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72395
條碼:9787511872395
圖書名稱:黨員領導乾部常用黨紀條規選編
定價:38
作者:法律齣版社法規中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5-05-01
目錄
基礎規定
中共産黨章程
(中共産黨第十八次全代錶大會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過)
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乾準則
(1980年2月29日中共産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共産黨黨員領導乾部廉潔從政若乾準則
(2010年1月18日)
《中共産黨黨員領導乾部廉潔從政若乾準則》實施辦法
(2011年3月22日)
中共産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
(2004年9月22日)
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乾規定
(2009年7月12日)
農村基層乾部廉潔履行職責若乾規定(試行)
(2011年5月23日)
組織選舉
中共産黨全代錶大會和地方各級代錶大會代錶任期製暫行條例
(2008年5月5日)
中共産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
(1994年1月26日)
中共産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
(1990年6月27日)
中共産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
(1996年4月5日)
中共産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1999年2月13日)
選拔任用
黨政領導乾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2014年1月14日)
黨政領導乾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辦法(試行)
(2003年6月19日)
黨政領導乾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2010年3月7日)
中共中央於地方黨委嚮地方推薦領導乾部的若乾規定
(1990年1月12日)
黨政領導乾部考核工作暫行規定(節錄)
(1998年5月26日)
於受黨紀處分的黨政工作人員年度考核有問題的意見
(1998年4月8日)
監督檢查
中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2003年12月31日)
中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
(2009年7月2日)
於領導乾部報告個人有事項的規定
(2010年5月26日)
中共産黨紀律檢查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1994年3月25日)
中共産黨紀律檢查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
(1994年3月25日)
中共産黨紀律檢查控告申訴工作條例
(1993年8月22日)
於對黨員領導乾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
(2005年12月19日)
於黨員領導乾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
(2005年12月19日)
公務活動規範
黨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
(2013年11月18日)
黨政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2013年12月1日)
黨政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
(2011年1月6日)
中央和會議費管理辦法
(2013年9月13日)
中央和培訓費管理辦法
(2013年12月29日)
中央和差旅費管理辦法
(2013年12月31日)
違紀處分
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
(2003年12月31日)
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12年2月4日)
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廉潔自律“七項要求”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08年6月6日)
違反《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乾規定》行為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解釋
(2012年2月4日)
用公款齣(境)旅遊及相違紀行為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10年6月9日)
黨員領導乾部違反規定插手乾預工程建設領域行為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10年5月7日)
設立“小金庫”和使用“小金庫”款項違紀行為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09年7月24日)
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08年7月4日)
行政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年4月4日務院第173次常務會議通過)
於黨的、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公務員參照執行《行政公務員處分條例》的通知
(2013年5月25日)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2009年12月31日)
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
(2007年5月14日)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
(2012年8月22日)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2004年11月30日務院令第427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務院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內容: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於全麵推進依法治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齣:“黨的紀律是黨內規矩。黨規黨紀嚴於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乾部不僅要模範遵守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鬥爭。”
用製度規範行為,是黨的各級組織和紀檢處理違紀行為的基本依據,是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切實維護黨的紀律的有力武器,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是對廣大黨員進行紀律教育的生動教材。
學習貫徹黨紀條規,是廣大黨員乾部樹立法治意識、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的基礎。黨紀條規眾多,我們選取重要、常用的黨紀條規進行分類匯編成冊,內容全麵,覆蓋麵廣,實用性強,供廣大黨員領導乾部學習使用。
我是一名對政治理論和黨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黨員,盡管我並非領導乾部,但我始終認為,理解和學習黨紀條規是我們每個黨員應盡的責任。這本《黨員領導乾部常用黨紀條規選編》雖然書名中有“領導乾部”,但我覺得它的內容對於每一個想要深入瞭解黨的規矩的黨員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條規的溯源和發展脈絡的介紹,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規章製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作用。書中對一些復雜概念的解釋也相當到位,避免瞭生硬的理論說教,而是用更易於理解的語言和更貼近實際的例子來闡述。我嘗試著學習瞭其中關於群眾紀律的部分,讓我對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利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黨紀條規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评分我是一位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的老黨員,見證瞭黨紀條規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次偶然翻閱瞭這本《黨員領導乾部常用黨紀條規選編》,確實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選編角度非常獨特,它更側重於那些與我們日常工作緊密相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條規。我尤其注意到其中對一些新齣颱的黨內法規的梳理和解讀,這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一綫工作、有時難以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政策的同誌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嘗試著閱讀瞭其中關於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的部分,發現其論述非常清晰,邏輯嚴謹,而且引用瞭很多鮮活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於真實的黨內生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我深以為然,隻有將條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纔能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綫。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自身在黨內的職責和義務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瞭我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的決心。
评分這本《黨員領導乾部常用黨紀條規選編》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其豐富的條規內容。作為一名剛剛走上領導崗位不久的年輕乾部,我一直深感自身在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上的不足,尤其是在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紀律方麵,總覺得需要一個權威的參考。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我最看重的是它對一些核心條規的解讀,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其背後的邏輯和意義,這對於我理解和貫徹落實黨中央的精神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一些經典案例的引用,這些案例都具有很強的代錶性和警示性,能夠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違紀的嚴重後果,從而時刻保持警醒。我試著結閤自己的一些工作實際去對照學習,發現書中很多內容都能觸及到我們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在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方麵,就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藉鑒的經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幫助我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業務能力。
评分這本書我最近纔入手,說實話,在買之前我也猶豫過,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不少,怎麼挑纔不會踩雷也是個學問。拿到手後,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厚實有質感,書頁的印刷也相當清晰,這一點就讓人覺得很舒服。我是一名基層黨員,平時工作之初,會接觸到很多與群眾相關的事務,也深知閤規閤法的重要性。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細讀,但隨意翻瞭幾頁,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嚴謹性。它不是那種空洞理論的堆砌,而是圍繞著我們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具體場景,給齣瞭一些指導性的內容。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群眾工作紀律的部分,裏麵提到的一些案例分析,雖然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研究,但隱約能感覺到對我們平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模糊地帶,有很好的廓清作用。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它像一個可靠的參謀,能在關鍵時刻給予我正確的指引。我期待著能花更多時間去消化吸收其中的精髓,希望它能幫助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遊刃有餘,也更加嚴於律己。
评分自從我開始在新的崗位上承擔更多的責任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工作能力的書籍。偶然間,我接觸到瞭這本《黨員領導乾部常用黨紀條規選編》,讀完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瞭它帶來的深刻影響。這本書的編排設計非常人性化,它將復雜的黨紀條規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歸納,使得我們可以更有條理地進行學習。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重要條規的深入解讀,它不僅僅是機械地羅列條文,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條文的深層含義和實際應用。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聯想到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並從中獲得瞭很多啓發。比如,在關於廉潔自律的章節中,書中列舉瞭許多具體的行為規範,這讓我對自己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有瞭更明確的界限和要求。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在復雜的局麵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也幫助我不斷地自我反省和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