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社: 華語教學齣版社; 第2版 (2013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A New Multifunctio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精裝: 1110頁
開本: 32
ISBN: 9787513805179
條形碼: 9787513805179
商品尺寸: 21.8 x 15.4 x 4.6 cm
商品重量: 1.08 Kg
品牌: 華語教學齣版社
再版前言
前言
體例說明
正文
附錄
附錄一 英語不規則動詞錶
附錄二 英美英語拼法對照簡錶
專傢編寫
由奬賞專傢編寫,吸收英語教學的*成果,是一部具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的英漢工具書
收詞科學
收錄詞語15000餘條,涵蓋夫、中學教材中的全部詞匯。常見詞匯、核心詞匯和閱讀詞匯兼容並蓄。
釋義精準
釋義精準,淺顯易懂,通過大量例句使讀者一目瞭然,融會貫通。
功能豐富
除提供詞語的漢語釋義外,還設置瞭詞匯搭配、用法要點、例句、短語、詞語辯異、正誤解析、同義詞、反義詞、派生詞、復閤詞、小知識 、語法集等功能闆塊,凸顯強大的學習功能。
我接觸過不少號稱“權威”的詞典,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這本“新版”的特點就在於,它成功地捕捉到瞭當代漢語的發展脈絡。在新詞、網絡流行語的收錄上,它的把握非常精準和審慎。它沒有盲目地追求收錄所有“時髦”的錶達,而是挑選瞭那些已經開始進入主流媒體和正式交流場閤的詞匯進行解釋和定性。比如對於一些新興的閤成詞或具有特定社會背景的錶達,它不僅提供瞭標準的解釋,還巧妙地標注瞭其“使用頻率”和“適用場閤”,這對於非母語者來說太重要瞭。避免瞭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的交流尷尬。這種對語言活力的尊重與專業的梳理相結閤的編輯理念,讓這本書既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又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完全不會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僵化的參考書。
评分從使用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值得特彆稱贊。我知道,像這樣內容的詞典,頁數肯定不會少,裝幀的牢固程度直接關係到使用的持久性。我經常需要帶著它在不同的地方查閱和做筆記,頻繁的翻動對書脊的壓力是巨大的。然而,這本書的裝訂技術非常紮實,即使我長時間地將它攤開放在桌麵上,或者反復摺疊某一頁進行對比閱讀,它都沒有齣現任何鬆散或脫頁的跡象。紙張的選擇也很有講究,它不像某些廉價詞典那樣反光刺眼,而是略帶啞光的質感,即便是長時間在強光下閱讀,眼睛的疲勞感也明顯減輕瞭不少。這種對物質載體的重視,體現瞭編纂者對“工具”本身的尊重——一個好的工具,首先必須是耐用且舒適的。
评分說實話,我被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深深吸引住瞭。現在很多工具書為瞭追求“全麵”,往往做得密密麻麻,眼睛看久瞭特彆容易疲勞,但這本詞典在視覺呈現上簡直是一股清流。字體選擇既保持瞭傳統印刷的穩重感,又帶有現代清晰的綫條,對比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更厲害的是它的檢索係統設計,雖然是一本印刷品,但邏輯的清晰度完全可以媲美頂尖的電子數據庫。無論是按照拼音、部首還是筆畫索引,查找速度都非常快,而且交叉引用做得極好。當你查到一個生詞,發現它的釋義中又提到瞭另一個你可能不熟悉的詞匯時,立刻就能在旁邊找到那個詞條的簡要說明或者直接的頁碼指示,這種無縫銜接的學習路徑設計,極大地優化瞭學習的連貫性。它真的做到瞭“以用戶為中心”,每一個細節都在為提高查閱效率服務,而不是讓使用者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迷失方嚮。
评分這本厚重的詞典,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知識分量。初次翻開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感著實令人敬畏。我原本以為,作為一本“多功能”的工具書,它或許會在深度上有所妥協,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它在基礎詞匯的釋義上做到瞭極其詳盡,尤其是那些在日常交流中容易混淆的近義詞,提供瞭清晰的語境區分和例句。這些例句的編排非常精妙,不僅僅是簡單的教科書式示範,更像是從真實語料庫中截取齣來的鮮活片段。我特彆欣賞它在文化背景注釋上的投入,很多詞匯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如果隻看字麵意思,是絕對無法領會的。對於一個長期接觸中文,但又渴望深入理解其精髓的學習者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方式,簡直是寶藏。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是告訴你“這個詞在什麼情境下,應該怎樣使用,以及它背後代錶瞭什麼”。這對於提升中文的“地道性”有著不可估量的幫助。
评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對比學習”方麵的功能設計。作為一本“英漢”雙嚮詞典,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對譯,而是在詞匯的深層語義映射上做瞭大量的功夫。很多時候,一個英文概念在中文裏沒有完全對應的單一詞匯,或者中文的錶達方式在語感上與英文相去甚遠。這本書在這方麵進行瞭大量的“解析式”翻譯,它會提供一組相關的中文詞匯,並詳細說明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彆,幫助讀者建立起更精確的跨語言思維網絡。這種由錶及裏的分析,極大地促進瞭我從“直譯”嚮“意譯”的過渡。它不再是簡單的查單詞,更像是一個資深的語言導師,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你理解兩種語言結構和思維方式的根本差異,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工具”,而非僅僅是文字的堆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