你在會心一笑中,不知不覺就吸收瞭大量的曆史知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趣味性、知識性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佳作,絕對是值得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的。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化繁為簡”。原本我對宋朝的新年文化瞭解得比較零散,總覺得那段曆史很遙遠,跟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把一塊塊散落的文化碎片,用一種極其巧妙和連貫的方式重新組閤瞭起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人情味”的捕捉。宋朝人過年,那種相互之間的關懷和禮尚往來,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樸素追求,透過文字傳遞齣來,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和親切。書中沒有過多糾纏於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誌趣上,這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輕鬆愉快,沒有任何閱讀壓力。我甚至在讀到一些關於宋朝年貨市場的描寫時,忍不住聯想到瞭我們現在趕集時的熱鬧景象,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是很多曆史讀物難以達到的效果。作者的筆觸是溫柔而剋製的,他不會過度渲染,而是讓事實和場景自己說話,這種高級的錶達技巧,讓我讀完之後迴味悠長,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在那個充滿詩意的時代裏度過瞭一個年。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點古樸又兼具現代審美的感覺,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作者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下瞭不少功夫。封麵上的字跡和插圖,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繁華又充滿煙火氣的年代。我記得我剛拿到手的時候,特地找瞭個陽光好的午後,泡瞭杯熱茶,慢慢翻開它。第一頁的引言就很有意思,沒有那種枯燥的曆史說教,而是用一種很親切的口吻,像一個老朋友在跟你拉傢常一樣,把你引入到宋朝生活的場景裏去。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紮實,遣詞造句既有文采,又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很多細節的描繪,比如當時過年的吃食、親友間的往來、甚至街頭巷尾的叫賣聲,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讓我感覺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親身體驗一場穿越。特彆是對於那些傳統禮儀和習俗的梳理,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來分析,看得我頻頻點頭,對我們今天的一些春節習俗的源頭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纍,這對於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文化書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