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復禎心意六閤拳-第二十輯-配盤
定價:28.0元
作者:權成
齣版社: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37749121
字數:132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術叢書”從2001年**輯問世,至今已連續齣版瞭十多輯,發掘、整理、記錄瞭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論、功法和曆史人物等,方便瞭廣大武術愛好者的研究及學練,並得到瞭讀者及市場的認可,故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策劃推齣一批武術經典之作,在順應讀者需求的同時,推動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內容提要
李復禎為車毅齋的大弟子,是清末民國初年十大武術高手之一。本書內容包括:基本拳理、套路、功法,拳譜歌訣,養生、技擊要略,等等。若久練長習,不僅可以健身強體,更能達到防身禦敵之功效。
目錄
作者介紹
權成,武術八段,中國當代武林名傢、當代中華武壇精英。1987年結識武術實戰名傢尹拉栓,並嚮其學習心意拳。2000年拜在程根科大師門下,修煉常有心意拳。作者有數十年豐富的實踐、實戰經驗和拳術理論功底,並在武術相關期刊上發錶過多篇文章。現任職於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山西分公司,業餘時間在大學傳授心意拳。
文摘
第七章
師祖論心意六閤拳
節九九歸一說
一、得其一而萬事畢
在武術上,“一”是真氣、是內勁,氣存丹田德潤身,德即是一,是真勁。有內勁、真勁,纔有一切。虎豹等貓科動物之伸懶腰是真勁。可模仿之。鬆抻筋骨,讓真勁在體內自由地流淌。
二、陰陽
陰陽即太極、虛實、進退、伸縮、高低、吞吐、前後、智勇、破打。兩膀掙力,兩胯掙力,上下掙力。不知陰陽白學藝,不知進退枉伶俐。中庸之道,即恰到好處,不偏不倚,陰陽和諧,打的每把拳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不可雙重。如太極陰陽魚纏絲勁,頭追尾,自然;頭追頭,頂勁;尾追尾,丟勁。
三、三節
根節、中節、梢節。根節催,中節不可空,在根子上下功夫。三纔式,天地人。三體式,心意拳之根本也。每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三是變化之數,好事不過三。練通三節,能脫胎換骨,脫胎換相,手心、腳心、身體都會有很大的變化。練武藝是修煉大腦,是儒釋道閤一之術。
四、四象
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套路有雞形四把捶、燕形四把捶、蛇形四把捶。
1.雞腿
式式、把把是雞腿,有明金雞獨立,有暗金雞獨立。在立腿要分虛實。
2.龍身
變幻莫測,神龍見首不見尾,見尾不見首,讓敵如墜雲裏霧裏。身法極重要。
3.熊膀
取熊思想單純,外憨內實。兩膀如入地下十層,收下頜,頂頭懸。頭與膀反嚮擰,打每把勁都是地翻天的勁氣。
4.虎豹頭
如虎、豹等捕獵時,小心翼翼。收下頜,頂頭懸,心靜,斂神聽微雨之狀態。不知頂頭懸,白練三十年。沒有“虎豹頭”,精神提不起,打人發不齣力,膽小;有瞭“虎豹頭”,“惡”嚮膽邊生,膽大心細,神氣逼人,激發齣潛能,無物能逃。每一式都是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的集閤體。
五、五行
土、金、水、木、火。五行相生相剋,互相依存和互相製約。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互相滋潤、助長;五行相剋,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相互製約、阻礙。土為萬物根本,中央戊己土,可滋生諸行,為五行之母。常有門五行拳從橫拳開始,起手橫勁勢難找。橫勁逮著瞭,彆的勁就好找瞭,橫勁一斤大於縱勁十斤。五行對五髒,和四季、節氣大有關係,新的一年是從春分開始。兩分兩至(春分、鞦分;夏至、鼕至)極重要,鞦分是肅殺之季,更要重視。五行拳,要練正確,它是根基,不可偏重。五行拳如數學裏的加、減、乘、除、平方、開方等,練正確可生萬韆變化,將疾病化於無形中,天人閤一。五行拳練好,自然會“做題”,自然擅打鬥。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
六、六閤
內三閤,外三閤。內三閤是心與意閤,意與氣閤,氣與力閤;外三閤是胯與膀閤,膝與肘閤,腳與手閤。常有心意六閤拳,極重視軟功,練胯的開閤,胸背開閤,膀的開閤。武術,開閤二字盡矣。下找上閤,膝與肘閤,胯與膀閤。頭與膀反嚮擰,腰與胯反擰。手腳要騰齣來,妙手空空。百會到之中軸綫中正勁不可丟。脊柱如閤頁的軸,前開後閤,前閤後開。開門讓敵進來,關門使敵齣去。一動無不動,一閤無不閤。
七、七星
頭、肩、肘、手、胯、膝、足七個部位。頭、肩、胯為“大石頭”,肘、膝為“小石頭”,手、足是“雞蛋”。要以石擊卵,不可以卵擊石。胳膊擰不過大腿,要練“大腿”。甩掄“大腿”與人打鬥。一動七星都動。
八、八卦
乾、坤、離、坎、震、巽、兌、艮。乾三連,以養生、健體為主,上下拉伸,左右拉伸,十字拉伸,關鍵是思想拉伸,基本功。坤六斷,以技擊、搏鬥為主,全身每個關節能鏇轉,能反弓斷弦。如、原子彈爆炸,四麵八方,無物能逃。如轉八卦單換掌,擰270度,胯與腰反嚮擰,頭與肩反嚮擰。兩膀如兩匹馬拉,兩肘鬆紮墜扣,是斜三體式。轉起來,三步一圈,開始是人追樹,練成是樹追人。將脊柱擰麻花成純陽之體,百病不生,能享天年。養煉結閤,龜鹿同春。
九、九九歸一
常有心意拳,每把動作、軟功、五行拳、十二形拳等多做九次,保持靈機。九是陽數之,深呼吸練功,以慢為主,不可急躁,極吃功夫。每個動作轉換時,金雞獨立,耗,呼吸三次。再嚮下進行。練九次是為瞭得一下真勁。有瞭真勁纔有一切,“真勁”是高壓電,是原子彈。韆下萬下,隻為一下。是有內勁、真勁的一下,是通高壓電的一下,是原子彈的一下爆炸。有瞭真勁,綿羊變成虎狼。
……
序言
《 李復禎心意六閤拳 》終於齣版瞭,圓瞭曆代先師和師父、師兄弟們的心願。“常有師父”——李復禎(1855—1930年),是山西(心)形意拳的傑齣代錶,一生從事鏢運業,從風口浪尖、刀光血影上滾戰過來,與人動手無數,從無敗績,人送“技擊泰鬥”“常勝將軍”;很多弟子都是祁縣,太榖、榆次等票號的少東傢。由於曆史和文化的原因,這一寶貴技藝一直停留在口傳、身授階段,很少有文字傳世。欣逢盛世,我輩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一武文化遺産整理、繼承,發揚光大。曆經多年辛苦磨礪,終於瓜熟蒂落。這是一本匯集瞭曆代師輩和當今師父、師兄弟們集體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希望這一碩果能造福社會,走嚮世界。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招式和口訣,而是非常係統地探討瞭這門拳法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內傢心法。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套路動作時,都非常注重“意在形先”的闡述,清晰地指齣瞭如何將心念、氣息與肢體動作完美地結閤起來。讀到關於“勁力轉換”的章節時,我仿佛能通過文字感受到那種層層遞進、由內而外的爆發力是如何形成的。書中對傳統武術理論的引用和現代運動科學的結閤,也做得非常巧妙,使得那些看似玄奧的內傢功夫,變得更容易被現代人理解和接受。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似乎非常坦誠地分享瞭自己多年的習武心得與感悟,沒有絲毫保留,這種真誠的態度讓讀者感覺像是得到瞭一位高手的私房傳授,而不是麵對一本冰冷的教科書。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循序漸進的敘事方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構建起對整套拳法的宏觀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它不像是官方教材那種刻闆的術語堆砌,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拳師在對你耳提麵命。行文之間,時常穿插著一些富有哲理的警句,它們像路標一樣,在你快要迷失在復雜招式細節時,及時地幫你校準方嚮,提醒你不要忘記習武的初衷。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一些動態轉換時的比喻,那些用自然景象或者生活哲理來類比武術動作的描述,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想象力,讓那些原本比較抽象的動作要領變得生動起來,可以直接在腦海中“演練”齣正確的形態。這種帶著溫度和溫度的文字,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模仿,感覺自己不是在“學拳”,而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
评分從裝幀、內容到文字的編排,這本書都散發著一種對傳統武術的敬畏和傳承的熱忱。我注意到,書中對某些關鍵術語的釋義,都力求還原其在曆史語境中的本意,避免瞭現代解讀可能帶來的偏差,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深入探究武術源流的讀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套技術,更是一份完整的、有曆史厚度的文化傳承檔案。閱讀時,我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字裏行間流動,這種力量促使我不僅要“學會”,更要“理解”和“尊重”這門武術的精髓。全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從基礎到高級,層次分明,每看完一個部分,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實踐,並期待著下一部分的精彩內容。這本書絕對值得那些真正想在武學道路上走得更遠的人,仔細研讀和珍藏。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古樸的字體和雅緻的插圖,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平滑,油墨印刷的清晰度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尤其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行距和字號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整體版麵既不顯得擁擠,也不會過於疏散。每一章的標題都用瞭一種特彆的字體和顔色進行瞭強調,這種細微的處理讓閱讀的節奏感更強,仿佛在引導著讀者的思緒一步步深入。而且,書中很多關鍵概念的解釋部分,都采用瞭加粗或者斜體的格式進行突齣顯示,這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能迅速抓住重點,避免遺漏重要的武學要領。這不僅僅是一本傳授技藝的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匠心獨運。初次接觸這種傳統武術書籍,能有這樣高質量的實體體驗,實在是很棒的開始。
评分作為一名已經練習瞭幾年其他拳種的愛好者,我最初對這本書是帶著一絲審視態度的。然而,翻閱過程中,我發現它在對“基礎功”的強調上達到瞭一個近乎苛刻的程度。書中花瞭大量篇幅來解析站樁、揉筋拔骨這些看似枯燥的基礎訓練,但通過作者的細緻描繪和配圖(如果配圖清晰準確的話),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很多老前輩都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它並沒有急於展示華麗的技擊場麵,而是紮紮實實地從最微小的肌肉群控製講起,這纔是真正體現瞭武術的“道”與“術”的統一。特彆是關於呼吸法的講解,它不是籠統地說“要深長勻細”,而是具體到不同階段應該采用哪種呼吸模式,配閤哪種發力技巧,這種精細入微的指導,讓我的注意力重新迴到瞭最根本的訓練上去,感覺自己的內功似乎正在悄然發生質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