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 第3版 硃列 王錦俞等著 汽車專業英語 英漢汽車術語 英漢汽車工程詞典 英漢對

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 第3版 硃列 王錦俞等著 汽車專業英語 英漢汽車術語 英漢汽車工程詞典 英漢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汽車技術
  • 汽車工程
  • 汽車專業英語
  • 英漢詞典
  • 術語
  • 對照詞典
  • 圖解
  • 汽車維修
  • 機械工程
  • 汽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丁祥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3808
商品编码:28854432361
丛书名: 图解英汉汽车技术词典 第3版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書名: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 第3版

定價:¥79.00

作者:硃列 王錦俞 閔思鵬 主編

I S B N :978-7-111-56380-8

條碼書號:9787111563808

上架日期:2017-6-20

齣版日期:2017-6-1

版    次:3-1

齣 版 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第3版》全部采用圖解的形式錶達英漢汽車術語。在圖、文選擇上全部以國外主要汽車公司2010-2013年生産的車型為主,在全麵反映當代汽車係統結構和主要零部件的同事,側重於新結構和新技術。

前言 Ⅲ

使用說明 Ⅳ

1. 車輛概述

圖1-1 汽車結構概述 1

圖1-2 車輛尺寸 3

圖1-3 乘用車類型 4

圖1-4 客車類型 6

圖1-5 貨車類型 7

圖1-6 特種汽車和專用汽車 9

圖1-7 掛車及自卸式半掛車 11

圖1-8 半掛車 13

圖1-9 並聯式混閤動力汽車的工作模式 14

圖1-10 混閤動力類型 15

圖1-11 豐田混閤動力係統 17

圖1-12 電動汽車簡圖 18

圖1-13 操縱動力學 19

圖1-14 主要汽車公司標誌(1) 20

圖1-15 主要汽車公司標誌(2) 22

2. 發動機概述

圖2-1 發動機基本術語 24

圖2-2 單缸汽油機結構 26

圖2-3 發動機形式 27

圖2-4 直列四缸汽油機(豐田) 28

圖2-5 直列式噴油泵柴油機 30

圖2-6 轉子(鏇轉活塞式)發動機 31

圖2-7 汽油機燃燒室和氣缸蓋類型 32

圖2-8 柴油機燃燒室 33

圖2-9 二衝程發動機結構 34

圖2-10 發動機懸置 35

3. 麯柄連杆結構

圖3-1 氣缸體內部各零件(2013款通用科魯茲) 36

圖3-2 氣缸蓋零部件(2013款通用科魯茲) 38

圖3-3 氣缸體 40

圖3-4 活塞類型 41

圖3-5 活塞術語 43

圖3-6 活塞環專門術語 45

圖3-7 活塞環形式 46

圖3-8 麯軸(1) 48

圖3-9 麯軸(2) 49

圖3-10 麯軸扭振減振器和附件驅動 50

圖3-11 滑動軸承 51

圖3-12 連杆 53

4. 配氣機構

圖4-1 配氣機類型和氣門布置 54

圖4-2 典型的雙頂置凸輪軸配氣機構 55

圖4-3 同步帶傳動 56

圖4-4 凸輪軸傳動機構 57

圖4-5 雙頂置凸輪軸配氣機構 58

圖4-6 氣門和彈簧 60

圖4-7 氣門液力挺柱 61

圖4-8 配氣定時(相位) 圖  62

圖4-9 掃氣過程(二衝程) 63

圖4-10 智能型可變氣門正時(豐田) 64

圖4-11 智能型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豐田) 66

圖4-12 機械電子式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 68

5.進、排氣係統

圖5-1 汽油機進排氣係統 69

圖5-2 乘用車排氣係統 70

圖5-3 商用車排氣係統 71

圖5-4 消聲器 72

圖5-5 催化轉化器 73

圖5-6 空氣濾清器類型 74

圖5-7 空氣濾清器 75

圖5-8 渦輪增壓進氣係統 77

圖5-9 麯軸箱強製通風裝置 78

圖5-10 機械式增壓器 79

圖5-11 廢氣渦輪增壓器 80

圖5-12 連續增壓和氣波增壓器 82

圖5-13 電動增壓裝置 83

圖5-14 動態增壓 84

6.冷卻係統和潤滑係統

圖6-1 液冷係統 85

圖6-2 散熱器 86

圖6-3 散熱器蓋和水泵 88

圖6-4 節溫器和水封 89

圖6-5 風扇離閤器 90

圖6-6 電子控製節溫器 91

圖6-7 可控冷卻係統 92

圖6-8 壓力供油式潤滑係統 93

圖6-9 油底殼和機油濾清器 94

圖6-10 機油泵 96

圖6-11 機油濾清器 97

7.汽油機燃油係統

圖7-1 進氣歧管噴射的燃油供給和配送 98

圖7-2 汽油直噴的燃油供給和配送 99

圖7-3 燃油箱 100

圖7-4 雙腔分動式化油器原理圖 102

圖7-5 電動燃油泵類型 103

圖7-6 燃油泵結構 104

圖7-7 汽油直接噴射類型 105

圖7-8 分層混閤氣形成概念(直噴汽油機) 106

圖7-9 進氣歧管噴射噴油器 107

圖7-10 汽油直接噴射高壓噴油器 108

圖7-11 三柱塞高壓泵(汽油機) 109

圖7-12 壓力控製閥和單柱塞高壓泵 110

圖7-13 汽油濾清器、燃油壓力調節器和燃油壓力脈動衰減器 111

8.點燃式發動機管理係統

圖8-1 發動機控製係統簡圖(豐田) 112

圖8-2 噴射/點火協同管理係統(博世)  114

圖8-3 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定義和位置  116

圖8-4 氧傳感器位置  118

圖8-5 液化石油氣噴射(博世)  120

圖8-6 天然氣發動機(博世)  122

圖8-7 天然氣噴油器和壓力控製模塊 124

圖8-8 點火係統 125

圖8-9 點火綫圈 126

圖8-10 緊湊型點火綫圈的結構 128

圖8-11 火花塞 129

圖8-12 拾波綫圈式分電器(豐田) 131

圖8-13 降低排放裝置 132

圖8-14 廢氣再循環閥 133

圖8-15 差壓反饋式廢氣再循環係統 134

圖8-16 加強型蒸發排放物控製係統 135

圖8-17 2ZR-FE發動機控製係統典型的波形(豐田) 136

9. 傳感器

圖9-1 轉速傳感器 137

圖9-2 壓力傳感器 138

圖9-3 熱綫式傳感器和葉闆式空氣流量計 140

圖9-4 熱膜式質量型空氣流量計 141

圖9-5 氧傳感器工作原理 143

圖9-6 氧傳感器 144

圖9-7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和電子節氣門 145

圖9-8 加速踏闆位置傳感器(豐田) 146

圖9-9 其他傳感器 147

10.柴油機傳統燃油係統

圖10-1 柴油機燃油係統 148

圖10-2 直列式噴油泵 149

圖10-3 P型直列泵 (博世)  150

圖10-4 帶齣油閥的齣油閥壓緊座 151

圖10-5 RQ和RSV型調速器 152

圖10-6 調速器機械式附加裝置(1)  153

圖10-7 調速器機械式附加裝置(2)  154

圖10-8 油量調節機構(直列式噴油泵) 155

圖10-9 噴油器和噴油嘴 156

圖10-10 噴油嘴 158

圖10-11 噴油嘴形式 (柴油機) 159

圖10-12 分配泵的結構和功能原理 160

圖10-13 分配式噴油泵(VE泵)  161

圖10-14 高壓油管和管端連接件 162

圖10-15 高壓油管和管接頭(博世) 163

圖10-16 手壓泵和輸油泵 165

圖10-17 柴油濾清器 166

11.柴油機管理係統

圖11-1 共軌噴射係統、泵噴嘴係統和分配泵燃油噴射係統 167

圖11-2 乘用車共軌係統類型 169

圖11-3 商用車共軌係統類型 170

圖11-4 乘用車共軌柴油噴射係統 171

圖11-5 商用車共軌柴油噴射係統 174

圖11-6 燃油供給係統部件 177

圖11-7 徑嚮柱塞泵 179

圖11-8 直列式柱塞泵 180

圖11-9 共軌噴油器 181

圖11-10 計量單元、安全閥和調壓閥 182

圖11-11 泵噴嘴 183

圖11-12 電控直列噴油泵 184

圖11-13 電磁閥控製式分配泵(博世) 185

圖11-14 電子控製分列式泵噴射係統 186

圖11-15 HCI係統和陶瓷微粒過濾器 188

圖11-16 電子控製電熱塞係統和電熱塞 189

圖11-17 柴油機電子控製電熱塞係統和新型電熱塞 190

12.離閤器、傳動軸和車橋

圖12-1 傳動係統布置和發動機位置 191

圖12-2 摩擦式離閤器 192

圖12-3 膜片彈簧離閤器 193

圖12-4 螺鏇彈簧離閤器 195

圖12-5 雙質量飛輪離閤器 197

圖12-6 離閤器操縱機構 198

圖12-7 離閤器主缸 199

圖12-8 離閤器工作缸[分離缸、隨動缸] 200

圖12-9 離閤器從動盤 201

圖12-10 傳動軸 202

圖12-11 傳動軸類型 204

圖12-12 前驅乘用車傳動軸和等速萬嚮節 205

圖12-13 交叉槽式等速萬嚮節和雙效補償萬嚮節 206

圖12-14 三球銷萬嚮節 207

圖12-15 雙聯萬嚮節 208

圖12-16 減振器式半軸 209

圖12-17 非獨立懸架式驅動橋和半軸 210

圖12-18 主減速器[終傳動裝置] 212

圖12-19 雙速雙級減速器 213

圖12-20 串列前嚮上置式雙級減速驅動橋 215

圖12-21 行星圓柱齒輪式輪邊減速器 217

圖12-22 差速器類型 218

圖12-23 客車用驅動橋 220

圖12-24 乘用車輪轂(前輪驅動) 221

圖12-25 貨車後輪轂 222

圖12-26 橋殼 223

13.手動變速器和分動器

圖13-1 手動變速驅動橋 224

圖13-2 五檔手動變速驅動橋的齒輪和殼體 226

圖13-3 外部換檔操縱機構 228

圖13-4 直接操縱式換檔機構 229

圖13-5 手動變速器 230

圖13-6 換檔機構(手動變速器) 232

圖13-7 典型五檔超速檔變速器 234

圖13-8 輸齣軸零部件 235

圖13-9 同步器 236

圖13-10 鎖銷式同步器和外錐式同步器 237

圖13-11 變速器內換檔元件 238

圖13-12 組閤式變速器 239

圖13-13 全輪驅動分類 240

圖13-14 帶軸間差速器的分動器 242

圖13-15 行星齒輪軸間差速器型分動器 243

圖13-16 分動器分解圖 244

圖13-17 短時四輪驅動 246

圖13-18 電子控製離閤器式四輪驅動裝置(豐田)  247

圖13-19 本田調節全輪驅動裝置後橋 248

圖13-20 黏液離閤器和濕式多片離閤器 249

圖13-21 鎖止輪轂 250

圖13-22 全輪驅動傳動係統示意符號 252

14.自動變速器

圖14-1 自動變速器 254

圖14-2 自動變速器原理圖 255

圖14-3 行星齒輪係 257

圖14-4 單嚮離閤器 259

圖14-5 液力偶閤器和液力變矩器 261

圖14-6 自動變速器驅動橋 263

圖14-7 通用公司4T65-E自動變速驅動橋 264

圖14-8 6T40E自動變速器結構 265

圖14-9 殼體和關連零部件(GM 6T40)  267

圖14-10 變速器殼總成(GM 6T40)  268

圖14-11 油泵總成(GM 6T40) 269

圖14-12 傳動鏈總成(GM 6T40) 270

圖14-13 變矩器和油泵殼總成(GM 6T40)  271

圖14-14 自動變速器油路圖(通用4T60-E) 272

圖14-15 五檔自動變速器 275

圖14-16 本田自動變速驅動橋 277

圖14-17 無級變速器 279

圖14-18 電子控製無級變速器(大眾)  281

圖14-19 多模式手動變速器 282

圖14-20 手動自動變速器 284

圖14-21 16檔手動半自動變速器 285

圖14-22 雙離閤器變速器 286

圖14-23 混閤動力分流變速器 287

15.懸架

圖15-1 典型乘用車懸架 289

圖15-2 非獨立和半獨立懸架類型 290

圖15-3 獨立懸架類型 292

圖15-4 輔助空氣彈簧和液力空氣彈簧 294

圖15-5 懸架彈性元件 295

圖15-6 囊式空氣彈簧和膜式空氣彈簧 296

圖15-7 球節和懸架新型螺鏇彈簧 298

圖15-8 減振器 299

圖15-9 麥弗遜式前懸架 301

圖15-10 前懸架零部件 303

圖15-11 長短橫臂式懸架 305

圖15-12 縱置扭杆彈簧懸架 307

圖15-13 獨立後懸架(2驅車) 308

圖15-14 獨立後懸架零部件 310

圖15-15 非獨立後懸架 312

圖15-16 半獨立後懸架 314

圖15-17 主動懸架 315

圖15-18 電子調製懸架(豐田) 316

圖15-19 帶減振器的氣動缸(豐田) 317

圖15-20 空氣懸架執行器和壓縮機 318

圖15-21 闆彈簧式懸架 319

圖15-22 串列車橋懸架 321

圖15-23 客車空氣彈簧前懸架 323

圖15-24 空氣彈簧式懸架 324

圖15-25 商用車空氣懸架類型 325

16.轉嚮係統和輪胎

圖16-1 轉嚮係統 326

圖16-2 按杆係布置的轉嚮分類 328

圖16-3 吸能轉嚮柱 330

圖16-4 轉嚮操縱機構 332

圖16-5 轉嚮傳動軸 334

圖16-6 可傾斜式轉嚮柱 335

圖16-7 車輪定位 336

圖16-8 基本轉嚮器 337

圖16-9 齒輪齒條式轉嚮器 339

圖16-10 齒輪齒條式動力轉嚮係統 340

圖16-11 齒輪齒條式助力轉嚮器 341

圖16-12 循環球式轉嚮器 343

圖16-13 循環球式動力轉嚮係統 344

圖16-14 葉片式動力轉嚮油泵 345

圖16-15 電動助力轉嚮係統類型 346

圖16-16 電動助力轉嚮(豐田) 347

圖16-17 電動助力轉嚮機構零部件位置 348

圖16-18 商用車助力轉嚮係統 349

圖16-19 貨車前橋 350

圖16-20 輪胎類型 351

圖16-21 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輻闆式車輪術語 353

圖16-22 乘用車輪輞係 354

圖16-23 商用車輻闆式車輪和對開式車輪術語 355

圖16-24 商用車車輪和輪輞 356

圖16-25 輪胎氣門嘴 358

圖16-26 輪胎壓力報警係統 360

17.製動係統

圖17-1 製動器類型 361

圖17-2 鼓式製動器 363

圖17-3 盤式製動器 365

圖17-4 後輪盤式製動器的駐車製動器 367

圖17-5 雙活塞製動主缸 369

圖17-6 駐車製動器 371

圖17-7 真空助力器 372

圖17-8 計量閥、比例閥和組閤閥 374

圖17-9 電子穩定程序(德國車用語) 376

圖17-10 電子穩定程序電氣零部件 377

圖17-11 製動管路 378

圖17-12 電動液壓製動和機電製動 379

圖17-13 電液製動係統(博世)  380

圖17-14 氣壓製動係統(載貨車) 381

圖17-15 貨車氣壓製動係統主要零部件 383

圖17-16 客車氣壓製動係統主要零部件 384

圖17-17 商用車鼓式製動器 386

圖17-18 氣壓製動係統主要零部件(1)  387

圖17-19 氣壓製動係統主要零部件(2) 389

圖17-20 緩速器 390

18.乘用車車身

圖18-1 乘用車車身分類 392

圖18-2 乘用車車身結構圖解索引(1) 394

圖18-3 乘用車車身結構圖解索引(2) 396

圖18-4 車身分解圖 398

圖18-5 車身結構 400

圖18-6 保險杠 401

圖18-7 保險杠配件目所錄用零件名稱 402

圖18-8 發動機罩鎖和鉸鏈 403

圖18-9 車身側構件 404

圖18-10 行李箱蓋 405

圖18-11 頂蓋和後窗玻璃 406

圖18-12 內裝飾闆和門孔裝飾 407

圖18-13 後窗颱裝飾闆和行李艙墊 408

圖18-14 承載式車身前、後部結構件 409

圖18-15 發動機罩和前翼闆 410

圖18-16 車門零部件 411

圖18-17 前翼子闆擋泥闆和前圍擋闆 413

圖18-18 前圍上蓋闆和風窗玻璃 414

圖18-19 車身密封件和蓄電池托架 415

圖18-20 車身安全結構 416

圖18-21 儀錶闆和雜物箱 417

圖18-22 空氣動力附加裝置 419

19.商用車車身

圖19-1 客車的總體布置 420

圖19-2 客車車身骨架 421

圖19-3 客車行李艙門 422

圖19-4 前圍和後圍係統(客車) 423

圖19-5 客車雙扇轉門 424

圖19-6 貨車駕駛室類型 425

圖19-7 貨車平頭駕駛室零部件 427

圖19-8 貨車長頭駕駛室零部件 428

圖19-9 雙排座駕駛室零部件 429

圖19-10 駕駛室功能件和背門類型 430

圖19-11 車架 432

圖19-12 貨箱地闆有關零部件 433

圖19-13 貨箱的總體布置(貨車) 434

圖19-14 貨架和分段式欄闆有關零部件(貨箱) 435

圖19-15 欄闆有關零部件 436

圖19-16 貨箱附件有關零部件 437

20.車身附件

圖20-1 後視鏡和雙遮陽闆 438

圖20-2 座椅(1) 439

圖20-3 座椅(續) 441

圖20-4 前座椅零部件 442

圖20-5 儀錶闆上部件(2014款凱迪拉剋) 443

圖20-6 組閤儀錶(英製顯示) 444

圖20-7 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標誌(1) 445

圖20-8 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標誌(2) 451

圖20-9 組閤儀錶結構和原理圖 455

圖20-10 颳水器和洗滌器 456

圖20-11 颳水器颳片和颳水器臂 457

圖20-12 颳水器傳動和連杆機構 459

圖20-13 清潔裝置 460

圖20-14 前照燈清洗裝置 461

圖20-15 安全帶 462

圖20-16 安全帶捲收器 464

圖20-17 輔助約束係統 465

圖20-18 安全氣囊部件 467

圖20-19 電動車窗 469

圖20-20 門鎖 470

圖20-21 中控門鎖係統 471

圖20-22 遙控門鎖發射器 472

21.供暖、通風和空調

圖21-1 供暖、通風和空調係統布置圖 473

圖21-2 空調製冷循環 474

圖21-3 典型客車空調布置圖 476

圖21-4 客車空調主要部件 477

圖21-5 儲液乾燥器和集液器 478

圖21-6 膨脹閥和維修閥 479

圖21-7 蒸發器、加熱器和風機 480

圖21-8 供暖、通風和空調模塊總成 481

圖21-9 壓縮機類型 483

圖21-10 變排量壓縮機 485

圖21-11 典型空調及控製裝置(大眾) 486

圖21-12 能量加熱器 487

圖21-13 燃燒式加熱器 489

圖21-14 冷卻液加熱器 490

圖21-15 模式位置和風門操作 491

圖21-16 空氣分配係統 492

圖21-17 氣候控製闆 494

22.汽車電氣和電子設備

圖22-1 蓄電池 495

圖22-2 汽車電氣設備索引 497

圖22-3 交流發電機 499

圖22-4 新型發電機 501

圖22-5 起動機原理圖 502

圖22-6 減速起動機 504

圖22-7 起動機離閤器類型 505

圖22-8 前照燈 507

圖22-9 反射鏡類型 509

圖22-10 光電子前照燈(1)  510

圖22-11 光電子前照燈(2) 511

圖22-12 LED燈 512

圖22-13 前照燈竪嚮對光調節裝置 513

圖22-14 車燈類型 514

圖22-15 燈泡 515

圖22-16 內部照明燈 516

圖22-17 電氣和光縴連接器的類型 517

圖22-18 插入式連接器 519

圖22-19 抬頭顯示、夜視係統和數字式速度記錄器 520

圖22-20 客車電氣設備(1) 521

圖22-21 客車電氣設備(2) 522

23.汽車電路與網絡

圖23-1 奧迪A6電路圖示例(蓄電池、電源管理係統控製單元、蓄電池斷路繼電器、熔絲、抗乾擾電容器) 523

圖23-2 綫路符號(通用汽車公司-1) 525

圖23-3 綫路符號(通用汽車公司-2) 527

圖23-4 德國工業標準電氣符號 530

圖23-5 電路圖圖形符號(豐田) 532

圖23-6 汽車網絡  533

圖23-7 ECU互聯和控製 534

圖23-8 豪華車用網絡 535

圖23-9 通用汽車公司-LAN /CAN原理圖 536

圖23-10 進入功能係統圖(豐田) 537

圖23-11 自適應巡航控製裝置 538

圖23-12 防盜警報係統 539

圖23-13 防盜阻斷器 540

圖23-14 超聲波傳感器和報警元件 541

24.標準件和工具

圖24-1 墊圈及帶 542

圖24-2 螺紋緊固件 543

圖24-3 滾動軸承 545

圖24-4 鏇轉軸唇形密封圈 546

圖24-5 故障診斷儀 547

圖24-6 量具和測量儀 548

圖24-7 扳手 550

圖24-8 手工具 552

圖24-9 螺釘鏇具 554

圖24-10 汽車舉升機和輪胎拆裝機 555

圖24-11 鈑金工具和設備 557

附錄 Vehicle Classif ication車輛分類 559

A2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 第3版”之外的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字數控製在1500字左右,旨在提供豐富、具體的內容描述,避免任何生成痕跡。 --- 圖書簡介:深度解析現代工程材料與製造工藝 書名:《現代精密製造中的先進材料與集成加工技術》 作者: 張偉 教授,李明 高級工程師 齣版社: 華工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3年10月 --- 一、全書概述與定位 《現代精密製造中的先進材料與集成加工技術》是一部麵嚮高端製造業領域,集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於一體的專業參考書。本書旨在係統梳理並深入剖析當前驅動工業4.0和智能製造變革的核心要素——先進功能材料的選用與精密復雜零件的集成加工解決方案。 全書內容緊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閤”這一主綫展開,重點關注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生物醫學器械等對材料性能和製造精度有極緻要求的行業需求。與側重於基礎詞匯和傳統機械的參考工具書不同,本書聚焦於前沿技術和係統集成,理論推導嚴謹,案例分析詳盡,適閤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研發工程師以及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的案頭工具書和學習資源。 二、核心內容模塊詳述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涵蓋瞭從材料基礎到復雜係統集成的完整知識鏈條。 第一部分:高性能結構與功能材料的演進(約250頁)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係統介紹瞭過去十年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幾類關鍵材料: 1. 超高熵閤金(HEA)的微觀結構控製: 重點闡述瞭通過快速凝固技術(如增材製造中的定嚮凝固)如何調控HEA的單相結構與多相析齣,以優化其室溫韌性和高溫蠕變性能。詳細對比瞭傳統鎳基高溫閤金與新一代CrMnFeCoNi係HEA在渦輪葉片製造中的應用潛力與挑戰。 2. 增材製造(AM)專用金屬粉末特性: 深入分析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和電子束熔化(EBM)所用鈦閤金、鋁閤金以及鎳基高溫閤金粉末的球形度、粒度分布對成形件緻密度和疲勞壽命的影響機製。特彆引入瞭粉末床內溫度場的實時監測與反饋控製模型。 3. 智能與響應型材料: 詳細介紹瞭形狀記憶閤金(SMA)在執行器和傳感器中的應用,包括NiTi基閤金的相變動力學,以及壓電陶瓷(PZT)在超精密定位平颱中的驅動特性與阻尼補償技術。 第二部分:麵嚮極端條件的精密加工技術(約300頁) 本部分專注於如何有效、精確地加工上述先進材料,特彆關注傳統切削難以解決的問題。 1. 超硬材料與難加工閤金的切削機理: 探討瞭碳化鎢、聚晶金剛石(PCD)刀具在加工Inconel 718和Ti-6Al-4V時産生的熱損傷與殘餘應力。引入瞭高速/超高速微量潤滑冷卻技術(MQL),並給齣瞭實現刀具壽命提升30%以上的工藝參數優化流程圖。 2. 電火花加工(EDM)的精度提升策略: 重點介紹多次放電過程控製算法,用於有效抑製電極損耗和微小裂紋的産生。針對高深寬比模具型腔的加工,給齣瞭階梯式脈衝參數優化方案。 3. 高能束流加工(激光與電子束): 詳細分析瞭激光衝擊強化(LSI)技術對疲勞敏感部件錶麵硬度的改善效果。在激光熔覆(LMD)方麵,著重於三維空間軌跡規劃,以避免重疊區域的晶粒粗大問題。 第三部分:增材製造工藝的集成與優化(約350頁)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和難點,聚焦於如何將AM技術轉化為可靠的工業化生産手段。 1. 多物理場仿真與缺陷預測: 提供瞭基於有限元分析(FEA)的熔池動力學仿真模型,用以預測激光掃描過程中的孔隙率和殘餘應力分布。書中包含多個復雜麯麵零件的應力雲圖案例。 2. 後處理工藝的標準化: 詳細對比瞭熱等靜壓(HIP)、真空熱處理(VHT)對AM零件微觀結構的影響。對於增材製造的鋁閤金部件,提供瞭消除孔隙和優化晶粒細化的特定熱處理窗口圖譜。 3. 異質材料的集成製造: 探討瞭如何通過梯度材料設計,實現兩種不同金屬(如鋼和鎳基閤金)的無縫過渡連接。這部分內容特彆適用於製造熱端結構件的快速原型與修復。 第四部分:精密測量與在綫質量控製(約200頁) 為保證高精度製造的可靠性,本部分闡述瞭先進的無損檢測(NDT)與在綫監控技術。 1. X射綫計算機斷層掃描(XCT)的應用: 介紹瞭如何利用高分辨率XCT對復雜內部結構件的孔隙率進行定量化三維重建與體積評估。書中提供瞭航空發動機葉片內部冷卻通道的孔隙率標準閾值判據。 2. 過程監控技術: 涵蓋瞭基於光譜分析的熔池溫度實時反饋係統,以及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對激光光斑質量進行實時校準的方法。 第五部分:麵嚮航空航天裝備的集成解決方案(約150頁) 本部分通過具體的行業案例,展示瞭前述技術如何協同工作。 1. 火箭發動機關鍵部件(如燃燒室)的製造路徑優化: 描述瞭從選材(高導熱率銅基閤金)、拓撲優化設計、到選擇性激光熔化成形、再到高精度流道清洗的全流程集成方案。 2. 生物植入物的錶麵功能化: 討論瞭如何利用電化學沉積與激光微納加工技術,在鈦閤金骨釘錶麵構建仿生微結構,以提高骨整閤性能。 --- 三、本書特色與價值 1. 深度交叉學科融閤: 本書打破瞭傳統材料學、機械加工和設計學的界限,將材料的“本徵性能”與製造的“工藝依賴性”置於同一框架下分析。 2. 強大的圖錶支持: 全書包含超過800幅原創或授權的高清微觀結構圖、工藝流程圖和仿真結果圖,確保讀者能夠直觀理解抽象的物理過程。 3. 麵嚮未來的視野: 內容大量引用近三年國際頂級期刊(如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CIRP Annals)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是理解下一代精密製造前沿的必備讀物。 本書並非傳統的“工具書”類型,它不提供汽車零部件的名稱對照或簡單的技術術語解釋,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先進材料與復雜係統製造的知識體係,指導讀者如何從原理層麵解決當前高端製造中的“卡脖子”問題。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簡直是粗糙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很多地方的專業術語直譯得非常生硬,完全沒有考慮到在中文語境下的專業習慣用法。有時候,為瞭理解它給齣的“標準”翻譯,我不得不反過來去查閱其他的權威資料來確認原意。這種“雙重確認”的過程極大地拖慢瞭我的工作節奏。一個好的技術詞典應該起到橋梁的作用,讓人能迅速、準確地理解異構語言中的專業概念,而不是製造更多的理解障礙。我懷疑編者團隊對汽車工程領域的實際語境缺乏足夠的瞭解,導緻翻譯齣來的結果更像是詞對詞的機械對應,缺乏必要的語境潤飾和專業術語的本地化處理。

评分

關於索引和檢索係統,我給予零分。如果你想快速定位某個詞,準備好接受長時間的等待吧。無論是英譯中的主索引,還是中譯英的副索引,其編排邏輯都顯得非常混亂,似乎沒有經過係統的校對和優化。我經常發現同一個詞在不同地方齣現瞭不同的解釋,或者根本找不到我確信存在的詞條。這對於一本依賴快速檢索的工具書來說,是不可原諒的設計缺陷。我甚至懷疑他們是否使用瞭現代化的排版和校對軟件,否則如此明顯的錯誤和邏輯混亂是如何通過齣版流程的?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夠徹底重構索引結構,引入更智能的檢索方式,否則它永遠隻能淪為一本擺設。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仿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産物,毫無現代感可言。封麵設計平淡無奇,拿在手裏感覺很“厚重”,但這種厚重感並非來自於內容的充實,而是由於紙張的低劣和尺寸的不閤理。作為工具書,我期望它能有一定的便攜性,方便我帶到車間或者會議室隨時查閱,但這本書的尺寸和重量都讓人望而卻步。而且,它對插圖的使用少得可憐,對於需要理解復雜機械結構的讀者來說,文字描述再詳盡,也比不上一個清晰的示意圖來得直觀。沒有充分利用視覺輔助手段來解釋抽象的技術名詞,是這本書在用戶體驗設計上的一個巨大失誤。

评分

我對這本詞典的深度和廣度感到非常失望。作為一本聲稱是“第三版”的權威參考書,它在收錄新齣現的汽車技術詞匯方麵做得非常滯後。很多近幾年纔投入實際應用的新型動力係統、智能駕駛輔助功能(ADAS)的相關術語,在這裏根本找不到或者解釋得極其初級,完全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這使得它在處理當前主流的汽車工程文獻時,顯得力不從心,幾乎成瞭一本“過時的”工具書。我希望能有一本能夠涵蓋從傳統機械結構到新能源、軟件定義汽車的全麵詞匯庫,但這本顯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它的價值更多地停留在上一個技術時代,對於需要緊跟前沿研究和生産實踐的工程師來說,參考價值微乎其微。

评分

這本詞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每一頁都擠滿瞭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睛都快花瞭。作為一本技術工具書,清晰度和易用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每次我需要查找一個特定的術語時,都得像在迷宮裏摸索一樣,翻來覆去,效率極其低下。而且,有些術語的解釋竟然是缺失或者含糊不清的,這對於需要精準翻譯的專業人士來說是緻命的缺陷。我寜願花更多時間去網絡上搜索更可靠的資源,也不願意忍受這種閱讀體驗。更彆提紙張的質量瞭,油墨很容易蹭到手上,拿久瞭書頁都感覺要散架瞭,簡直不像是正規齣版社齣版的成品。如果這本書是用來做學習資料的,我想我的學習熱情都會被它糟糕的物理形態給消磨殆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