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陳丹青背上畫架去到西藏。剛剛擺開架勢便傳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與藏劇團、山南地區文工團一起紮白紙花、綁花圈,開展悼念活動。隨後在西藏停留4個月,畫瞭三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大畫:《淚水灑滿豐收田》《華主席和西藏各族人民在一起》《西藏人民歡慶打倒“四人幫”》。其時他23歲,已在農村插隊7年。1980年,陳丹青再度入藏,搞畢業創作,所成幾幅油畫即為“西藏組畫”。這組被畫傢本人稱為“小畫”的作品,一經展齣,立即引發轟動:在蘇聯革命現實主義油畫之外,竟還有如此活生生的人物畫,天然淳樸,充滿激情與能量。
本書作為陳丹青首次入藏40周年的珍藏紀念版,以高清大圖形式收錄“西藏組畫”係列作品,配以相關速寫、草圖,更有其在創作時的日記摘抄,以及畫傢本人在雜誌上所發錶的相關文章作為輔助閱讀,讓讀者全方位瞭解這組帶有時代背景和地域風貌的作品。書後附贈有其中一張作品《牧羊人》的海報大圖。
##总觉得等有钱的时候应该入几本画册。。。
评分##看完竟失落了很久,说不出来为什么
评分##好久之前图书馆站着翻完。美。残留的印象是陈老师画康巴汉子温顺滴给自己的爱人洗头发的说明。大概:)
评分##磅礴,粗砺。
评分不愧是雅昌,装帧印刷均属一流。创作《西藏组画》的陈丹青,表现手法是含蓄的;回望《西藏组画》,他又称其为“失败之作”。这手法与性格上双重的“含蓄”的自知,是我欣赏陈丹青的原因之一。
评分##看完竟失落了很久,说不出来为什么
评分不愧是雅昌,装帧印刷均属一流。创作《西藏组画》的陈丹青,表现手法是含蓄的;回望《西藏组画》,他又称其为“失败之作”。这手法与性格上双重的“含蓄”的自知,是我欣赏陈丹青的原因之一。
评分##有力量的画,也同时了解到作画时的工作状态
评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88292/ 看于南京老门东骏惠书屋。画我不懂,但陈的文字真是好。81年陈丹青28岁,在多数年轻人学着用辞藻、概念将自己包装得懂行时,他已经开始大方、诚恳地在核心期刊上表达自我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