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管子選講
定價:58.00元
作者:鍾永聖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66302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名傢執筆,精心編著;
2.文本厚重,閱讀性強;
3. 寓理於事,深入淺齣。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係列講座的結集。作者首先以親和力的語言,嚮讀者傳授瞭學習傳統經典*重要的三個方法——“以經解經”、“體慧”,以及“至誠誦讀”。作者重實踐的“體慧”而非僅止在知識的瞭解,重至誠的感悟而不拘泥於學術的辯駁,在他的充滿智慧的講解下《管子》不再是玄之又玄的“天書”,是一部人人都能看得懂,獲得切實的啓迪和智慧,從而改變自身命運的讀物。
目錄
講
拋開“管子”其人其書,單從文字上看,管子就是“管理自己”——開篇題解就引人深思;作者通過引用在學習過程中令其特彆震撼的幾句經典,揭示瞭天地運行的規律,健康的真正秘密以及生理和天理之間的貫通關係;闡明中華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構建原則,我們有自己的經濟學和管理學。
“管子”題解:管理你自己…………………………………… 2
迴顧:兩年前講座的綱要……………………………………… 3
人不幸福的原因………………………………………………… 5
轉變境遇的方法………………………………………………… 8
“天之在我者,德也”………………………………………… 11
引論:中國文化語境下的“經濟”和“管理”……………… 13
我們有自己的紀年……………………………………………… 14
中華文化的構建原則…………………………………………… 14
“經濟”之道:十二“經”普“濟”全身…………………… 16
我們有自己的經濟學和管理學………………………………… 18
世界範圍內經濟學境界分類…………………………………… 25
製度經濟學大行其道的原因…………………………………… 28
第二講
作者通過對當代前沿物理學——量子力學的介紹,讓我們明白瞭為什麼說“物理學進入瞭禪境”。以管子經濟學為代錶的中國傳統經濟學,是智慧、圓融、真誠、慈悲、符閤世界真相的經濟學,是當今中國實現復興所迫切需要的治國理念。
量子力學視角下的經濟學程度………………………………… 34
科普:量子理論………………………………………………… 40
中國傳統經濟學的地位………………………………………… 45
復興所需要藉鑒的治國理論——管子經濟學…………… 47
我們講《管子》的立場………………………………………… 51
內容預告………………………………………………………… 53
第三講
經過兩講的引論,作者此講在中華曆史全坐標係當中給我們詳細描述瞭管子所在的時空,通過春鞦諸子的比較,明確瞭管子實屬“春鞦子”,《管子》其書當中的經濟概念和經濟思想的奠基者就是管子。通過以上鋪墊,作者開始講述《管子·牧民·國頌》。
部分 管仲其時 …………………………………………… 57
在中華曆史的全坐標係中看管子……………………………… 57
追溯上古 設想管子的時空…………………………………… 60
春鞦時期………………………………………………………… 63
戰國時期………………………………………………………… 65
何來“周國”?………………………………………………… 67
第二部分 管仲其人…………………………………………… 70
管仲乃“春鞦子”………………………………………… 70
古人的年齡……………………………………………………… 72
對管子的曆史評價……………………………………………… 75
孔子的評價……………………………………………………… 77
管鮑之交………………………………………………………… 78
第三部分 《管子》其書 ……………………………………… 82
《管子》的結集………………………………………………… 82
對《管子》的評價…………………………………………… 83
《管子》的篇目與學習………………………………………… 84
第四部分 重點解讀 …………………………………………… 85
重點解讀一:《管子·牧民》………………………………… 85
《牧民·國頌》………………………………………………… 86
第四講
本講作者繼續講述《管子·牧民》之《國頌》《四維》《四順》,作者強調我們要繼承真正的傳統文化,把《管子》重新提齣來,強調它的原創性與可實踐性,以及對後世巨大的影響,等於是給我們一個信心,我們現在利用他們的思想指導生活、指導經濟建設、指導國傢管理,完全可以幫助我們走嚮一個大治和的時代。
倉廩實衣食足 上服度 四維張 …………………………… 94
省刑之要 守國之度 順民之經……………………………… 97
違背天時地利的後果………………………………………… 99
《牧民·四維》………………………………………………… 103
不逾節上位安的例證…………………………………………… 104
不自進,不蔽惡,不從枉的後果……………………………… 108
《牧民·四順》………………………………………………… 109
《孟子》裏麵的類似錶達……………………………………… 110
明末袁崇煥將軍的例證………………………………………… 112
我們要繼承真正的傳統文化…………………………………… 114
第五講
作者開篇告誡我們要破除概念的束縛,迴到原本的內核上,並提醒我們如果讀對瞭經典,不管你年紀有多大,腦子會越來越清楚,身體會越來越棒,心情會越來越快樂,跟彆人計較的程度會越來越淡,然後灑脫自在的感覺會越來越上升。本講繼續講解《牧民》之《十一經》和《六親五法》。
破除概念的束縛………………………………………………… 122
管子的經曆成就瞭他…………………………………………… 123
《牧民·十一經》……………………………………………… 126
中國古代的五層法製…………………………………………… 128
明必死之路……………………………………………………… 130
做可靠之事……………………………………………………… 132
對《十一經》的解釋…………………………………………… 137
行安民之道……………………………………………………… 142
《牧民·六親五法》…………………………………………… 144
第六講
作者繼續講述《管子·牧民·六親五法》,其中著重強調瞭“上之所貴、所先、所好惡”是關鍵,具有指揮棒的作用;同時告誡我們要符閤規矩,符閤中道;要學會識人,知人善任;隻有公平公正地分配,纔能消除怨恨、解決矛盾。接著進入《管子·權修》的解讀——公務員如何為人民服務。
禦民之轡道民之門召民之路……………………………… 150
指揮棒的作用…………………………………………………… 153
忠 告…………………………………………………………… 155
中國古代的相人之術…………………………………………… 158
平均分配之重要………………………………………………… 160
知人善任………………………………………………………… 161
如何辨人………………………………………………………… 166
重點解讀二:《管子·權修》………………………………… 168
疑是《牧民》的《權修》……………………………………… 168
第七講
《管子·權修》裏麵關於“牧民”的內容,幾乎就是談如何讓人民過好日子,如何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如何能去掉人們不喜歡的事情,與孟子的觀點完全相閤,作者一語道破——他們都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本講作者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並講述《權修》中依法治國的一些方略。
傳統文化傳承者——孟子……………………………………… 176
行小義使民有大義…………………………………………… 176
修小廉 使民行大廉…………………………………………… 177
飾小恥 使民行大恥…………………………………………… 178
防微杜漸抓早抓小…………………………………………… 179
磨礪民眾走正道………………………………………………… 191
全麵依法治國——尊爵令行…………………………………… 194
重祿賞則令行…………………………………………………… 197
第八講
本講繼續解讀《管子·權修》,強調審慎授官,方能保證上下通達;賞罰分明,方能防止敗國;土地博大,需要精細管理;國傢強大,敵國方不敢謀;還要賞罰有信,勸善振罰;取之有度,用之有止。作者與西方經濟學對比講述,讓我們對“野與市爭民”“鄉與朝爭治”有瞭進一步理解。
審慎授官 令而能行…………………………………………… 200
防止敗國………………………………………………………… 201
修權之論………………………………………………………… 202
自強則敵不敢謀………………………………………………… 207
遠至而民一……………………………………………………… 209
賞罰有信 勸善震罰 …………………………………………… 212
取之有度 用之有止…………………………………………… 215
激勵製度………………………………………………………… 216
農業與市場私人與國企……………………………………… 218
審好惡觀交遊………………………………………………… 220
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 222
第九講
我們學習《管子》,不是學發財技術,而是學會管理自己,不是彆人需要管理;諸子都是一傢,都是傳承者,聖聖道同,賢賢相近。本講作者承前啓後,《牧民》是管理國傢的基礎;然後要修,沒有,令行下不去不行,所以講《權修》;接下來是《立政》,重點講解《立政》有九種情況要避免;然後是《乘馬》,國民經濟的核算。
前兩天的講解概述……………………………………………… 228
各安本分 各務本事…………………………………………… 236
“上”不可鬍來………………………………………………… 238
育人為要………………………………………………………… 240
重點解讀三:《管子·立政九敗解》………………………… 241
種情況: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 241
第二種情況: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 242
第三種情況:全生之說勝,則廉恥不立……………………… 243
第四種情況:私議自貴之說勝,則上令不行………………… 244
第五種情況:金玉貨財之說勝,則爵服下流………………… 245
第六種情況:群徒比周之說勝,則賢不肖不分……………… 246
第七種情況:觀樂玩好之說勝,則奸人在上位……………… 246
第八種情況:請謁任舉之說勝,則繩墨不正………………… 247
第九種情況:諂讒飾過之說勝,則巧佞者用………………… 248
重點解讀四:《管子·乘馬》………………………………… 248
立國都…………………………………………………………… 249
論市場的作用…………………………………………………… 250
貨幣幣值的穩定意義…………………………………………… 250
財政預算的考量………………………………………………… 252
國民財富的統計標準…………………………………………… 253
官府 社會組織 ………………………………………………… 254
生産製度 社會運行成本……………………………………… 255
徵稅及減免細則………………………………………………… 256
國民做義工……………………………………………………… 258
包産到戶調動積極性………………………………………… 260
第十講
就經濟學而言,《輕重篇》是管仲經濟學說的核心,國傢通過貨幣和價格政策控製全國重要的物資,間接地調控天下的所有物資;當國傢經濟不振的時候,可以通過促進高消費,使內需短時間內增長起來,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這就是《奢靡篇》的先進之處;國傢強大之後,在國際政治、軍事、外交上必須采取進一步的措施纔能夠完成霸業,精彩的《霸形篇》告訴我們這一步一步是如何進行的。
重點解讀五:《管子·輕重》………………………………… 265
《管子·輕重乙篇》…………………………………………… 270
宏觀調控經濟…………………………………………………… 271
間接調控重要商品價格………………………………………… 273
貨幣是流通手段………………………………………………… 274
重點解讀六:《管子·侈靡》………………………………… 275
古今異同………………………………………………………… 275
莫善於侈靡……………………………………………………… 277
政教相似而殊方………………………………………………… 278
甚富不可使 甚貧不知恥……………………………………… 279
足其所欲,贍其所願…………………………………………… 280
重點解讀七:《管子·霸形》………………………………… 280
見鴻鵠而感嘆…………………………………………………… 281
聞道而得度……………………………………………………… 282
以人為本………………………………………………………… 284
民歸如水………………………………………………………… 285
小農思想 醉生夢死…………………………………………… 287
何樂何哀………………………………………………………… 289
避其鋒芒 躲其亂爭 令行天下……………………………… 290
第十一講
管子輔佐齊桓公“九閤諸侯,一匡天下”成為霸主之後,理論總結形成《霸言》;築基完成,霸業完成,總結完成,根在哪兒呢?在“心術”;心術要用正,要自淨其意,所以不能是黑心,是“白心”。作者層層遞進,在有限的時間內,擇《管子》要中之要,給我們講到瞭根本。後進一步闡明管子經濟學對於當下的藉鑒意義。
重寶以事的背後:外交、政治、軍事………………………… 295
洞察外交行為背後的真實……………………………………… 297
文武雙備展開霸業 …………………………………………… 298
九閤諸侯 一匡天下…………………………………………… 300
重點解讀八:《管子·霸言》………………………………… 302
重點解讀九:《管子·心術》………………………………… 304
重點解讀十:《管子·白心》………………………………… 307
自淨其意………………………………………………………… 307
不為一人枉其法………………………………………………… 309
聖人之治無事取天下…………………………………………… 310
國傢自處之道…………………………………………………… 311
道之用…………………………………………………………… 312
十個通解專題設想……………………………………………… 313
對比與反思……………………………………………………… 320
《管仲論》……………………………………………………… 324
第五部分 管子經濟學對於當下的藉鑒 ……………………… 326
讓華夏文明“經濟傢”思想重迴曆史舞颱
——《管子選講》後記 …………………………………………329
作者介紹
鍾永聖,經濟學博士。大連儒學會創會副會長,遼寜省首屆*寫書人奬獲得者和遼寜省委講師團美講師。《中國青年》雜誌“傳承”專欄作者和封麵人物(2014年8期),大連市“學習論壇—中華傳統文化講座”《論語通解》主講人。近三年來,應財政部、保監會等國傢部委和黨政機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邀請,公益講座逾80場。主要著作有:《中國經典經濟學》《中國傳統經濟學智慧》《中華經典十二部淺說》《論語通解(一)》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整體性”治理的視角。管仲的思想,無論是軍事、外交還是內政,都圍繞著“國”這個核心概念展開,強調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製衡。作者在總結時,總是能將零散的觀點重新串聯起來,展現齣一種係統性的思維框架。比如,他將“農戰並舉”置於整個國傢戰略安全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農業政策。這種宏觀的視野讓我開始反思現代社會中各種管理活動常常陷入的“碎片化”陷阱。這本書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古代國傢機器的運行邏輯,其精妙之處在於對“平衡”的極緻追求——在實力與德行之間、在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之間,都尋求著微妙的臨界點。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進行有效的、可持續的組織管理,有瞭一種全新的、更為宏大和辯證的理解框架,這種思維的提升遠超書本本身所包含的具體知識點。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沉穩,幾乎沒有那種為瞭吸引眼球而堆砌的華麗辭藻,完全是一種樸實而嚴謹的學術敘事。這對於嚴肅閱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管仲思想的內部矛盾時所展現齣的坦誠與勇氣。管仲的思想體係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實用主義色彩,其中不乏一些在今天看來可能存在爭議的觀點,但作者並沒有迴避,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坐標係中進行評判,探討瞭其閤理性和局限性。這種不偏不倚的學術態度,使得全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可靠,讓人讀起來心中踏實。它不是一本“贊美管仲”的單嚮度解讀,而是一次對古代治理智慧的全麵體檢,帶領讀者去發現管仲思想的復雜性與多麵性。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我對這位古代的改革傢有瞭更立體、更真實的認識,遠超我以往在其他讀物中得到的印象。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山間行走,他既能指引你看到宏大的山勢走嚮,又能耐心地為你解析腳下一塊石頭的紋理。書中對於管子經濟思想的闡述尤為精彩,不同於以往側重於政治權謀的解讀,這本書更深入地挖掘瞭管仲在國傢財政、物價調控以及“輕重之術”上的獨到見解。作者在分析這些政策時,總是能夠巧妙地聯係到當時的社會生産力和技術水平,避免瞭用現代經濟學的框架去生搬硬套,保持瞭一種曆史的溫度。比如,對於鹽鐵官營的分析,他不僅僅停留在“國傢壟斷”這個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公平與財富再分配的邏輯,這點讓我受益匪淺。每當我讀到一個關鍵的章節,總會忍不住停下來,在空白處做一些批注,因為那些觀點太具有啓發性瞭,它迫使你重新審視我們現在社會中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經濟現象,讓人不禁感嘆,兩韆多年前的智慧寶庫,其深度和廣度是多麼驚人。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擔心這本書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是先秦時期的典籍選講,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在選篇和注釋上的功力可見一斑。他挑選的篇章都是最能體現管仲核心思想精髓的部分,且對那些古奧難解的詞句,注釋得精準而又不冗長。閱讀過程中,幾乎不需要頻繁地翻閱其他工具書,作者的引導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在解釋完原文後,用現代的語言和邏輯進行提煉和總結,搭建起一座連接古代與現代讀者的橋梁。這種“講”的藝術,纔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他不是簡單地翻譯,而是真正地在“講解”和“激活”這些沉睡的文字。每讀完一節,都感覺自己吸收瞭知識,而非僅僅是完成瞭閱讀任務,這纔是真正的好書能帶給人的體驗,讓人願意沉浸其中,細細品味。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意思,封麵是那種低飽和度的復古色調,摸上去有一種紙張的粗糲感,很符閤內容本身的厚重氣質。我剛翻開目錄的時候,就被裏麵清晰的脈絡結構吸引住瞭。作者在導讀部分對於先秦思想的梳理非常到位,那種對曆史背景的精準把握,讓讀者很容易進入到管子所處的時代語境中去。特彆是對於“法”與“道”在管仲思想體係中的辯證關係的論述,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僵硬解讀,而是充滿瞭洞察力。我特彆喜歡他引用古代文獻時的那種審慎態度,每一步論證都像是工匠打磨器物一樣精細,力求還原管仲思想的本真麵貌,而不是被後世的各種注釋所掩蓋。讀下來,能明顯感覺到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先秦哲學的熱愛,這種熱情是通過文字的每一個字眼都能感受到的,讓人在閱讀時也仿佛置身於那段充滿變革與智慧的時代,思考著如何將古代的智慧應用於當下的管理與治理難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