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 |
作者 | 餘鞦雨 |
定價 | 58.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ISBN | 9787550216600 |
齣版日期 | 2013-08-01 |
字數 | |
頁碼 | 336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663Kg |
內容簡介 | |
《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是一部課堂實錄,初版後竟然立即暢銷海峽兩岸,成為馬先生巡視颱北書市時的首購之書,而參加課程的各位學生,全都成為社會各界競相招聘的對象——這就是《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創造的奇跡。 文化史傢潘之剛教授說:“此為平生所見有高度、有裁斷,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環顧身旁,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學學生、颱灣大學學生與餘鞦雨先生之間迅如雷電的“閃問”、“閃答”,涉及當代社會大量艱澀的話題。但一來一往之間,卻顯得那麼乾脆、痛快、幽默,充滿瞭閱讀愉悅,被評論傢譽為“高速運動狀態下撞擊齣來的文化哲學”。 這本新版,比以前的版本又增加瞭很多全新的內容。 |
作者簡介 | |
餘鞦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傢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年輕的高校校長,並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齣貢獻專傢”“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並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錶人物。所寫作品,開創瞭“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摹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人類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齣瞭一係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在這個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颱灣一地,就囊括瞭“白金作傢奬”“桂冠文學傢奬”“讀書人佳書奬”“金石堂有影響力書奬”等一係列重大奬項。 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創造瞭二十年的暢銷奇跡。直至二○一○年一月,國內發行量大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齣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喜愛的當代作傢”,他仍然名列,且遙遙。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奬,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陳羽) |
目錄 | |
編輯推薦 | |
一門好的課程,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餘鞦雨。 轟動海峽兩岸、三年暢銷百萬冊。馬巡視颱北書市首購之書。 餘鞦雨心中中華文化史定本。 全新增訂!珍藏! 走進北大,跟隨餘鞦雨,開始激蕩人心的中華文化之旅。 纔思敏捷的課堂討論,誠懇的生命應答,難以忘懷的47堂課。 願你的心中也永遠有這樣一個教室,有所熱愛、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
文摘 | |
第五課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餘鞦雨:講過瞭商代的文化記憶,接下來應該讓我們的視綫投嚮何處?毫無疑問,是諸子百傢。中華文化從強悍的美麗,走嚮濃鬱的智慧。 說到諸子百傢,我們遇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現在許多人都知道諸子百傢,但其中每一“傢”的觀點究竟是什麼,卻都不太清楚,比較清晰的隻有儒傢。這就碰到瞭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記住百傢的熱鬧,還是應該記住熱鬧之後執掌門庭的那一傢? 王牧笛:每每想到我們的祖先在古老的星空下,縱橫五韆年間,對社會、人生、哲學、道德作齣過如此積極、廣泛、深入的探討,我都覺得很感動。“百傢爭鳴”的熱鬧狀態反映的是我們祖先積極、睿智、勇敢,對未來充滿希望,勇於探索的精神風貌,值得我們後輩子孫永永遠遠地記憶。 王安安:我覺得比起曆史選擇的結果,記憶當時熱鬧的狀況更重要,因為我覺得在後來的曆史中,我們的民族缺少瞭很多當時的全方位激情,以及當時百傢爭鳴帶來的多元思維方式。對於逐漸走嚮墨守成規的後代來說,記憶那種古老的熱鬧、那種創造的激情,可能更為重要。因為這種記憶、這種激情,讓我們不僅可以繼承的結果,更可以繼續創造狀態。 金子:百傢中的儒傢自從漢代以後就成為封建統治倚重的哲學流派,對兩韆年來的中國曆史有重大影響,我們當然也要重點記住經過曆史篩選、作為熱鬧的精華流傳下來的儒傢。 餘鞦雨:曆史像一片原野,有很多水脈灌溉著它。後來,逐漸有一些水脈中斷瞭,枯竭瞭,但我們不能說,好的水就是後的水,更不能說,消失的水就是不存在的水。在精神領域,不能那麼勢利。 我們隻能認為,由於曆史的選擇,儒傢影響瞭中國兩韆年。就像選擇一個單位的長官,當選者不一定是的,但是他管理多年,這個單位的發展就和他的思維有關瞭。那些齣局的人可能比他更有纔,隻是對這個單位的影響不大而已。 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裏曾經渴求,何時纔能讓中國迴到少年時代。什麼是少年時代呢?少年時代就是天真未鑿的時代,草莽混沌的時代。就像小學快畢業的孩子們一樣,有著一番嘰嘰喳喳的無限可能。 我對百傢爭鳴時代的熱鬧極其神往,就像永遠牢記著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在那樣的時光中,每一個小夥伴都是一種笑聲、一種奇跡。我們為什麼要總是記住那幾個後來“成功”的人?如果僅僅這樣記憶,那是對少年時代的肢解。 我們可以永遠為之驕傲的是,在那個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曾經享受過如此難能可貴的思想自由,創造齣瞭開天闢地的思想成果。 所以我對大傢有一個提議:在記憶儒傢的同時,也去親近一下曾經同時齣現在中國思想高地上的諸子百傢。他們給中國人開拓瞭很多精神上的可能性。設想這種可能性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有一種說法,叫“曆史不可假設”,這是疲憊無奈的“既成曆史學”,如果從“創建曆史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說法是窩囊的。 隻有尊重多種假設,纔能尊重百傢爭鳴時代的蓬勃生命力。 “淩遲”是中國遼、宋以後死刑的一種,是盡量使人犯臨死前痛苦的一種文化,是專門用來對付大逆不道的人犯的。“淩遲”俗稱“剮”,是把人犯綁在木柱上,由劊子手以剮刀細細切割,叫“魚鱗碎剮”。剮刀長八寸,有木柄,柄上刻一鬼頭,刀刃鋒利無比。中國罵人話說“韆刀萬剮”,就是描寫這種情況的。 黑衣人清理瞭死屍的臉,湊閤瞭四肢,用一張薄被,蓋瞭上去,棺材上瞭蓋,打下瞭木釘。黑衣人點上瞭一炷香,插在上頭,跪下磕瞭三個響頭,然後撲到棺材上,大哭起來:“老爺啊!你死得好慘!好慘!”他喃喃喊著。多少個小時的緊張與麻木,都隨著淚水化解開來。 其他的兩個人,忙著在棺材前後穿繩子,穿齣兩個繩圈,用一根木杠,貫穿過去。這棺材沒有“四十八杠”,也沒有“六十四杠”,隻是兩人抬著吊起的單杠。棺材沒有上漆,是廉價的那一種,木質是輕飄飄的。 兩個人一前一後,把棺材抬起來。黑衣人擦瞭眼淚,拿著香,走在前麵。清早四更的天氣,北京已經很寒瞭。 他們快步走著,來到一大片紅牆邊。紅牆上麵鋪著灰瓦,下麵敷著灰泥。他們沿著紅牆走著,紅牆盡頭,便是三座大門。中門大,兩邊各有一座石獅。一位和尚站在中間,招呼他們進去。進去右首有一間房,房中擺好兩個長闆凳,棺材就放在闆凳上。 “都準備好(瞭)?”黑衣人問。 “都準備好瞭,”和尚答,“我們立刻開始做佛事。” “愈快愈好。今天晚上我們來啓靈。” “埋在哪裏?” “埋在廣渠門臥佛寺街東邊。那邊不招眼,不太有人注意。” “很好,很好。”和尚閤十說,“佘先生真是義士!佘先生肯在這樣犯忌的時候,真是人間大仁大勇,我們佩服得很。” “哪裏的話,”黑衣人說,“法師們肯秘密做這一次佛事,超度亡魂,纔是真正令人佩服的。”黑衣人作瞭揖,然後說:“現在佛事就全委托給法師瞭,我要齣去辦點事,準備今晚的啓靈。” “佘先生請便。這邊一切,請放心就是。” 黑衣人再作瞭揖,和另外兩人走齣瞭廟門。邁齣瞭門口,兩人中的一個問黑衣人:“這廟叫什麼啊?” 黑衣人迴身一指,正門上頭有三個大字——“憫忠寺”。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