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基礎理論01內經運氣病釋 傷寒論集注等 套裝25冊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基礎理論01內經運氣病釋 傷寒論集注等 套裝25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陸懋修 著,周國琪,李海峰 注
圖書標籤:
  • 中醫
  • 古籍
  • 內經
  • 傷寒論
  • 基礎理論
  • 醫史
  • 養生
  • 傳統文化
  • 醫學古籍
  • 叢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林在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3478
商品编码:2625818264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書目
1.基礎理論01 內經運氣病釋
2.醫經02 內經評文靈樞
3.醫經03 內經評文素問
4.醫經08 內經素問校證
5.醫經11 內經提要
6.醫經10 黃帝內經素問詳注直講全集
7.溫病04 寒瘟條辨摘要
8.診法20 脈學輯要
9.診法21 圖注脈訣辨真
10.本草47 本草經解要
11.本草25 神農本經校注
12.臨證綜閤04 扁鵲心書
13.兒科06 兒科推拿摘要辨癥指南
14.內科08 內科摘錄
15.傷寒金匱01 傷寒論直解
16.傷寒金匱02 傷寒六書篆要辨疑
17.傷寒金匱03 張仲景金匱要略
18.傷寒金匱04 金匱要略直解
19.傷寒金匱07 傷寒啓濛集稿
20.傷寒金匱13 傷寒全生集
21.傷寒金匱14 金匱要略正義
22.傷寒金匱18 傷寒論集注
23.傷寒金匱24 傷寒論集注
24.傷寒金匱38 張仲景傷寒原文點精
25.傷寒金匱40 傷寒論辨證廣注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是一套旨在係統性地整理、研究和齣版中國古代醫學典籍的浩瀚工程。本叢書收錄瞭自上古至近代的曆代醫學名著,涵蓋瞭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針灸學、本草學、方劑學、養生學等各個醫學分支,力求為中醫現代化研究和傳承提供最權威、最可靠的文獻依據。 本叢書的齣版,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寶貴醫藥文化遺産的搶救性保護,更是對這些經典著作進行深入挖掘和科學解讀的努力。通過匯集海內外著名醫學史傢、中醫學傢、文獻學傢等專傢的智慧,對古籍進行校勘、注釋、考據,力求還原其原貌,闡釋其精髓,並結閤現代醫學的視角,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價。 基礎理論係列 本係列是《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的基石,專注於整理和解讀中醫最根本的理論體係。其中,《內經運氣病釋》深入探究《黃帝內經》中關於運氣學說的核心思想,闡述天時、地利、人與自然相互影響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中的作用。本書通過對《內經》相關篇章的細緻解讀,結閤曆代醫傢對運氣學說的認識演變,揭示瞭古代醫者在認識自然規律、指導臨床實踐中的智慧。它不僅僅是對古代文獻的復述,更是對這些理論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探討。 《傷寒論集注》則聚焦於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這部被譽為“醫傢之宗”的經典。本書匯集瞭曆代眾多名醫對《傷寒論》的注解、辨析和臨證發揮,梳理瞭不同學派對傷寒六經辨證、方劑配伍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大量的原文考證、注釋闡釋和疑難辨析,旨在幫助讀者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傷寒論》的精義,掌握其辨證論治的規律,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本書對《傷寒論》中每一個方劑的源流、組成、功效、主治以及化裁,都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並結閤瞭大量醫案,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其他係列(非本次介紹內容) 本叢書還包含眾多其他係列的經典著作,例如: 本草學係列:收錄瞭曆代重要的本草學著作,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本草匯言》等,對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炮製用法、配伍禁忌等進行瞭詳盡的整理和研究,是學習和運用中藥的必備參考。 方劑學係列:匯集瞭曆代經典的方劑著作,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醫方集解》、《臨證指南醫案》等,係統梳理瞭中醫方劑的組成、配伍、用法、功效,並對曆代名傢治療疑難雜癥的經驗進行瞭總結,是學習和掌握中醫方劑治療的寶貴資源。 針灸學係列:整理瞭曆代針灸學的重要文獻,如《針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針灸大成》等,對經絡腧穴、刺灸法、病癥治療等進行瞭深入研究,是學習針灸治療的重要依據。 婦科學係列:收錄瞭曆代婦科學的經典著作,如《傅青主女科》、《女科萬金方》、《婦人大全良方》等,專注於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及治療方法,為女性健康提供瞭寶貴的醫學指導。 兒科學係列:匯集瞭曆代兒科學的典籍,如《諸病源候論》(兒科部分)、《小兒衛生》、《活幼心法》等,關注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常見疾病的診治以及預防保健,是兒科臨床和研究的重要參考。 溫病學係列:整理瞭溫病學派的重要著作,如《溫病條辨》、《溫熱論》、《臨證隨筆》等,對急性熱性傳染病的辨證論治進行瞭係統研究,為應對傳染病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醫史文獻係列:對曆代重要的醫學史和醫籍進行考證、辨析,深入研究醫學發展脈絡、醫傢思想流派,為理解中醫發展演變提供宏觀視角。 養生保健係列:收錄瞭曆代關於養生、保健、導引、食療等方麵的著作,如《養生論》、《導引圖》、《居傢必用雜字》(養生部分)等,旨在指導人們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調養方法,達到延年益壽、身心健康的目的。 叢書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的齣版,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 學術價值: 文獻的係統性與權威性:本叢書匯集瞭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古醫籍,並由權威專傢進行整理和注釋,為海內外學者研究提供瞭最可靠、最係統化的文獻支持。 深化理論研究:通過對原始文獻的深入挖掘,有助於澄清曆代醫籍中的訛誤,更準確地理解古代醫傢的思想精髓,從而推動中醫基礎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促進跨學科研究:本叢書不僅對中醫學本身具有重要意義,也為醫學史、哲學、文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素材。 2. 現實意義: 服務於中醫藥現代化:為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奠定堅實的文獻基礎,幫助中醫更好地走嚮世界。 指導臨床實踐:通過對經典著作的深入解讀,可以幫助當代醫者更好地傳承名老中醫的經驗,提高臨床療效,解決當前醫學難題。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搶救和整理古醫籍,是對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産的珍視和傳承,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促進健康教育:部分養生保健類著作的整理和推廣,能夠幫助大眾更好地認識健康,掌握科學的養生方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的齣版,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工程。它不僅是醫學界的盛事,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篇章。通過對這些古老智慧的重新發掘和解讀,我們能夠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營養,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的整理和齣版,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醫學懷有敬畏之心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厚禮。它所涵蓋的內容,從宏觀的理論體係,到具體的病證論述,再到名傢經驗的傳承,幾乎囊括瞭中醫體係的各個方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病機”和“治則”的深入探討。不同於一些隻強調方藥的著作,這套書更注重從根本上理解疾病的發生機製,以及治療的指導原則。例如,在討論某個病證時,它會詳細分析其內在的病理變化,是陰陽失調,還是氣血虧虛,或者是痰濕阻滯,並在此基礎上闡述相應的治則,比如是“調和營衛”,還是“益氣養血”,亦或是“祛濕化痰”。這種由病機到治則,再到方藥的邏輯推演,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把握中醫的治療思路。而且,書中引用的各種文獻資料,也都經過瞭嚴謹的考證和整理,使得我們能夠讀到最接近原貌的古代醫籍。這套書的價值,絕非僅僅是提供知識,更在於它幫助我們重塑對中醫的認知,理解其背後深邃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世界觀。

评分

讀完《傷寒論集注》的部分內容,我真的被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妙的辨證思維深深摺服。《傷寒論》作為中醫的經典,其博大精深早已聞名,而這本集注更是將理解的難度大大降低,如同為我這位中醫初學者點亮瞭一盞明燈。書中對每一條條文的注釋都可謂是字斟句酌,不僅解釋瞭文字的含義,更深入剖析瞭條文背後所蘊含的病機、證候以及治法。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太陽病”、“陽明病”等不同病證的層層撥開,它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一步步去推導,去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證候,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治法。書中引用的不同醫傢對同一條文的解讀,更是展現瞭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生命力所在。我反復研讀瞭關於“桂枝湯”和“麻黃湯”的章節,對於其藥物配伍、劑量變化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不再覺得《傷寒論》遙不可及,而是能夠真正走進它,感受其中的智慧。對於想要係統學習《傷寒論》的讀者來說,這本集注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輔助讀物,它將帶領你一步步踏入傷寒的殿堂。

评分

在翻閱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時,我被其中一些關於古代名醫經驗的記錄深深吸引。這部分內容更像是為我這位普通讀者量身定製的,它以一種更加生動、更加貼近臨床的方式,展現瞭古人積纍的寶貴經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某位古代名醫治療“瘧疾”的詳細記載。從辨證施治,到具體方藥的選擇,再到用藥的劑量和時機,都描述得非常細緻。他不僅僅是給齣瞭一個方子,更是闡述瞭為什麼選擇這個方子,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調整用藥。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我發現,很多在現代醫學看來十分復雜的疾病,在古人那裏,通過精細的辨證和靈活的用藥,往往能夠得到有效的控製。書中還記錄瞭一些關於“雜病”的論述,這些疾病往往纏綿難愈,但古人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齣瞭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這對於我們在麵對一些慢性疾病時,提供瞭新的思路和啓示。這部分內容,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中醫的生命力,它不是書本上的僵化理論,而是活生生的經驗傳承。

评分

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中的其他部分,也展現瞭中醫文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其中一些關於古代醫學史料的整理和考證,讓我對中醫發展的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例如,書中對一些失傳醫籍的片段輯錄和研究,就像是在考古,將零散的珍貴信息重新拼湊起來,讓我得以一窺那些曾經輝煌卻又漸漸湮沒在曆史長河中的醫學成就。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古代方劑的演變過程的討論,它不僅僅是羅列方劑,更是追溯瞭方劑的起源、發展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呈現齣的特點。這種宏觀視角讓我對中醫方劑學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認識到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和社會需求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此外,書中對一些疑難雜癥的古老論述,也讓我大開眼界。一些在現代看來棘手的疾病,古人是如何通過樸素的觀察和推理來認識和治療的,這其中蘊含的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都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藉鑒。這套書的價值,遠不止於醫學知識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和智慧。

评分

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真是太棒瞭!我一直對中醫理論的源頭很感興趣,這套書就像打開瞭一扇曆史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古人智慧的結晶。《基礎理論01內經運氣病釋》更是其中的翹楚,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內經》的運氣學說,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古人如何將天時、地利與人體生理、病理聯係起來。書中對“運氣”二字的解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與實際的節氣變化、氣候特徵、乃至地域環境緊密相連,為我理解“天人閤一”的整體觀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書中引用的古代醫傢論述,字字珠璣,每每讀來都覺得茅塞頓開。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具體的病癥,比如書中對“運氣”失調所緻的疫病、痹證等論述,條理清晰,既有理論指導,又有臨床參考價值,讓我對這些古老疾病的認識有瞭全新的角度。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主客”理論的闡述,這對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傳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學習《內經》運氣學說的入門佳作,更是深入理解中醫整體思維方式的一把鑰匙,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中醫、希望探究其深層奧秘的朋友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