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日本製造業研究大師田村孝文所著,作者指齣,以“標準時間”為名的新刊書籍多如牛毛。當齣版社詢問筆者是否可以寫一本入門書時,說實話當時筆者還有點猶豫。雖然筆者也想趁此機會完成一些整理工作,但心裏隱隱地有些擔心,因為筆者擅長的是製造業中標準時間的專業管理,然而將其整理成書是否會有市場則心存忐忑。
暫且不談這些杞人憂天的事情,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下標準時間的必要性,我們會發現Z近標準時間在製造業以外的各行各業都得到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代錶性的例子便是餐館、超市、銀行等服務業機構。其中有一部分機構與製造業一樣,需要為瞭製訂人員計劃和設備計劃而設定標準時間,還有一些政府機關也開始使用標準時間來重新審視人員配置標準以及計劃標準。此外,醫院等機構也逐漸開始采取人員配置計劃,筆者J曾經參加過X光技師的標準時間設定項 目。
隨著産業界對標準時間需求的日益增長,或許人們對與之相關的入門書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吧。
本書的結構大體分為:
1. 標準時間的結構;
2. 設定、達到標準時間的方法;
3. 縮短所設定的標準時間的方法;
4. 標準時間的實際應用方法。
具體分為:D1章 如何使用標準時間。主要包括:標準時間的相關業務,IE與標準時間的曆史,生産率與標準時間,生産率的三大因素:製造方法(Method)、績效(Performance)、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標準時間的構成。分為:標準時間的定義,“正常速度”是怎樣的速度,“寬放”的概念,標準時間由哪些因素構成,標準時間的作用,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標準時間本身的必要條件、設定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使用以及維護管理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等。
第3章 標準時間的設定方法。具體分為:標準時間設定方法的類型:經驗上的估測;觀察測定實際作業、利用標準時間的資料,標準時間的設定步驟,時間研究,評價,工作采樣,各種PTS法,PTS法的優點與界限:使用PTS法設定標準時間時的優點、PTS法的界限,MTM方法,放手RL (錶VI),拆卸D(錶VII),移動視綫和對準焦點(錶VIII),全身動作(錶IX),同時動作(錶X), MOST,,標準時間數據,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等。
第4章 縮短標準時間的五個步驟。主要包括:縮短標準時間的步驟,為現在的作業方法建模,新作業方法的基本設計,新作業方法的詳細設計:作業要素的分配、瓶頸工序的討論、詳細設計方案的評價及選擇,總結新作業方法,新作業方法的實施及跟蹤等。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主要分為:P-Q分析,工序分析,作業分析、動作分析,人機圖,作業時間圖,改善構想的形成方法:頭腦風暴、改善的四項原則:ECRS、5W1H、追求目標的原則等。
第6章 為瞭達成標準時間的績效管理。分為:績效管理的效果,績效管理係統,根據績效管理係統進行科學的管理:公平、準確地評價,勞動生産率的大幅度提升,責任在於作業人員的績效損失,降低作業績效損失的方法與步驟,績效管理中監督人員的職責,DY綫監督人員的理想狀態等。
第7章 通過標準時間維持、提高生産率的方法。包括:項目編組,重新評價、改善標準方法,重新評價、修改標準時間,根據標準時間管理、提高績效,高績效安定期的活動,高水準安定期的活動,提高預測、計劃的JQ度,交貨期、産量、質量、成本與績效的關係等。
第8章 各部門如何有效利用標準時間。主要分為:製造部門,生産管理部門,成本估計、成本計算部門,設計部門,設備管理部門,生産技術部門,質量管理部門等。
本書主要探討製造業危機突圍方法,對時下的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招工難應該有很大的藉鑒意義。
D1章 如何使用標準時間
1-1 標準時間的相關業務
1-2 IE與標準時間的曆史
(1)IE的定義
(2)IE的曆史
(3)標準時間領域的計算機化
1-3 生産率與標準時間
1-4 生産率的三大因素
(1)製造方法(Method)
(2)績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標準時間的構成
2-1 標準時間的定義
2-2 “正常速度”是怎樣的速度
2-3 “寬放”的概念
2-4 標準時間由哪些因素構成
2-5 標準時間的作用
2-6 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1)標準時間本身的必要條件
(2)設定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3)使用、維護管理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第3章 標準時間的設定方法
3-1 標準時間設定方法的類型
(1)經驗上的估測
(2)觀察、測定實際作業
(3)利用標準時間的資料
3-2 標準時間的設定步驟
3-3 時間研究
3-4 評價
3-5 工作采樣
3-6 各種PTS法
3-7 PTS法的優點與界限
(1)使用PTS法設定標準時間時的優點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運M(錶I、錶II)
(2)鏇轉 T、加壓 AP(錶III)
(3)抓取 G (錶IV)
(4)對準 P (錶V)
(5)放手RL (錶VI)
(6)拆卸D(錶VII)
(7)移動視綫和對準焦點(錶VIII)
(8)全身動作(錶IX)
(9)同時動作(錶X)
3-9 MOST
(1)普通移動順序
(2)受控移動順序
(3)使用工具順序
3-10 標準時間數據
3-11 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
(1)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的曆史
(2)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係統的優點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縮短標準時間的五個步驟
4-1 縮短標準時間的步驟
4-2 為現在的作業方法建模
4-3 新作業方法的基本設計
4-4 新作業方法的詳細設計
(1)作業要素的分配
(2)瓶頸工序的討論
(3)詳細設計方案的評價及選擇
4-5 總結新作業方法
4-6 新作業方法的實施及跟蹤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業分析、動作分析
5-4 人機圖
5-5 作業時間圖
5-6 改善構想的形成方法
(1)頭腦風暴
(2)改善的四項原則:ECRS
(3)5W1H
(4)追求目標的原則
第6章 為瞭達成標準時間的績效管理
6-1 績效管理的效果
6-2 績效管理係統
6-3 根據績效管理係統進行科學的管理
(1)公平、準確地評價
(2)勞動生産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責任在於作業人員的績效損失
6-5 降低作業績效損失的方法與步驟
6-6 績效管理中監督人員的職責
6-7 DY綫監督人員的理想狀態
第7章 通過標準時間維持、提高生産率的方法
7-1 項目編組
7-2 重新評價、改善標準方法
7-3 重新評價、修改標準時間
7-4 根據標準時間管理、提高績效
7-5 高績效安定期的活動
(1)高水準安定期的活動
(2)提高預測、計劃的JQ度
(3)交貨期、産量、質量、成本與績效的關係
第8章 各部門如何有效利用標準時間
8-1 製造部門
8-2 生産管理部門
8-3 成本估計、成本計算部門
8-4 設計部門
8-5 設備管理部門
8-6 生産技術部門
8-7 質量管理部門
補充資料
參考文獻
1.日本製造業研究大師、IE實戰專傢田村孝文。
2.GN介紹鮮少的GJXJ管理理念。
3.標準時間之於管理的重要性不亞於貨幣之於生活。
1.日本製造業研究大師、IE實戰專傢田村孝文。
2.GN介紹鮮少的GJXJ管理理念。
3.標準時間之於管理的重要性不亞於貨幣之於生活。
D1章 如何使用標準時間
1-1 標準時間的相關業務
1-2 IE與標準時間的曆史
(1)IE的定義
(2)IE的曆史
(3)標準時間領域的計算機化
1-3 生産率與標準時間
1-4 生産率的三大因素
(1)製造方法(Method)
(2)績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標準時間的構成
2-1 標準時間的定義
2-2 “正常速度”是怎樣的速度
2-3 “寬放”的概念
2-4 標準時間由哪些因素構成
2-5 標準時間的作用
2-6 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1)標準時間本身的必要條件
(2)設定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3)使用、維護管理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第3章 標準時間的設定方法
3-1 標準時間設定方法的類型
(1)經驗上的估測
(2)觀察、測定實際作業
(3)利用標準時間的資料
3-2 標準時間的設定步驟
3-3 時間研究
3-4 評價
3-5 工作采樣
3-6 各種PTS法
3-7 PTS法的優點與界限
(1)使用PTS法設定標準時間時的優點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運M(錶I、錶II)
(2)鏇轉 T、加壓 AP(錶III)
(3)抓取 G (錶IV)
(4)對準 P (錶V)
(5)放手RL (錶VI)
(6)拆卸D(錶VII)
(7)移動視綫和對準焦點(錶VIII)
(8)全身動作(錶IX)
(9)同時動作(錶X)
3-9 MOST
(1)普通移動順序
(2)受控移動順序
(3)使用工具順序
3-10 標準時間數據
3-11 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
(1)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的曆史
(2)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係統的優點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縮短標準時間的五個步驟
4-1 縮短標準時間的步驟
4-2 為現在的作業方法建模
4-3 新作業方法的基本設計
4-4 新作業方法的詳細設計
(1)作業要素的分配
(2)瓶頸工序的討論
(3)詳細設計方案的評價及選擇
4-5 總結新作業方法
4-6 新作業方法的實施及跟蹤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業分析、動作分析
5-4 人機圖
5-5 作業時間圖
5-6 改善構想的形成方法
(1)頭腦風暴
(2)改善的四項原則:ECRS
(3)5W1H
(4)追求目標的原則
第6章 為瞭達成標準時間的績效管理
6-1 績效管理的效果
6-2 績效管理係統
6-3 根據績效管理係統進行科學的管理
(1)公平、準確地評價
(2)勞動生産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責任在於作業人員的績效損失
6-5 降低作業績效損失的方法與步驟
6-6 績效管理中監督人員的職責
6-7 DY綫監督人員的理想狀態
第7章 通過標準時間維持、提高生産率的方法
7-1 項目編組
7-2 重新評價、改善標準方法
7-3 重新評價、修改標準時間
7-4 根據標準時間管理、提高績效
7-5 高績效安定期的活動
(1)高水準安定期的活動
(2)提高預測、計劃的JQ度
(3)交貨期、産量、質量、成本與績效的關係
第8章 各部門如何有效利用標準時間
8-1 製造部門
8-2 生産管理部門
8-3 成本估計、成本計算部門
8-4 設計部門
8-5 設備管理部門
8-6 生産技術部門
8-7 質量管理部門
補充資料
參考文獻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衝著“精益製造”這個大名去的,感覺這是當下企業管理的一個熱門話題。之前也零星接觸過一些精益生産的概念,比如“拉動式生産”、“持續改進”什麼的,但總感覺有點虛,不夠落地。這本書名裏的“標準時間管理”聽起來就比較實在,好像是精益製造裏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環節。我特彆想知道,它是不是會詳細講解如何對生産過程進行分解,然後一步步地測量和分析每個動作所花費的時間,最終得齣一個“標準值”。我希望這本書能避免那種空泛的理論,多一些圖錶、案例和實際操作步驟。我期待它能告訴我,怎樣纔能科學地設定一個“標準時間”,這個標準時間又該如何應用到實際生産中,比如說,在排産、人員分配、設備利用等方麵,如何利用這個標準時間來做齣最優決策。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對如何科學地管理生産時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能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法。
评分我最近在尋找關於提高生産效率的書籍,在書店裏無意間翻到瞭這本《精益製造006:標準時間管理(zc)》。雖然我不是精益製造的專傢,但書名中的“標準時間管理”幾個字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生産流程的瓶頸都源於時間分配的不閤理,或者對每個工序所需時間的預估不夠準確。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讓我對它産生瞭不少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我理解如何科學地設定和衡量生産綫上的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從而更好地識彆和消除浪費。我特彆關心的是,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量化的方法,比如如何通過觀察、測量和分析來得齣“標準時間”,而不是憑經驗主義拍腦袋決定。另外,我也很好奇,一旦確定瞭標準時間,如何纔能有效地監督執行,並對偏離標準的情況進行糾正,以確保整體生産效率的提升。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切實地改進我的工作流程。
评分我一直對如何提高生産效率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管理生産過程中的時間。這本書的名稱《精益製造006:標準時間管理(zc)》讓我覺得它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精確測量和控製生産時間的技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例如如何通過時間研究、動作研究等方法來確定每個工序的“標準時間”,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標準時間來優化生産計劃、人員配置和設備利用率。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展示標準時間管理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效果,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掌握一套科學的時間管理體係,從而提升整體的生産效率和競爭力。
评分我平時關注一些製造業的趨勢和管理方法,精益製造一直是我想深入瞭解的領域。這本書的副標題“標準時間管理”聽起來非常聚焦,好像抓住瞭精益製造的核心之一。我希望它能深入淺齣地解釋什麼是標準時間,以及它在整個精益生産體係中的作用。我比較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套詳細的步驟,指導讀者如何去計算和製定標準時間。比如,是否會涉及到如何進行現場觀察、數據收集、數據分析,以及如何考慮人性化因素和技術水平等。另外,我也想知道,一旦製定瞭標準時間,如何纔能有效地執行和持續改進。這本書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績效評估、激勵機製以及如何處理那些無法達到標準時間的情況的討論?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套行之有效的,並且能夠帶來實際效益的方法論。
评分最近公司在推行一些生産效率提升的措施,我作為車間一綫的主管,壓力挺大的。聽說瞭“標準時間管理”這個概念,覺得可能對我有幫助,所以就買來這本書看看。我關注的重點在於,這本書會不會教我一些簡單易懂的工具或者方法,讓我能夠快速地識彆齣生産過程中的時間浪費,比如那些重復的動作、不必要的等待,或者不閤理的搬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計算方法,讓我能夠量化每個工序的時間,並與所謂的“標準時間”進行對比,從而找齣差距。另外,我也很想知道,一旦發現瞭問題,應該如何去改進。這本書會不會給齣一些改進的建議,比如如何優化工裝夾具、如何重新設計操作流程,或者如何進行人員的技能培訓,來幫助我們縮短生産周期,提高産齣。我最怕的是那種隻講理論,但不知道怎麼落地的書,希望這本能真正解決我的實際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