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

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永山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畫
  • 菊花
  • 繪畫
  • 臨摹
  • 速成
  • 技法
  • 藝術
  • 入門
  • 教程
  • 花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49935
商品编码:295637044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

定價:18.00元

作者:張永山

齣版社:遼寜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314499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中國畫臨習速成”之《菊花》,集中體現瞭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形成瞭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隨著藝術大師張永山的筆觸你可以欣賞到畫菊的韆姿百態,領略工筆畫的畫理、風情……

內容提要


本書為“中國畫臨習速成”之《菊花》,集中體現瞭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形成瞭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隨著藝術大師張永山的筆觸你可以欣賞到畫菊的韆姿百態,領略工筆畫的畫理、風情……

目錄


作者介紹


張永山,號洪石山人,1961年6月齣生於中國福建龍岩山區,福建永安人。現為福建三明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傢協會理事。三明師範專科學校美術係創始人之一,曆任三明師範專科學校美術係、三明高等專科學校藝術係、三明學院藝術係主任SAT作主持人。並兼三明市美術傢協會副主席,全國多傢畫院高級畫師。中國山水畫百傢、名傢榮譽獲得者。2002—2003年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邀請作為高級訪問學者。主要論文發錶:《美術觀察》2003.7,《裝飾》2003.8,《國畫傢》2004.2,曾獲福建省美術院校(係)教師論文二等奬。主要作品發錶:《山城打工妹》發錶於《美術》2000.6封麵,作品專版發錶於《美術觀察》2003.7,《國畫傢》2004.2,《美術大觀》2007,《今日中國美術》、《美術博覽》、《美苑》、《畫壇》、《美術界》2008.3,《福建畫報》等。主要展齣獲奬:《靜》入選'92國際水墨畫大展及國際巡展,《深山車笛破曉圖》入選首屆中國山水畫全國展並獲福建省作品奬,《小球迷》、《韆裏足下行》分彆入選中國第三屆、第四屆體育美術展,《大路通天》獲全國中國畫精品展銀奬,《山高水長》入選全國六屆工筆畫大展,《打工姊妹圖》入選21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

文摘


序言



筆墨丹青:中國傳統花鳥畫入門與技法精講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廣大中國畫愛好者,特彆是初學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易於掌握的傳統花鳥畫學習指南。內容涵蓋花鳥畫的發展脈絡、基礎筆墨技法、常見花卉與禽鳥的寫生與創作,以及中國畫的審美意趣與哲學內涵。全書結構清晰,圖例豐富,力求將深厚的傳統藝術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步驟。 --- 第一章:溯源與心法——中國花鳥畫的精神底色 中國花鳥畫,作為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以物喻誌”、“藉景抒情”的載體。本章首先追溯花鳥畫自魏晉以來的演變曆程,重點解析唐代對色彩的運用,宋代對“寫生”精神的推崇,以及明清文人畫對筆墨趣味的升華。 1.1 認識花鳥畫的文化定位: 闡述花鳥畫的“四君子”——梅蘭竹菊所承載的傳統文化象徵意義。講解“格物緻知”在花鳥畫創作中的體現,以及如何通過觀察自然萬物來培養“胸中有丘壑”的境界。 1.2 筆墨為基:中國畫的本體語言: 詳細介紹中國畫的核心——“筆墨”。區分“綫條的骨法用筆”與“墨色的暈染”。探討“一筆畫”與“沒骨畫”的基本差異,為後續技法學習奠定理論基礎。重點解析“濃、淡、乾、濕、焦”五筆的實際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筆鋒的提按頓挫來錶現物體的質感和生命力。 1.3 審美品鑒:意境與氣韻: 闡述中國畫評判的最高標準——“氣韻生動”。講解如何將主觀情感融入客觀描繪之中,達到“形似”與“神似”的統一。通過對比不同朝代大師(如趙昌、李嵩、八大山人、吳昌碩)的作品,引導讀者理解何為“雅”與“俗”,如何培養自己的審美趣味。 --- 第二章:基礎功課——萬物之始的筆墨練習 紮實的繪畫基礎是深入創作的前提。本章專注於提供循序漸進的筆墨基礎訓練方法,強調日復一日的練習對提升“手感”和“筆性”的重要性。 2.1 紙張與墨色的準備: 詳述生宣、熟宣、棉紙等不同紙性的特性及其對水墨滲透的影響。講解墨錠的研磨方法、墨汁的調配比例,以及如何根據所需層次精確控製墨色的濃淡變化。 2.2 基礎綫條的訓練: 本書提供一套專門的“綫描基本功”練習。包括: 中鋒、側鋒、偏鋒的專項練習: 掌握綫條的彈性與力度控製。 “金綫鐵綫”的模仿: 學習如何用尖細之筆勾勒齣硬朗的結構,如鬆針、竹節。 “遊絲描”的練習: 練習輕柔、連綿的綫條,錶現枝蔓的柔韌性。 2.3 基礎點染的練習: 專注於墨的暈染技法,為後續的寫意花卉打下基礎。 濕畫法的“破墨法”: 如何讓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洇開,形成微妙的層次感。 乾畫法的“皴擦法”: 學習用乾筆觸錶現粗糙、有肌理感的錶麵,如老樹皮、岩石。 罩染與提白練習: 學習如何在墨色未乾時用清水或淡色進行提亮和加深。 --- 第三章:花卉寫生——描繪四季的生命形態 本章係統講解中國畫中常見花卉的寫生方法和筆墨要點,強調在寫生中把握其獨特的“生命姿態”。 3.1 春季花卉:生機勃勃的展現 桃花與杏花: 重點講解紅色的暈染技巧,特彆是“洋紅”與“胭脂”的調配,以及如何用“點厾法”快速錶現花瓣的豐滿感。 牡丹的畫法: 區分工筆重彩的細膩與寫意大花的豪放。教授如何用大筆蘸濃墨勾勒花頭結構,再層層疊染花瓣。 3.2 夏季花卉:繁茂與熱烈的錶達 荷花的畫法: 集中講解“墨分五色”在荷葉上的運用。如何用淡墨鋪底,趁濕滴入濃墨錶現葉脈的轉摺和水珠的晶瑩感。葉片的正反、濃淡變化是本節的重點。 月季與薔薇: 學習錶現花朵的層次感和花萼的結構,以及如何用細筆勾勒齣帶刺的枝乾。 3.3 鞦季花卉:蕭瑟與高潔的意境 菊花的畫法解析(不含速成): 詳細拆解菊花花瓣的形態——從內嚮外的捲麯、舒展和收攏的規律。教授“分瓣法”和“攢簇法”,如何利用墨色的乾濕變化錶現花蕊的層次,以及“金菊”與“白菊”的筆墨處理差異。 柿子的畫法: 學習如何用硃砂和曙紅結閤,錶現柿子的成熟質感和錶麵的光澤感。 3.4 鼕季花卉:傲雪淩霜的品格 梅花的畫法: 梅花是筆墨的試金石。本節重點教授“瘦硬遒勁”的枝乾畫法,強調用側鋒錶現老枝的蒼勁。花朵的畫法分“雙勾填彩”與“減筆寫意”兩種,突齣“點梅”的精妙之處。 --- 第四章:禽鳥描摹與動態捕捉 花鳥畫的“鳥”是靈動的靈魂。本章將指導如何捕捉禽鳥的瞬間動態,並賦予其生命力。 4.1 禽鳥的結構與動態: 講解鳥類身體的基本結構(頭、頸、軀乾、翅膀、尾巴),以及如何通過簡化結構來抓住其神態。 4.2 常見禽鳥的寫生技法: 麻雀與小鳥: 重點學習用短促、靈動的筆觸錶現小鳥的跳躍和棲息狀態。講解“點睛法”,如何用極小的筆觸賦予鳥的眼睛神采。 公雞的畫法: 學習錶現其華麗的羽毛。側重於大麵積的墨色渲染和色彩的對比,如雞冠和尾羽的處理。 水禽(如白鷺): 練習用清淡的淡墨和乾筆錶現水禽的羽毛質感,以及細腿的挺拔感,配閤大麵積留白來營造水麵的空靈感。 --- 第五章:組閤創作與意境營造 掌握瞭基礎技法後,本章引導讀者將零散的元素組閤成具有完整意境的作品。 5.1 花鳥畫的章法布局: 探討中國畫的“計白當黑”原則。講解如何通過“S”形、“Z”形或三角形的組閤來構建畫麵的穩定感和動勢。區分長捲、中堂、扇麵的構圖差異。 5.2 墨分五色的創作實踐: 通過多個範例(如“竹林月影”、“雙棲圖”),演示如何將墨色的濃淡變化運用到整體組閤中,避免畫麵呆闆。 5.3 詩情畫意:題跋與鈐印: 講解題跋的文化作用,如何根據畫麵內容選擇閤適的詩句或自創詩句,以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介紹鈐印的基本位置、大小和印泥的色彩選擇,使之成為畫麵的點睛之筆。 結語: 本書旨在為學習者搭建一座通往中國花鳥畫藝術殿堂的橋梁。真正的學習在於勤奮的筆耕不輟,以及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願讀者能在筆墨的揮灑中,領略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花草的人,尤其是菊花,它那種獨立於世、不畏嚴寒的精神總讓我覺得很勵誌。一直想嘗試畫菊花,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在網上搜瞭很多教程,要麼太專業,要麼太隨意,總覺得找不到那種既能快速上手,又能畫齣神韻的。直到我看到瞭這本《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封麵吸引瞭,一幅生機勃勃的菊花圖,讓人覺得充滿希望。翻開書,裏麵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喜。它不是那種堆砌大量理論的教程,而是非常注重實踐。從最基礎的筆墨練習開始,教你如何調墨,如何用不同的筆觸來錶現花瓣的質感,如何運用留白來營造層次感。每一個步驟都配有非常詳細的圖示,讓你一看就明白。而且,它還根據菊花的不同形態,提供瞭很多實用的臨摹範例,從盛開的、含苞待放的,到風中搖曳的,各種姿態都有。更重要的是,它在講解技法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很多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讓你能夠輕鬆地理解並運用。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以緻用”,我按照書中的方法練習瞭幾次,真的就畫齣瞭幾幅讓我自己都感到滿意的菊花。它讓我覺得,中國畫並沒有那麼神秘,隻要方法得當,人人都可以畫齣自己喜歡的作品。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心裏還是有點忐忑的。畢竟“速成”這個詞,有時候會讓人聯想到“不紮實”。但我被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徹底打消瞭疑慮。它不是一股腦兒地把所有東西都拋給你,而是非常有條理地分階段。第一部分,它會從最基礎的筆墨訓練開始,教你如何握筆,如何控製毛筆的力度和方嚮,如何調墨。這些都是中國畫的基礎,但很多教程都忽略瞭這一點,或者講得過於抽象。這本書用非常直觀的圖解,配閤簡單的練習,讓你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這些基本功。比如,它會讓你畫各種墨點的變化,讓你感受墨色的濃淡乾濕,再練習畫齣不同弧度的綫條。這些看似簡單的練習,卻為後續畫菊花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然後,它纔逐步進入菊花的畫法,從最簡單的花瓣形狀開始,一步步組閤成完整的花朵,再到枝葉的搭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會講解不同品種菊花的生長姿態和形態特徵,並給齣相應的繪畫方法。這種“由形入手,由技法深入”的學習路徑,讓我覺得非常清晰和有邏輯。而且,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直接點明要義,讓我能夠專注於繪畫本身。

评分

這本《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真是為我這種零基礎又想快速上手畫菊花的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畫的意境和韻味心生嚮往,尤其是菊花,那種堅韌不拔、傲霜鬥雪的精神,總讓我覺得很有錶現力。但苦於沒有門路,各種教程看起來都太復雜,要麼需要紮實的素描功底,要麼就要學習大量的筆法墨法,搞得我望而卻步。直到我偶然看到瞭這本書,它的名字就直擊我的痛點——“臨習速成”,這四個字簡直是福音!翻開書頁,我驚喜地發現,它並沒有一開始就丟給我一大堆理論或者復雜的技法分解。而是從最基礎的形狀入手,一步一步引導我,就像一個耐心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它的圖例清晰,步驟標注也十分到位,每一步都拆解得很細緻,讓我能看得懂,也敢於去嘗試。我尤其喜歡它對菊花不同品種的講解,並不是簡單地展示圖片,而是用簡練的語言點齣它們的特點,再用簡化的綫條和墨塊來演示如何捕捉這些神韻。即使我是第一次接觸中國畫,也能在它的引導下,慢慢勾勒齣菊花的輪廓,感受用筆的力度和水分的控製。這本書的“速成”並非意味著粗糙,而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它抓住瞭菊花最核心的繪畫要點,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而不是壓力和挫敗。

评分

我之前嘗試過一些國畫教程,很多都給我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那些大師級的作品,筆精墨妙,看是看瞭,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而這本《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給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並沒有迴避“臨習”這個環節,反而將其作為核心。一開始,它就提供瞭非常多高質量的臨摹範例,從單瓣到多瓣,從盛放到枯萎,各種形態的菊花都囊括其中。但它又不僅僅是簡單的復製,它在範例旁邊會附帶一些非常實用的提示,比如“此處用中鋒略帶側鋒,錶現花瓣的捲麯感”或者“留白是錶現菊花的層次的關鍵,注意調整墨色的濃淡”。這些提示非常具體,而且是針對臨摹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我發現,按照書中的指導去臨摹,真的能夠體會到筆墨的運用。我不再是盲目地跟著畫,而是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樣畫。書中的一些“小竅門”也特彆實用,比如如何用不同乾濕濃淡的墨色來錶現花瓣的質感,如何用淡墨勾勒齣花蕊的靈動。我以前總覺得畫菊花需要很多種筆法,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效果都可以通過對墨色、筆觸的精細調整來實現。而且,它還提供瞭一些“變化”的練習,在臨摹的基礎上,鼓勵我加入自己的理解,去創作齣有自己風格的菊花。這種循序漸進、既有範例又有引導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中國畫的學習並沒有那麼枯燥和遙不可及,而是充滿挑戰和趣味。

评分

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繪畫,都要先從“觀察”開始,而這本《中國畫臨習速成-菊花》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並沒有直接教你“怎麼畫”,而是先帶你“看懂菊花”。書的前幾頁,花瞭很多篇幅來講解菊花的結構、形態以及不同品種的特點。它會告訴你,菊花的花瓣是如何層層疊疊地生長,花心是如何由小變大的,葉子的脈絡是如何延伸的。它甚至會對比不同品種菊花的細微差彆,比如有些菊花的花瓣是捲麯的,有些是平展的,有些是尖銳的,有些是圓鈍的。這些講解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寫實照片和寫意畫的對比,讓你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真實菊花和畫齣來的菊花之間的聯係。在掌握瞭基本的觀察方法後,它纔開始講解繪畫的技法,而且是將技法融入到對菊花形態的描繪中。比如,它會講解如何用“順鋒”來錶現花瓣的舒展,如何用“逆鋒”來錶現花瓣的緊緻,如何用“渴筆”來錶現花瓣的枯萎感。這些技法講解都非常貼閤菊花本身的形態,而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泛理論。我發現,當我真正理解瞭菊花的形態,再去學習它的畫法,就變得輕而易舉瞭。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中國畫,是建立在對物象深刻理解之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