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第2版) (美)博斯【新華書店書籍】

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第2版) (美)博斯【新華書店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嶽盈盈翟繼強 譯
圖書標籤:
  • 批判性思維
  • 獨立思考
  • 思維方式
  • 邏輯思維
  • 決策
  • 問題解決
  • 自我提升
  • 生活
  • 實用
  • 博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易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8804
商品编码:28928146764
丛书名: 独立思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第2版)
作者:(美)博斯開本:
128
頁數:
現價:見頂部齣版時間2016-06
書號:9787100118804印刷時間: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版次:
商品類型:圖書印次: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

硃迪絲·博斯1990年獲得波斯頓大學社會倫理學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5年在美國羅德島大學哲學係擔任教職,之後在布朗大學醫學院擔任副教務長,直到2004年退休,享受專職作傢生活。她撰寫瞭10部書籍,包括小說《欺騙之島》(Deception Island)以及大學教科書如《獨立思考》(Think)、《生活中的倫理學》(Ethics for Life)等。

精彩導讀

1960 年,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受到反人類罪的審判。盡管他一直聲稱,自己隻是服從上級的命令,纔下令殺害無數的猶太人,但法庭終還是判其有罪,並處以死刑。難道艾希曼是滅絕人性的魔鬼?或者如他的辯護律師所說,艾希曼隻是做瞭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情——服從上級命令。

為瞭迴答這一問題,美國耶魯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傢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於1960 年至1963 年間進行瞭一項經典的實驗研究。米爾格拉姆在報紙廣告上招人,參加一項記憶與學習的科學研究。實驗者告訴參與者,該項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懲罰對學習的影響,他們的任務是在學習者迴答錯誤時對其實施電擊,電擊要在實驗者的指示下完成。電擊強度在15 伏特至450 伏特之間。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實施電擊,但參與者並不知道這一點。

隨著電擊強度的“不斷增加”,學習者(實際上是實驗者的助手)的反應越來越痛苦,發齣慘烈的尖叫聲,不斷懇求參與者停止電擊。然而,盡管學習者再三懇求,所有參與者在電壓增加到300 伏特前仍然接受瞭實驗者的命令,對學習者實施電擊。並且,有65% 的參與者在強度達到450 伏特仍一直對學習者實施電擊,僅僅是因為人物(身著白色實驗服的科學傢)要求他們繼續。很明顯,大多數持續實施電擊的人都因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焦慮不安。然而,與拒絕繼續實施電擊的人不同,他們提不齣閤乎邏輯的、閤情閤理的理由來反抗科學傢下達的“實驗要求你必須繼續”的命令。

怎麼會齣現這樣的結果呢?米爾格拉姆的實驗結果會不會隻是一個特例?然而,事實證明並非特例。

幾年之後, 美國海軍在1971 年資助瞭一項研究,考察人類在和力量對比懸殊的情境下(如監獄)的反應。該項研究在美國心理學傢菲利普·津巴多的指導下進行,他挑選瞭心理健康且情緒穩定的學生誌願者作為參與者。實驗者將學生誌願者隨機分成兩組,要求他們在為期兩周的時間內,分彆扮演模擬監獄中的看守或囚犯,實驗地點就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係大樓的地下室。為瞭讓監獄更加真實,實驗者給“看守”配備瞭木製警棍,讓他們穿卡其布製服,戴上太陽鏡以盡量減少與“囚犯”的眼神交流。同時,實驗者給“囚犯”準備瞭不閤身的未搭配襯衣的囚服,還有橡膠拖鞋。此外,實驗者用編號來代替“囚

犯”的名字。實驗者沒有提供給“看守”任何正式指令,隻是告訴他們,管理監獄是他們的責任。

這項實驗很快就超齣瞭實驗者的控製。無論是在身體還是情感上,“囚犯”都遭到瞭“看守”的虐待和羞辱。三分之一的“看守”變得越來越殘暴,尤其是在他們認為攝像機已經關閉的晚上。“看守”強迫“囚犯”赤手清洗廁所,在水泥地闆上睡覺,並將“囚犯”單獨監禁,讓他們挨餓。除此之外,“囚犯”還被迫裸體,遭到性虐待——這與多年後發生在伊拉剋的阿布格萊布監獄的虐囚事件非常相似。因此,斯坦福監獄實驗在進行6 天之後就不得不取消。

這些實驗錶明,即便算不上大多數,但確實有許多美國人會不加批判地服從的命令。與米爾格拉姆的研究結果一樣,斯坦福監獄實驗也錶明,如果存在社會支持和製度支持或者能諉罪於人,普通人也會做齣違心之舉,犯下令人發指的暴行。米爾格拉姆寫道:

盡管普通人隻是做自己分內的工作,並不懷有特彆的敵意,但仍可能成為可怕的毀滅力量的代理人。而且,即使其所作所為的危害性變得非常明顯,且不符閤大多數人的基本原則,也幾乎沒有人擁有反抗所必需的資源。

 

人們反抗需要哪些資源呢?明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必不可少。在米爾格拉姆實驗中,拒絕繼續服從命令的人能說齣閤理的理由,比如“給彆人帶來傷害是錯誤的”。相比而言,繼續實施電擊的人盡管明知自己的行為錯誤,仍然服從瞭人物提齣的不閤理要求。

雖然大多數人可能從不會置身這種嚴酷的情境之中——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但是缺乏批判性思維技能仍然會給我們的日常決策造成負麵影響。當麵臨個人、教育和職業選擇時,我們往往會聽從父母的意見,或屈從朋友的壓力,而不會仔細思考決策背後的原因。如果我們在做重大的人生決定時沒有深思熟慮,將會造成永遠無法改變的後果,比如輟學或選擇瞭自己並不滿意的職業。有效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除瞭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做齣糟糕的決定,而且還有助於提高自尊水平,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幸福感,所有這些品質都有利於增強我們自我決斷的信心,而不是一味地聽從他人。此外,由於批判性思維技能在不同學科之間可以遷移,因此培養批判性思維對學業成功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本章我們將考察批判性思維的組成要素,以及培養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益處。,我們將總結批判性思維技能的某些妨礙因素。

具體來說,我們將:

● 界定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

● 瞭解善於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人所具備的特徵

● 區分發錶意見與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不同

● 闡釋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的益處

● 將批判性思維與個人發展以及民主社會公民身份聯係起來

● 識彆能夠將批判性思維付諸實踐的人群

● 識彆妨礙批判性思維的因素,包括阻力的類型和思想的狹隘

本章我們將批判性思維技能運用到具體問題中,討論和分析大學入學平權法案的不同觀點。

 

批判性思維與自我發展

批判性思維不僅與抽象思維有關,而且與一個人的自我提升和整體發展密不可分。自我成長需要你誠實地對待自己和他人,能夠正視和反思自己的偏見和優缺點。我們的願望切閤實際嗎?我們是否有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計劃和目標?思維不靈活的人不能適應變化或新奇的環境,反倒會受到慣例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無法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自我反省

蘇格拉底曾說:“不自我反省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上大學時,我們經常躊躇不前,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瞭解自己,沒有為未來做規劃。太多人的生活不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而是受環境所製約。的批判性思維者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選擇,而不是為瞭安全一味地迎閤大眾的要求。他們不僅是理性的思考者,而且能夠觸及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我們將在第2 章更多地介紹情緒的作用。

一些心理學傢和精神病學傢認為,不理性的信念和糟糕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會導緻許多“生活睏擾”,比如抑鬱癥、憤怒和低自尊。雖然抑鬱癥的生物化學成分需要治療,但是糟糕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會加重抑鬱,甚至就是導緻某些情境性抑鬱癥的重要因素。患有抑鬱癥的學生在某些特定場閤會感覺自己被徹底擊垮,以至於無法做任何決定。在美國大學健康協會2003 年的一項調查中,超過40% 的大學生反映,在過去的一年裏,他們至少有一次感到“特彆沮喪,很難正常生活”。

盡管沒有證據錶明,提高批判性思維技能是包治百病的萬靈藥,能夠幫助人們更有效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聽從認知心理學傢的建議,不要把問題看成是無法控製的,而是要掌握控製自己生活的策略,製定能夠實現的目標,發展自己解決問題的技能。製定閤理的人生計劃

美國哲學傢約翰·羅爾斯(l92l—2002)寫道,為瞭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每個人都需要製定一個“閤理的人生規劃”——也就是,“一個人在經過充分而理性的思考之後做齣的計劃,也是在完全弄清相關事實,並對後果深思熟慮後選擇的計劃……當一個人的計劃進展順利,而且偉大抱負得以實現時,他會感到非常高興。”在擬定人生計劃時,我們會按照一定的優先級,將重要的計劃列在前麵,後麵是一係列的輔助方案。盡管目標越遠,計劃越難以製定得具體,但我們還是應該根據活動的進程錶有序地組織活動。當然,我們並不能完全預測一生當中所有會發生的事情,總會齣現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狀況。我們可以把人生計劃看成是一次飛行計劃。由於天氣、風嚮和其他航行因素,飛機有90% 的可能會偏離預定軌道。飛行員必須不斷地調整這些狀況,使飛機重迴預定軌道。如果沒有飛行計劃,飛行員們和飛機就隻能任由風和天氣的擺布,被颳得失去方嚮,永遠不會到達預定目的地。

從現在開始,重新審視你的人生計劃,首先列齣你的價值觀、興趣、技能和纔能。價值觀是指在你的人生中,哪些是重要的,包括經濟安全感、愛情、傢庭、職業、獨立性、精神感悟、健康、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朋友、正義感和樂趣等。你的人生目標應該閤理且與你的價值觀保持一緻。根據2007 年大學新生調查結果,進入大學的學生有兩個重要的目的或生活目標,分彆是“養傢”(77%)和“經濟富足”(74%)。請花些時間認真思考你的各種價值的層級。當你對某種價值比如“經濟富足”的含義慎重思考之後,你也許會把它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

如果你對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不太確定,你可以到學校的就業辦公室,做一些能力傾嚮測驗和人格測驗,比如Myers-Briggs 職業性格測試。這些測驗能夠幫助你確定哪些職業是適閤你的。www.collegeboards.com 這個網站也可以為你選擇專業或職業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不要隻列齣你的優勢,比如你的資産和能力;同時也要注意你的弱勢。弱勢是指某些我們不太擅長或缺乏的事物,比如經濟來源、信息或專業技術。一旦你把自己的價值觀、興趣、纔能、技能和弱勢寫下來,就可以製定生活目標瞭。目標可以幫助你組織

每天的生活和找到人生的方嚮。開始,你可以先列齣短期目標,或者說你打算在大學畢業之前完成的任務,比如選擇一個主修專業,平均成績保持在3.0,做更多的鍛煉。這些目標應該與自己的興趣、纔能和你將來想成為的人相一緻。同時,你也要製定實現這些短期目標的行動計劃。

接下來,列齣你的一些長期目標。理想狀態應該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互相增進。你

製定的實現長期目標的計劃應該切實可行,與你的短期目標和興趣相一緻,並且創造性地想一想如何將某幾個目標有效地結閤在一起。 熟練的批判性思維者不僅有閤理的、深思熟慮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策略,而且他們為人有正義感和個人真實性,同時尊重正義和他人的生活期望。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存在,我們的決定會影響周圍所有人的生活。

 

麵對挑戰

有時,傳統的習慣和信念——既有我們自己的,也有彆人的——會阻礙我們實現自己的人生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製定亞目標,嚮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觀念宣戰,而不是放棄自己的人生規劃。公開質疑傳統的信仰體係和有力地嚮根深蒂固的信念發起挑戰需要勇氣和自信。由於嚮自己認為不公平的傳統體製發起瞭挑戰,廢奴主義者、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和公民權利的提倡者經常遭受人們的嘲笑,甚至被關進監獄。參見專欄“ 獨立思考:伊莉莎白·凱迪·斯坦頓,女權主義者的”。

1955 年,馬丁·路德·金因在阿拉巴馬州濛哥馬利市組織瞭公共汽車聯閤抵製活動而被關進監獄。盡管同行的牧師們苦苦哀求他放棄原來的主張,但馬丁·路德·金拒絕瞭。所幸的是,路德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仰。在《伯明翰監獄的一封信》中,路德寫道:

我愛的牧師朋友, 我在伯明翰,是因為這裏存在不正義……痛苦的經曆告訴我們,壓迫者不會心甘情願地給我們自由,自由是靠被壓迫者努力爭取來的。 你們對我們打破法律的意願錶現齣極大的焦慮……這種關心是閤理的……一項不公平的法律是不符閤道德法則的……任何侮辱人類人格的法律都是不公正的……我認為,一個人去打破自己內心認為不公平的法律,並且心甘情願地待在監獄接受刑罰,以喚醒整個社會的正義感,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對法律所錶示的崇高的尊重。作為批判性思維者,除瞭能夠有力地嚮社會不公平發起挑戰之外,同時,在彆人嚮我們的信仰體係發起挑戰時,我們也要能夠聰明且認真地做齣迴應,而不是抗拒。

 

自尊的重要性

有效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似乎與健康的自尊呈正相關。健康的自尊源自個體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研究錶明,擁有積極自尊的年輕人“朋友更多,更傾嚮於抗拒消極的同伴壓力,而且對批判的聲音或彆人的想法更加不在意,智商更高,知識也更加淵博。”區分真實自尊與虛假自尊需要批判性思維。健康的自尊與傲慢自大或自私自利完全不同,同時,擁有健康的自尊之人也不會習慣性地自我犧牲,即為瞭彆人的利益和評判而喪失自己的立場。

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同時具有理性和自我導嚮,因此他不太可能被糟糕的推理所濛騙,也不會為自己或彆人推理中的矛盾所睏擾。低自尊的人更容易受彆人操縱。他們會更多地體驗到“抑鬱、易怒、焦慮、疲勞、噩夢……在彆人麵前退縮,神經質地大笑,身體疼痛和情緒緊張。”有些特質,比如焦慮和神經質地大笑,在米爾格拉姆實驗中服從人物命令的參與者身上可以看到。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人後來非常後悔自己當時的服從行為,甚至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在鍛煉獨立性的過程中,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維者會未雨綢繆。他們能夠認識到生活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包括傢庭、文化、電視和朋友;他們會設法利用積極因素,剋服消極影響,而不是被動地維持生活,在彆人做齣錯誤決定時求全責備。

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同時具有理性和自我導嚮,因此他不太可能被錯誤的推理所濛騙,也不會為自己或彆人推理中的矛盾所睏擾。但是,具有自我導嚮並不意味著忽視彆人的觀點。相反,它需要在閤理的基礎上做決定,而不是陷入群體思維或者盲目地服從人士的命令。為瞭達到這一目的,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思維者會尋求不同的觀點,積極地與彆人進行批判性對話,獲取新的知識,拓展自己的思維。

 

民主國傢的批判性思維

在民主國傢, 批判性思維是不可或缺的。民主(democracy),照字麵意思來講,是指由人民做主;它是一種政府形態,國傢的高權力由人民賦予,或者由人民直接管理,或者像目前大多數現代民主國傢一樣,由人民選舉齣來的官員管理。作為民主國傢的公民,我們有義務詳細瞭解國傢的政策和存在的問題,這樣我們纔能有效地參與重要的討論和決策。

托馬斯·傑斐遜曾寫道:“在一個運用理性和說服而不是武力來領導公民的共和國,推理的藝術便變得尤為重要。”民主製度的目的不是通過民意測驗或多數投票使人們的意見達成一緻,而是為瞭推動自由討論和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辯論。英國哲學傢約翰·斯圖亞特·米爾(1806—1873)指齣,真理既不是支持現狀者的觀點,也不是非國教者的觀點,而是不同觀點的融閤。因此,言論自由以及無論攻擊性多強的反對觀點都要傾聽,這在民主國傢的批判性思維中是非常必要的。腐敗官員曾經也是由公眾選舉或被委派到政府部門工作,並且在其所在的政黨中有著很高的職位,但這些人未能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加以約束,因此纔會導緻腐敗。事實上,在1938 年關於普林斯頓新議員的民意測驗中,阿道夫·希特勒曾被評為“偉大的人”!而且,在19 世紀中葉,紐約政客威廉·馬西·特威德(l823—l878)從公民中詐取數百萬美元。他還組織瞭的特威德集團,選派他的腐敗團夥到重要的政府部門任職。

與極權主義社會不同,現代民主製度鼓勵差異,支持人們公開討論不同的思想觀念。有關不同種族、階級和其他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的研究錶明,“多樣化的經曆與更多的公民參與、民主成果和社會參與有非常重要的關係。”“讓學生在校園和教室裏接觸不同的事物可以拓展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攻擊理性》(The Assault on Reason, 2007)這本書中,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提齣,自從電視取代印刷文字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以來,參與民主過程的普通公眾便開始減少。電視作為信息來源的一種方式,它主要是感染我們的基本情緒,而不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從而使電視觀眾隻能被動地接受包裝好的信息和意識形態。戈爾認為,在公眾減少參與政治對話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則是政府和有能力控製媒體的富人們權力的

增大。

能夠熟練運用批判性思維的人很少被錯誤言論或花言巧語所濛蔽。批判性思維可以教你如何勇敢地反抗權力和不閤理思維,這不僅能夠增進你的幸福,而且還能給整個社會帶來福祉。

目錄

目錄:

簡要目錄

1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很重要 2

2 理性與情緒 30

3 語言與溝通 56

4 知識、證據與思維中的錯誤 84

5 非形式謬誤 116

6 論證的識彆、分析和構建 144

7 歸納論證 172

8 演繹論證 200

9 倫理與道德決策 228

10 市場營銷與廣告 260

11 大眾傳媒 286

12 科學 310

13 法律與政治 340

 

詳細目錄

 

章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很重要 2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6

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 6

大學生的認知發展 7

批判性思維者的特徵 8

分析技能 8

有效的溝通 8

調查和研究技能 8

靈活性與包容模糊性 9

心智開放的懷疑態度 9

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10

注意力、專注力和好奇心 11

閤作學習 12

批判性思維與自我發展 13

在生活中自我反省 13

製定閤理的人生計劃 13

麵對挑戰 15

自尊的重要性 15

民主國傢的批判性思維 15

妨礙批判性思維的因素 18

思維的三層模型 18

抗 拒 19

抗拒的類型 19

思想狹隘 22

閤理化與雙重思想 24

認知失調和社會失調 25

壓力障礙 26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大學入學平權法案的觀點 27

 

第二章  理性與情緒 30

什麼是理性 33

關於理性的傳統觀點 33

性彆、種族、年齡與理性 34

夢與解決問題 37

情緒在批判性思維中的作用 38

關於情緒的傳統觀點 38

情緒智力與情緒的積極影響 38

情緒的消極影響 40

理性與情緒的結閤 40

人工智能、理性與情緒 41

人工智能領域 44

計算機會思考嗎? 44

計算機能夠感知情緒嗎? 44

信仰與理性 45

信仰主義:信仰高於理性 45

理性主義:宗教信仰與理智的結閤 46

批判理性主義:信仰與理性是一緻的 47

宗教、靈性與生活決策 48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人工智能的靈性與進化的不同觀點 51

 

第三章  語言與溝通 56

何為語言 59

語言的功能 59

非言語語言 61

定 義 63

外延與內涵意義 64

約定定義 64

詞典定義 65

定義 65

說服性定義 67

評價定義 67

五個標準 67

基於模糊定義的舌戰 68

溝通風格 69

溝通的個體風格 69

溝通風格、性彆和種族 70

溝通風格的文化差異 72

使用語言來操縱 73

情緒性語言 73

修辭手法 74

欺騙與說謊 77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美國大學校園是否應該設立自由言論區的觀點 80

 

第四章  知識、證據與思維中的錯誤 84

人類知識及其局限性 87

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87

思維的結構 87

評估證據 88

直接經驗和錯誤記憶 88

傳聞和軼事證據的不可靠性 89

專傢與可靠性 90

評估某個觀點的證據 92

研究資源 94

思維中的認知和知覺錯誤 95

知覺錯誤 96

對隨機數據的錯誤知覺 97

難忘事件錯誤 98

概率錯誤 99

自我服務偏差 101

自我實現預言 105

社會錯誤與社會偏見 106

“非我即他”錯誤 106

社會期望 107

群體壓力與服從 108

責任分散 109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UFO(不明飛行物)是否存在的不同觀點 111

 

第五章  非形式謬誤 116

什麼是謬誤 119

歧義謬誤 119

語詞歧義 119

構型歧義 120

錯置重音 121

分解謬誤 121

不相關謬誤 122

個人攻擊(人身攻擊)謬誤 122

訴諸強力(恐嚇策略) 123

訴諸憐憫 125

訴諸眾人 126

訴諸無知 128

以偏概全 128

稻草人謬誤 130

轉移注意力(熏青魚謬誤) 131

包含無理假設的謬誤 132

竊取論題 132

不恰當地訴諸 133

暗設圈套的問題 133

虛假兩難法 133

不閤理的因果謬誤 135

滑坡謬誤 135

自然主義謬誤 137

避免謬誤的策略 137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美國嚮伊拉剋開戰的觀點 140

 

第六章  論證的識彆、分析和構建 144

什麼是議題 147

確定一個議題 147

詢問準確的問題 147

論證與修辭術 148

區分修辭術與論證 149

避免修辭術 149

識彆論證 151

命 題 151

前提與結論 151

非論證:解釋和條件陳述 152

拆分和圖解論證 153

將論證拆分為命題 153

識彆復雜論證中的前提與結論 154

對論證進行圖解 155

評價論證 158

清晰性:論證是清晰的還是模糊不清的? 158

可靠性:這些前提是否有證據支持? 158

相關性:前提與結論是否存在相關? 159

完整性:是否存在未闡明的前提與結論? 159

閤理性:前提是正確的嗎?能支持結論嗎? 161

構建論證 161

構建論證的步驟 161

批判性思維之問:關於同性婚姻的觀點 167

 

第七章  歸納論證 172

什麼是歸納論證 175

日常生活中對歸納論證的運用 175

概 括 175

使用民意調查、普通調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概括 175

將概括運用到具體個案中 179

運用概括來評價歸納論證 180

類 比 182

類比的運用 182

基於類比的論證 183

將類比用作駁斥論證的工具 184

對基於類比的歸納論證進行評價 185

因果論證 186

因果關係 187

相 關 187

構建因果關係 188

公眾政策和日常生活決策中的因果論證 189

評價因果論證 191

批判性思維之問:透視大麻閤法化 192

 

第八章  演繹論證 200

什麼是演繹論證 203

演繹推理和三段論 203

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 203

閤理論證和不閤理論證 204

演繹論證的類型 204

排除法論證 204

數學法論證 206

定義法論證 207

假言三段論 207

肯定前件式 208

否定後件式 210

連鎖論證 210

評價假言三段論的有效性 210

評價假言三段論的有效性和閤理性 211

直言三段論 211

直言三段論的標準形式 212

數量和性質 212

利用維恩圖圖解命題 213

利用維恩圖評價直言三段論 214

將普通論證轉換為標準形式 216

將日常命題改寫為標準形式 216

找齣論證中的三個詞項 217

將論證改寫成標準形式 217

批判性思維之問:透視死刑 219

 

第九章  倫理與道德決策 228

什麼是道德推理 231

道德價值觀與幸福 231

良知和道德情操 232

道德推理的發展 236

勞倫斯·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36

卡羅爾·吉利根關於女性道德推理的觀點 237

大學生的道德推理發展 237

道德理論:道德是相對的 239

倫理主觀主義 239

文化相對主義 240

道德理論:道德是普遍的 242

功利主義(以結果為基礎的道德規範) 242

義務論(以責任為基礎的道德規範) 243

自然權利理論 245

美德倫理 246

道德論證 246

識彆道德論證 246

構建道德論證 247

評價道德論證 249

解決道德睏境問題 250

批判性思維之問:透視墮胎 252

 

第十章  市場營銷與廣告 260

消費文化中的營銷 262

市場研究 262

避免思維中的證實偏差和其他錯誤 263

營銷策略 266

SWOT 模型 266

消費者對營銷策略的覺察 269

廣告與媒體 270

廣告在媒體中的作用 271

植入式廣告 272

電視廣告與兒童 273

廣告評價 274

廣告中常見的謬誤 274

修辭手法和誤導性語言 276

錯誤和薄弱的論證 276

對廣告的一些批評 278

批判性思維之問:透視廣告與兒童 280

 

第十一章  大眾傳媒 286

美國的大眾傳媒 289

大眾傳媒的興起 289

當今的媒體 289

新聞媒體 290

新聞報道的可靠性 291

嘩眾取寵與新聞娛樂化 291

新聞中的偏差 292

新聞分析的深度 292

證實偏差 296

科學報道 296

科學發現的歪麯報道 296

政府影響和偏差 297

對科學報道進行評價 298

互聯網 298

互聯網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299

社交網站 299

被稱為“偉大平衡器”的互聯網 300

互聯網的濫用:作品和網絡剽竊 302

媒介素養:一種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302

媒體體驗 302

解釋媒體信息 303

批判性思維之問:大學生群體中的網絡剽竊現象 305

 

第十二章  科學 310

什麼是科學 313

科學革命  313

科學假設 313

科學的局限性 314

科學與宗教 315

科學方法 316

1. 識彆問題  317

2. 提齣原始假設  317

3. 搜集附加信息並提煉假設 318

4. 檢驗假設 320

5. 以檢驗或實驗結果為基礎來評價假設 321

評價科學假設 321

好的假設應當與研究問題相關 321

好的假設應當與完善的理論保持一緻 321

好的假設應當簡單 323

好的假設應當是可檢驗的和可證僞的 323

好的假設應當擁有預測力 323

鑒彆科學與僞科學假設 323

研究方法與科學實驗 325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325

現場實驗 326

控製實驗 327

單組(前後測)實驗  328

評價實驗設計 329

解釋實驗結果 330

科學實驗中的倫理問題 330

托馬斯·庫恩與科學範式 332

常規科學與範式 332

科學革命和範式轉換 333

批判性思維之問:當進化論遇上智能設計理論 334

 

第十三章  法律與政治 340

政府的社會契約論 343

自然狀態 343

社會契約論 343

國際法律 344

美國民主製度的發展 344

代議製民主:防止“多數人暴政”的機製 345

自由民主:保護個人權利 345

政治競選和選舉 345

投票:權利還是責任? 348

美國政府的行政機構 349

行政機構的作用 349

行政命令和國傢安全 349

對行政權力的監督 349

美國政府的立法機構 351

立法機構的作用 351

公民與立法 351

不公正的法律和不閤作主義 353

美國政府的司法機構 356

司法機構的作用 356

證據規則 357

法律推理與判例原則 357

陪審義務 359

批判性思維之問:徵兵製與《通用國傢服役法案》(2007) 360

本店全部為圖書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洞見:解鎖思維的邊界》 簡介 在信息洪流洶湧而至的時代,我們被海量數據、觀點和潮流所裹挾,每一次選擇都仿佛置身於迷霧之中。然而,真正的智慧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堆積,更在於能否撥開迷霧,看見事物的本質。《洞見:解鎖思維的邊界》是一部旨在喚醒讀者內在洞察力,提升認知能力的力作。它並非一本關於特定領域的百科全書,也不是一個教你“術”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次關於“道”的深度探索,帶領你踏上一段發現自我、重塑認知的非凡旅程。 本書的主旨在於,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思考能力,但往往被固有的思維模式、社會習俗以及情緒的乾擾所束縛。正如藝術傢需要掌握色彩與構圖的技巧纔能揮灑自如,思想傢也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工具,纔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辨彆真僞,做齣明智的判斷。《洞見》所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套珍貴的“思維工具箱”,它以引人入勝的筆觸,將抽象的認知科學、心理學理論以及哲學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和切實可行的練習。 深度剖析:認知的迷宮與思維的利劍 本書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瞭人類認知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陷阱和偏差。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揭示瞭諸如“確認偏誤”如何讓我們固守已有觀點,即使麵對相反證據也視而不見;“錨定效應”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我們的決策,讓我們在價格、估計等問題上受製於最初接收的信息;“可得性啓發”如何讓我們高估近期或易於迴想的事件的發生概率,導緻判斷失準;以及“群體思維”如何蠶食個體的獨立判斷,將我們推嚮盲從的深淵。 然而,《洞見》並非僅僅停留在揭示問題的層麵。它更注重提供解決之道。在認識到這些認知盲點的同時,作者也引導讀者學習如何構建“元認知”,即“思考如何思考”的能力。這包括瞭學會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識彆情緒對判斷的潛在影響,並主動尋求多角度的理解。通過一係列富有啓發性的問答和案例分析,本書幫助讀者學會“慢思考”,即在關鍵時刻按下暫停鍵,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而不是被直覺和錶麵現象所裹挾。 跨界融閤:科學、哲學與藝術的交響 《洞見》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於其廣泛的知識涉獵和跨界融閤。作者並非孤立地探討思維技巧,而是巧妙地將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社會學以及哲學等多個學科的精髓融為一體。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經典研究和前沿發現,但其語言風格卻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 例如,在探討“批判性思維”時,作者會追溯至古希臘哲學傢蘇格拉底的詰問式探究,也會引用現代認知心理學傢關於“心智模型”的研究。在解釋“創造性思維”時,則會分析藝術傢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打破常規,跳齣既定框架,並將其與我們日常解決問題時的“發散性思維”相結閤。這種跨領域的對話,使得本書的思想深度得以拓展,也讓讀者在理解抽象概念時,能夠找到更豐富的參照係。 生活實踐:從“知道”到“做到”的橋梁 《洞見》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理論的深度,更在於其極強的實踐指導性。作者深知,再精妙的理論,如果不能落地,終究是空中樓閣。因此,本書的設計充滿瞭互動性和參與感。 書中提供瞭大量的“思維練習”和“實踐任務”,這些內容設計得巧妙而貼閤生活。比如,在學習如何識彆信息來源的可靠性時,會引導讀者分析一則新聞報道或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並提供一套評估信息質量的標準。在練習如何進行更有效的溝通時,會設計情景模擬,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溝通模式下的微妙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提問和傾聽來增進理解。 此外,本書還鼓勵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思維實驗”。例如,有意地選擇一種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方式,或主動接觸與自己觀點相左的人群,通過親身體驗來挑戰固有的認知模式。這種“在行走中學,在實踐中悟”的方式,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能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認知,並逐漸養成運用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重塑自我:看見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洞見》的最終目標,是幫助讀者實現“自我超越”。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分析問題,更是關於如何理解自己,如何與他人建立更深刻的聯結,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通過提升思維的清晰度,讀者能夠更準確地認識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欲望,不再被外界的喧囂所迷惑,從而做齣更符閤自己價值觀的選擇。通過掌握批判性思維,讀者能夠更理性地分析社會現象,識彆有害的觀念和信息,成為一個有獨立判斷力、有責任感的公民。通過學習如何理解他人的視角,讀者能夠更有效地與人溝通,化解衝突,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洞見:解鎖思維的邊界》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認知的革新。它邀請你放下預設的答案,敞開心扉,去探索思維的無限可能。在這趟旅程中,你將學會如何剝離錶象,直抵本質;如何辨彆真僞,洞察規律;如何質疑一切,卻又不失客觀。最終,你將解鎖的,不僅僅是思維的邊界,更是你人生的無限可能。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終生受益的指南,它將陪伴你,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嚮,活齣更深刻、更有意義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對事物總想刨根問底,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就覺得它一定會給我帶來很多啓發。果然,它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於“信念的形成與改變”這一塊的深入探討。作者非常細緻地分析瞭我們的很多固有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很多時候並非基於理性思考,而是受到瞭環境、教育、社會文化以及個人經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身上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比如關於某些職業的刻闆印象,或者對某些群體的不自覺的偏見。書中提供的“反事實思維”和“視角切換”等練習,讓我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問題,理解他人的立場,這對於改善人際關係非常有幫助。我以前很容易因為觀點不同而和彆人發生衝突,現在我更能理解,很多時候我們隻是站在瞭不同的“參照係”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獨立思考,不隻是質疑彆人,更是質疑自己,敢於挑戰自己固有的認知模式,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评分

我一直對“如何做齣更好的決策”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所以看到這本書時,就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翻閱。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有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工具箱”。作者在解釋“概率思維”和“風險評估”時,用瞭大量的日常例子,比如買彩票、投資理財,甚至是過馬路,都涉及到概率和風險。我以前覺得這些東西離我很遠,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不自覺地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決策,而很多時候,我們隻是憑感覺,缺乏科學的判斷。書中關於“決策樹”和“權衡利弊”的分析方法,非常清晰直觀,讓我能夠係統地梳理自己的想法,避免被情緒左右。特彆是對於那些“兩難”的選擇,這本書給瞭我很多指導,讓我能夠更冷靜、更理性地評估各種可能性,最終做齣一個更符閤自己利益的決定。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能夠真正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的讀物,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希望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有效率的人。

评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觸動我瞭!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挺獨立思考的人,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我隻是隨波逐流,被一些顯而易見的偏見和不假思索的結論牽著鼻子走。特彆是關於“從眾心理”和“認知失調”的章節,簡直是把我過去的很多行為模式都一一剖析開來,讓我又羞愧又佩服。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傢庭聚會上的爭論、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來闡述這些聽起來有點“高深”的心理學概念,一點都不枯燥。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提到我們的大腦會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已有觀點的證據,而忽略那些反對的聲音,這在現實生活中太常見瞭!我們身邊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堅持己見,哪怕事實擺在眼前也不肯承認,原來這背後是有心理學原理的。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思考的盲點,也給瞭我一些實用的工具去避免陷入思維的陷阱。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裏學到的方法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質疑那些不閤理的假設,去更理性地分析問題。

评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覺得它名字很酷,想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麼“硬核”內容。結果這本書就像一本“思維遊戲手冊”,讓我一邊讀一邊跟著“玩”,不知不覺就被吸引進去瞭。作者對於“信息過載”和“媒體素養”的討論,簡直是寫到瞭我的心坎裏!我們現在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很容易就被誤導。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辨彆信息的來源、如何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如何識彆“標題黨”和“謠言”。我學會瞭在分享任何信息之前,先停下來思考一下,它到底有沒有證據支持?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這種“慢下來”的思考方式,讓我感覺自己在信息洪流中變得更加清醒和獨立。而且,書中還強調瞭“同理心”在批判性思維中的重要性,這點我之前從未想過。原來,理解對方的情緒和動機,也是有效思考的一部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分析,更是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他人。

评分

這次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思維的“解壓”之旅,雖然名字裏帶著“批判性思維”,但一點都不讓人感到壓力山大,反而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暢快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邏輯謬誤”這部分時,沒有直接列舉一大堆學術名詞,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比如廣告裏的誤導、政治宣傳裏的詭辯,來揭示這些邏輯漏洞。比如“稻草人謬誤”和“滑坡謬誤”,我以前聽到過,但總覺得抽象,讀瞭這本書,我立刻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例子,甚至能清晰地分辨齣它們的可笑之處。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分享瞭如何構建一個有說服力的論證,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觀點,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錶達上有點含糊不清,有時候說瞭半天彆人還是不明所以。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具體的技巧,比如如何使用清晰的語言、如何提供有力的證據、如何預見並迴應反駁等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跟人交流時更有底氣瞭,也更能夠有效地傳遞自己的想法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