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信息
書名:一代大師任繼愈
:26.8元
作者:何南著
齣版社:時代文藝
齣版日期:2010-6-1
ISBN:9787538729788
字數:230000
頁碼:26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一代大師任繼愈》:中國文化名人傳記。
任繼愈(1916.4.15-2009.7.11),字義之,山東平原人。哲學傢、宗教學傢、曆史學傢、國傢圖書館館長、名譽館長。師從湯用彤、賀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先後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硃子哲學、華嚴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邏輯學等課程.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課程。1964年,負責籌建闥傢 個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長。緻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尉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同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史》、《宗教淵典》、《中國哲學發展史》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巾華大典》等的編輯齣版工作。
目錄
引子
章 在路上
節 小學時代
多思的童年
難忘的曹老師
第二節 中學時代
難忘的初中老師
書中自有天地
火熱的高中生活
第三節 大學時代
北大哲學係
第四節 西南聯大
難忘的“小長徵”
校園學術民主氛圍濃厚
聽名師講課
戰火之中的書聲
收獲於聯大的愛情
第五節 聯大的老師們
往事並不如煙
馮友蘭先生
錢穆先生
導師湯用彤
熊十力老師
君子坦蕩蕩
第六節 北大教書
解放初的北大
學生眼中的任繼愈
第二章 在書中
節 潛心宗教研究
馬剋思主義哲學觀
受命創建宗教研究所
不堪迴首的歲月
慈愛的鄰傢老人
第二節 做特立獨行的學者
儒教是中國古代的宗教
無神論思想做武器
保持對學術的敬畏之心
哲學傢的偶像
第三節 哲學傢和他的“哲學”
“精英哲學”與“群體哲學”
自覺的文化擔當
嚴謹的學術精神
第三章 在國圖
節 緻力古籍整理
《中華大藏經》
《中華大典》
第二節 加強圖書館建設
打造國圖公益性形象
國圖,難以割捨的夢
超然大化外
竹影蕓葉情悠悠
“我是任先生的自傢人”
天風海浪自悠悠
熱風冷雨過來人
一篇工作人員手記
“眼科病房”
心係教育
關心青年
第三節 情牽國學
文人相“重”
為國學進課堂呼籲
推動齣版颱灣省中學國學教材
為學習傳統文化支招
與董仲舒研究者的不解之緣
大師的奧運觀
大師的國學夢
接受《大傢》欄目采訪
大師的風範
學術的高度
此情可待成追憶
第四章 永遠的懷念
節 與溫總理的友誼
與溫總理的友誼
“把這項光輝的事業進行到底”
“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批下來”
“當認真吸收您的意見”
“一定要把他們照顧好!”
*後一場“學術報告”
第二節 永遠的懷念
學人本色文化傳燈
“父要求我們誠懇做人”
任重而道遠
一代宗師,潔白無瑕
後記
附錄一 任繼愈年譜
附錄二 任繼愈著作年錶
本書重要參考文獻
內容提要
作為一名傳統知識分子,他經曆瞭動蕩的20世紀初期,這種巨大的世紀動蕩促使他探尋人的價值、社會發展的方嚮以及中國現代化的軌跡。他以驚人的興趣和精力廣泛研究哲學、神學、曆史、文學等等,並且在相關領域成就卓越, 《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 《宗教大詞典》、 《中國道教史》、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 《中華大典》等學術著作為他贏得瞭持久的注意力和廣泛的敬意。他同時創造瞭一個“奇跡”:他是他那一代知識分子中少數的幸運者,無論時局如何變遷,他在學海中浮沉,為教育盡力,被譽為“風毛麟角”。
後記
雨是*多情的,直到晚上我纔真地相信瞭。
正值盛夏,白天正酷熱襲人,到瞭晚上,雨就忽然落下來瞭!
窗上的雨篷發齣清脆的響聲,起先以為是誰傢空調室外機滴下的水,但接著就忽然意識到——下雨瞭!
手機沒有收到過要下雨的短信呀,或者由於不知在忙些什麼而沒有看到?對於這次不期而至的下雨我頗感意外。
雨篷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我走過去,靠近窗颱。窗縫裏竟然已透進來不少雨,把屋裏的地麵都浸濕瞭!心情本來就不好的我,此刻更加沉重。
屋裏有些悶,一如我的心情。雖然外麵在下雨,但原本蒸籠一般的屋內並沒有稍微降溫。
索性,我打開瞭窗子,“嘩”的一聲,雨的呼喊便豪不客氣地欺身進屋,沒有同我打任何招呼,就一下子武斷地充滿瞭我已然顯得擁擠的鬥室,主人一般。
沒有風。雨道幾乎是垂直落下來的,這又讓我有勇氣長久地立在窗前。
窗外,是一條街道,交通頗為繁忙,車似乎是無聲的,在昏黃的路燈下,默默地流過,隻亮著近光的車燈。仔細看去,車的雨颳器都調瞭*高檔。
行人,被雨驅趕著,匆匆忙忙地趕路,雨打在他們的身上,衣服緊貼在身體上,我可以想見,他們的身體是冷的。女士們的劉海被雨淋濕,垂瞭下來,臉想必也沾滿瞭混閤著灰塵的水,但她們顧不得擦,似乎在趕赴一個急切的約會。
有人擠在路邊超市的簷下避雨。沒人說笑。
有傘的行人則慢瞭許多,步履既像從容,又像艱難。有傘罩著,看不清傘下人的錶情,隻見傘在路燈下慢慢飄著,寂寞著。
我拿齣手機,想留下一些雨中的景緻,但無意間看到瞭有4條未讀短信的提示,不知何時,它們已安靜而幽怨地蜷縮於收件箱裏。
打開,閱讀,我大吃一驚——我知道雨這麼突然,又這麼大的緣由瞭!
一條是:
哲學傢、宗教學傢、曆史學傢,中國共産黨的黨員,國傢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因病於淩晨4時30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麵是任繼愈先生的照片:黑色西服,斜紋領帶,一絲不苟。目光平和,笑容安詳,視之切。
另一條:
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季羨林教授,因心髒病發作,醫治無效,於上午9時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九十八歲。
後麵是一張季羨林教授含笑的照片,清臒的麵容,笑得很慈祥。
另兩條——
鬍錦濤、溫傢寶、等黨和國傢為設在國圖的任繼愈靈堂送來瞭花圈花籃,國圖工作人員和來自全國各地圖書館的代錶、各黨政機構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吊唁任老。
鬍錦濤、溫傢寶、等黨和國傢為季羨林靈堂送來瞭花圈花籃,起,北大靈堂接受師生和社會公眾的吊唁,送彆這位終生治學、德學雙馨的慈祥老人。
每條後麵照例是照片:莊嚴肅穆的靈堂,素白的花圈花籃,垂掛的挽幛,醒目的挽聯。
想想時間,是2009年7月11日。於是,深怪自己的遲鈍,竟然忘瞭看如此重要的短信。俗務繁縟,像我一般的人想必不在少數,他們在匆忙奔嚮生計的源泉之時,想必也如我一般忽略瞭*不該忽略的事情。我愈發明白雨的心意瞭。《人民日報》7月13日用整版篇幅就任繼愈、季羨林同日辭世寫瞭一篇綜述《讓大師的智慧照亮未來》,錶達人們同敬兩位大師的心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瞭;有的人死瞭,他還活著。”半個多世紀前,臧剋傢曾以詩歌道破生命的真諦。,兩位大儒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襟懷與器識,再次印證瞭生命的力量和價值。“焚膏繼晷,兀兀窮年”。,任繼愈、季羨林這兩盞燃燒瞭九十多年的油燈終於耗盡瞭*後一滴膏油,頑強燃燒到*後一息。讓我們從大師們手中接過餘熱尚存的燈盞,注入新的熱血和信仰,點燃起新的光焰,照亮我們的社會,照亮我們的心靈,照亮我們的未來!大師逝去,就連他們清臒的背影也漸行漸遠漸淡。但大師的精神永遠長存!任繼愈,以“繼承韓愈”為初始坐標,以學術為國為人生良心,寵辱不驚,名利不計,恪守不輟,矢誌不渝。他以他的治學態度為我們樹立瞭高標,以他的劭美品德為我們確立瞭典範。如今,大師逝矣,舉國同傷。他繁富的聲譽之前,寂寞的身影之後,讓我們將何以堪?季羨林,一個遙遠而近的名字,一個陌生卻熟悉的大傢。在他漫長的有生之年,不惟緻力於學術的研究,寫齣大量優美而真摯的散文,還篤守真、忍準則,以博愛寬恕為襟懷,以善良誠悃為秉性,終身踐行,不曾或忘。曾幾何時,他的鄰傢爺爺一樣的行為還在被我們故事一樣笑著掛在唇邊,如今,就真地變成遙不可及的夢境瞭。他們是纔華橫溢的俊纔,是風度翩翩的學者,是筆耕不輟的文化旗手,是高舉道德大纛的領路人。他們的辭世,如何不令天地動容,草木含悲!雨是*多情的。明白自己為何心情沉重的同時,我信瞭這句話。雨還在下,越下越大。但我的耳畔,雨篷的喧嘩似乎已不存在瞭。
文摘
章 在路上
節 小學時代
多思的童年
哲學傢任繼愈,原名任又之,1916年4月15日齣生在山東平原縣的一個軍官傢庭。任傢雖非冠蓋交接之族,也是富裕殷實之傢。自明朝以來,任傢祖輩都是讀書人,詩禮相傳,傢風頗佳,傢教優良,讀書都卓有成就。
任繼愈的父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與國民黨高級將領劉峙、顧祝同等皆為同班或同級同學。後銜至國民黨少將,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盡管資格很老,但因他為人耿直,不屑吹吹拍拍,所以官也沒做太大,官運沒有亨通,*後在參議員的位置上退瞭下來。任繼愈的母本分、正直、善良,她常常教育孩子們不要有貪圖享樂、坐享其成的思想。
細雨潤萬物,多情而無聲。可以說,母的早期教育深深地影響瞭任繼愈。
因為傢庭條件比較好,任繼愈從四歲起入私塾識字,後來私塾換為小學。“繼愈”這個名字是入學時老師給取的,取“繼承韓愈”的意思,老師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希望這個學生將來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任繼愈日後“走偏瞭道”,並未能讓老師的願望得到實現,也未能繼承韓愈老夫子的“衣鉢”。
任傢是一個大傢族,四代同堂,有“那種像巴金筆下《傢》的味道,北方傳統的封建主義大傢庭”。傢庭裏頭,錶麵上是和和氣氣,內心其實是勾心鬥角;看起來是很統一,其實內部很不和睦。幾十口人在一起,利害關係很難統一起來。
下麵一段話是任繼愈對自己童年往事的迴憶:
我對巴金的《傢》很有同感,就是那個樣子。在封建大傢庭裏,財産是共同的,收入都交公,沒有私人財産,然後統一分配。這種平均分配很不公平,好的壞的、勤的懶的都一個樣!《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就是個例子,近她的,待遇就好些,反之就差些,還要受歧視,這就不公平,就會有很多私弊的地方。封建傢庭的突齣特點就是封建傢長製,子女要服從傢長,不能反駁,婚姻不能自主,等等。我的父在這個封建大傢庭裏很受氣,於是就離開這個傢,考上瞭保定軍官學校,這也是我們世代書香的任傢齣的 個行伍之士,但父仍然很喜歡讀書。
由於熱衷行伍而勇敢地走齣封建大傢庭的任繼愈的父,不僅使他自己擺脫瞭太多的束縛,同時也給他的小傢帶來瞭自由。這樣的前提下,小時候的任繼愈就很幸運地吸收到瞭來自外界的“自由空氣”。在“自由”的嗬護下,任繼愈“茁壯”地長大。後來,任繼愈的兩個弟弟也都成瞭學者,一個曾在首都經貿大學當教授,一個是工程院院士。
任繼愈進私塾學認字以後,自由的傢庭氛圍使他思想開闊,無拘無束,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
有這樣的一件事,可作為任繼愈打小就喜歡問問題的佐證。
有一次,小小的任繼愈忽然看到一種小東西,這種小東西引起瞭他的興趣。方磚上,一個螞蟻在爬著,它爬得很慢,似乎在邊爬邊思考的樣子,又像是邊跑邊等誰。任繼愈在焦急地等待著,試圖看看小螞蟻要到什麼地方去。時間過得真慢——爬著爬著,任繼愈開始為這小傢夥擔心起來,因為它拐嚮瞭衝下的路——它頭朝下爬起來!任繼愈擔心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怕小螞蟻一不小心掉下來會摔個粉身碎骨,和它小得可憐的身體比起來,方磚多麼大呀,距地麵多麼高呀!二是怕小螞蟻頭暈。他知道自己如果頭朝下的話,一定會頭暈的。一旦小螞蟻頭暈,*後的結局同樣必然是摔個粉身碎骨。於是,他趕忙拉來瞭母,讓母和他一起觀看。“小螞蟻會頭暈嗎?”任繼愈用小手牽著母的大手問,他的聲音裏透著濃濃的童真的擔憂。“不會的。”母有點好笑,但還是耐心地迴答心愛的兒子。“那,我為什麼頭朝下的時候會頭暈呢?”任繼愈忽閃著炯炯有神的眼睛。“傻孩子,因為它是螞蟻,你不是螞蟻呀!”母覺得自己的迴答很巧妙:既掩飾瞭自己不明其理的尷尬,又“解答”瞭兒子的疑問。可母沒想到的是,她的迴答讓任繼愈更不明白瞭,為什麼這個小傢夥是螞蟻而自己不是螞蟻呢?為什麼螞蟻頭朝下就不會頭暈而自己就會頭暈呢?母是不是也不知道呀?任繼愈不再往下追問瞭,因為他從小就是懂事的。從那時起,每每遇到連父母都不能解答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彆人不感興趣的問題時,任繼愈便到書中去找答案。事實上,書裏無比的那個世界已經深深地吸引瞭他。
孩童時代,任繼愈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並且不滿足於一個簡單的答案。這就已經顯示瞭任繼愈長大能夠成為一個哲學大傢的天賦。因為哲學的特性恰恰在於尋根問底,就是要求你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比如“人活著是為瞭什麼?”“社會發展到哪裏去?”等抽象的問題,如果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作為一個孩子,是絕不會想到的,更不會設法去探究的。
作者介紹
任繼愈(1916.4.15-2009.7.11),字義之,山東平原人。哲學傢、宗教學傢、曆史學傢、國傢圖書館館長、名譽館長。師從湯用彤、賀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先後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硃子哲學、華嚴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邏輯學等課程.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課程。1964年,負責籌建闥傢 個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長。緻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尉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同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史》、《宗教淵典》、《中國哲學發展史》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巾華大典》等的編輯齣版工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