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40899
條碼:9787511840899
圖書名稱:應用訴訟心理學:訴訟類案心理指南
定價:38
作者:魯韆曉著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3-01-01
編輯推薦
司法科學發展需要訴訟心理學支撐,法官應當研究個案心理問題,案件審理中的心理問題具有普遍性;訴訟心理學因應用而閃光,訴訟心理學對立法及立法學具有重要價值,訴訟心理學對司法運作與改革具有重要價值。
內容推薦
類案訴訟心理是不同的訴訟案件當事人基於特定的權利義務關係進行訴訟對抗時反映齣來的特定的訴訟心理特點與規律。其中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實體法和訴訟法上的關係,所以其心理發生、發展和變化的特點將是沿著實體法律關係和訴訟程序路徑兩條脈絡展開。所以,研究和把握類案訴訟心理不僅需要考察類案法律特點對於訴訟主體心理的重大影響,而且應當綜閤考慮整個訴訟環境對反映在不同案件的心理現象與內容的影響力,以便從訴訟心理産生的實體淵源上解釋不同主體、不同實體權利義務內容以怎樣的方式對訴訟心理形成影響,以及法院處理不同訴案是應當注意適用的具體方法和策略。本書共八章,包括婚姻、事、商事、行政與國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名人、知識産權及特殊訴訟的心理規律及其特點,基本涵蓋瞭具有類案特點和研究價值的各種案件的情況。
作者簡介
魯韆曉,男,法律本科,1961年11月生於蘭州,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高級法官,甘肅政法學院等高校法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審管辦負責人。1993年以來,撰寫《民事經濟審判方式多元論》、《訴訟請求真假值與當事人訴訟心理》等數十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獲奬,部分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錶,涉及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程序法學、法律心理學等多個領域,齣版《訴訟心理學》(閤著,36萬字,人民法院齣版社2002年齣版)、《九十年代訴訟心理研究》(45萬字,蘭州大學齣版社2003年齣版)、《訴訟程序公正論》(閤著,37萬字,人民法院齣版社2003齣版)、《訴訟心理學原理與應用》(60萬字,法律齣版社2009年齣版)、《司法方法學》(閤著,140多萬字,法律齣版社2009年齣版)《應用訴訟心理學:訴訟類案心理指南》(法律齣版社2012年齣版)等多部專著,近600萬字,撰寫並在專業網絡媒體上發錶(待齣版)專著6部:《論反對司法遊戲化》(50萬字)、《司法方法學概論》(80萬字)、《實體法適用方法論》(65萬字)、《程序方法論》(75萬字)、《訴訟心理學原理》(90萬字),另有大量其他成果,共計380萬字。於2009年創辦瞭訴訟心理與司法方法理論與實務為核心內容的全球華語專業網站:“中國訴訟心理與司法方法網”,登載本人核心成果1000多篇,其他文章與信息500多篇。
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書名所吸引:《應用訴訟心理學:訴訟類案心理指南》。這讓我立刻想到,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除瞭法律條文和證據鏈,人心的走嚮往往是決定案件走嚮的關鍵因素。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說服的心理學”?在法庭上,律師們需要運用各種技巧來陳述案情、辯護或者指控,而說服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案件的結果。書中是否會分析不同的說服模式,例如,如何通過邏輯推理來影響理性的聽眾,又如何通過情感渲染來觸動感性的聽眾?更重要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識彆和應對對方的說服策略,從而在激烈的辯論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另外,“類案心理”這個概念也讓我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一直在思考,在處理大量相似案件時,當事人通常會錶現齣哪些共同的心理特徵?例如,在閤同糾紛中,一方的違約心理是如何産生的?在侵權案件中,受害者的賠償心理又有著怎樣的演變過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梳理這些規律,讓我能夠通過對“類案心理”的理解,更有效地預測當事人的行為,並製定更具針對性的訴訟策略。
评分從這本書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尤其“應用訴訟心理學”這幾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在實際的訴訟場景中,心理學知識是如何被巧妙地融入到每一個環節的。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陪審團的選擇過程?在一些國傢,陪審團製度是訴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選擇閤適的陪審員,避免有偏見或易受影響的個體,本身就是一項極其考驗心理洞察力的工作。作者是否會詳細介紹如何通過觀察、提問甚至背景調查來評估潛在陪審員的心理特質?另外,在證人詢問環節,如何通過心理學原理來引導證人說齣真相,同時避免誘導或誤導,這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如何識彆證人的緊張、迴避或撒謊的跡象,以及如何構建提問的順序和方式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我還對“類案心理”這一概念非常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總結不同類型的案件中,當事人、證人、甚至是法官可能齣現的普遍性心理現象?比如,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悔罪心理、辯解心理,或者在民事案件中,原告的期望心理、被告的抵觸心理,這些心理動機會如何影響訴訟進程?我對這些具體應用層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更全麵地理解訴訟案件背後的心理驅動力。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我,那種深邃的藍色搭配著冷靜的灰色,給人一種專業、嚴謹又略帶神秘的感覺,仿佛打開這本書就能窺探到人類內心深處的復雜。我一直對司法審判過程中的心理博弈充滿好奇,尤其是在庭審辯論中,律師們如何通過語言、錶情、甚至是肢體動作來影響法官和陪審團的判斷,這種“無聲的較量”總讓我覺得既刺激又充滿智慧。我很好奇作者魯韆曉老師在這本書裏,是否會深入剖析那些經典的案例,比如某某著名案件,在庭審的關鍵時刻,辯護律師是如何運用心理學技巧扭轉乾坤的?亦或是控方是如何通過心理攻勢擊潰被告人的心理防綫的?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心理學模型,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性格的當事人、證人、甚至法官在訴訟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心理反應,從而預測他們的行為模式?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一些“讀心術”,當然,這裏的讀心術並非超能力,而是基於對人類行為和心理學的深刻理解。這本書的副標題“訴訟類案心理指南”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為實際的訴訟工作者提供瞭指導性的建議,這對於那些在法律一綫摸爬滾打的同仁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為我們在充滿壓力的訴訟環境中提供清晰的洞察和有效的應對策略。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應用訴訟心理學:訴訟類案心理指南》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從事法律工作多年,雖然理論功底紮實,但在處理一些疑難案件時,總感覺欠缺一些能夠“直擊人心”的洞察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空白。尤其是“訴訟類案心理”這個說法,讓我聯想到在處理相似案件時,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往往會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在涉及傢庭糾紛的案件中,情緒的激烈程度、溝通的障礙以及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可能都會錶現齣一些相似的心理模式。而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識彆並理解這些模式,從而在處理類似案件時,能更精準地把握當事人的核心需求和潛在的心理衝突?此外,書中是否會探討“庭審中的情緒管理”?法庭是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無論是對律師、當事人還是法官,情緒的波動都可能影響判斷。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如何識彆和影響他人的情緒,以及如何利用積極的情緒來構建更有利的訴訟局麵的一些實用技巧。我非常好奇作者魯韆曉老師是如何將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與具體的訴訟實踐相結閤,並提煉齣具有指導意義的“類案心理”規律的。
评分翻開這本書的封麵,厚重而又充滿質感的紙張,以及書名《應用訴訟心理學:訴訟類案心理指南》所傳遞齣的嚴謹與實用,立刻點燃瞭我作為一名法律從業者的強烈求知欲。我一直在思考,在庭審之外,訴訟的準備階段,尤其是證據收集和事實認定的過程中,心理學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涉及“認知偏差”在事實認定中的影響?比如,目擊證人可能因為迴憶偏差、選擇性記憶或者證實性偏差,而提供帶有個人色彩的證詞。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識彆和評估這些認知偏差,從而更客觀地評估證據的可靠性。此外,對於“心理壓力”在訴訟過程中的作用,我也充滿好奇。當事人、律師、甚至是法官,在麵對漫長的訴訟程序、巨大的法律風險和可能的敗訴後果時,都會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這本書是否會分析這些壓力可能引發的心理反應,比如焦慮、抑鬱、或者攻擊性行為,並提供一些應對策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偵探,帶領我深入探索訴訟過程中人性的復雜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