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還原八百年前元朝兩都間輦路的真實麵貌,一本多角度的曆史大散文。
一座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顆草原明珠上都(今內濛古锡林郭勒盟正藍旗),由這條路相連。
這條路塵封瞭八百年,當年皇帝儀仗浩浩蕩蕩、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駿馬奔騰。如今已是滄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輝煌,隱沒在 平凡的村莊和深山荒草間。
這條路是元代的輦路,是皇帝往返兩都之間的專屬性道路,設有十八處納鉢。
這裏是山川的終點,草原的起點,貫穿長城內外,是自古以來從濛古高原進入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曆史的豐富,探尋生命的意義,重新發現中國。
北大教授羅新,一位中國中古史和中國古代邊疆民族史的專傢,在華發之年,自北京健德門啓程,沿著古代輦路北行,經龍虎颱,過居庸關,行黑榖,越沙嶺,背著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疊山榖,進入內濛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塵土飛揚、山路艱辛,穿行於田壟與山榖間,一步一步走完瞭從健德門到明德門的四百五十公裏山川河流,抵達上都,完成瞭他十五年前的夙願。
“我,作為一個以研究中國曆史為職業的人,真瞭解我所研究的中國嗎?我一再地問自己。”
作者的敘述平靜從容,充滿古典氣息,給人以思想的啓迪,美的享受,讀來欲罷不能。在作者的講述中,曆史與現實交錯,呈現齣迷人的色彩。
大曆史與個人小曆史在書中錯落交匯。
在這條路上,一邊是曆史,一邊是現實。一邊是遙遠的史書上的滄桑印跡,一邊是近處幾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時不為人所知的暗戀,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廢的遠足,二十年前暴風雪中被倒提雙腳走齣黑鬆林,風華正茂的女學生突然離世,淺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蹤,記憶裏一朵牽牛花的搖曳,都因某一地點某一場景,在路上被恍然憶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這條徒步之旅上。
後工業時代,當時間和空間被壓縮得幾乎不值得測量時,徒步是對主流的抵抗。
本書匯集瞭許多的旅行傢對於徒步的思考和意義。所引用的國外旅行傢的段落,幾乎都齣自作者的優美譯筆,且金句疊齣:
“掙紮多年以後,我們明白瞭,不是我們成就瞭旅行,而是旅行成就瞭我們。”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為你能加以控製,那必定大錯特錯。”
本書配以精美手繪插圖,以及手繪地圖,生動錶現沿途曆史遺跡和人文風貌。
##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领略山川悠远还在其次,感受身体、情绪的微妙流转变化,才是此书最迷人的地方。罗新这样的年纪还有这等感受力,让人讶异、令人羡慕。
评分##罗新老师迄今篇幅最大的著作吧,这是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从元大都(北京)走到上都(金莲川)。沿途纷乱的现代风景,穿插丰富的古代文献,前人的诗赋,今人的足迹,旅途刺激出来的众多思绪和意象,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流畅而有条理。不愧为历史学家的游记作品,也是带给动荡的2017年岁尾最大的阅读惊喜之一。
评分##诗人写散文,历史学家写游记,真是两大佳品啊。一个在于词语的精确,一个在现实空间中挖掘历史空间。丨历史现实对照,徒步旅行者,动植物观察,算是三个视角吧。作者的现实观察能力,和路上遇到的人聊天的深入度,乃至思考力都有欠缺啊,可能毕竟象牙塔太久了吧,也许也与性格有关。还有结尾着实仓促啊。
评分##文采不足,见闻亦无不凡,一条无名小河边的草有半尺高,那又怎样?你的蓝包放在墙角,那又如何?写来何用?读而即弃,弃而再读,不一会儿又按捺不住厌烦。
评分##诗人写散文,历史学家写游记,真是两大佳品啊。一个在于词语的精确,一个在现实空间中挖掘历史空间。丨历史现实对照,徒步旅行者,动植物观察,算是三个视角吧。作者的现实观察能力,和路上遇到的人聊天的深入度,乃至思考力都有欠缺啊,可能毕竟象牙塔太久了吧,也许也与性格有关。还有结尾着实仓促啊。
评分##干货太少,都是絮絮叨叨的随笔,吃饭,配诗,旅途细节。知识性不强,不知道为什么本书评价如此之高。
评分2018年已读005:虽然罗新老师在后记中称这次重走元朝大都与上都间的辇路路线并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算作科研成果的新发现”,而前往金莲川的朝圣意义更多地在于行走本身,但对我们读者来说,罗老师却同时呈现了一名学者的博识与一个普通人的通达。历史的尘烟与迷雾,旅途中的耳目所见、跋涉之苦,几十年的遭逢与回忆,这一场历史与当下交错的行旅,重构了元明清边塞风物、朝廷时局以及蒙汉人民的对抗、合作与互依共存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并不回避历史真相的不确定与开放性。这是一场无法用效率来衡量的行走,却有着比效率更丰富的内涵。
评分##补标。文笔略嫌芜杂。一开始写的时候没放开,什么都往里写,写了几十页还没出北京城,看得我都不耐烦了。到后面渐渐好起来。尤其写一天身体疲累之后,坐在大戏台下面,看着青山连绵、友人欢笑而内心安宁那一段,真好。写酒后忽然想起去世的学生刘聪那一节,也让人动容。写和当地人接触的内容没啥看头,作者大概是个内心敏感而腼腆的人,不怎么擅长和普通人打交道哈哈哈。
评分##总是很难相信这是位五十多岁的人写的,行文没有讲古和任何试图证明自己的包袱,元代历史、欧美旅行文学的纵横延伸,读起来愉悦诚恳,可见作者自我的热烈丰富。(想起我以往的徒步,身体的负累只是一种,头脑空空更加苦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