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 創傷骨科學精要(中文翻譯版) |
| | 曾用價 | 248.00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版次 | 1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開本 | 16 |
| 作者 | (美)馬剋拉比·布林剋爾(Mark,R.,Brinker) |
| 裝幀 | 圓脊精裝 |
| 頁數 | 380 |
| 字數 | 720000 |
| ISBN編碼 | 9787030571557 |
內容介紹
全書共分為3篇32章。其中上篇分為4章,主要介紹瞭創傷治*的一般原則、骨摺治*的原則、畸形矯正原則,以及生物力學和生物材料,對全書起到瞭提綱挈領的作用。中篇成人創傷是全書的重點,按損傷發生的部位分下肢損傷、骨盆與髖臼損傷、上肢損傷、脊柱損傷四部分進行闡述。下篇兒童創傷主要介紹瞭兒童創傷的治*特點及相關進展情況。全書內容係統,知識點新,語句精練,圖文並茂,是目前該領域*新的且較為詳盡全麵的創傷學精品著作。
目錄
目錄
上篇 概述
中篇 成人創傷
第*部分 下肢損傷
第1章 創傷治*的一般原則 2
一、高級治*中心創傷生命支持 2
二、休剋 3
三、閤並傷 4
四、其他創傷相關主題 8
五、多發傷的骨科治* 11
六、創傷相關並發癥 11
七、其他肌肉骨骼創傷 14
八、總結 15
第2章 骨摺治*的原則 16
一、骨摺概述 16
二、骨摺的治* 19
三、成骨和骨摺愈閤的生物學 20
四、骨移植物 22
五、牽張成骨技術 23
六、影像學 24
七、骨摺並發癥 25
第3章 畸形矯正原則 29
一、下肢畸形的後果 29
二、畸形矢量的構成要素 29
三、矯正畸形必需的因素 29
四、下肢力綫 29
五、股骨和脛骨力綫 31
六、關節方嚮 32
七、識彆存在的下肢骨骼畸形 36
八、 測量成角畸形:幅度、位置、CORA概念 37
九、前後位畸形角的測量 38
十、測量側麵成角畸形 39
十一、水平麵成角畸形測量(軸嚮鏇轉) 39
十二、平移的測量 39
十三、畸形方嚮的測量:斜麵畸形 40
十四、畸形矯正常識 41
第4章 生物力學和生物材料 43
一、生物力學 43
二、生物材料 46
第5章 股骨頸和股骨轉子間骨摺 52
一、介紹 52
二、股骨頸骨摺 52
三、股骨轉子間骨摺 57
第6章 股骨乾骨摺和股骨粗隆下骨摺 60
一、概述 60
二、評估 60
三、骨摺分型 61
四、閤並傷 62
五、治*方式和治*原則 63
六、解剖生物力學的注意事項與外科技術 64
七、急性外傷並發癥 65
八、治*的中長期並發癥 65
九、骨不愈閤 66
十、畸形愈閤 66
十一、其他問題和特殊的思考 66
第7章 股骨髁上骨摺 67
一、評估 67
二、早期處理 69
三、標準治* 69
四、術前計劃 72
五、並發癥的預防 74
第8章 膝關節脫位、骨摺脫位、韌帶損傷 75
一、 概述 75
二、膝關節脫位 75
三、膝關節骨摺脫位 84
四、上脛腓關節脫位 86
第9章 膝關節伸膝裝置損傷 88
一、髕骨骨摺 88
二、髕腱斷裂 90
三、股四頭肌肌腱斷裂 94
四、脛骨結節骨摺(幼兒) 95
五、髕骨脫位 96
六、股四頭肌挫傷 101
第10章 脛骨平颱骨摺 102
一、概述 102
二、評估 102
三、分類 103
四、閤並傷 105
五、治*方法和治*原則 105
六、解剖因素和手術技巧 106
七、損傷並發癥 107
八、並發癥的治* 107
第11章 脛骨乾骨摺 108
一、概述 108
二、評估 108
三、分型 109
四、閤並損傷 110
五、治*和治*原則 110
六、解剖要點和手術技巧 115
七、損傷的並發癥 118
八、並發癥的治* 118
九、骨不連 118
十、畸形 119
十一、特彆注意事項 119
第12章 脛骨遠端骨摺 121
一、概述 121
二、評估 121
三、損傷分型 121
四、閤並傷 123
五、治* 124
六、解剖注意事項及手術技術、並發癥 128
七、創傷和治*的並發癥 129
第13章 踝關節損傷 130
一、踝關節的骨性損傷 130
二、踝關節的軟組織損傷 134
三、踝關節的脫位和骨摺脫位 136
第14章 足部損傷 137
一、距骨骨摺脫位 137
二、跟骨骨摺和距下關節脫位 142
三、中足損傷 144
四、前足損傷 147
五、骨筋膜隔室綜閤徵 149
六、復雜的局部疼痛綜閤徵 150
七、足部擠壓傷 151
八、足部穿刺傷 151
第二部分 骨盆與髖臼損傷
第15章 骨盆環骨摺 152
一、骨盆骨摺 152
二、骶骨骨摺 160
第16章 髖臼骨摺 162
一、概述 162
二、骨性解剖 162
三、影像學檢查 162
四、分類 166
五、治* 168
六、並發癥 174
第17章 髖關節脫位和股骨頭骨摺 176
一、引言 176
二、髖關節脫位 176
三、股骨頭骨摺 185
第三部分 上肢損傷
第18章 上肢帶骨骨摺和脫位 189
一、肩胛骨骨摺 189
二、肩胛胸廓關節分離 191
三、鎖骨骨摺 191
四、肩鎖關節損傷 193
五、胸鎖關節損傷 195
第19章 肱骨近端骨摺脫位和創傷性肩關節軟組織損傷 197
一、肱骨近端骨摺 197
二、嚴重的肩關節脫位(盂肱關節) 201
三、肩部其他創傷性軟組織損傷 205
四、臂叢神經損傷 207
五、胸長神經麻痹 209
六、四邊區綜閤徵 209
七、胸廓齣口綜閤徵 210
第20章 肱骨乾骨摺 211
一、概述 211
二、解剖 211
三、臨床錶現 211
四、影像學檢查 212
五、治* 212
六、並發癥 214
第21章 肘關節骨摺與脫位 216
一、概述 216
二、肱骨遠端骨摺 216
三、肱骨小頭骨摺 217
四、肘關節脫位 217
五、鷹嘴骨摺 220
六、尺骨近端骨摺 221
七、橈骨頭骨摺 222
八、肘關節損傷的並發癥 223
九、總結 224
第22章 前臂損傷 225
一、概述 225
二、解剖 225
三、手術入路 226
四、體格檢查 226
五、影像學檢查 226
六、特殊損傷類型與治* 226
七、前臂損傷的並發癥 229
第23章 腕關節骨摺與脫位 232
一、橈骨遠端骨摺 232
二、腕骨骨摺 240
三、腕關節脫位與不穩 244
四、下尺橈關節損傷 250
第24章 手外傷 254
一、手的關節損傷 254
二、手部骨摺 260
三、手部軟組織損傷 264
四、指尖和甲床損傷 274
五、燒傷 275
六、高壓噴射損傷 276
七、手部感染 276
八、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區域性疼痛綜閤徵) 277
九、外傷後的晚期效應 278
第四部分 脊柱損傷
第25章 脊髓及其附屬結構的損傷 280
一、概述 280
二、流行病學 280
三、脊髓解剖 281
四、SCI的分類 283
五、脊髓不全綜閤徵 285
六、慢性創傷後綜閤徵 287
七、運動相關的脊髓損傷 287
八、脊髓損傷患者的早期治* 288
九、脊髓損傷後外科手術乾預的時機 290
十、脊髓損傷的恢復 291
第26章 脊柱椎體和韌帶傷及穿透傷處理的一般原則 293
一、頸椎 293
二、胸、腰椎 297
三、脊柱穿透傷 299
第27章 頸椎損傷 302
一、概述 302
二、評估 304
三、損傷分類 307
四、閤並傷 311
五、治*和治*依據 311
六、解剖和生物力學的因素及手術技術 313
七、頸椎損傷的並發癥 315
八、頸椎損傷治*的並發癥 315
九、骨不連 316
十、畸形愈閤及畸形 317
十一、特殊情況 317
第28章 胸腰椎骨摺脫位 318
一、概述 318
二、診斷 321
三、損傷的分類 322
四、非手術治* 324
五、椎管減壓——決策、時機、技術 324
六、脊柱重建和內固定 327
七、並發癥 328
八、特殊胸、腰椎損傷的治* 329
下篇 兒童創傷
第29章 兒童創傷治*的一般原則 332
一、兒童多發傷 332
二、兒童骨摺 334
三、骨摺的一般處理 335
四、骺闆損傷 336
第30章 兒童下肢創傷 339
一、引言 339
二、髖關節骨摺 339
三、股骨乾骨摺 341
四、股骨遠端乾骺端與骨骺骨摺 343
五、髁間隆起骨摺 344
六、半月闆損傷 344
七、膝關節韌帶損傷 344
八、髕骨骨摺 346
九、髕骨脫位 346
十、脛骨結節骨摺 347
十一、脛骨近端骨骺骨摺 347
十二、脛骨和腓骨骨乾骨摺 348
十三、踝部骨摺 350
十四、足部骨摺 351
十五、外傷性截肢 353
第31章 兒童上肢創傷 354
一、肩胛骨骨摺 354
二、鎖骨和胸鎖關節及肩鎖關節的損傷 354
三、肱骨和盂肱關節損傷 355
四、肘部損傷 356
五、尺骨和橈骨損傷 365
六、腕骨骨摺 369
七、掌骨和指骨骨摺 369
第32章 兒童脊柱與骨盆損傷 371
一、兒童脊柱損傷 371
二、兒童骨盆損傷 376
在綫試讀
上篇 概述
第1章 創傷治*的一般原則
一、高級治*中心創傷生命支持
急診送達的創傷患者的初步處理程序包括:病情初步評估、復蘇、初步評估後輔助措施、再次評估、再次評估後輔助措施、重新評估和確定性治*。
(一)病情初步評估
ABCDE法是優先推薦的係統性評估患者生命功能的方法。威脅生命的病情應當被診斷並同時進行處置。
1.頸椎損傷風險患者的氣道維持 在創傷患者中,氣道阻塞可能會立即危及患者的生命,必須視為病情評估的第*要素並進行相應處置。在更詳細的評估結果齣來前,醫護人員必須假定患者存在頸椎損傷的可能,從而對脊髓進行保護。對於伴有意識改變和鎖骨近端鈍性損傷的患者,更應懷疑伴有頸椎損傷。
2.呼吸和通氣 張力性氣胸、連枷胸閤並肺挫傷、大量血胸、開放性氣胸都會對充足的通氣量産生負麵影響。這些異常需要在初步評估階段發現並進行處置。
3.循環係統與控製齣血 大齣血是創傷後可預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創傷後低血壓首先必須考慮是由低血容量引起,除非被證實有其他因素。血容量不足的臨床癥狀包括意識水平下降、皮膚蒼白和脈搏細促。外齣血往往應在這個階段發現並立即控製。
4.功能障礙 神經功能狀態——潛在神經損傷的快速評估應包括意識水平、瞳孔大小和反應性、定位體徵及脊髓損傷的程度(如果存在)。
(1)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GCS評分是一種快速確定外傷患者意識水平的方法,具有判斷預後的價值(錶1-1)。GCS通過評估睜眼反應、運動反應和言語反應來將創傷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進行分類。
(2)意識水平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低灌注、腦損傷、低血糖和乙醇(酒精)或藥物。應立即進行多重評估並對氧閤作用、肺通氣和灌注量進行糾正。同時,應懷疑患者存在直接腦損傷直至排除。
5.暴露或環境控製完全脫去患者的衣物,但要防止低體溫——創傷患者所有的衣物都必須去除,以方便全麵的評估。一旦評估完成,預防體溫過低則非常重要。應采用毛毯保暖、外保溫設備、溫暖的環境和輸注預溫的靜脈注射液體,以防止低體溫。
錶1-1 拉格斯哥昏迷評分(GCS)
(二)復蘇
除瞭氣道和呼吸,循環復蘇也應優先考慮。首先是控製齣血。初始液體復蘇應使用2~3L乳酸林格液。所有輸注的靜脈液體都需要在輸注前或輸注的同時進行預溫。如果液體快速灌注無效,就需要輸入特定血型的血液。在不能馬上獲得特定血型血液的情況下,可以使用O型陰性血液。補液不足可能導緻創傷患者(如有骨盆骨摺、多處長骨骨摺患者)血壓過低。
血清乳酸水平升高(>2.5mmol/L)提示存在低灌注。進一步對此類隱匿性低灌注患者進行骨損傷內固定手術可能導緻顯著的圍術期並發癥,如成人呼吸窘迫綜閤徵。
(三)初步評估後輔助措施
(1)心電圖。
(2)插尿管和胃管。
(3)監護。
1)通氣率、動脈血氣。
2)脈搏血氧飽和度。
3)血壓。
(4)X綫診斷
1)X綫胸片。
2)骨盆前後位X綫片。
3)頸椎側位X綫片:即使是篩查試驗,也不能排除頸椎損傷。
(四)再次評估
再次評估是指完成初次評估並實施復蘇治*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立即再進行一次從頭到足的徹底檢查。
1.病史
AMPLE:是從患者、傢屬或入院前其他相關人員處詢問病史內容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縮略詞。
1)Allergies:過敏史。
2)Medications currently used:近期藥物的使用。
3)Past illnesses/Pregnancy:既往病史及妊娠史。
4)Last meal:*後飲食時間。
5)Events/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injury:受傷相關的原因或環境因素。
2.物理檢查此時進行從頭到足的檢查。醫師需要確定檢查下列部分。
(1)頭部。
(2)頜麵部。
(3)頸椎及頸部。
(4)胸部。
(5)腹部。
(6)會陰、直腸或陰道。
(7)肌肉骨骼。
(8)神經係統。
(五)再次評估後輔助措施
此時,可進行特定的診斷性檢查。這些檢查可能包括四肢的X綫片,頭部、胸部和腹部CT掃描。此外,還有診斷性操作如支氣管鏡、食管鏡等。在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血管造影檢查。
(六)重新評估
重新評估是對外傷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和處置時的一個持續的過程。損傷可能繼續進展而危及患者生命,不明顯的損傷可能會被再次發現。
(七)確定性治*
不同損傷的確定性治*是根據損傷的優先級和患者的生理狀況來確定的。這就需要協調的多專科治*。
二、休剋
休剋是導緻器官灌注和組織氧閤不足的循環係統異常,臨床錶現包括心動過速、脈壓縮小。
(一)失血性休剋
齣血是急性循環血容量丟失。血容量減少幾乎發生在所有的多發傷患者中。齣血是休剋*常見的原因。
1.齣血的分類
(1)Ⅰ類齣血:特點是生理參數(心率、血壓、尿量等)無明顯的變化,失血量<15%(<750ml)。
(2)Ⅱ類齣血:特點是輕度心動過速(>100次/分),血壓中度降低,尿量有所減少(每小時20~30ml)。代錶血液損失15%~30%(750~1500ml)。
(3)Ⅲ類齣血:特點是中度心動過速(>120次/分),血壓下降並尿量減少(每小時5~15ml)。患者通常意識混亂,代錶血液損失30%~40%(1500~2000ml)。
(4)Ⅳ類齣血:特點是重度心動過速(>140次/分),血壓下降,尿量極少可以忽略不計。患者昏睡。代錶血液損失>40%(>2000ml)。
2.主要部位骨摺的失血主要部位骨摺,可能導緻失血量達到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程度。
(1)脛骨、肱骨骨摺:多達750ml(1.5U)失血。
(2)股骨骨摺:多達1500ml(3U)失血。
(3)骨盆骨摺:可能多達數升的血液積聚在腹膜後間隙與骨盆骨摺連接處。*大的平均輸血量發生在前後擠壓型骨盆骨摺患者中。
(二)非失血性休剋
1.神經源性休剋可由於頸脊髓損傷患者的心髒及外周血管係統發生失交感神經支配引起。四肢的失交感神經支配將導緻血管舒張、靜脈迴流不暢及低血壓。因為對心髒搏動起拮抗作用的迷走神經在低血壓時無法誘發心動過速。神經源性休剋的臨床錶現是低血壓和心動過緩。一般通過氣囊漂浮導管(Swan-Ganz導管)進行血流動力學狀況的監測。
2.心源性休剋可能是由鈍性傷、心髒壓塞、空氣栓塞或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功能障礙而導緻。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和中心靜脈壓監測對此診斷有意義。
3.張力性氣胸是由於帶有活瓣的氣胸導緻的胸腔壓力增加所緻。當空氣進入胸膜腔後不能逸齣,將導緻縱隔移位,繼發靜脈迴流和心排血量受損。臨床錶現包括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皮下氣腫和氣管偏移。此時不必行X綫檢查,需行緊急減壓術。
4.感染性休剋可能由感染導緻。在創傷患者中,這種情況更多發生於遠期的腹部穿透傷。
三、閤並傷
(一)腦外傷
治*腦外傷(TBI)患者的指導原則之一是防止繼發性腦損傷,如低氧血癥和低血容量狀態。顱腦損傷患者異位骨化(HO)的風險會增加。
1.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 用於對伴有顱腦損傷患者的損傷程度進行分層分析。
(1)輕度腦損傷(GCS14~15分):輕度腦損傷患者常有短暫的意識喪失(LOC),可能會有失憶。大部分患者恢復良好,但約有3%的患者會意外惡化。如果患者意識喪失超過5分鍾、失憶、嚴重的頭痛、GCS<15分和(或)局竈性神經功能缺損,需考慮行頭部CT掃描。
1)腦震蕩:經常被用來描述輕度創傷性腦損傷。
2)運動相關的腦震蕩:腦震蕩後返迴運動場的建議是依據承受震蕩程度和次數的分級提齣(錶1-2)。
①1級(輕度):無意識喪失(LOC)。遺忘或癥狀少於30分鍾。
②2級(中度):LOC少於1分鍾。遺忘或癥狀持續30分鍾至24小時。
③3級(重度):LOC超過1分鍾;遺忘超過24小時;腦震蕩後癥狀超過7天。
(2)中度腦損傷(GCS9~13分):所有患者需要做頭顱CT、基礎抽血檢查,並收入神經外科病區。
(3)重度腦損傷(GCS3~8分):重度腦損傷患者需要多學科乾預,以確保適當的治*,其他危及生命的損傷復蘇和急診神經外科處置。
錶1-2 腦震蕩後返迴運動場的建議
2.腦外傷的解剖分類(圖1-1)
圖1-1 CT掃描提示硬膜外血腫(A)、硬膜下血腫(B)(右箭頭;該患者在彎麯箭頭處也具有實質內挫傷和中心箭頭所示蛛網膜下腔齣血)和顱內齣血(C)
(1)彌漫性腦損傷:包括從輕度腦損傷至嚴重缺血性腦損傷的廣泛損傷。
(2)硬膜外血腫:位於硬腦膜和顱骨之間。通常繼發於顱骨骨摺的腦膜中動脈撕裂所緻。
(3)硬膜下血腫:位於硬腦膜下,由腦錶麵小血管損傷導緻。硬膜下血腫相比較於硬膜外血腫常引起更嚴重的腦損傷。
(4)挫傷及顱內血腫:顱內挫傷或血腫可以發生在任何位置,但它們*常發生於額葉或顳葉。挫傷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演變為顱內血腫,這時需要緊急行血腫清除術。
3.腦外傷治*
(1)初步評估:包括氣道、呼吸、循環的評價。
(2)神經係統檢查。
(3)診斷程序:頸椎係列X綫片、顱內狀況的CT掃描。
(4)靜脈輸液:維持正常血容量對腦外傷治*很重要。低滲液體和葡萄糖溶液都不再推薦使用,低鈉血癥需引起警惕。
(5)過度通氣:對處於嚴密監護下的患者,可以通過過度換氣以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增加血管收縮,從而降低顱內壓。
(6)藥物:許多輔助藥物可以使用,但需谘詢神經專科醫師。
(二)胸部外傷
1.張力性氣胸 見本章第二部分中的描述。
2.開放性氣胸 又稱為“吸入性胸部創傷”。它發生時,常有一個大的胸壁缺損。這個通嚮外部環境的開口,使胸壁失去産生胸膜腔內負壓的能力,從而無法使肺部膨脹。治*方法是使用三邊粘貼的閉塞敷料以封閉胸壁缺口。這就形成瞭一個活瓣,該活瓣允許空氣逸齣,但不能通過胸壁缺口進入。
3.連枷胸 是兩處或多處發生兩根或多根肋骨骨摺導緻胸壁活動嚴重受損,緻該節段在呼吸活動時齣現反常運動。並發的肺挫傷纔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床治*的真正挑戰。肺挫傷可能導緻氧閤的嚴重損害。治*方法包括確保足夠的通氣量和適當的液體輸入,避免受傷的肺部液體超負荷。機械通氣可能是必要的。
4.大量血胸 發生於大量血液(>1500ml)積聚在胸腔內。大量血胸可導緻肺壓縮和通氣的損害。應同時緊急恢復血容量和胸腔引流。對持續齣血患者可能需要行開胸治*術。
5.心髒壓塞 是由於心包中的流體積聚。診斷方法被描述為貝剋三聯徵:靜脈壓升高(頸靜脈怒張)、動脈壓降低和心音低沉。創傷超聲重點評估(FAST)或心包穿刺可能有助於確診。心包穿刺是診斷,同時也是治*手段。
6.簡單氣胸 可能與胸椎骨摺和肩胛骨骨摺有關。齣現呼吸音減弱和叩診過清音,直立呼氣相X綫胸片有助於診斷。治*主要是放置胸腔引流管。
7.肺挫傷 可導緻呼吸衰竭。如果患者齣現低氧血癥,治*上包括氣管插管和輔助通氣。
8.鈍性心髒損傷 可導緻心搏驟停(“心髒震蕩”)、心髒挫傷、心髒瓣膜的破壞或心腔破裂。
9.主動脈破裂 通常發生於快速中突然減速所緻損傷中。放射綫癥狀包括縱隔增寬,主動脈弓閉鎖,氣管偏嚮右側,肺動脈和主動脈之間的空間閉塞,左主支氣管的壓低,食管嚮右側偏離,氣管紋理增粗,椎旁界麵增寬,胸膜帽或心尖帽齣現,左側血胸,第1肋或第2肋或肩胛骨骨摺。
10.膈肌損傷 通常發生在左側,並且可以在胸部X綫片上發現。
(三)腹部外傷
腹部外傷齣現頻率的不同取決於損傷的機製為穿透性損傷或鈍性損傷。腹部鈍性損傷可能通過擠壓造成內髒的損傷;脾是*常受損的器官,其次是肝。穿透傷,如刺傷和槍傷,直接撕裂或貫穿內髒。
1.腹部鈍性損傷
(1)膈肌:膈肌破裂可在胸部X綫片上通過半膈影抬高或模糊、異常氣體影或鼻胃管進入胸腔來識彆。
(2)十二指腸:十二指腸破裂,可能會齣現在對腹部的直接打擊。在CT片上腹膜後空氣可能提示這種損傷。
(3)胰腺:如果患者血清澱粉酶水平持續升高應懷疑胰腺損傷。
(4)泌尿生殖器官:所有血尿患者應懷疑有泌尿生殖係統損傷。並發損傷和損傷的機製可能有助於損傷的定位。腎損傷往往與直接側麵外傷有關,而低位的泌尿生殖器官損傷,如尿道和膀胱損傷,與骨盆前環骨摺有關。
(5)小腸:對齣現橫跨腹部“安全帶徵”或腰椎屈麯分離型骨摺脫位的患者應懷疑小腸損傷。
(6)實體器官:肝、脾或腎的撕裂傷可導緻威脅生命的大齣血。在病情穩定的患者,較少齣現這些損傷。有實體器官損傷和持續大齣血證據的患者須緊急行剖腹探查術。
2.腹部穿透傷 有低血壓、腹膜炎,伴或不伴內髒脫齣的穿透傷患者具有急診剖腹探查的指徵。
3.評估
(1)病史:確定事故的類型則很重要。在汽車事故,確定是否使用安全帶或其他約束物。在穿透傷患者,確定使用的武器類型也很有意義。
(2)體徵:肌肉不自主保護性收縮、反跳痛,X綫胸片中膈下遊離氣體提示腹部損傷。
(3)檢查
1)診斷性腹腔穿刺(DPL):陽性結果為每立方毫升中有超過100000個紅細胞,超過500個白細胞或革蘭染色呈陽性。骨盆骨摺可導緻診斷性腹腔穿刺呈假陽性,所以應該在這些患者臍上部分進行穿刺。
2)超聲檢查。
3)CT掃描。
(四)胃腸道
胃腸道創傷範圍包括腸梗阻(治*使用鼻胃管和抑酸藥)至上消化道齣血。術後腸梗阻在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中更多見。上消化道齣血更常見於既往有潰瘍病史、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創傷和吸煙的患者。胃腸道齣血的治*包括灌洗、應用抑酸藥和H2受體阻滯藥。更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管加壓素(胃左動脈)。
(五)泌尿生殖係統
1.尿路感染 是*常見的院內感染,已有的尿路感染需要在術前進行處理。手術後24小時拔除尿管可減少術後尿路感染率;長期導尿會增加尿路感染發生率。尿路感染可能增加術後傷口感染的風險。
2.泌尿生殖係統損傷 逆行尿路造影是評估移位骨盆前環骨摺患者低位泌尿生殖係統損傷的*好方法。陰囊直接外傷後的鑒彆診斷包括挫傷、睾丸破裂、附睾破裂和睾丸扭轉。急診泌尿外科評估和會診是必需的。
3.前列腺增生 引起尿瀦留;如果病史、體格檢查(前列腺)及尿流學檢查(每秒峰值流量<17ml)提示異常,應請泌尿外科醫師會診。
4.急性腎小管壞死 在創傷患者可引起腎衰竭。此類患者早期堿化尿液至關重要。
(六)皮膚及軟組織損傷
1.熱損傷
(1)燒傷
1)評估:排除吸入性損傷非常有必要;吸入性損傷的體徵包括麵部燒傷、麵部和頭發燒焦、咽部積碳、痰中積碳、除去所有衣物停止燃燒則非常重要。
2)定義:a.一度燒傷,涉及錶皮層;b.二度燒傷,涉及真皮層;c.三度燒傷,涉及皮下組織;d.四度燒傷,涉及深部組織。
3)計算身體燒傷麵積:包括“九分法”(圖1-2)。
創傷骨科學精要:精雕細琢,引領實踐 一本融匯經典理念與前沿技術,為骨科醫生量身打造的臨床指南 在波詭雲譎的骨科世界中,創傷的處理無疑是最具挑戰性與考驗性的領域之一。每一次精準的診斷,每一次果斷的手術決策,都關係到患者的康復與生命的質量。正因如此,一本兼具深度與廣度,能夠係統梳理創傷骨科學精髓,並能指引臨床實踐的權威著作,顯得尤為重要。《創傷骨科學精要(中文翻譯版)》便是這樣一本力作。由國際知名創傷骨科專傢馬剋拉比·布林剋爾(Markus Blöchinger)教授傾力編著,並由國內權威的科學齣版社精心引進翻譯,這本書猶如一座巍峨的知識燈塔,照亮瞭無數骨科醫生在麵對復雜創傷時的前行之路。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骨摺分類與治療方案的教科書,而是以一種更加精煉、更富戰略性的視角,深入剖析瞭創傷骨科學的本質。它不僅涵蓋瞭從骨骼解剖、生物力學基礎到各種常見及復雜骨摺的處理原則,更著重於強調“精要”二字。這意味著,作者在浩瀚的創傷骨科知識海洋中,精心提煉齣最核心、最關鍵、最能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與技術,去蕪存菁,去僞存真,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套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易於理解和應用的知識體係。 宏觀視角,奠定堅實理論基石 《創傷骨科學精要》的精髓首先體現在其宏觀的理論框架構建上。作者深知,脫離瞭基礎理論的實踐,往往是盲目的。因此,本書在開篇就係統地迴顧瞭骨骼的解剖學結構、組織學特性以及關鍵的生物力學原理。這部分內容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緊密聯係臨床實際,解釋瞭為何特定的損傷機製會導緻特定的骨摺類型,以及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力學因素以達到最佳的愈閤效果。例如,關於骨摺愈閤的生理學機製,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骨摺早期血腫機化、縴維連接、骨性連接和骨骼重塑的各個階段,更將其與不同的固定方式、愈閤不良的風險因素聯係起來,讓讀者深刻理解“為什麼”這樣治療。 在基礎理論之上,本書對創傷骨科的核心原則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包括瞭創傷評估的“ABCDE”原則,損傷控製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的理念與實踐,感染性骨摺的預防與處理,以及創傷性關節強直的預防與管理。這些原則構成瞭處理任何骨科創傷的基石,對於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至關重要。作者通過大量臨床案例的解析,生動地展示瞭這些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讓讀者在掌握理論的同時,也獲得瞭寶貴的實踐經驗。 精細入微,聚焦臨床核心技術 如果說宏觀視角是本書的骨架,那麼精細入微的技術解析便是其血肉。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各種創傷處理技術的詳盡闡述,並且這些闡述都圍繞著“精要”二字展開,重點突齣,直擊要害。無論是開放復位內固定(ORIF)、微創內固定(MIPO)、外固定架的應用,還是關節置換術在創傷治療中的角色,作者都以一種高度概括而又不失細節的方式進行講解。 對於每一種主要的骨摺類型,本書都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治療思路。從最初的診斷影像學判讀,到術前規劃,再到具體的手術入路選擇、器械使用技巧,以及術後的康復管理,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例如,在處理股骨近端骨摺時,作者會詳細分析不同分型的適應癥,對於髓內釘、鋼闆螺釘等不同固定方式的優缺點進行對比,並重點強調瞭防止股骨頭缺血壞死和股骨近端不穩的的關鍵技術要點。 本書在處理復雜創傷,如粉碎性骨摺、開放性骨摺、多發傷以及陳舊性骨摺方麵,尤其展現瞭其獨到的見解。作者並非簡單地給齣萬能的解決方案,而是強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骨摺的特點以及損傷的程度,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開放性骨摺,本書詳細闡述瞭Gustilo-Anderson分型在指導清創、抗生素選擇和二期修復中的作用,以及植骨、骨延長、肌皮瓣移植等重建技術的應用。 前沿視野,融閤時代發展 《創傷骨科學精要》並非一本停滯不前的經典,它同樣緊密關注著創傷骨科學的最新發展。書中融入瞭近年來在微創技術、影像學引導技術、生物材料以及康復工程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例如,在骨摺的影像學診斷方麵,除瞭傳統的X光片和CT,本書還提及瞭MRI在軟組織損傷評估中的作用,以及三維重建技術在術前規劃中的優勢。 在手術技術方麵,作者也介紹瞭微創內固定技術(MIPO)在減少組織損傷、縮短恢復時間方麵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精確的解剖復位和力綫復位來實現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對於一些棘手的骨摺,例如骨不連、畸形愈閤,本書也提供瞭更新的治療理念和技術,包括生長因子、細胞療法以及新的內固定器械的應用。 實踐導嚮,助力臨床成長 本書最令人稱贊的特質之一,便是其強烈的實踐導嚮。作者深知,醫生的成長離不開臨床實踐的磨煉。因此,《創傷骨科學精要》在內容編排上,始終將臨床應用放在首位。理論知識的講解,總是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生動的插圖、清晰的手術步驟演示,都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可讀性和指導性。 書中融入瞭大量的臨床經驗和“技巧”,這些往往是書本上難以獲得的寶貴財富。例如,在講到骨摺復位時,作者會提示一些“秘訣”,比如如何利用牽引器械巧妙地調整骨塊的對綫;在講解內固定器械的選擇時,會提示根據骨摺類型、患者體型和骨質情況,做齣最恰當的判斷。這些“言傳身教”般的指導,對於初入創傷骨科的年輕醫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此外,本書還特彆強調瞭圍手術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術前評估、術後疼痛管理、抗凝治療、感染預防以及早期的康復訓練。這些看似“細節”的環節,往往對患者的最終預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者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為讀者提供瞭詳盡的指導,幫助他們全麵提升患者的治療體驗和預後。 麵嚮未來,啓迪創新思維 《創傷骨科學精要》並非僅僅停留在對現有知識的梳理與整閤,它更像是對未來創傷骨科發展的一種啓迪。通過對經典理論的重溫,對前沿技術的介紹,以及對臨床實踐的深刻反思,本書能夠激發讀者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醫學領域,隻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總而言之,《創傷骨科學精要(中文翻譯版)》是一部集理論深度、技術廣度、臨床實用性和前沿視野於一體的經典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位值得信賴的臨床夥伴。對於每一位有誌於在創傷骨科領域深耕的醫生而言,這本書都將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是他們攀登醫學高峰的重要階梯。通過研讀此書,您將能夠更精準地診斷,更自信地手術,更從容地麵對創傷骨科的每一次挑戰,最終為患者的健康與幸福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