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服裝.服飾史話 |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5-01 |
| 作者:趙翰生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6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2231649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服裝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豐富內涵。服飾的作用不僅僅限於遮身暖體,而更具有美飾的功能。從服飾齣現的那天起,人們就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與沉澱於服飾之中,構築成瞭服飾文化的精神文明豐富內涵。 本書作者查閱瞭大量的文獻資料,圍繞服裝服飾文化的發展,從服飾的起源說起,分漫議篇,麵料篇、輔料篇、服裝服飾篇、特殊服裝篇五部分近百個主題全麵闡述瞭服裝相關的曆史、趣聞和專業普及知識。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曆史悠久,創造瞭獨具特色的服裝文化和服飾文化。本書以曆史為根據,從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齣發,深入淺齣、圖文並茂地對服裝起源、服裝麵料、服裝輔料、古今服飾、特殊服裝五個方麵做瞭簡要的闡述,並有重點地介紹瞭一些有代錶性的服裝服飾的前世今生。 本書可為從事服裝行業人員、紡織服裝院校師生以及服裝貿易從業人員和廣大服裝愛好者提供一些服裝服飾知識,也可作為設計、使用時的參考。
趙翰生,1962年生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紡織技術史、傳統工藝、科技考古方麵的研究。齣版的專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紡織捲》(部分章節)、《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等5部,發錶紡織史論文及科普文章30餘篇。
漫議篇 001 1 眾說紛紜的服飾起源學說 / 002 2 我國服飾麵料簡史 / 003 3 我國服裝簡史 / 005 4 淺議服裝的構成、功用及發展趨勢 / 008 5 淺述服裝麵料*主要的兩大類型——機織物和針織物 / 009 6 淺論服飾的屬性 / 013 7 漫議服飾與文學 / 017 8 簡述服飾的形美、色美、意美 / 020 9 淺議衣服、服裝、時裝和服飾的區彆 / 022 10 淺議服裝流行色 / 024 11 服裝是一個國傢是否繁榮昌盛的晴雨錶 / 026 12 服裝標簽上“號”與“型”的含義 / 027 麵料篇 031 13 高雅華麗的絲質麵料 / 032 14 舒適保暖的棉質麵料 / 035 15 涼爽透氣的麻質麵料 / 037 16 柔軟挺括的毛質麵料 / 038 17 輕薄挺括的仿真絲麵料 / 040 18 非麻恰似麻的仿麻麵料 / 041 19 特性鮮明的仿毛麵料 / 041 20 物美價廉的化縴麵料 / 043 21 吸濕透氣的針織麵料 / 044 輔料篇 047 22 造型和保形的襯布 / 048 23 錶裏閤一的裏料 / 056 24 縫齣精彩的縫紉綫 / 062 25 綉齣精彩的綉花綫 / 067 26 紐扣雖小作用大 / 069 27 方便實用的拉鏈和尼龍搭扣 / 072 28 襯托服裝之美的機織花邊 / 076 服飾篇 081 29 唯尊者得服之的三大名錦 / 082 30 藝韻天下的四大名綉 / 086 31 另類刺綉——抽紗 / 094 32 通經斷緯的緙絲 / 097 33 樸拙大方的藍印花布 / 099 34 色暈眩麗的紮染 / 101 35 素雅質樸的蠟染製品 / 103 36 地位顯赫的龍袍 / 105 37 烏紗帽趣史 / 109 38 明清時期官服上的“補子”/ 111 39 對襟盤扣的馬褂 / 114 40 中山裝的由來 / 115 41 唯有旗袍真國色 / 117 42 素紗中單——汗衫 / 122 43 唯有絳衲兩當衫——內衣 / 123 44 流行全球的“世界服”——西裝 / 127 45 係齣優雅魅力的領帶 / 132 46 職場必著裝之西式襯衫 / 134 47 不失莊重的夾剋衫 / 137 48 男子的“萬能服”——獵裝 / 142 49 老少皆宜的輕便裝——兩用衫 / 144 50 自然飄逸的裙子 / 147 51 經久不衰的牛仔裝 / 153 52 傳統的禦寒服——棉襖 / 154 53 見證幸福時刻的婚禮服 / 155 54 造型渾厚簡樸的大衣 / 160 55 運動服傢族 / 162 56 多功能外衣——衝鋒衣 / 166 57 工藝裝飾服裝 / 168 58 柔軟舒適的針織服裝 / 170 59 輕奢時尚的T恤衫 / 172 60 冷風驟起話風衣 / 175 61 舒適簡約的毛衫 / 177 62 伴你入睡的服裝——睡衣 / 179 63 雨衣小史 / 181 64 禦寒保暖的裘革服裝 / 183 65 壽衣和喪服 / 185 66 冠冕時尚——帽子 / 187 67 頸部的時裝——圍巾 / 195 68 嫵媚撩人的絲巾 / 199 69 衣襟之帶——腰帶 / 202 70 雲鬢花顔話發飾 / 205 71 美體修型的胸罩 / 207 72 手帕趣史 / 217 73 嗬護雙手的手套 / 223 74 嗬護雙腳的襪子 / 226 75 伴君走天涯的鞋履 / 228 特殊服裝篇 235 76 威風凜凜的軍裝 / 236 77 適應各種環境顔色的僞裝服 / 242 78 防生化武器的三防服 / 244 79 單兵防護軍服——防彈服 / 246 80 探索空間的必要裝備——宇航服 / 248 81 飛行員的個體防護服 / 252 82 保護頭部的裝具——頭盔 / 255 83 戲劇的行頭——戲裝 / 257 參考文獻 / 259
《服裝·服飾史話》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曆史視角。我一直覺得,曆史書大多是關於戰爭、政治和偉人的敘述,而這本書卻將目光聚焦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衣”上,並且做得如此精彩,讓我耳目一新。書中對不同時期服飾的演變,從材質的稀缺與珍貴,到製作工藝的復雜與精湛,再到款式的不斷創新,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服裝如何反映社會等級和階層差異的描寫,比如古代中國士大夫的服飾如何區分於平民百姓,歐洲貴族的服裝又如何與市民階層截然不同。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對曆史有瞭更鮮活、更具象的認知。書中還涉及瞭服裝的社會功能,比如宗教服飾的象徵意義,軍服的威嚴與標識,以及慶典服飾的隆重與特殊。我常常在閱讀時,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穿過的衣服,思考它們在當時環境下所代錶的意義。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邏輯清晰,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讓我有一種讀故事的感覺。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服裝不僅僅是遮體之物,更是人類社會發展、文化變遷和審美觀念演化的重要見證。
评分這本書《服裝·服飾史話》,簡直像是一本活著的百科全書,充滿瞭驚喜和發現。我之前對服裝史的瞭解非常有限,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又一個精彩紛呈的服飾世界。作者在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服裝風格進行梳理,並且深入探討瞭它們背後的文化淵源和社會背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文化交流對服飾影響的論述,比如絲綢之路如何將東方的精美服飾帶到西方,以及殖民時代如何將歐洲的服飾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書中對服裝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作用,比如在革命年代,服裝如何成為一種政治錶態的象徵,以及在現代社會,時尚如何成為一種自我錶達和身份認同的方式,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不同時代人們如何通過服裝來追求美、追求個性,以及如何利用服裝來確立和鞏固社會地位的描寫所吸引。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服裝的多元性和生命力,也讓我對人類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有瞭更深的敬佩。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學到瞭大量的服飾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啓發瞭我對生活、對文化、對曆史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服裝·服飾史話》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一扇新窗戶。我一直以為服裝的曆史無非是些款式上的變化,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它的背後隱藏著如此深厚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技術因素。書中對工業革命如何徹底改變服裝的生産方式,從手工製作到大規模流水綫生産的轉變,描述得尤其精彩。它讓我看到瞭紡織技術的進步,如蒸汽機的發明如何影響瞭織布機,以及新染料的齣現如何豐富瞭服裝的色彩。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近現代服裝演變的部分,比如20世紀初女性服裝從束身胸衣的壓抑到解放和自由的轉變,這不僅僅是時尚的潮流,更是女性地位和社會觀念變革的直接體現。書中還提到瞭全球化對服裝業的影響,從不同地域服飾的相互藉鑒,到快時尚的興起,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閱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看到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而是看到瞭它們背後所蘊含的經濟邏輯、技術創新、社會運動,甚至是藝術思潮。它讓我意識到,服裝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時代精神的載體。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觀,又兼顧細節,引人深思。
评分讀完《服裝·服飾史話》,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們每天穿著的衣服,竟然承載瞭如此豐富的人類智慧和情感!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不同時代的服裝樣式,而是將服裝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和文化語境中去解讀。書中對於服裝材質的選擇、工藝的演變,以及這些選擇和演變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都有著非常細緻的分析。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不同民族服裝獨特性的探討,比如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非洲部落服飾,以及融閤瞭自然元素和宗教象徵的亞洲傳統服裝,它們各自訴說著不同的生命哲學和宇宙觀。作者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服飾曆史變得生動有趣。我常常會在閱讀中,腦海裏浮現齣書中描述的那些場景:祭司穿著神聖的袍子進行儀式,戰士披著堅固的鎧甲馳騁沙場,貴婦人穿著層層疊疊的華服參加宴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服裝如何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錶達瞭個人的身份、職業、信仰,甚至是情感狀態。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衣櫥,也更加尊重每一件衣服背後的故事。
评分這本《服裝·服飾史話》真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盛宴!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書中那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史書,更像是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服裝背後的故事。從史前人類用獸皮遮體,到古埃及人追求飄逸的亞麻長袍,再到古羅馬人嚴謹而充滿儀式感的托加,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不同文明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書中對不同時期服裝的材質、剪裁、色彩以及配飾的細節描繪,都充滿瞭匠心。我尤其喜歡關於中世紀歐洲服裝的部分,那些繁復的層疊、華麗的刺綉,以及貴族與平民在服飾上的顯著差異,讓我對當時的社會結構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外在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服裝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宗教信仰、政治地位和社會習俗。例如,在介紹中國古代服飾時,書中詳細闡述瞭等級製度如何體現在官服的顔色、紋樣和材質上,以及不同朝代服裝風格的演變,是如何受到政治變革、民族融閤和外來文化影響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那些身著華服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們的喜怒哀樂又隱藏在怎樣的衣袂飄飄之中?這本書讓我對“衣食住行”中的“衣”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它遠不止保暖禦寒,更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是曆史的無聲敘述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