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國電影史》
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嚮學習電影創作的學生們介紹各個時期主要的藝術運動和藝術思潮、重要的電影藝術傢和代錶性作品等,以求有助於瞭解中國電影的曆史發展綫索和優秀傳統。為適應教學的需要,我們以教學中現有的影徵資料為基礎,著重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介紹中國電影的曆史。我們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同學們在將來的創作中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的民族電影傳統中有益的經驗,推動中國電影的不斷發展。
電影是一門*年輕的藝術。19世紀末,當世界文藝從古典時期邁嚮現代的時候,電影剛剛誕生。在中國,當“五四”之後中國現代文學開始興起的時候,中國電影纔開始故事片創作,無論從內容上和形式上都還沒有擺脫原始狀態。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正努力追趕著現代文藝的步代,並正在逐步走嚮成熟。這使我們無法直接套用傳統的曆史和文學史的分期方法來敘述電影的曆史,而隻能嘗試尋找更能反映中國電影發展道路的方法進行敘述。
目錄
緒論
*一章 “影戲”——中國電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一節 最初的嘗試
第二節 “影戲”——中國主流電影傳統的形成
第三節 新文人的舊電影
第二章 30年代電影(1932年-1937年)
*一節 時代變革帶來瞭電影的變革
第二節 現實主義與左翼電影劇作中的兩種風格
第三節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第四節 在學習中探索
第五節 探索有聲電影的藝術規律
第三章 戰時與戰後(1937年-1949年)
*一節 從延亙到重新高漲
第二節 “影戲”電影統治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文華”與非主流電影的藝術探索
第四章 “十七年”中國電影(1949年-1966年)
*一節 “十七年”中國電影的發展軌跡
第二節 “十七年”各個時期的藝術特點
第三節 “十七年”中國電影的主導樣式及其它
第四節 “十七年”中國電影的小結
第五章 “文革”時期的中國電影(1966年-1976年)
*一節 “紀要”的發錶及江青對中國電影的全盤否定
第二節 “三突齣”的創作原則及樣闆戲電影的攝製“經驗”
第三節 故事片的創作情況
第六章 “新時期”的中國電影(1976年-1989年)
*一節 “恢復時期”的電影創作情況(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二節 *一次創新浪潮(1979年-1980年)
第三節 老導演的新成就
第四節 中年導演的成熟
第五節 青年導演的崛起
第六節 多元化的探索
結束語
主要參考影片
主要參考閱讀文獻
後記
目錄
*一章 電影的誕生
*一節 電影的起源
第二節 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
第三節 喬治·梅裏愛的“銀幕戲劇”
第四節 歐洲的兩種傾嚮
第二章 電影敘事形式的發展
*一節 鮑特及影片《火車大劫案》
第二節 格裏菲斯的電影敘事觀念
第三節 美國默片“喜劇片”敘事
第四節 查爾斯·卓彆林的喜劇觀念
第三章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一節 法國印象主義心理敘事和超現實主義傾嚮的各種流派
第二節 德國錶現主義和現實主義傾嚮的美學追求
第三節 前蘇聯濛太奇學派的理論與實踐的美學探索
第四節 20年代記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第四章 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
*一節 聲音進入電影
第二節 好萊烏的電影企業及製片政策
第三節 類型電影觀念及其模式
第四節 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第五章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一節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
第二節 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
第三節 寫實主義大師讓·雷諾阿
第四節 詩意現實主義的貢獻及誤識
第六章 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一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提齣和聲音進入蘇聯電影
第二節 轉嚮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電影創作
第三節 社會主義視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高潮期
第四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新發展
第七章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
*一節 新現實主義電影産生的背景
第二節 作者與作品、風格與理論
第三節 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
第四節 新現實主義的繼承人們的演變
第八章 民族電影興起中的曰本電影
*一節 日本電影的崛起與戰前發展概況
第二節 戰術時與戰後日本電影形勢和主題
第三節 50年代日本電影的黃金時期
第四節 日本當代電影的發展
第九章 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一節 “新浪潮”——劃時代的作者電影
第二節 “新浪潮”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左岸派”——現實主義的革命新派
第四節 “左岸派”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
第十章 新好萊塢電影與新德國電影
*一節 新好萊烏電影所産生的背景
第二節 新好萊烏時期的電影創作
第三節 新德國電影的初期
第四節 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