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基於對人與自然的關切和信賴,伊東豐雄開始尋找建築之旅的起點:建築究竟為何物?建築人為何種目的而設計?又如何麵對當前社會?
▼伊東豐雄的這本書並非單純是一場圍繞建築理念的論述,也不單是對他親身參與災後重建過程與往昔道路的簡單記錄與迴顧,而是作為建築師的他邀請讀者一道踏上的思考與自我反思之旅。
▼對內與外、自然與建築、自我與社會等問題的復雜思索自然流淌於伊東平實的文字之間,有如其建築散發齣的輕盈之美,令人迴味。
看完大概可以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讨厌《源泉》的价值观表达了,建筑是为了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的,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个人主义。加一星,国内这样书还是太少了
评分##以我浅薄的认知,我认为伊东丰雄的理念和他的作品还有某种本质的差距,这本书内容不够丰富,但是有个别观点还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启发了我的思考。
评分##基本表明了自己的观念:1.建筑要和自然相协调2.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有情感的作品3.不太赞同过于强调艺术性而和生活完全割裂开来的建筑。这是伊东丰雄的理念,不过并不代表别的观点就是错的,所以《源泉》某种意义上并不错误,个人主义不是原罪,要看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某篇短评我并不赞同
评分##《建筑,从那一天开始》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
评分##本书并没有太多专业性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于社会状况的思考。六月我在上海看了《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再结合这本书,对伊东的理念得以有进一步的了解。比较欣赏的是伊东对于社会的态度:第一,不是以批判,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第二,不是站在社会外部、站在高处,而是融入社会内部、投身其中。
评分##书中伊东丰雄重点阐述了311东日本大地震后他深入灾区参与灾后重建,在与灾民的交流中对建筑的功能和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伊东丰雄不喜欢那种玩弄概念的设计,她主张去感受社会、亲近自然后的灵感展现,这也符合他的社会关怀主张。本书的缺点就是对于建筑理念部分写的还是太深奥,另外配的建筑图片有些少。
评分##新鲜热乎
评分##已购。一位建筑师传达出自己的建筑理念。以福岛地震为切入,谈建筑师可以做什么。里面谈到地震过后,流浪汉们突然活跃了起来。大街小巷都是无家可归的人,而原本就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就开始发挥他们的经验去照顾新人。后面的理念中有一块写得特别好:直到二十世纪为止,建筑学一直认为遵循欧几里得几何学设计出的圆形或者正方形的平面才是美的体现。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建筑必须打破禁锢它的坚硬的几何学外壳,同自然环境相连接。故此,伊东丰雄开始重新思考内与外的关系,考虑到尽量减弱建筑本身分隔内外的界限。但建筑的定义就是将内外分离,因此弱化内外界限的行为与建筑的定义存在根本矛盾。起初其尝试将建筑外立面透明化,但是建成后的玻璃墙壁却比混凝土更凸显其作为屏障的存在感。后来其尝试了管道结构,在管道中,人们无法判断究竟是内部还是外部
评分##因为曾经和仙台的缘分而知道了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也是伊东丰雄建筑思想转变的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书作于2011年其工作室成立40周年、日本311大地震、伊东建筑塾成立等特殊的年份,是伊东丰雄对于个人建筑思想心路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