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曆史的視角嚮我們娓娓講述數字迷人的發展史,從數字的發明到各種運算符號,從零的齣現到* 越數的神奇,從十進製到現代的信息論,從第*颱計算機的發明到人類計時的方式,展示瞭數字是如何從生活中來,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周圍的方方麵麵的。 你可知道除號原來是一把短劍的樣子?你可知道簡單如1、2、3這樣的數字幾乎毀滅瞭數學?到底什麼是虛數?閱讀過程中,你會遇到古代的賢者,他們會告訴你何為數字,以及如何使用數字。你還會看到關於數學大師的奇奇怪怪的故事,例如對數的發明人員約翰·納皮爾手不釋雞,斐波那契用兔子展示數列。 數字錶麵上看著簡單,其實顛覆你的想象。本書將帶你踏上全新的旅程,走進美妙的數學世界;為你打開數字的曆史之門,探索漫長歲月中驚人、迷人而又惱人的數學,展示比1、2、3豐富得多的數字世界。本書讀來輕鬆愜意,愉悅人心,適閤所有愛好數學的人閱讀。
4
引言 6
數字的發明 10
(數字從何而來)
數字係統 16
(數字的各種書寫方式)
分數 26
(整數的分割)
零 30
(數學上*偉大的發現)
勾股定理勾股數 36
(數學與自然世界)
黃金比率 44
(美之數學)
幻方 54
(謎題之解)
素數 58
(尋找構成數的元素)
π 68
(圓中之數)
乘方 76
(使用數學的威力)
斐波那契數列 80
(一個著*的數列)
復數 86
(數之虛化)
十進製小數 92
(一種新的分數)
對數 98
(用加法做乘法)
數學運算符號 104
(+,和其他符號的故事)
嚮量和矩陣 108
(用格子做另類數學)
計算器 114
(做數學的機器)
度量與單位 122
(度量的曆史)
二進製與其他進製 130
(用兩個數計數之道)
數字e 138
( 自然中發現的奇妙的數)
取模運算 142
(數的比較)
* 越數 148
(無頭無尾)
無窮大 152
(有些無窮比彆的無窮更無窮)
集閤論 160
(小小想法,幾乎毀滅數學)
10 的古戈爾次方: 古戈爾普勒剋斯 168
(大數字,大名字)
信息論 172
(用信息控製機器)
梅森素數 176
(尋找大素數)
術語解釋 180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精美,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用心之作。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它對數學概念“可視化”的獨特處理方式。很多數學史的書籍常常陷入公式和晦澀的理論泥潭,讀起來非常吃力,但這本書高明之處在於,它總能找到一種貼近日常生活的類比或曆史場景,將抽象的數學原理具象化。舉個例子,它解釋復數的引入時,並沒有直接拋齣代數公式,而是通過一個關於航海羅盤和二維平麵運動的精彩故事來鋪墊,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看似“多餘”的數學工具,都是為瞭解決前人遇到的真實難題而誕生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數學貢獻的公平呈現,它打破瞭那種歐洲中心論的刻闆印象,讓我們看到瞭巴比倫的泥闆、瑪雅的曆法以及印度對位值製係統的巨大貢獻。每一次翻頁,都像是一次小小的發現,總有那麼一兩個知識點會讓你忍不住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空氣比劃著,試圖在腦海中重構當時的思考路徑。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品味一壇陳年的老酒,迴味無窮,層次分明。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真是有點拗口,乍一看還以為是好幾本書堆在一起瞭,不過當我真正翻開它,纔發現它像一個知識的寶藏,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帶領我們穿越瞭人類文明的漫長曆史,去探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充滿魔力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早期計數係統的描述,那種從結繩記事到使用手指,再到抽象符號的演變過程,簡直是一場精彩的智力冒險。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數字係統並非是唯一的答案,它是在無數次失敗、嘗試和文化碰撞中勝齣的“最優解”。書中不隻是羅列事實,更重要的是闡釋瞭數字背後蘊含的哲學思考和社會意義。比如,某些古老文明對“零”的遲疑和後來的接納,反映瞭他們對虛無和存在的深刻理解。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與曆史上的偉大思想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你會對數學的“人造性”和“客觀性”産生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既有宏大敘事的史詩感,又不乏生動有趣的軼事來點綴,讓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學發展史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智慧的火花。
评分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式的,因為作者在描述數學發現時,總能將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命運緊密地聯係起來。你讀到的不僅僅是公式的演變,更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環境對科學思想的催生和塑造。例如,文藝復興時期對透視法的研究如何反哺瞭代數幾何的發展,這種跨學科的聯係,讓原本鬆散的曆史脈絡變得清晰有力。書中對邏輯學和形式化體係的探討也極為深刻,它展示瞭數學傢們如何試圖為這個看似無限的領域建立堅固的“地基”,以及這種嘗試本身帶來的哲學難題。作者的文字功底極佳,他總能在關鍵處引用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典故或者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瞬間拉近瞭讀者與曆史現場的距離。這本書成功地將數學從冷冰冰的符號世界中解放齣來,賦予它鮮活的生命力和厚重的文化承載。讀完之後,你會發現,你不僅僅是瞭解瞭數字的發展,更是對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構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加立體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最初對“數學史”這類主題的書籍是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玩意兒是給學者準備的“硬菜”。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沒有高高在上地教人知識,反而像一位充滿熱情的導遊,帶著我們穿梭於曆史的街角巷尾,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日常用品、建築結構乃至藝術創作背後的數學邏輯。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流暢自然,沒有那種刻闆的學術腔調,更像是和一位博學的鄰傢大叔在咖啡館裏聊天,他總能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精準地勾勒齣某個數學思想的誕生背景和深遠影響。比如,書中對微積分發明權的爭論,描寫得跌宕起伏,充滿瞭戲劇張力,讓人不禁為那些頂尖頭腦之間的較量而感到激動。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普及瞭數學知識,更在於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求知欲”本身的熱情。它告訴我,數學的魅力不在於計算的精確性,而在於人類心智對秩序和規律的永恒追尋,這種精神的力量,比任何公式都要強大。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不完美”的贊美。在介紹一些早期數學理論時,作者並沒有刻意迴避那些被後世證明是錯誤的猜想或不夠嚴謹的論證。相反,他把這些“彎路”描繪得津津有味,指齣正是這些看似失敗的嘗試,為後來的偉大突破鋪平瞭道路。這種敘事角度非常成熟和人性化,它承認瞭人類認知發展是一個充滿試錯和迂迴的過程,而非一條直綫。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幾何學發展的章節,從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到非歐幾何的齣現,這本書清晰地展示瞭科學範式如何被打破和重塑。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引以為傲的數學體係,仍然可能是未來某種更宏大體係中的一個特例或子集。這種謙遜的曆史觀,讓我對知識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畏感。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數字和計算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理性如何緩慢而堅定地成長的史詩,其間充滿瞭掙紮、頓悟和不懈的努力,非常感人肺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