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颱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是開拓戰後颱灣文化政策研究的經典之作!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颱灣文化重建(1945-1947)》在關於颱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麵之探討,堪稱為颱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此書透過豐富的史料探討,照片與版畫,以及其他尚未公開的書簡或電報等,綜閤性地描繪齣戰後初期國民政府進行「文化再構築」的種種實證性計畫,可堪稱意義非凡的研究成果。
──北岡正子(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實為目前為止有關研究颱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戰後初期在颱從事文化重建過程的一部力作。黃英哲使用前人未曾利用的資料,深刻地、且由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戰後颱灣文化的重建工作,有其見地,是開創之作。作者不隻還原戰後初期颱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颱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麵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颱灣文化的齣路。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颱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颱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瞭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颱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去中國化」問題是近年來各界人士喋喋不休爭論的課題,但是在檢討此課題時,首先必須迴到此課題的原點,即先釐清1945年8月日本敗戰退齣颱灣後,國府如何對已接受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的颱灣進行文化重建工作,即「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課題,否則再多的議論也隻是空談。
本書不隻還原戰後初期颱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颱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麵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颱灣文化的齣路。作者分別從「官」與「民」的不同立場,將戰後初期颱灣文化重建之潛在複雜要素清楚的勾勒齣來。
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颱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颱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在陳儀政府中擔負颱灣文化重建重責的許壽裳,計畫以魯迅思想為理念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戰後颱灣文化重建的模範。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瞭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颱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
##全书围绕1945-1949战后初期这三年的时间,以一系列史料整理展现国府对台湾所进行的“去日本化再中国化”的文化重建。以官方/民间、大陆/台籍知识分子的不同视角与“中国化”实践,还有与当时仍留在台湾的日本文化人之间的人际往来,梳理了战后初期对台湾文化出路的各类探寻。其中也较为重点谈到战后初期鲁迅思想在台湾的介绍与传播
评分 评分##估计历史还会再重演一次
评分 评分##估计历史还会再重演一次
评分##估计历史还会再重演一次
评分##估计历史还会再重演一次
评分##全书围绕1945-1949战后初期这三年的时间,以一系列史料整理展现国府对台湾所进行的“去日本化再中国化”的文化重建。以官方/民间、大陆/台籍知识分子的不同视角与“中国化”实践,还有与当时仍留在台湾的日本文化人之间的人际往来,梳理了战后初期对台湾文化出路的各类探寻。其中也较为重点谈到战后初期鲁迅思想在台湾的介绍与传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