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危機後我國金融衍生産品發展路徑選擇
定價:40.00元
作者:廖岷 許臻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49833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瞭金融衍生産品的基本概念、功能、全球*的衍生産品發展概況和特點。第二章,從“産品維度”對商品類、匯率類、權益類商品類、匯率類、權益類、利率類和信用類衍生産品在各國産生的必要條件進行瞭考察分析,也從“國彆維度”考察瞭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發達和發展中國傢的衍生産品發展路徑,得齣交易標的物的價格的波動是衍生産品産生的核心條件之一。第三章,我們較為係統介紹瞭金融管製的理論,並考察瞭美國、英國和日本的金融監管體係,初探瞭管製和創新的關係,得齣金融管製的放鬆也是金融衍生産品推齣的核心條件之一。第四章,承接上文,我們認為影響衍生産品推齣的有兩個重要的變量,即衍生産品對應基礎資産價格的波動率和對相關領域的管製程度。隻有衍生産品對應的基礎資産價格波動劇烈且對該領域管製寬鬆的時候,該國的衍生産品市場纔能産生。我們分彆選取瞭南華中國商品綜閤指數、滬深300指數、人民幣NDF、FR007(與10年固定利率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平均值)和不良貸款率代錶商品類衍生産品、權益類衍生産品、外匯率衍生産品、利率類衍生産品和信用類衍生産品的基礎資産,考察瞭其波動性。對於金融管製環境,我們采取瞭專傢問捲調查的方式,通過設計錶格問捲嚮上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相關專傢進行瞭問捲調查,得齣瞭環境管製程度的相關數據,並根據專傢意見,得到瞭各類衍生産品的發展係數,結閤我國經濟金融實際情況得到瞭五大類衍生産品發展的發展路徑,即優先發展利率類衍生産品,進一步發展商品和權益類衍生産品,加快發展匯率類衍生産品和信用類衍生産品。第五章我們係統介紹瞭危機後國際衍生産品監管的新趨勢,重點介紹瞭國際衍生産品監管新趨勢中的中央對手方清算機製,從中央對手方的特點、發展曆程、國際*發展情況等幾個方麵全麵分析介紹瞭中央對手方,結閤我國實際提齣當務之急要加強推進閤格中央對手方建設,為發展衍生産品奠定基礎,並提齣瞭完善中國CCP機製的建議。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不止是理論,更是實踐的經驗之談 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解釋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書。而《危機後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路徑選擇》這個書名,精準地擊中瞭我的好奇點。《危機後》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對金融危機對市場深遠影響的思考,而“發展路徑選擇”則暗示瞭本書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充滿瞭實際操作的考量和策略。我預想這本書會詳細解析,在經曆瞭某種形式的金融衝擊後,中國是如何權衡風險與收益,審慎地推進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它可能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概念梳理,更可能深入到政策製定、市場監管、産品創新、風險管理等多個層麵,為我們呈現齣一幅生動的實踐畫捲。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探討不同發展路徑的優劣,以及中國是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做齣最適閤的選擇。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們窺見中國金融機構在麵對復雜市場環境時,所展現齣的智慧與魄力。
评分一本關於金融衍生品發展曆程的深刻洞察 這本書的問世,無疑填補瞭我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空白。我一直對中國金融市場如何從一個相對單一的體係,逐步引入並發展起日漸復雜的衍生品工具感到好奇。特彆是“危機後”這個時間節點,更是引發瞭我的濃厚興趣。眾所周知,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暴露瞭原有金融體係的脆弱之處,也往往成為催生新工具、新模式的契機。這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在經曆過某種形式的金融挑戰後,是如何審慎地、有選擇性地推進金融衍生品發展的。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概念,而是試圖梳理齣一套邏輯清晰、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作者或許從宏觀的政策導嚮、微觀的市場需求、以及國際經驗的藉鑒等多個維度,層層剝繭,為我們勾勒齣一條充滿中國特色的發展軌跡。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我國金融衍生品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生動故事,瞭解那些關鍵的決策時刻,以及為應對潛在風險所做的努力。希望它能幫助讀者,包括我自己,更深刻地理解金融衍生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评分金融衍生品,一場漫長而精密的“拔劍”之旅 讀罷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一幅幅在風雲變幻的金融市場中,中國如何小心翼翼、卻又堅定不移地“拔齣”金融衍生品這柄雙刃劍的畫麵。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關注“是什麼”,更著力於“怎麼做”。“發展路徑選擇”這幾個字,更是點睛之筆。它意味著,在危機之後,我們並非盲目跟風,而是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瞭最適閤中國國情的發展方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剖析發展路徑時可能采取的多角度審視:是從製度建設的角度,去探究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的?還是從市場主體的角度,去理解銀行、券商、基金等機構是如何從最初的觀望者、學習者,成長為積極的參與者和創新者?抑或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去審視在引入這些復雜工具的同時,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風險防範和隔離機製?這本書所展現的,或許是一段充滿智慧、策略和勇氣的探索曆程,它記錄瞭中國金融市場在不斷成熟過程中,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和提升。
评分撥開迷霧,洞悉中國金融衍生品的“後危機時代”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金融體係,必須深入瞭解其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特彆是“危機後”這一時期,更是觀察金融機構韌性與創新力的絕佳窗口。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個關鍵點,為我們揭示瞭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如何在經曆風雨後,走嚮更成熟、更穩健的發展。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路徑選擇”的探討,這暗示著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方嚮性。它或許會詳細闡述,中國在發展金融衍生品時,是側重於風險對衝工具的引入,還是更加關注套利和投資功能的開發?是在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重點發力?又或者是如何平衡國際經驗與本土化創新?我相信,作者一定對中國金融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能夠從紛繁復雜的市場現象中,提煉齣清晰的發展脈絡和戰略選擇。閱讀此書,如同擁有一把鑰匙,能夠撥開圍繞中國金融衍生品的重重迷霧,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它在後危機時代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藍圖。
评分解碼中國金融衍生品的“升級之路” 金融衍生品,無疑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個國傢金融市場成熟度的重要標誌。這本書的標題——《危機後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路徑選擇》,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金融工具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金融市場“升級”的書。我特彆好奇“危機後”這一時間段,意味著什麼?是經曆瞭國內或國際的金融動蕩,促使中國更加重視和審慎地發展衍生品市場嗎?而“發展路徑選擇”更是本書的核心看點,它暗示著中國並非盲目照搬,而是有自己的考量和策略。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中國在發展金融衍生品時,是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如何進行産品創新,如何構建監管體係,以及如何培養市場人纔。它或許會從宏觀的頂層設計,到微觀的市場實踐,全方位地展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壯大,並在全球金融體係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是一次解碼中國金融市場“升級之路”的絕佳機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