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傢傳

三作傢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奧] 斯特凡·茨威格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的话/1
卡萨诺瓦
青年卡萨诺瓦的画像/9
冒险家/15
教养和天赋/22
肤浅的哲学/30
好色之徒/41
昏暗的年月/58
老年卡萨诺瓦的肖像/66
自我描述的天才/74
司汤达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85
肖像/89
他的生活掠影/94
我和世界/122
艺术家/137
令人愉快的心理学/150
自我描述/156
司汤达的现代特征/166
托尔斯泰
前奏/171
肖像/175
生命力及其对立面/181
艺术家/196
自我描述/212
危机与转变/220
假基督徒/228
教义及其荒谬/239
为教义的实现而斗争/256
托尔斯泰生活中的一天/271
决断和神化/285
逃向上帝/292
尾声/29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三作傢傳》是茨威格傳記代錶作之一。

斯颱芬•茨威格從世界文壇上選擇瞭三位作傢作為他研究的對象,從心理分析在文學作品中的錶現來研究這三位作傢的生活和創作,他們是意大利作傢卡薩諾瓦、法國作傢司湯達和俄國作傢托爾斯泰。茨威格認為,這三個作傢代錶瞭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一級高於一級。卡薩諾瓦是原始階段,他的作品無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曆白描一番,一一訴之於紙,未加評論,未作分析。而司湯達是心理學階段。到瞭托爾斯泰則更進一步,進入道德、宗教階段。

用户评价

评分

##和三大师传一样的写法,花了一半篇幅将第三位俄罗斯的作家条分缕析、进行了分层解读。不过好像更喜欢前两位作者,因为他们都是只顾满足自己写作欲望,没有丝毫迎合社会和市场的想法,当然就能够为所欲为地写作。卡萨诺瓦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也就谈不上读过他的书,说他过了极其真实的一生。但是说后来几乎所有的有关他生活年代电影的场景布置,都直接取自他的作品不会有任何错误。也没想到司汤达是作者为了躲避麻烦而采用的笔名。这个貌似无才又落魄的庸人借助拿破仑身边红人亲戚的荫庇而坐享奢侈,实在羡慕嫉妒恨。如果不是若干年后一个学生的偶然,他也只能作为世人不知的庸人存在过而已。 说半天,茨威格真的是优秀。

评分

##写托尔斯泰写得真精彩,看得出来,是真爱。不过读者心底需保留一份警惕,美化程度有几分,自品。对晚年的描写,像是一部肥皂剧,不知是作者能力的局限,还是为偶像开脱而有意为之。

评分

##只看了托尔斯泰,因为不了解作家去看茨威格写的传记简直是找死,及时了解托尔斯泰看完茨威格写托尔斯泰也有点想找死,这种完全抛弃客观而用精神主观的方式写的形而上的传记,我保留我的意见。。。

评分

##除了司汤达的部分写的差强人意外,作者在卡萨诺瓦和托尔斯泰上的描写真可谓力透纸背,简直让这两个活起来了。尤其是托尔斯泰,茨威格很好地分析了这个大作家的精神危机,和成为一个高尚却也虚伪的卫道士的悲剧。托尔斯泰的内心深处是善良的,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无法落实。这是时代的局限,贫富分化也是当今人类无解的难题

评分

##茨威格的传记,明显的文学性似乎和传记所要求的真实性交织在了一起,它并不满足于描述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三个人的一生),而是致力于要去描写生命本身。茨威格的笔就好像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一样,带着一种强健的、原始的生命力,也难怪我个人认为托尔斯泰的部分他写得最好。

评分

【2018第28本】太喜欢茨威格这种逸丽奔洒、富有激情的写作风格了,非虚构写成这样,看的时候无数次想跪。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他把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放在一起,他们的价值与地位并不是并列,而是递进。他们三人都是终身书写自我的作家,卡萨诺瓦是外部的自我描写,司汤达是心理的自我描写,而托尔斯泰是伦理和道德的自我描写。茨威格用超神入魔的深刻洞察力,三个作家三种传记风格。他探索司汤达的恋母情结和多舛情路,毛姆也注意到这些,却仍然对《红与黑》的结局大惑不解,不像茨威格能看透这是司汤达自我实现的途径。他还别出心裁地将卡萨诺瓦和唐璜作对比,并且对托尔斯泰的死亡观和道德煎熬见解独到,将他最后的出走形容为“奔向上帝,奔向自我,奔向他应得的死”。这三位倘若泉下有知,想必对茨威格有知己之叹。

评分

##茨威格写列夫托尔斯泰简直像磕了药!

评分

##2019143:依旧是茨威格激情澎湃、疾风骤雨似的风格, 情绪的浪潮层层递进,终于在螺旋式上升中达到了顶点。与《三大师传》中巴尔扎克、狄更斯、陀翁其人与其作品互见的写法不同,此书立足于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如何认识与描摹自我这一主题,以及伴随着自我欺骗与粉饰、以及记忆创造性的篡改,人对自我的认知能达到何种程度的真实与高度。正如茨威格所说,他所写的这三位代表了“描写自我的三个不断提高的阶段”,卡萨诺瓦的外部自我描写,司汤达的心理描写,以及托尔斯泰对灵魂的自我观察,对伦理、道德和宗教层面的自我描写,三作家如何解读自我与如何被茨威格解读之间,形成了有趣的观照。对托翁因对死亡与虚无的恐惧转向宗教需求慰藉、因“道德的专制主义”而远离真实的解读尤为精准,茨威格有“识人之明”。

评分

##“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便是他意识到自我的那个时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