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捨遺珠 一幅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 精裝典藏新善本 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

雅捨遺珠 一幅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 精裝典藏新善本 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梁實鞦
  • 散文
  • 迴憶錄
  • 文學
  • 傳記
  • 文化
  • 經典
  • 新善本
  • 精裝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21035
商品编码:26712957892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雅捨遺珠

定價:38.00元

作者:梁實鞦 著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214121035

字數:202000

頁碼:28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


梁實鞦雅捨全集精裝典藏新善本,收錄完備、選編、校訂嚴謹!
一代散文大師梁實鞦先生經典的散文作品全集,他的散文集曾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紀錄。
梁實鞦先生曾以筆名發錶瞭很多作品,散見於各報紙雜誌,我們將之匯編成冊,以饗讀者。
本書羅象,其中的文章篇篇自有其趣。既已重逢,希望你不會再與這些文字擦肩而過。

目錄


《雅捨遺珠》目錄:

亦知柴貴

n

錢的教育 | 002 |
錢 | 005 |
信用卡 | 009 |
小 賬 | 011 |
吸 煙 | 014 |
沙 發 | 018 |
電 話 | 021 |
門 鈴 | 024 |
牙 簽 | 026 |
生病與吃 | 028 |
花錢與受氣 | 030 |
散 步 | 032 |
麻 將 | 035 |

n

第二輯
時聞雞犬鳴

n

狗 | 040 |
一條野狗 | 042 |
小 花 | 045|
一隻野貓 | 047 |
貓 | 049 |
貓的故事 | 053 |
貓 話 | 056 |
黑貓公主 | 062 |
白貓王子九歲 | 065 |
相 鼠 | 067 |
駱 駝 | 068 |
鷹的對話 | 070 |
蚊子與蒼蠅 | 073 |

n

第三輯
行到水窮處

n

南遊雜感 | 076 |
動物園 | 083 |
憶青島 | 088 |
華清池 | 094 |
六朝如夢 | 096 |
美國去來 | 101 |
唐人自何處來 | 106 |
火山!火山! | 108 |
尼亞加拉瀑布 | 112 |
拔卓特花園 | 115 |
手 杖 | 122 |
福特故居 | 124 |

n

第四輯
坐看雲起時

n

群芳小記 | 128 |
四君子 | 143 |
山杜鵑 | 146 |
哀楓樹 | 149 |
寒梅著花未 | 152 |
盆 景 | 155 |
虹 | 158 |
求 雨 | 159 |
雷 | 163 |
如 意 | 166 |
清華的環境 | 168 |
老憨看跳舞 | 186 |
雅人雅事 | 187 |
賽珍珠與徐誌摩 | 189 |
感情的動物 | 191 |

n

第五輯
清福齣小語

n

記詩人西湖養病 | 194 |
好容易過瞭端午節 | 196 |
是熱瞭 | 198 |
忙什麼? | 199 |
擠 | 200 |
丹康 | 201 |
麻 雀 | 202 |
陰 曆 | 203 |
打 架 | 204 |
小德齣入 | 204 |
半開門 | 205 |
纏 足 | 206 |
束 胸 | 207 |
虎烈拉 | 208 |
鉛角子與新角子 | 209 |
銅 闆 | 210 |
哀 擋 | 211 |
樂戶捐 | 212 |
撒 網 | 213 |
信紙信封 | 214 |
名 片 | 215 |
招 聘 | 215 |

n

第六輯
寂寞生滋味

n

傢 世 | 218 |
父母的愛 | 220 |
母節 | 222 |
曬書記 | 224 |
火 | 226 |
讓 座 | 227 |
鑰 匙 | 228 |
奬 券 | 231 |
計程車 | 234 |
健 忘 | 237 |
製 服 | 240 |
職 業 | 242 |
孔誕日與教師節 | 246 |
市場 | 249 |
初的一幕 | 251 |
苦雨淒風 | 255 |
謎 語 | 262 |
公 理 | 269 |

內容提要


《雅捨遺珠》將梁實鞦先生以諸多筆名發錶的作品匯編成冊,這些作品涉及的題材廣泛,有草木動物,也有寂寞清福,都寫得趣味盎然、清新雋永。閱讀時,我們很容易感受到這些文章中透齣的風雅、情趣和智慧。

文摘


《雅捨遺珠》精彩書摘:

錢這個東西,不可說,不可說。一說起阿堵物,就顯著俗。其實錢本身是有用的東西,無所謂俗。或形如契刀,或外圓而孔方,樣子都不難看。若是帶有斑斑綠銹,就更古樸可愛。稍晚的“交子”、“鈔引”以至於近代的紙幣,也無不力求精美雅觀,何俗之有?錢財的進齣取捨之間誠然大有道理,不過貪者自貪,廉者自廉,關鍵在於人,與錢本身無涉。像和嶠那樣的愛錢如命,隻可說是錢癖,不能斥之曰俗;像石崇那樣的揮金似土,隻可說是奢汰,不能算得上雅。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為,錢無雅俗可辨。

n

有人喜集郵,也有人喜集火柴盒,也有人喜集戲報子,也有人喜集鼻煙壺,也有人喜集硯、集墨、集字畫古董,甚至集眼鏡、集圍裙、集三角褲。各有所好,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但是古今中外幾乎人人都喜歡收集的卻是通貨。錢不嫌多,愈多愈好。莊子曰:“錢財不積,則貪者憂。”豈止貪者憂?不貪的人也一樣想積財。

n

人在小的時候都玩過撲滿,這玩意兒曆史悠久,《西京雜記》:“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齣竅,滿則撲之。”北平叫賣小販,有喊“小盆兒小罐兒”的,擔子上就有大大小小的撲滿,全是陶土燒成的,“形狀不雅,一碰就碎”。雖然裏麵容不下多少錢,可是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儲蓄的道理瞭。外國也有近似撲滿的東西,不過通常不是顛撲得碎的,是用鑰匙可以打開的,多半做豬形,名之為“豬銀行”。不曉得為什麼選擇豬形,也許是取其大肚能容吧?

n

平民大部分是窮苦的,靠天吃飯,就怕乾旱水澇,所以養成一種飢荒心理,“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儲蓄的美德普遍存在於各階層。我從前認識一位小學教員,彆看她月薪隻有區區三十餘元,她省吃儉用,省儉到午餐常是一碗清湯掛麵灑上幾滴香油,二十年下來,她擁有兩棟小房(誰忍心說她是不勞而獲的資産階級)。我也知道一位人力車夫,勞其筋骨,為人做馬牛,苦熬瞭半輩子,攜帶一筆小小的資財,迴籍買田娶妻生子做瞭一個自耕的小地主。這些可敬的人,他們的錢是一文一文積攢起來的。而且他們常是量入為儲,每有收入,不拘多寡,先扣一成兩成作為儲蓄,然後再安排支齣。就這樣,他們爬上瞭社會的階梯。

n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話雖如此,橫財逼人而來,不是人人唾手可得,也不是全然可能泰然接受的。“腰纏十貫,騎鶴上揚州”,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暴發之後,勢難持久,君不見:顯宦的孫子做瞭乞丐,巨商的兒子做瞭龜奴?及身而驗的現世報,更是所在多有。錢財這個東西,真是難以捉摸,聚散無常。所以諺雲:“積財,不如薄技在身。”

n

錢多瞭就有麻煩,不知放在哪裏好。枕頭底下沒有多少空間,破鞋窠裏麵也塞不進多少。眼看著財源滾滾,求田問捨怕招物議,多財善賈又怕風波,無可奈何隻好送進銀行。我在雜誌上看到過一段趣談:印第安人酋長某,平素聚斂不少,有帶瞭一大口袋鈔票存入銀行,定期一年,期滿之日他要求全部提齣,行員把鈔票一疊一疊地堆在櫃颱上,有如山積。酋長看瞭一下,徐曰:“請再續存一年。”行員驚異,既要續存,何必提齣?酋長說:“不先提齣,我怎麼知道我的錢是否安然無恙地保存在這裏?”這當然是笑話,不過我們從前也有金山銀山之說,卻是真確的。我們從前金融界執牛耳的大部分是山西人,票莊掌櫃的幾乎一律是老西兒。據說他們傢裏就有金山銀山。賺瞭金銀運迴老傢,溶為液體,潑在內室地上,積年纍月一勺一勺地潑上去,就成瞭一座座亮晶晶的金山銀山。要用錢的時候鑿下一塊就行,不虞盜賊光顧。沒眼見過金山銀山的人,至少總見過冥衣鋪用紙糊成的金童玉女、金山銀山吧?從前好像還沒有近代惡性通貨膨脹的怪事,然而如何維護既得的資財,也已經是頗費心機瞭。如今有些大戶把錢弄到某些外國去,因為那裏的銀行有政府擔保,沒有倒閉之虞,而且還為存戶保密,真是服務周到極瞭。

n

善居積的陶硃公,人人羨慕,但是看他變姓名遊江湖,其心理恐怕有幾分像是挾巨資逃往國外做寓公,離鄉背井的,多少有一點不自在。所以一個人盡管貪財,不可無厭。無凍餒之憂,有安全之感,能罷手時且罷手,大可不必“人為財死”而後已,陶硃公還算是聰明的。

n

錢,要花齣去,纔發生作用。窮人手頭不裕,為瞭住顧不得衣,為瞭衣顧不得食,為瞭食談不到娛樂,有時候幾個孩子同時需要買新鞋,會把父母急得冒冷汗!貧窶到這個地步,一個錢也不能妄用,隻有牛衣對泣的份兒。小康之傢用錢大有伸縮餘地,明的是不求生活水準之全麵提高,而在幾點上稍稍突破,自得其樂。有人愛買書,有人愛買衣裳,有人愛度,各隨所好。把錢集中用在一點上,便可比較容易適度滿足自己的欲望。至於豪富之傢,揮金如土,未必是福,窮奢極欲,樂極生悲,如果我們舉例說明,則近似幸災樂禍,不提也罷。公元前五世紀雅典的泰濛,享盡瞭人間的榮華富貴,也吃盡瞭世態炎涼的苦頭,他瞭解金錢的性質,他認識瞭金錢的本來麵目,錢是人類的公娼!與其像泰濛那樣瘋狂而死,不如早些疏散資財,做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來去無牽掛。

n

曬 書 記
《世說新語》:“郝隆七月七日,齣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n

我曾想,這位郝先生直挺挺地躺在七月的驕陽之下,曬得渾身滾燙,兩眼冒金星,所為何來?他當然不是在做日光浴,書上沒有說他脫光瞭身子。他本不是劉伶那樣的裸體主義者。我想他是故做驚人之狀,好引起“人問其故”,他好說齣他的那一句驚人之語“我曬書”。如果旁人視若無睹,見怪不怪,這位郝先生也隻好站起來拍拍衣服上的灰塵而去。郝先生的意思隻是要嚮儕輩誇示他的肚子裏全是書。書既裝在肚子裏,其實就不必曬。

n

不過我還是很羨慕郝先生之能把書藏在肚裏,至少沒有曬書的麻煩。我很愛書,但不一定是愛讀書。數十年來,書也收藏瞭一點,可是並沒有能盡量地收藏到肚裏去。到如今,腹笥還是很儉。所以讀到《世說新語》這一則,便有一點慚愧。

n

先嚴在世的時候,每次齣門迴來必定買迴一的書籍。他喜歡研究的主要是小學,旁及於金石之學,積年纍月,收集漸多。我少時無形中亦感染瞭這個嗜好,見有閤意的書即欲購來而後快。限於資力、學力,當然談不到什麼藏書的規模。不過汗牛充棟的情形卻是體會到瞭,搬書要爬梯子,曬一次書要齣許多汗,隻是齣汗的是人,不是牛。每曬一次書,全傢老小都纍得氣咻咻然,真是天翻地覆的一件大事。見有衣魚蛀蝕,先嚴必定蹙額太息,感慨地說:“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刻瞭一枚小印,曰“飽蠹樓”,藏書所以飽蠹而已。我心裏很難過,傢有藏書而用以飽蠹,子女不肖,貽先人羞。

n

喪亂以來,所有的藏書都棄置在傢鄉,起先還叮囑傢人要按時曬書,後來音信斷絕也就無法顧到瞭。倉皇南下之日,我隻帶瞭一箱書籍,輾轉播遷,曆盡艱苦。曾窮三年之力搜購杜詩六十餘種版本,因體積過大亦留在大陸。從此不敢再做藏書之想。此間炎熱,好像蠹魚繁殖特快,隨身帶來的一些書籍竟被蛀蝕得體無完膚,情況之烈。日前放晴,運到階前展曬,不禁想起從前在傢鄉曬書,往事曆曆,如在目前。南渡諸賢,新亭對泣,聯想當時確有不得不如此的道理在。我正在佝僂著背,一冊冊地拂拭,有客適適然來,看見階上階下五色繽紛的群籍雜陳,再看到書上蛀蝕透背的慘狀,對我發齣輕微的嘲笑道:“讀書人竟放任蠹蟲猖狂乃爾?”我迴答說:“書有未曾經我讀,還需拿齣曝曬,正有愧於郝隆;但是造物小兒對於人的身心之蛀蝕,年復一年,日益加深,使人意氣消沉,使人形銷骨毀,其慘烈恐有甚於蠹魚之蛀書本者。人生貴適意,蠹魚求一飽,兩俱相忘,何必戚戚?”客嘿然退。乃收拾殘捲,拖入室內。而內心激動,久久不平,想起飽蠹樓前趨庭之日,自慚老大,深愧未學,憂思結,不得瞭脫,夜深人靜,爰濡筆為之記。

n

讓 座
男女嚮例是不平等的,電車裏隻有男子讓女子座,而沒有女子讓男子座的事。但是這一句話,語病也就不小。聽說在日本國,有時候女子就讓座給男子;在我們這個上海,有很多的時候男子並不讓座給女子,這不單是聽說,我並且曾經目睹瞭。

n

據說讓座一舉,創自西歐,我曾潛心考察,恐係不誣。因為電車上讓座的先生們,從舉止言談方麵觀察,似乎都是齣洋遊曆過的,至少也是有一點“未齣先洋”的光景。所以電車上讓座,乃歐風東漸以後的一點現象。又據說,讓座之風在西歐現已不甚時髦,而在我們上海反倒時興,蓋亦“禮失而求諸野”乎?一個年逾半而其外錶又介乎老媽子與太太之間的女人,和一個豆蔻年華而其裝束又介乎電影與大傢閨秀的女人,這在男子的眼裏,是有分彆的。
對於前者,大半是不讓座,即使是讓,也隻限於讓座,在心靈上不起變化。

n

我們若把讓座當作完全是禮貌,這便無謂;若把讓座當作心靈上的慰藉,這便無聊。是看看有無讓座的必要。譬如說,一位女郎上車瞭,她的小腿的粗細和你的肚子的粗細差不很多,你讓座做甚?叫她站一會兒好瞭。又一位女郎上車瞭,足部占麵積甚小,腰部占空間甚多,左手拉著孩子,右手提著一瓶醬油,你還不趕快讓座?

n

健 忘
是愛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錶,準備把蛋下鍋煮五分鍾,但是他心裏想的是一樁發明,竟把錶投在鍋裏,兩眼盯著那個蛋。

n

是牛頓吧?專心做一項實驗,忘瞭吃擺在桌上的一餐飯。有人故意戲弄他,把那一盤菜肴換為一盤吃剩的骨頭。他餓極瞭,走過去吃,看到盤裏的骨頭嘆口氣說:“我真糊塗,我已經吃過瞭。”

n

這兩件事其實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為心有所旁騖,心不在焉而已。廢寢忘餐的事例,古今中外盡多的是。真正患健忘癥的,多半是上瞭年紀的人。小小的腦殼,裏麵能裝進多少東西?從五六歲記事的時候起,腦子裏就開始儲藏這花花世界的種種印象,牙牙學語之後,不久又“念、背、打”,打進去無數的詩雲、子曰,說不定還要硬塞進去一套ABCD,腦海已經填得差不多,大量的什麼三角兒、理化、中外史地之類又猛灌而入,一直到瞭成年,腦子還是不得清閑,做事上班、養傢糊口,無窮無盡的闒茸事又需要記掛,腦子裏擠得密不通風,天長日久,老態漸臻,腦子裏怎能不生銹發黴而記憶開始模糊?

n

人老瞭,常易忘記人的姓名。大概誰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驀地途遇半生不熟的一個人,握手言歡老半天,就是想不起他的姓名,也不好意思問他尊姓大名,這情形好尷尬,也許事後於無意中他的姓名猛然間湧現齣來,若不及時記載下來,恐怕隨後又忘到九霄雲外。人在尚未飲忘川之水的時候,腦子裏就開始瞭的活動。範成大詩:“僚舊姓名多健忘,傢人長短總佯聾。”僚舊那麼多,有幾個能令人長相憶?即使記得他相貌特徵,他的姓名也早已模糊瞭,倒是他的綽號有時可能還記得。

n

不過也有些事終生難忘的,白居易所謂:“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當然相思的對象可能因人而異。大概初戀的滋味是永遠難忘的,兩團愛湊在一起,迸然爆齣瞭火花,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感受,任何人都會珍藏在他和她的記憶裏,忘不瞭,忘不瞭。“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得意事,不容易忘懷,而且唯恐大傢不知道。沮喪、窩囊、羞恥、失敗的不如意事也不容易忘,隻是捂捂蓋蓋的,不願意一再地抖摟齣來。

n

忘不一定是壞事。能主動地徹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纔辦得到。《孔子傢語》:“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為訓,但是忘其身則頗有道行。人之大患在於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瞭忘我的境界。常聽人說,忘恩負義乃是令人難堪的事之一。莎士比亞有這樣的插麯——

n

吹,吹,鼕天的風,
你不似人間的忘恩負義
那樣的傷天害理;
你的牙不是那樣的尖,
因為你本是沒有形跡,
雖然你的呼吸甚厲……
凍,凍,嚴酷的天,
你不似人間的負義忘恩
那般的深刻傷人;
雖然你能改變水性,
你的尖刺卻不夠凶,
像那不念舊交的人……

作者介紹


梁實鞦(1903-1987),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其散文集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紀錄。梁先生的散文或描摹柴油鹽,或探討琴棋書畫,於清雅詼諧的文字中透齣無盡的悠然和智慧。


《雅捨遺珠: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 一幅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精裝典藏新善本 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璀璨星河中,梁實鞦以其獨特的散文風格,為無數讀者帶來瞭心靈的慰藉與生活的啓迪。他的文字,如同陳年的佳釀,愈久彌香,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心底最柔軟的角落。然而,正如大海深邃,星辰繁多,即便是備受推崇的作傢,其創作的脈絡也並非盡善盡美,總有疏漏,總有待填補的空白。《雅捨遺珠: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正是這樣一本緻力於為梁實鞦先生的文學版圖添磚加瓦、填補遺珠的誠意之作。它並非對梁實鞦已有的宏大敘事進行重復或模仿,而是以一種“補白”的視角,精心發掘、梳理並呈現那些可能被大眾所忽略,卻同樣閃耀著梁實鞦獨特智慧與溫情的文字片段,構建起一幅更加完整、更為立體的梁實鞦人生圖景。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補白”的創新視角。梁實鞦先生的“雅捨”係列散文,早已深入人心,其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人情世故鞭闢入裏的剖析,以及那份特有的平和衝淡、溫暖和煦的文風,已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然而,文字的海洋浩瀚無垠,即使是巨匠,也難免有遺珠散落。本書並非僅僅收錄一些“未發錶”的篇章,更多的是一種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梳理。它可能包含梁實鞦先生在特定時期、特定語境下創作的,但未被廣泛關注的雜文、短評、書信摘錄、甚至是口述片段的整理。這些“遺珠”,雖不似“雅捨”那樣傢喻戶曉,卻同樣承載著梁實鞦先生的思考、感悟與情懷。它們如同散落在各個角落的珍珠,一旦被串聯起來,便能構成一幅更加細膩、更加豐富的個人畫捲。 “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是本書所呈現的梁實鞦形象的精確描繪。在現代社會日趨浮躁的當下,梁實鞦的文字提供瞭一種稀缺的寜靜。他的“平和”,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在紛擾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與自持;他的“衝淡”,不是寡淡無味,而是洗盡鉛華後的真淳與自然;他的“溫暖”,不是故作姿態的熱情,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關懷與體恤;他的“和煦”,則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人在不自覺中感受到生活的溫度。本書所收錄的“遺珠”,將進一步放大並深化這一特質。通過對這些文字的解讀,讀者將能更深入地理解梁實鞦先生如何以一種淡然的態度麵對人生的起伏,如何從細微之處體悟生活的真諦,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樂趣。它不是強求深刻的哲理,而是從日常的點滴中提煉齣生活的智慧,從瑣碎的事件中感悟人生的美好。 “精裝典藏新善本”,是本書在物質呈現上的承諾。在內容日益同質化的今天,一本精美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本書的裝幀設計,將力求與梁實鞦先生作品的格調相契閤——講究質感,而非奢華;注重細節,而非浮誇。采用優質紙張,印製清晰,字體典雅,排版疏朗,力求在視覺和觸覺上都帶給讀者愉悅的閱讀體驗。裝訂牢固,便於長久保存。每一處細節都體現齣對經典文學的尊重,對讀者閱讀體驗的重視。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是獻給所有熱愛梁實鞦先生的讀者的珍貴禮物。 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工作,其意義在於填補已知,豐富認知,深化理解。它並非對既有成就的否定,而是對其光輝的補充與延伸。通過對這些“遺珠”的梳理,我們或許能發現梁實鞦先生在某些思想上的早期萌芽,或是後期對某個議題的更為深入的探討。我們能看到他作為學者、翻譯傢、評論傢的多重身份,在不同領域留下的獨特印記。我們更能從這些零散的文字中,窺見其人生的不同側麵,理解其情感的微妙變化,感受其人格的魅力。例如,書中可能收錄梁實鞦先生早年的一些翻譯隨筆,探討他在文學翻譯中遇到的挑戰與心得,這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他從求學到成為獨立學者的心路曆程。又比如,書中可能整理瞭他在某個時期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評論,雖篇幅不長,卻能展現他一貫的批判精神與人文關懷。再者,一些寫給親友的書信片段,則能展現他生活化的一麵,以及他對人際關係的重視,這些都是“雅捨”係列中較少觸及的方麵。 本書的編纂過程,無疑是一次對梁實鞦先生文學遺産的深度勘探。它要求編者具備紮實的學術功底,敏銳的文獻鑒賞能力,以及對梁實鞦先生作品風格的深刻理解。搜尋散落的文獻,考證其真實性,整理其脈絡,並以一種清晰、流暢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身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因此,本書不僅是內容的集閤,更是學術研究的成果。它為梁實鞦研究者提供新的資料,為普通讀者提供瞭解這位文學巨匠更全麵的視角。 “人生拼圖”的比喻,恰當地概括瞭本書的內在邏輯。梁實鞦先生的人生,如同巨幅拼圖,而“雅捨”係列散文無疑是其中最核心、最顯眼的幾塊。本書則像是收集瞭那些散落在周邊,可能被忽視,但卻同樣色彩斑斕、紋理清晰的碎片。將這些“遺珠”拼湊進原有的畫麵,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輪廓,而是一幅細節豐富、色彩飽滿、層次分明的完整人生畫捲。這幅畫捲,描繪的是一個在動蕩年代裏,依然堅持文化理想,懂得生活情趣,關照世道人心,最終找到屬於自己那份平和與安寜的知識分子形象。它傳遞的,是一種曆經世事,依然能夠保持純真與溫暖的人生哲學,一種在平凡中見不凡的生命智慧。 總而言之,《雅捨遺珠:梁實鞦文學生涯的補白》是一本充滿誠意與匠心的圖書。它不是對已有的經典進行簡單的復製,而是以一種“補白”的視角,為梁實鞦先生的文學版圖注入新的活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瞭解這位偉大作傢的窗口。它是一幅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是一次精裝典藏的新善本。閱讀此書,我們不僅能欣賞到梁實鞦先生未曾充分展現的文字魅力,更能從中汲取麵對人生睏境的勇氣與智慧,感受生命中那份恒久不變的溫暖與寜靜。它將成為所有熱愛梁實鞦先生及其文學作品的讀者,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藏。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在鞦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欞灑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桂花香。它並非以激烈的敘事或深刻的哲理來吸引讀者,而是以一種極其平和、自然的方式,展現瞭梁實鞦先生豐富而又充實的人生畫捲。精裝典藏的質感,更是為這份“遺珠”增添瞭珍貴感,每一頁的翻閱都像是在觸碰曆史的脈絡,感受文字的溫度。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那種洞悉卻不尖銳,溫和卻不失力度。梁先生仿佛是一位旁觀者,用他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不動聲色地剖析著人性的微妙,卻又始終保持著一份寬厚與理解。讀他的文字,你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去品味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思考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卻又至關重要的東西。這種“補白”式的梳理,讓梁實鞦的文學生涯更加豐滿,也讓我們得以窺見他更加真實、更加鮮活的一麵。

评分

翻閱《雅捨遺珠》,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溫潤的氣質,而“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概括,更是讓人對內容充滿瞭期待。這本精裝典藏版的齣現,無疑是對梁實鞦先生文學生涯的一次重要梳理和補充,讓讀者能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遺珠”。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深地被梁先生那種超然物外,卻又洞察世事的筆調所吸引。他筆下的生活,沒有波瀾壯闊的戲劇性,卻處處充滿著細節的溫度和人性的光輝。這種平和而溫暖的敘述方式,讓人在閱讀時,心靈也隨之平靜下來,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安寜。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遺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反復迴味,在日後的生活中,時時想起其中的某個片段,從中獲得力量和慰藉。

评分

初次接觸《雅捨遺珠》,就被它那如詩如畫的標題所吸引。“一幅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人生拼圖”,這描述太貼切瞭,仿佛在描繪我一直以來對理想生活的想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更是充滿瞭古典的韻味,拿在手中,就能感受到它承載的厚重與精緻。讀梁實鞦先生的文章,總有一種親切感,仿佛他就是你身邊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他溫和的筆觸,為你講述生活的百態。書中那些看似尋常的敘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能從最細微的生活片段中,挖掘齣人生的況味,讓人在不經意間,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明悟。這種“補白”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的梁實鞦,他的文學生涯,原來還有如此多值得珍藏的篇章。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不可多得的寶藏。

评分

初翻開這本《雅捨遺珠》,便被它那種淡淡的、卻又無比紮實的溫暖所包裹。讀梁實鞦先生的文章,總是能感受到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仿佛一位老友在你耳邊輕聲講述過往,沒有驚濤駭浪,卻能在平凡的生活細節中,觸碰到最柔軟的內心。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透著一股子沉靜和雅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觸感溫潤,像是捧著一段被時光精心打磨過的美好。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生活細節的描摹,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幅生動畫麵,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那種平和衝淡的意境。那些關於讀書、交友、乃至衣食住行的瑣碎,在梁先生筆下,都化為瞭可品的韻味,讓人在喧囂的世界裏,尋找到一處安寜的港灣。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讀物,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漫步,一次對人生真諦的溫柔迴溯。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立刻心潮澎湃的書,但它會像一股細流,悄無聲息地滋潤你的心田,讓你在不經意間,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手裏捧著這本《雅捨遺珠》,感覺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遠方的珍貴禮物。它的名字就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而“平和衝淡而溫暖和煦”的描述,更是精準地概括瞭閱讀過程中內心的感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姿態。書中的篇章,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字裏行間流淌著的生活智慧,卻足以讓人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作高深的道理,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最真摯的情感和最真實的觀察。它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逐漸滲透到你的心靈深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樣一本能夠讓人沉靜下來,去感受生活本身之美的書,顯得尤為難得。它提供瞭一種思考人生的不同維度,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有遺漏瞭什麼同樣美好的“遺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