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鏡像
定價:25.00元
作者:林語堂,劉啓升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613418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中國的學者、中國的視角、中國文化背景下國學大師,林語堂全麵解析美國的曆史、文化、思想……獨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齣他眼中的美利,告訴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滄桑。
有人說美國思想就像黑格爾哲學一樣熱衷於盲目、抽象的思索。總體來說,我們必須為美國思想做無罪辯護。美國人有一種對事實而非純粹理念的固有熱愛。
——林語堂
美國思想中*顯著*清楚的事實之一是美國人強烈的事實觀。這一理論將愉快地拋棄大量僵化的哲學體係而去熱烈地追求生活經曆的多變性。
假如遊遍世界各地,一個人就會注意到,“活力”這一詞匯*能體現美國人和美國民族的特徵。青春、活力、希望、敏銳,是對美國人性格很好的詮注。
相對於美國思想,也許我現在更感興趣的是美國思想與文化所創造齣來的個性類型。這種思想對我來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把人性的文化類型直接視為一個人同時代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隻作為理論上的理想,在書中瞭解這種或那種類型,這對於這個人的心靈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美國思想關注更多的是未來,而不是現在;它關注的是進步和繁榮,這是一個全新的主題。它總是嚮著下一個火車站齣發,從不滿足於它的現狀。
——林語堂
內容提要
曾經有一句話:“美國人的金錢掌握在猶太人的手中,而美國人的智慧卻是掌握在華人腦中。”
我們曾透過一些名傢名著瞭解到洋人眼中的中國、中國人是個樣兒。今天,林語堂先生的這本《美國鏡像》卻為我們打開瞭一扇不同的窗,它就像一麵魔鏡,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國、美國人的真麵目。林語堂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精湛的筆鋒為我們描繪瞭美國人的智慧、信仰、生活、人倫、哲學、民族等種種現實,使我們從中體會到瞭一種更加寬廣的世界觀,不受製於現實的是非得失,不局限於單一的道德範疇。任何一個國傢的文化都是這個國傢心靈的産物,而美國的智慧更是韆鞦…… 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說的,美國的智慧首先是生活的智慧,他們的哲學更多的是關於這個世界而不是關於天堂的,要點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在生活中享受。
中國的學者、中國的視角、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國學大師會麵解析美國的曆史、文化、思想……獨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齣他眼中的美利堅,告訴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滄桑。本書是林語堂先生的一本通俗哲學著作,提齣瞭“中國人應該嚮美國人學習什麼?”的問題,全書的內容涉及到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與諷刺、愛情與婚姻、戰爭與和平,等等。林語堂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創作;在本書中,林先生揮毫潑墨,收放自如,真正體現瞭這一風格。引用瞭三百餘位古今中外思想傢的作品,如愛默生、富蘭剋林、格雷森、霍姆茲、傑弗遜等等,閱讀本書,猶如與大師麵對麵交談,心靈會得到一次淨化和升華。
目錄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文摘
序言
這部書名《美國鏡像》的書,我拿到手上的時候,首先被它的厚度給震住瞭,感覺捧著的是一本沉甸甸的曆史教科書,又或者是一部需要耐心細緻品味的文學巨著。翻開扉頁,作者林語堂和劉啓升的名字映入眼簾,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林語堂這個名字,早已是如雷貫耳,他的《吾國與吾民》等作品,總是能以一種溫潤而深刻的筆觸,剖析民族的性格與文化的精髓。而劉啓升,這個名字相對不那麼熟悉,但與林語堂並列,想必也是一位深諳此道的研究者。9787561341803這個ISBN號,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串數字,它代錶著這部作品在浩瀚的書海中找到瞭自己的位置,承載著作者的思考和時代的印記。我開始想象,這本書會帶領我穿越怎樣的時空,去觀察、去理解那個被稱作“美國”的國度。它會像一麵鏡子,照齣美國的哪些真實麵貌?是它的繁榮昌盛,還是它的社會矛盾?是它的文化融閤,還是它的價值衝突?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個不同於大眾媒體的視角,一個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 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與作者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美國”這個標簽背後的,無數個鮮活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見。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或進行錶麵化的評論,而是以一種非常內省和審慎的態度,去構建對“美國”的理解。作者們似乎並沒有急於給齣“美國是什麼”的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從曆史的縱深、文化的積澱、社會結構的剖析,以及個體經驗的描繪等多個維度,層層剝開“美國”的麵紗。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美國社會多元性及其內在張力的探討,這種多元既是美國的魅力所在,也是其潛在的挑戰。比如,書中對於不同族裔、不同階層在美國社會中的生存狀態的描繪,以及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碰撞的復雜關係,都讓我深思。它沒有迴避美國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但也沒有陷入簡單的批判或贊美,而是力求呈現一種客觀而全麵的圖景。讀的時候,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又會有“還有這樣的情況”的驚嘆。這種閱讀體驗,非常類似於在解開一個復雜的謎題,每一個章節、每一個觀點,都像是拼圖的一角,最終匯聚成一個更加清晰、更加完整的畫麵。它讓我意識到,對任何一個國傢,任何一個文化,都不能簡單地貼標簽,而需要深入地去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演變的過程。
评分這部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在於它顛覆瞭我之前對美國的一些固有印象。以往,我們接觸到的關於美國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或者帶有某種預設的立場。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更加係統、更加宏觀的視角,帶領我們去理解“美國”這個概念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美國社會現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停留在經濟、政治層麵,更深入到文化、心理、哲學等多個維度。比如,書中對美國宗教的探討,就讓我對這個國傢的精神信仰有瞭更深的認識。又比如,對美國科技創新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基因的分析,也讓我耳目一新。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美國社會肌理的深處,去感受它的脈搏,去理解它的呼吸。它讓我不再將美國視為一個簡單的“他者”,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觀察和思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認識世界、認識他人的全新視角,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的文化和身份。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來概括。作者們在梳理美國曆史和文化的同時,巧妙地穿插瞭大量生動的案例和人物故事,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探討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被書中對美國人精神特質的刻畫所吸引,那種不屈不撓、敢於冒險的精神,以及在追求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注重社群責任的矛盾統一體,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美國夢的探討,更是觸及瞭許多人的內心深處,它既是一種激勵人心的理想,也可能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幻象。作者們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帶領讀者一同去審視這個理想的形成、演變以及其在現實中的挑戰。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聯想到自己身邊的生活,反思我們自己社會的價值觀和發展路徑。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對美國的瞭解,更是對人類社會普遍性問題的思考。它讓我明白,無論哪個國傢,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麵臨類似的睏境和選擇,而如何去應對這些挑戰,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麵對的課題。
评分總的來說,《美國鏡像》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美國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文明、關於社會發展、關於個體命運的深刻洞察。作者們以其深厚的學識和卓越的洞察力,為我們呈現瞭一個立體、多元、充滿活力的美國形象。書中對美國社會轉型、文化變遷、價值衝突等議題的探討,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讓我看到瞭美國社會的光明與陰影,看到瞭它的成就與睏境,也看到瞭它與其他文明相互藉鑒、相互啓發的可能性。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閱讀這本書,去瞭解一個更加真實、更加 nuanced 的美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智識的盛宴,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拓展瞭我的視野,深化瞭我的思考,也讓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本能夠讓你在閱讀後,久久不能平靜,並且願意反復品味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