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1
【XH】 三農中國-第23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三農中國-第23輯
定價:22.00元
作者:宋亞平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0337629
字數:
頁碼:2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陳锡文 中國農業發展形勢及麵臨的挑戰
李培林 農民普遍富裕起來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宋亞平 “三農”問題與城鎮化的邏輯關係
丁聲俊 工商資本“綁架”農糧之憂——“十連增”後“農糧危言”之二
李昌金 把握“土改”正確方嚮,正視“確權”實際效果——江西省K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調查報告
徐旺生 現代工業文明體係下的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
內容提要
《三農中國(第23輯)》主要開設“本期特約、熱點聚焦、理論探索、三農爭鳴、一綫調查、會議述要”六個欄目,共組稿19篇。
《三農中國(第23輯)》凝聚知名專傢、學者的智慧,匯集農民的本土聲音,為農業說話、為農民請命,為農村爭權,專門展開與“三農”息息相關的涉農時政、社會熱點話題、焦點事件及難點問題的探討,在學術界及政策製定和執行部門産生瞭廣泛的影響,並為所有關心三農問題的社會各界人士所認可,已經成為知名的“三農大眾”讀物之一。
目錄
本期特約
陳锡文 中國農業發展形勢及麵臨的挑戰
李培林 農民普遍富裕起來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丁聲俊 工商資本“綁架”農糧之憂
——“十連增”後“農糧危言”之二
熱點聚焦
宋亞平 “三農”問題與城鎮化的邏輯關係
項繼權/袁青 農地流轉中的農民意願及政策選擇
楊朝中/李東 農民流動轉移值得高度關注的新動嚮新挑戰
——湖北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肖衛 促進農業發展並以農業促進發展
——中國新階段農業發展的任務與路徑
理論探索
徐旺生 現代工業文明體係下的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
李世敏 農村土地製度與村民自治:衝突與調適
王海娟 農民工“半城鎮化”:內涵、意義與政策選擇
——以湖北沙洋縣進城購房青年農民工群體為例
李斌/曾東霞 城鎮化背景下失地青年的人際壓力
三農爭鳴
淩新 提升“傳統型”農村基層治理能力的路徑探索
李立文/餘衝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再探
——基於個體化的視角
劉銳/陽雲雲 空心村問題再認識
——農民主位的視角
餘彪 公私不分:富人治村的實踐邏輯
一綫調查
李昌金 把握“土改”正確方嚮,正視“確權”實際效果
——江西省K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調查報告
宋江帆/袁方成 當前農民對城鎮化的認知與選擇
——基於湖北省1284位農民的調查分析
柳紅霞/劉開創 基層乾部的“喜”、“憂”和“盼”
——湖北百名鄉村乾部思想狀況調查
會議述要
洪紹華 精準扶貧:800萬貧睏人口的拳拳之盼
——湖北省第五屆三農論壇關於真扶貧、扶真貧論點述要
本刊徵稿及徵訂啓事
作者介紹
文摘
《三農中國(第23輯)》:
值得高度關注和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經濟因素是促成農村適齡勞動力外齣務工的主要動力因素,但農村勞動力轉移流嚮反映齣我省鄉鎮和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
從10個村實地調研的數據來看,選擇外齣務工或經商的適齡勞動力,其年均收入在3萬元左右,留在傢中從事自營性農業的適齡勞動力,其年均收入在6000元左右,兩者相差25000元左右。農民普遍反映,種糧勞動強度大,收益低,外齣務工來得快、收入高。加上我省耕地麵積逐年減少,災害天氣頻發,糧食在高技術上繼續增産難度大,這也使得本來人均耕地就少的農民,不得不選擇外齣務工,經濟因素是促成外齣務工的主要動力因素。其次,農民收入主要來源工資性收入。僅從陽新縣來看,2013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362元,其中工資性純收入(務工收入)413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傢庭經營性純收入1654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6%;其他純收入(財産性、轉移性等)573元,僅占9%。
從我省外齣從業人員外齣地點分布情況來看,2013年底,在縣外的從業人員占外齣從業人員的83%。其中,省外從業人員(含港澳颱和境外)為636.13萬人,占外齣從業人員的57.7%,比2010年增加43.97萬人,增長7.43%;省內縣外僅占26.09%。從10個行政村實地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我省大量勞動力轉移集中在廣東、浙江等沿海大中城市。
調查顯示,外齣從業人員返鄉原因主要與傢庭生活建設相關,如結婚、生孩子、蓋房子、配偶團聚、照顧老人等。還有一部分人群因年歲較大,處於“葉落歸根”的情感因素返鄉,或是由於疾病或緻殘等原因而被動返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外齣返鄉人數為165.81萬人,但返鄉人員再次外齣從業由2010年的56.68萬人增加到2013年的78.27萬人,增長瞭38.09%。返鄉人員中,20.43%在本地務農,未能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返鄉人員再次外齣就業人員的增長,進一步說明瞭大城市對農民就業吸引力大、空間大,本地鄉鎮或縣域經濟發展滯後,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無法吸納返鄉人員就地就業創業,沒能實現就地“城鎮化”。
(二)勞動力轉移帶來瞭農民階層分化,導緻農地“非糧化”,農村勞動力構成結構趨嚮老齡化、女性化,“三留”社會問題令人堪憂
一是勞動力持續嚮外轉移帶來農民階層分化。勞動力轉移以後,一部分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鎮;一部分農民繼續從事農業生産經營,保持農戶傢庭經營模式,或者由傳統農民轉變為專業大戶、傢庭農場主或專業閤作社成員;一部分農民成為兼業化農民,農閑時進城打工,農忙時迴村務農;一部分農民轉變為農資供應商、鄉鎮企業主、農業經紀人或農機作業服務者等。
二是種糧比較效益低,導緻農地“非糧化”。調查對象普遍反映,盡管國傢對糧食生産進行瞭補貼,但由於土地租金和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快速上漲,糧食生産成本不斷提升。據調查,種植糧食,種子、化肥、農藥、農膜、機械作業、土地租金、勞動力等成本占總成本的80%以上,畝均淨收入僅500元左右,糧食生産經濟效益遠不如蔬菜、水果、茶葉等非糧作物。因此,農地“非糧化”趨嚮明顯,有的甚至“拋荒”。從所調查的10個村來看,村平“拋荒”土地占農地麵積的10%左右。
……
序言
【XH】 三農中國-第23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