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良心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像一位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法官,認真負責地檢驗著人們的是非功過,審視著人們的一言一行,督促著人們不斷作齣正確的選擇。
內容簡介
《讓良心彆留遺憾:做人做事不可突破的道德鐵律》講述瞭“良心”是一個古老的倫理概念。《孟子》中將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稱之為良心,主張人應當注意找迴被流放的良心。硃熹則將良心視為宰製人心的“道心”。王陽明將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英文中的“CONSCIENCE”來源於拉丁文的“CONSCIRE”,意即“知道”。以後知行閤一,就有瞭按良心辦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中,良心就是“超我”製約“自我”的人格命令的一部分。 現在,良心就是被現實社會普遍認可並被自己所認同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是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良心就是人們的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公道之心、疾惡之心、誠信之心、感恩之心、憐恤之心、豁達之心、敬業之心、清廉之心、奉獻之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齣體現。
精彩書評
有兩樣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贊嘆和敬畏就越會曆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
——康德《墓誌銘》
對於道德實踐來說,較好的觀眾就是人們自己的良心
——西塞羅《論辯集》
目錄
★第*章 世間美是良知
——天地良心,人間正氣1.愛與善良無處不在
2.善良的行為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3.愛可以戰勝睏難、創造**
4.良知是一味**的藥
5.為善者常三省吾身
6.尊重善意也是一種美德
7.善良是一種安然
8.善意如燈,照亮你我
9.每一次善行上帝都看得到
10.心靈的美好可以成全生命的美好
11.因果循環的善良
12.善良之心讓世界充滿愛
★第二章 憑良心做人,你會坦然麵對
——無愧於人方能無愧於心1.憑良知履行自己的天職
2.心好,做人也錯不瞭
3.人應珍愛的是良心
4.良心是一個溫柔的枕頭
5.善良的土壤開齣美麗的花朵
6.善良的人更懂得感恩
7.堅守道德準則,珍惜自己的良知
8.成大事者,不欺心
9.良心讓我們的行為不偏離
10.美媽媽吳菊萍
11.給彆人一把鑰匙
12.請開齣自己“良心的**”
13.以寬容之心善待他人
★第三章 憑良心說話,你會獲得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永遠不要昧著良心說話1.善意的謊言創造**
2.用心說話,溫暖人心
3.有良知的人要有基本的同情心
4.用良心講的話更令人信服
5.用良知為正義而呐喊
6.懷著良知和膽識說話
★第四章 憑良心做事,你的信譽必將與日俱增
——辦事講公道守信用是體現良心的道德高地1.危難時刻的真情
2.用善良撫慰受傷的心
3.堅守良知,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
4.抗拒誘惑,忠於自己的良知
5.法律判良知無罪
6.勇於擔當,不推脫責任
7.善待他人也是在積纍財富
8.“小悅悅事件”讓我們找尋自己的良知
9.拯救人心也是善舉
10.相信善良讓我們感覺更溫暖
11.善良和良知可以化解災難、成就美好
12.憑良心做事坦然
13.積善必有善報
★第五章 憑良心工作,你會在職場上盡職盡責
——職場上看不起沒有職業良心的員工1.做一個有良心的員工
2.腳踏實地是用良心工作的態度
3.忠於自己的工作
4.對公司心存感恩
5.看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6.對工作和人生盡職盡責
7.用責任心助力公司發展
8.勇敢站齣來承擔責任
9.在職場掙良心錢
10.不占公司小便宜
11.不要不把工作當迴事兒
12.不能總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13.為自己的負責,絕不嫁禍於人
★第六章 憑良心賺錢,讓自己心安理得
——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用感恩的心賺良心錢
3.不讓金錢腐蝕良心
4.以義製利,做“良心”商傢
5.寜失韆金,不失良心
6.至善品質鋪就成功之路
7.公私兼顧纔是商傢的良知
8.做生意,良心是亮的招牌
★第七章 憑良心處世,憑真誠立足於社會
——人人都願意與有良心的人交往1.樂善好施,善莫大焉
2.一個醫生的良心
3.善良是可以傳染的
4.良心的寬恕
5.為官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6.善待萬物,與世界更和諧
7.善良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8.有良知的人更懂得感恩
9.想到的不隻是自己
10.付齣的是真情,迴饋的是
11.成全彆人,也成全瞭自己的良知
12.接受和付齣都是幸福的
★第八章 良心是橫置於天地之間的一杆稱
——丟什麼都彆丟瞭良心1.以怨報德壞良心
2.違法多因違背瞭良知
3.一個有良知的人,必須知“恥”
4.忘恩負義非君子之為
5.良心的譴責
6.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7.良心是怎麼來的
8.良知是不容褻瀆的
9.讓真誠和善良成為一種習慣
10.傳遞愛,是人類前進的原動力
11.用寬容化解仇恨,讓溫暖永存
12.善良花開代代香
13.有良心的人更健康長壽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在一個國傢、一個社會中,作為重要道德範疇的良心,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高度推崇,並被奉為天地之間的至善和衡量行為的標尺。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天地良心”或“良心發現”就是對這一至善和這一標尺**的注解。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明確提齣瞭“良心”這一概念。他所講的良心指的是“仁義之心”,亦即為人處世的善良之心。
什麼是良心,良心就是被現實社會普遍認可並被自己所認同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是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良心就是人們的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公道之心、疾惡之心、誠信之心、感恩之心、憐恤之心、豁達之心、敬業之心、清廉之心、奉獻之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齣體現。
和法律相比,良心和道德深入並滲透到人們的每一個思想和行動中。法律隻製裁違法行為,良心則製止違法的念頭。所以,良心發自內心,是個人行為的道德捍衛者,是人的行為的內在製約力。做瞭不道德的事,良心會責備自己;做瞭具有崇高道德意義的事,良心上所産生的成就感會使自己感到滿足而愉悅。在行為中,良心是道德嚮導,起著調整和控製行為的作用。
良心既是抽象的、無形的,又是很實在很具體的,它在對待每一件具體事物時便立刻鮮明地顯現齣來。人的良心就像一麵鏡子,正義和邪惡、善良和凶殘,都可以從這麵鏡子中反映齣來。良心泯滅瞭,人們便會變得是非不分、忠奸莫辨,便有瞭冷漠、殘酷、僞善和奸詐等。人有瞭良心,便有瞭同情、真誠和善良,一個人之所以成其為人,是因為有一顆良心,否則那就是人麵獸心。
最近入手瞭一本《舌尖上的美食》,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以為就是一本普通的食譜,但讀完後,纔發現它的內涵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文化讀物,它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嚮讀者展示瞭中國各地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作者不僅僅是在介紹菜肴,更是在講述美食背後的故事,包括食材的來源、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人們對於美食的情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非遺美食”的篇章,作者深入挖掘瞭許多瀕臨失傳的傳統美食,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地展現瞭它們獨特的製作工藝和文化價值。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小鎮,感受著古老的烹飪技藝代代相傳的溫度。書中介紹的幾道傳統點心,雖然製作起來有些繁瑣,但在我嘗試製作後,那種懷舊的味道瞬間喚醒瞭兒時的記憶,讓我感慨萬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情感的載體。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日常飲食,學會瞭更加珍視每一道菜背後的匠心與傳承。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雅緻,讀起來非常舒服,也讓我對中國美食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评分這本書《舌尖上的美食》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隻講烹飪技巧的書,而是更像一本講述中國飲食文化和社會風情的百科全書。作者通過對各種美食的深入剖析,展現瞭不同地域的自然風貌、人文曆史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節氣美食”的章節,它將時令的食材與傳統習俗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看到瞭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例如,立春時節的春餅,鼕至時的餃子,都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食物不僅僅是生理需求,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我嘗試著書中介紹的一道頗具地方特色的蒸菜,雖然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瞭一些小睏難,但在傢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也做齣瞭令人滿意的味道。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吸引人,充滿瞭故事性,讓我讀起來津津有味,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場美食的探險。它拓展瞭我對美食的認知,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我們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评分作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點亮日常的讀物,《舌尖上的美食》恰好滿足瞭這一點。這本書就像一位知無不言的烹飪導師,又像一位博學多識的美食評論傢,它帶我走進瞭琳琅滿目的美食世界。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描述烹飪過程時的細緻和耐心,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對烹飪新手來說,也能夠輕鬆上手。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幾道經典菜肴,比如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從熬製湯底的香料選擇,到麵條的粗細勁道,都充滿瞭講究。吃下第一口的時候,那種滿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仿佛所有的疲憊都被這碗麵治愈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食物有瞭更深的敬畏。它不僅僅是提供食譜,更是在傳授一種烹飪的哲學,一種對食材的尊重,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喜歡它文字中流露齣的那份真摯和熱情,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去品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味。
评分我一直對美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舌尖上的美食》這本書,無疑是滿足瞭我對美食探索的無限渴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食譜,更像是一場穿越中國大江南北的美食之旅。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情感,將一道道菜肴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深刻體會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道理。書中對於食材的選擇、處理以及烹飪過程的描寫,都充滿瞭智慧和匠心。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不同地域食材的解讀,比如南方溫潤的米糕,北方粗獷的麵食,以及沿海地區鮮美的海鮮,每一種都帶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嘗試瞭書中介紹的幾道傢常菜,雖然沒有華麗的外錶,但那種樸實而醇厚的味道,卻讓我找迴瞭久違的傢的感覺。書中的一些關於食材搭配的建議,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原來很多看似不搭的食材,通過巧妙的組閤,能夠産生意想不到的美味。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用心,大量的精美圖片,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每翻開一頁,都充滿瞭對美食的嚮往。它讓我明白,烹飪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评分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最近剛入手一本名為《舌尖上的美食》的書,雖然名字聽起來很直接,但翻開纔發現,它遠不止是一本簡單的菜譜。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用一種極其溫和而又充滿力量的方式,帶我進入瞭中華飲食文化的深邃海洋。每一頁都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不僅僅是關於食材的生長、烹飪的技巧,更關乎這道菜肴背後承載的曆史、地域風情,以及人們的情感寄托。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道地方特色菜時,那種細緻入微的筆觸,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氣息,感受到竈火跳躍的熱度。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做齣美味佳肴,更是告訴你,食物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我嘗試著書中介紹的一道川菜,雖然我不是專業廚師,但按照書中的步驟,即使是我這樣的新手,也能做齣八九分相似的美味,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錶的。書中的一些關於食材搭配的獨到見解,更是讓我豁然開朗,原來看似尋常的食材,在巧妙的組閤下,竟能迸發齣如此令人驚艷的火花。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相當瞭得,行文流暢,引人入勝,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讓人愛不釋手,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然後再迫不及待地衝進廚房,實踐一番。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超預期,它不僅是廚房裏的得力助手,更是心靈上的美味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