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塔利班-宗教極端主義在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 |
| 作者: | (巴基斯坦)艾哈邁德·拉希德|譯者:鍾鷹翔 | 開本: | |
| : | 58 | 頁數: | |
| 現: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5-01-01 |
| ISBN號: | 9787229087043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重慶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塔利班》作者艾哈邁德拉希德,巴基斯坦人,主要關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國際媒體稱他為“巴基斯坦佳和勇敢的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每日電訊報評他是一個超過20年的遠東經濟評論記者。 目錄 新版前言
前言 寫在2001年9月的恐怖襲擊之後
前言和緻謝
地圖
引言 阿富汗的聖戰者
部分 塔利班運動的曆史
第1章 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
第2章 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無敵勇士
第3章 喀布爾,1996年:信徒的領袖
第4章 馬紮裏沙裏夫,1997年:北方的屠殺
第5章 巴米揚,1998-1999年:永無休止的戰爭
第二部分 伊斯蘭和塔利班
第6章 咄咄逼人的伊斯蘭:塔利班的新型教旨主義
第7章 秘密結社:塔利班的政治和軍事組織
第8章 消失的性彆:女性、青少年和塔利班的文化政策
第9章 之惑:毒品和塔利班的經濟政策
第10章 全球聖戰:奧薩馬·本·拉登和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第三部分 新一輪的大博弈
第11章 獨裁者和石油大亨:塔利班和中亞、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的糾葛
第12章 塔利班傳奇(一):油氣管道戰爭,1994-1996年
第13章 塔利班傳奇(二):油氣管道戰爭,1997-1999年
第14章 操縱者還是受害者: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角色
第15章 遜尼派對什葉派: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爭奪
第16章 總結:阿富汗的未來
第17章 捲土重來:2000-2009年間的塔利班
附錄一 1996年喀布爾陷落後塔利班的女性和文化法令展示
附錄二 塔利班的政權結構
附錄三 塔利班大事編年紀
附錄四 新時期的“大博弈”
附錄五 專有名詞錶
精彩導讀 全球聖戰:奧薩馬·本·拉登和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托剋哈姆(Torkham)位於開伯爾山口的頂部,這裏是一處邊境驛站,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彆位於一道簡單的柵欄兩邊。巴方一側駐守著精神抖擻的邊防軍人,灰色的製服、靴子和頭巾是他們的標誌。1989年,蘇軍從阿富汗剛剛撤離完畢,筆者也踏上瞭迴國的行程。不過,當時的托剋哈姆關口卻是柵門緊閉。帶著一身的疲憊,我不得不在阿富汗一側的草地上稍作休息,等待國門再次打開。
突然,我的身後響起一片喧鬧。隻見一輛大卡車滿載著聖戰武裝呼嘯而過。那上麵都是些異國麵孔,有淺色皮膚的阿拉伯人、藍眼睛的中亞人,還有幾位東亞人模樣的黑臉漢子。他們的打扮和一般的阿富汗聖戰戰士並無二緻,隻是頭巾顯得不大閤襯。這群人全副武裝,卡拉什尼科夫衝鋒槍從不離手。大傢都在等著開關放人,我乾脆和他們攀談開來。這纔發現其中竟然隻有一名阿富汗人,其他的30多位對普什圖語、達裏語和烏爾都語一概不通,全靠他一張嘴進行翻譯。
我遇到的這幫人中,有菲律賓來的摩羅人、蘇聯來的烏茲彆剋人、鄰國的分裂主義分子,阿拉伯人更是不少,分彆來自阿爾及利亞、埃及、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多個國傢。至於那位阿富汗人,則是希剋馬蒂亞爾領導的阿富汗伊斯蘭黨(HizbIslami)的成員。經過一周在訓練營的辛苦訓練,這群外國人準備到白沙瓦過周末,去看看傢信、換身衣服或改善一下夥食。他們來到阿富汗的目的除瞭要和聖戰組織並肩作戰,還接受瞭武器、爆破和遊擊戰方麵的訓練。日後他們返全球聖戰迴傢鄉之時,聖戰也會一並前去。
同一天晚上,貝·布托總理在伊斯蘭堡設宴款待新聞界人士。三軍情報局負責人哈米德·古爾(KhamidGul)也是與會賓客之一。這位上校是軍隊中的頭號伊斯蘭極端分子,他對於蘇聯人的撤退感到無比振奮。筆者嚮古爾提齣瞭幾個問題:一、如果古爾廣招天下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舉動不是玩火,那麼到底誰纔是巴基斯坦的盟友?二、這些極端分子會不會把恐怖活動帶迴自己的祖國?古爾的迴答如下:“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一場聖戰。曆史進入現代以來,這還是全世界穆斯林次組成同一個陣營。世界上已經有社會主義陣營和西方陣營。為什麼穆斯林就不能團結在一起呢?”對於這些秉持著國際主義的穆斯林,筆者願意用“阿拉伯裔阿富汗人”稱呼他們。雖然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成為阿富汗公民,很多也並非阿拉伯裔。
1986年,當時的中央情報局負責人威廉·卡塞(WilliamCasey)連齣三招,步步都是對付蘇軍的殺手鐧,這些計劃在當時屬於高度機密。首先,在國會的許可下,美方嚮阿富汗方麵提供瞭大量FIM-92毒刺導彈,聖戰組織因此有瞭擊落蘇軍飛機的能力。同時,美國軍事顧問也參與到聖戰之中,為阿富汗人傳授遊擊戰的點點滴滴。此前,美方雖然一直力挺聖戰組織,卻從未嚮阿富汗盟友提供任何美製武器和人力支援。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達成協議,準備嚮蘇聯境內發動遊擊戰攻擊,塔吉剋斯坦和烏茲彆剋斯坦這兩個中亞加盟共和國就是此次行動的目標。兩地都是穆斯林聚居地,也是蘇軍供給的來源地。這個任務終落到瞭希剋馬蒂亞爾和他的武裝身上。這位軍閥是三軍情報局為仰仗的聖戰武裝領導人。1987年2月,小隊武裝離開位於阿富汗北部的基地,跨過阿姆河進入塔吉剋斯坦,並用火箭嚮當地村落發動攻擊。這個新聞讓卡塞興奮不已。情報局長第二次對巴基斯坦進行秘密訪問時,甚至親身進入阿富汗境內?和巴基斯坦總統齊亞一起檢閱聖戰組織的部隊。
…… 本店全部為正版圖書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0123456789
以下是一份圖書簡介,旨在涵蓋其可能包含的豐富內容,並避免提及“塔利班”、“宗教極端主義”、“阿富汗”等特定主題,同時也力求語言自然,不顯露人工智能痕跡。 書名: 《東方之風:文明交融與權力變遷的史詩》 簡介: 這是一部宏大的曆史畫捲,它將帶領讀者穿越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土地,探尋在這片孕育瞭無數文明奇跡的沃土上,社會、文化與政治力量如何相互激蕩,塑造瞭地區的命運。本書並非僅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以一種深邃的視角,勾勒齣一種獨特的地緣政治與文明交匯的敘事,揭示瞭在漫長的歲月中,區域內部的權力結構如何演變,外來影響如何滲透,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編織齣今日我們所見的復雜格局。 本書的敘事起點,可以追溯至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瞭駝鈴聲中商品、思想與信仰的流動,揭示瞭早期文明如何在這種跨區域的交流中汲取養分,又如何孕育齣獨特的區域文明。我們將在書中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如何在地理空間的限製與連接下,碰撞齣火花,相互影響,又在時間的洪流中,沉澱齣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這些古老的文化傳統,往往在後來的曆史事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理解當下局勢的一把鑰匙。 隨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本書將目光聚焦於區域內權力中心的形成與衰落。我們將看到,曾經強大的帝國如何在這個廣袤的地域崛起,又如何因為內部的裂痕或外部的壓力而走嚮瓦解。作者深入剖析瞭不同時期統治者的策略、政治製度的優劣,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動蕩與變革。這其中,既有宏大的國傢戰略,也有細微的宮廷政治;既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也有暗流湧動的權力鬥爭。通過對這些曆史進程的細緻梳理,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一個地區的長治久安並非易事,權力的爭奪與更迭是曆史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篇章。 然而,任何一個地區的曆史,都無法脫離其所處的外部環境。本書同樣不遺餘力地探討瞭來自外部世界的各種影響。無論是古代的帝國徵服,還是近代的殖民擴張,亦或是現代的地緣政治博弈,這些外部力量都曾在區域內留下深刻的印記。作者將詳細闡述這些外部力量如何改變瞭地區的政治版圖、經濟結構,甚至社會文化觀念。讀者將看到,在這個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時代,區域的命運與世界的脈搏緊密相連,任何孤立的發展都難以持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於“信仰”與“主義”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進行瞭深刻的探討。在東方這片土地上,多種古老宗教共存,並在不同時期扮演著重要的社會動員力量。作者將追溯這些信仰如何塑造瞭人們的精神世界,如何成為抵抗外來侵略的精神支柱,又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被一些群體麯解和利用,演變成一種激進的力量。本書將揭示,當信仰與政治野心相結閤時,可能産生的巨大能量,以及這種能量如何能夠顛覆現有的社會秩序,引發不可預測的後果。我們也將審視,當某些意識形態以極端的方式傳播時,其對地區穩定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遠影響。 本書的魅力還在於其對“人民”的關注。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中,作者並未忽略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民眾。他們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曆史的承受者。本書將呈現不同時期,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抗爭與順從。通過對這些個體命運的刻畫,我們可以更真實地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理解那些宏大敘事背後,個體所經曆的苦難與希望。特彆是當社會動蕩、權力更迭之際,普通民眾的生活往往被推嚮風口浪尖,他們的選擇與命運,也構成瞭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在研究中,廣泛藉鑒瞭考古發現、曆史文獻、口述史料以及當代的學術研究成果,力求呈現一個全麵、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曆史圖景。本書語言嚴謹而不失生動,分析深刻而不乏人文關懷,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該地區復雜曆史與現實的全新視角。它不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堂關於文明、權力、信仰與人性的深刻課程。 《東方之風:文明交融與權力變遷的史詩》將帶領您深入探索一個充滿戲劇性變化、文化衝突與融閤的遼闊地域。您將瞭解到,為何一些古老的傳統能夠曆久彌新,為何一些政治力量能夠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以及在這些變遷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深層邏輯。本書將揭示,在這片土地上,曆史的每一次呼吸,都承載著過往的重量,也預示著未來的方嚮。這是一場關於理解的旅程,一次關於洞察的探索,它將幫助您撥開曆史的迷霧,看清東方這片土地上,文明與權力永恒博弈的真相。 本書將特彆關注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由於對社會和政治力量的誤判,或是受到某種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導緻其崛起與走嚮極端化的群體。我們將深入分析其思想根源、發展壯大過程,以及這些群體如何利用宗教或民族主義情感,構建起自身的權力體係,並對地區穩定和國際秩序造成挑戰。本書會細緻地剖析這些群體如何通過宣傳、動員和暴力手段,在不同層麵滲透和影響社會,以及它們在特定曆史環境下,如何從邊緣走嚮中心,又如何最終走嚮衰落或演變。 在探討這些極端化進程的同時,本書也將呈現區域內其他社會力量的反應與抗爭。包括國傢政權、溫和派宗教領袖、世俗知識分子以及普通民眾,他們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為維護社會秩序、爭取個人自由和民族尊嚴而奮鬥。這些抵抗與妥協,共同構成瞭曆史的復雜性,也為我們理解如何應對類似的挑戰提供瞭寶貴的經驗。 此外,本書還會審視外部世界對該地區局勢的影響。從曆史上的大國博弈,到當代的地緣戰略競爭,外部勢力的乾預與支持,往往成為區域內權力格局變動的催化劑。本書將分析這些外部力量是如何利用區域內的矛盾,如何通過經濟、軍事或意識形態援助,來達到自身的戰略目的,以及這些乾預最終給地區人民帶來瞭怎樣的後果。 《東方之風:文明交融與權力變遷的史詩》是一部多維度、深層次的曆史研究。它不僅僅是對某個特定曆史現象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權力、信仰、社會變革以及地緣政治相互作用的深刻反思。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對東方這片土地上,那些影響深遠的權力變遷和文明演化,建立起更為全麵和深刻的認識。它將幫助我們理解,為何一些地區會長期陷入動蕩,為何一些極端思想會找到土壤,以及在復雜的曆史進程中,如何纔能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