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病理鑒彆診斷(精)/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叢書

炎癥性腸病病理鑒彆診斷(精)/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書淵薑支農劉秀麗... 編
圖書標籤:
  • 炎癥性腸病
  • 病理學
  • 鑒彆診斷
  • 腸道疾病
  • 消化內科
  • 內鏡
  • IBD
  • 診斷
  • 治療
  • 病理圖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74619
商品编码:2669878510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炎癥性腸病病理鑒彆診斷(精)/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叢書
  • 作者:編者:肖書淵//薑支農//劉秀麗
  • 定價:298
  • 齣版社:浙江大學
  • ISBN號:9787308174619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3-01
  • 印刷時間: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249
  • 字數:400韆字

作者簡介

劉秀麗教授,消化病理學專傢,美國佛羅裏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醫學院病理、免疫及檢驗醫學係教授,美國加拿大病理協會、美國病理協會、美國臨床病理協會、美國消化病理協會、美國肝髒病理協會成員,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主編。主要緻力於炎癥性腸病、炎癥性腸病相關腫瘤、結直腸癌和肝髒疾病的研究,在**期刊發錶相關學術論文近140篇。

目錄

**部分 炎癥性腸病慨述及其病理診斷
第1章 炎癥性腸病流行病學與臨床錶現
1.1 炎癥性腸病流行病學
1.2 炎癥性腸病臨床錶現
1.3 炎癥性腸病輔助檢查
1.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炎癥性腸病病理概述
2.1 胃腸道組織顯微鏡下正常形態
2.2 炎癥性腸病的基本組織病理錶現
2.3 剋羅恩病與潰瘍性結腸炎病理特徵
參考文獻
第3章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改變
3.1 潰瘍性結腸炎的大體病理錶現
3.2 潰瘍性結腸炎的組織學錶現
3.3 潰瘍性結腸炎活動度的組織學分級
3.4 潰瘍性結腸炎閤並巨細胞病毒感染
參考文獻
第4章 剋羅恩病的病理改變
4.1 腸剋羅恩病的大體病理錶現
4.2 腸剋羅恩病的組織學錶現
4.3 消化係統其他部位的剋羅恩病病變及並發癥
4.4 剋羅恩病組織學改變的特彆關注點
4.5 剋羅恩病的鑒彆診斷
參考文獻
第5章 炎癥性腸病的診斷方法與藥物治療概述
5.1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5.2 剋羅恩病的診斷
5.3 炎癥性腸病的藥物治療概述
參考文獻
第6章 炎癥性腸病的外科治療概述
6.1 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
6.2 剋羅恩病的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炎癥性腸病病理鑒彆診斷
第7章 感染性腸炎
7.1 常見病毒性腸炎
7.2 常見細菌性腸炎
7.3 常見真菌性腸炎
7.4 常見寄生蟲性腸炎
參考文獻
第8章 缺血性腸炎與血管炎
8.1 缺血性腸炎
8.2 血管炎纍及腸道
8.3 非血管因素導緻的腸黏膜缺血性病變
參考文獻
第9章 藥物及治療所導緻的腸炎
9.1 藥物性腸炎
9.2 放射性腸炎
9.3 常見結腸黏膜損傷模式及相關治療製劑


疑難雜癥的臨床指南:解讀復雜消化道病變,精細辨析,精準施治 消化道疾病的診療,常常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麵對那些病因復雜、臨床錶現多樣的炎癥性腸病(IBD)時。傳統的診斷方法,在麵對形態學上的相似性、病理學上的細微差異以及患者個體差異時,顯得力不從心。誤診、漏診不僅會延誤病情,更可能導緻不必要的治療,給患者帶來身心雙重打擊。本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並非是簡單的疾病羅列,而是聚焦於IBD診斷中的“疑難雜癥”,深入挖掘病理學診斷的精髓,為臨床醫生提供一套嚴謹、係統、可操作的鑒彆診斷策略。 本書並非為初學者提供基礎知識的入門讀物,而是麵嚮在消化內科、消化外科、病理科等領域有一定經驗的臨床醫師,特彆是那些經常與IBD打交道的專傢們。它所探討的,是那些讓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可能感到棘手的病例,是那些在常規檢查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病理機製纔能做齣準確判斷的時刻。 核心內容精要: 本書的核心在於“鑒彆診斷”,這意味著它將重點關注那些在臨床錶現、影像學和內鏡下容易混淆的疾病。在IBD的範疇內,最常見的鑒彆診斷對象自然是剋羅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然而,本書的深度遠不止於此。它將詳細闡述如何區分這兩種主要的IBD,包括但不限於: 黏膜病變特徵: 潰瘍性結腸炎通常錶現為連續性、彌漫性的黏膜炎癥,主要纍及結腸,從直腸開始嚮上蔓延,黏膜錶現為充血、糜爛、潰瘍,有時可見假息肉。而剋羅恩病則可以纍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從口腔到肛門,其病變呈節段性,黏膜下潰瘍、縱行裂隙、鵝卵石樣改變是其典型特徵,腸壁增厚、狹窄、瘻管形成也常見於CD。本書將通過大量的病理圖片和詳細的形態學描述,幫助讀者精準識彆這些差異。 病理組織學標誌: 在顯微鏡下,兩者亦存在重要區彆。潰瘍性結腸炎以固有層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為主,可見杯狀細胞增生,但通常無肉芽腫。剋羅恩病則可以齣現全層腸壁炎癥,非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是其重要特徵,盡管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並非百分之百,但在診斷CD中具有重要價值。本書將係統講解肉芽腫的形態、分布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意義,同時還會深入探討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的浸潤模式,以及黏膜腺體的改變,例如腺體萎縮、失用、杯狀細胞比例改變等,這些細微的病理變化往往是區分IBD亞型的關鍵。 並發癥的鑒彆: IBD的並發癥眾多,如狹窄、瘻管、膿腫、癌變等。本書將重點分析不同並發癥在CD和UC中的發生率、形態學特點及其對診斷和治療的指導意義。例如,肛周病變在CD中更為常見,而中毒性巨結腸在UC中發生率更高。 息肉樣病變與IBD的鑒彆: 消化道息肉,如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但當其與IBD病變同時存在或被誤認為IBD時,則會給診斷帶來睏擾。本書將詳細解析不同類型息肉的病理形態,以及它們在IBD背景下的錶現,指導讀者如何準確區分這些良惡性病變。 腫瘤性病變與IBD的鑒彆: IBD,尤其是長期患病的UC,其癌變風險顯著增加。然而,一些原發性腸道腫瘤,如腺癌、淋巴瘤、類癌等,在早期可能模仿IBD的臨床錶現,或與IBD病竈共存,給診斷帶來巨大挑戰。本書將聚焦於IBD相關的癌變,解析其病理學特點、分子生物學改變以及早期診斷的策略。同時,也將深入探討如何區分IBD的炎癥性增生性改變與早期腫瘤性病變,例如異型增生(dysplasia)的診斷和分級,以及腸道腫瘤在IBD患者中的特殊錶現。 感染性腸炎的鑒彆: 許多感染性腸炎,如巨細胞病毒(CMV)感染、艱難梭菌(C. difficile)感染、真菌感染等,在臨床錶現和內鏡下改變上,與IBD有高度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免疫抑製的患者中。本書將重點闡述這些感染性腸炎的病理學特點,以及如何通過組織學檢查,甚至特殊染色技術,來排除或確診感染。例如,CMV感染在IBD患者中尤為重要,其病竈常位於潰瘍深部,病理上可見特異性的核內包涵體。 缺血性腸病的鑒彆: 缺血性腸病,尤其是慢性缺血性腸病,其癥狀可能與IBD相似,如腹痛、腹瀉、體重減輕等。本書將探討缺血性腸病的病理學特徵,例如黏膜下齣血、肌層壞死、縴維化等,並指導讀者如何在形態學上將其與IBD區分開來。 放射性腸炎的鑒彆: 接受盆腔放療的患者,可能齣現放射性腸炎,其病理學改變,如黏膜下縴維化、血管擴張、隱窩萎縮等,也可能與IBD相似。本書將闡述放射性腸炎的病理學特點,幫助讀者在鑒彆診斷中避免混淆。 其他鑒彆診斷: 除瞭上述主要鑒彆對象,本書還將涉及其他罕見但重要的鑒彆診斷,例如腸道淋巴瘤、嗜酸性粒細胞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非IBD)、巨細胞性動脈炎纍及腸道等。對於每一種疾病,本書都將提供詳細的病理學特徵、鑒彆要點以及輔助診斷的手段。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 聚焦病理學精髓: 相較於其他側重臨床錶現和治療的IBD書籍,本書將病理學診斷置於核心地位。它深入剖析疾病的微觀結構變化,提供詳盡的病理圖像和解剖學細節,使讀者能夠理解疾病的本質,從而做齣更準確的診斷。 案例驅動,實踐導嚮: 本書將通過大量真實的、具有代錶性的臨床病例,來闡述復雜的鑒彆診斷過程。每一個案例都將包含詳細的病史、內鏡圖片、影像學資料以及病理切片。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讀者可以學習到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掌握從宏觀到微觀的診斷思維。 係統性與全麵性: 盡管聚焦於鑒彆診斷,本書並未忽略IBD的基本病理學概念。它將IBD的鑒彆診斷置於整個消化道炎癥性疾病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確保瞭診斷的係統性和全麵性。 強調多學科閤作: 消化道疾病的診療需要多學科的協作。本書不僅麵嚮病理醫生,也為消化內科、消化外科醫生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促進瞭不同專業醫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共同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 提供前沿視角: 在介紹傳統病理學診斷的同時,本書也將觸及一些前沿的病理學研究成果,例如免疫組化在IBD診斷中的應用,分子病理學在IBD治療選擇中的指導意義等,幫助讀者瞭解IBD診斷的最新發展趨勢。 閱讀本書,您將收獲: 提升疑難病例的診斷能力: 掌握針對IBD的係統性鑒彆診斷流程,有效提高對復雜病例的診斷準確率。 深化對IBD病理機製的理解: 從微觀層麵深入理解IBD的發病機製和病理改變,為臨床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 掌握精準的病理學語言: 學習和運用準確的病理學術語,促進與病理科醫生的有效溝通。 規避誤診與漏診: 減少因診斷不清而導緻的延誤治療或不當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 準確的診斷是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前提,本書將助力醫生為患者選擇最閤適的治療方法。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部為臨床醫生量身打造的“疑難雜癥”診療指南。它以病理學為核心,輔以豐富的臨床案例和前沿的理論知識,旨在幫助廣大醫務工作者在復雜多變的消化道炎癥性疾病麵前,披荊斬棘,撥開迷霧,最終實現對患者最精準、最有效的診斷與治療。它將成為您在臨床實踐中解決IBD難題的得力助手,是您通往消化道疾病精準診斷之路的寶貴財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消化係統的疾病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復雜且難以捉摸的病癥。近段時間,我著迷於腸道微生態的研究,想深入瞭解腸道菌群失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誘發炎癥,又是如何影響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的。我查閱瞭很多資料,看瞭不少關於腸道菌群、益生菌、腸道屏障修復的文章和書籍,也關注瞭一些前沿的學術會議,想看看最新的研究進展。尤其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如果腸道菌群真的失衡到一定程度,它會産生哪些具體的病理改變?這些改變又會如何體現在患者的臨床癥狀上?能否通過調整菌群來逆轉這些病理過程?這些問題縈繞在我腦海中,驅使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希望能找到更全麵的答案。

评分

我對腸道微生物組與宿主代謝的相互作用一直很感興趣。我希望瞭解,腸道中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是如何通過産生各種代謝産物,例如短鏈脂肪酸(SCFA)、膽汁酸、色氨酸代謝物等,來影響宿主的整體代謝平衡?這些代謝産物在調節能量代謝、脂質代謝、糖代謝等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當這些微生物的組成發生改變時,它們所産生的代謝産物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從而間接導緻宿主齣現代謝紊亂?我希望深入探討,如何通過乾預腸道微生物組來改善宿主的代謝健康。

评分

我一直對消化內鏡下的介入治療非常著迷。特彆是那些能夠直接作用於腸道病竈、實現精準治療的技術。我一直在關注,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我們能夠通過內鏡直接處理哪些類型的腸道病變?例如,對於一些早期腫瘤或者息肉,除瞭傳統的切除,是否還有更微創、更精準的消融或局部治療方法?再者,對於一些炎癥性的病變,例如潰瘍或者狹窄,有沒有可能通過內鏡注射藥物或者支架植入等方式,來達到控製炎癥、擴張狹窄的效果?我對這些“直達病竈”的治療手段充滿瞭好奇,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它們在臨床應用中的成功案例和技術細節。

评分

最近我沉迷於腸道黏膜免疫係統的研究,想深入瞭解黏膜免疫細胞在維持腸道穩態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彆是那些T細胞亞群,例如調節性T細胞(Treg)和輔助性T細胞(Th)的各種亞型,它們是如何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來調節局部的免疫反應?當腸道屏障功能受損時,這些免疫細胞又會發生怎樣的動態變化?我還在關注,一些新的免疫調節劑,例如靶嚮特定細胞因子或者細胞錶麵的受體的小分子藥物,它們在腸道免疫調控方麵有哪些潛在的應用前景?我希望能瞭解更多關於這些免疫細胞與腸道微環境的復雜互動,以及它們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评分

最近這段時間,我特彆關注消化道影像學的最新發展,特彆是內鏡下技術的革新。我想瞭解一下,在微創診斷領域,有哪些新技術可以更精細地觀察腸道黏膜的病變?比如,一些高分辨率的內鏡技術,或者所謂的“光學活檢”技術,它們到底能提供哪些超越傳統病理切實的觀察細節?我特彆想知道,這些技術能否幫助我們在早期階段就捕捉到一些微妙的、易被忽略的病理信號?例如,黏膜下層的血管紋理變化,或者一些早期的炎癥細胞浸潤的形態特徵,又或者是在細胞層麵上的超微結構變化,這些是否都可以通過先進的影像學手段得到更直觀的呈現?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將影像學的美妙與病理學的嚴謹相結閤,為診斷提供更強大的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