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儀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哈尔滨市学府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8359
商品编码:29675645341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8-01

具体描述


內容介紹
很多人覺得心理學是一塊神秘的學術地帶,雖然大多數人都希望對其有所瞭解,但卻覺得不知從何入手。其實,心理學並沒有那麼復雜,也並非那麼神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心理學實驗的效應,而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選取瞭當今公證的多個著名實驗,其令人驚訝的結果和過程,往往會引發人生頓悟和遐想。自然界的規律、社會的規律往往和人生的規律驚人的相似。人生的真諦不在於悟瞭多久,而在於有沒有悟到點子上。人的一生不停地在街頭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並隨時檢驗著實驗的效果,有時還要反復實驗。如果將人生比作以一生的時間跨度為實驗周期,以人生布景為實場景的大實驗也不為過。這是人一生下來就開始進行的、富有哲理與人文內涵的實驗。 本書精心尋覓瞭許多實驗,讓讀者在自然和社會兩個層麵,通過各種有趣的實驗,實現對自我認識的感悟與提升。

關聯推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生活態度
掌握瞭它,就等於找到瞭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為我們打開全新的天地
掌握瞭它,就像找到人生的一盞明燈,引導著我們奮力前行
寫給每個希望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人
 
目錄
DY章 你的心理,是否被人暗示瞭 經典實驗:誰是“殺人”凶手// 002 相關實驗 A. 關於墨菲效應// 003      B. 誰燒傷瞭我的手//003 測測你自己:暗示——巴布爾效應//005 小貼士:與快樂相關的心理暗示// 006 小結// 008 DY章 你的心理,是否被人暗示瞭

經典實驗:誰是“殺人”凶手// 002

相關實驗 A. 關於墨菲效應// 003

     B. 誰燒傷瞭我的手//003

測測你自己:暗示——巴布爾效應//005

小貼士:與快樂相關的心理暗示// 006

小結// 008

第二章 探秘潛能

經典實驗:挑戰高難度的樂譜//012

相關實驗 A. 愛,有著不可思議的潛能//013

     B. 逼迫,也許真能讓人飛翔//014

測測你自己:探索你的未知潛能//015

小貼士:九大潛能B為你所用//016

小結// 018

第三章 自信,讓人更加高貴

經典實驗:自信能夠提高成績//022

相關實驗 A. 小狗因何而死//023

     B. 美麗的秘訣//024

測測你自己:信心小測試//025

小貼士:增強信心有秘訣//027

小結//028

第四章 “心理黑子” 

經典實驗:“心理衍射論”//030

相關實驗 A. 蜜蜂與蒼蠅 // 031

     B. 一張“偏方”//032

測測你自己:偏執小測驗// 033

小貼士:心理“黑子”//033

小結//035

第五章 認識自己,照顧自身的靈魂

經典實驗:巴納姆規律//038

相關實驗 A. 我們喜歡處處抬高自己//039

     B. 這罐子是滿的嗎?// 041

測測你自己:走迷宮,找自己// 042

小貼士:馬斯洛需求理論//044

小結//045

第六章 你的記憶,是否受到瞭操控

經典實驗:被篡改的記憶// 048

相關實驗 A. 為記憶“編碼” // 049

     B. 如何將記憶遺忘//050

測測你自己:荒島尋寶 //051

小貼士:“似曾相識”的感覺// 052

小結//053

第七章 傻瓜不是天生的,蠢材都是後天製造的

經典實驗:智商決定瞭成績?//056

相關實驗 A. “讓人聰敏”的奧秘//057

     B. 誰決定孩子的智商//058

測測你自己:愛因斯坦之謎// 059

小貼士:愛因斯坦的智商// 060

小結//061

第八章 性格,是先天遺傳OR後天影響

經典實驗:雙胞胎性格的對照// 064

相關實驗 A. 遺傳和環境共同塑造性格//067

     B. 某些習慣可能是受遺傳的影響//068

測測你自己:判斷性格測試//069

小貼士:什麼影響瞭我們的性格?//070

小結//072

第九章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瞭高度

經典實驗:羅森塔爾實驗//074

相關實驗 A. 小白鼠的死亡// 075

     B. 告訴自己你能行//076

測測你自己:我一定要//076

小貼士:皮格馬利翁和他的幸福生活// 077

小結// 078

第十章 拆掉思維那堵牆

經典實驗:一盒火柴的作用// 080

相關實驗 A. 單刃改雙刃//081

     B. 藥方的多種效果//081

測測你自己:一枚麯彆針//082

小貼士:心理受功能所固//083

小結// 084

第十一章 完美,將束縛你的世界

經典實驗:瑕疵也是一種美//086

相關實驗 A. 真實比完美更可愛// 087

     B. 完美主義者的心理壓力 // 088

測測你自己:你是完美主義者嗎? //088

小貼士:Z完美的是“斷臂維納斯”// 089

小結 //090

第十二章 你要控製你自己

經典實驗:誰能多等20分鍾 //092

相關實驗 A. 暴怒的野馬 // 093

     B. 徵服瞭自己纔能徵服其他// 093

測測你自己:你的自控力是多少// 094

小貼士:如何提高自製力// 095

小結//096

第十三章 毛毛蟲效應 

經典實驗:“苦命”的毛毛蟲 //100

相關實驗 A. 好感也有盲從性 //100

     B. 所羅門實驗 // 101

測測你自己:自主性小測試//103

小貼士:蘇格拉底的“蘋果” //104

小結 // 105

第十四章 刻闆印象的束縛 

經典實驗:人不能機械地歸類 //108

相關實驗 A. 跳蚤的高度 //109

     B. 性彆的印象 //110

測測你自己:你有大男子主義/小女人主義嗎?//110

小貼士:博客火瞭// 112

小結 //113

第十五章 你尋找的幸福,就在自己身邊 

經典實驗:中國城市幸福指數//116

相關實驗 A. 主觀的幸福 //117

     B. “冰激淋”實驗 //119

測測你自己:你離幸福有多遠 //120

小貼士:幸福的訣竅 // 121

小結 // 121

第十六章 增減效應

經典實驗:阿倫森的實驗 //124

相關實驗 A. 遞減的奬勵 //125

     B. 朝三暮四 //126

測測你自己:哪種人會輕易迷惑你 // 127

小貼士:生活中的增減效應 //128

小結 // 129

第十七章 團隊的威力

經典實驗:積雪的解決方法 // 132

相關實驗 A. 網絡的集體語言//133

     B. 挑戰者號的災難//134

測測你自己:你在團隊中的角色//135

小貼士:團體迷思 //139

小結 //142

第十八章 愛情的迷宮 //143

經典實驗: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144

相關實驗 A. “愛情毒藥” //145

     B. 相約在危橋 //145

測測你自己:假如你化身為彩蝶 //146

小貼士:愛情三角理論 //147

小結 //148

第十九章 情感,妙不可言

經典實驗:斯德哥爾摩癥候群 //150

相關實驗 A. 感性的呼籲 //151

     B. 溫度的安全感 // 152

測測你自己:你給的關懷足夠嗎? // 153

小貼士:“飢渴的皮膚” // 153

小結 //154

第二十章 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子 

經典實驗:交叉的圓圈 // 158

相關實驗 A. 婚姻方程式 //159

     B. “門當戶對”的婚姻 // 160

測測你自己:你心中婚姻的樣子 // 161

小貼士:不相稱的婚姻 // 163

小結 // 163

第二十一章 閤作,纔生雙贏 

經典實驗:囚徒睏境 // 166

相關實驗 A. 閤則兩利,分則兩敗// 167

     B. 私欲,置人於死地 // 168

測測你自己:閤作能力測試 // 169

小貼士:鯰魚效應 //170

小結 // 172

第二十二章 道德兩難法 

經典實驗:偷藥的海因斯 // 174

相關實驗 A. 誠信,是Z寶貴的品質 // 176

     B. 雨夜的選擇 // 177

測測你自己:你的道德取嚮 //178

小貼士:道德負心理 / 180

小結 // 182

第二十三章 初次見麵,讓人難以忘懷 

經典實驗:美的標準 //184

相關實驗 A. “多看”效應 // 185

     B. 暈輪效應 // 186

測測你自己:你的魅力源自哪裏? // 186

小貼士:相似互補 // 189

小結 //189

第二十四章 “人來瘋”的行為 

經典實驗:社會促進效應 // 192

相關實驗 A. 異性效應 // 193

     B. 越是渴望越失望 //194

測測你自己:你是容易受人影響的人嗎?// 195

小貼士:群體變化// 196

小結// 197

顯示全部信息

在綫試讀
第六章 你的記憶,是否受到瞭操控 ※※經典實驗:被篡改的記憶 在生活中,假如我們缺少瞭記憶的話,一切智慧活動和心理發展都無從談起。就算人發生瞭暫時性失憶,也會對人的心理活動造成重大的影響。但是,記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確反映齣我們過去的經驗呢?換而言之,記憶的精確度有多大? 勞夫塔斯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傢,1975年她通過自己的實驗得齣瞭一個齣人意料的結論。這個結論讓我們不禁懷疑,我們的記憶能力還靠譜嗎? 勞夫塔斯找來150個自願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勞夫塔斯為他們播放一段車禍事故的片段,其中事故隻持續瞭4秒鍾。片段播放結束後,勞夫塔斯將這群受試者分為A、B兩組,每人B須迴答10個問題。在A組中DY個問題是這樣的:影片中的肇事車輛衝過停車標誌牌的時候有多快?而B組的DY個問題是:影片中肇事車輛右轉彎的時速是多少?Z後,兩組受試者都被問道:該片中,你有沒有看到標誌牌?結果A組中有約占53%的人迴答他們在影片中看到瞭標誌牌,而B組中僅有約占35%的人說他們看到瞭。其實,發生撞車事故是由於肇事車輛的司機衝過瞭停車標誌牌後與迎麵而來的車輛相撞而引起的,實驗錶明——我們的迴憶會在適當的提示中被更多地喚起。 接下來,A組的受試者被問道:那輛白色跑車在鄉間公路上的時速有多快?B組的學生則需要迴答:那輛白色跑車經過鄉間公路的農倉時時速是多少?Z後,勞夫塔斯問這兩組受試者:你們有沒有在影片中看到農倉?結果B組受試者有17.3%說看見過,而A組學生隻有2.7%說看見過。但實際上影片中並沒有齣現農倉。由此可見,我們的記憶在一個不經意的錯 誤提示中被篡改瞭。 第六章   你的記憶,是否受到瞭操控

※※經典實驗:被篡改的記憶

在生活中,假如我們缺少瞭記憶的話,一切智慧活動和心理發展都無從談起。就算人發生瞭暫時性失憶,也會對人的心理活動造成重大的影響。但是,記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確反映齣我們過去的經驗呢?換而言之,記憶的精確度有多大?

勞夫塔斯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傢,1975年她通過自己的實驗得齣瞭一個齣人意料的結論。這個結論讓我們不禁懷疑,我們的記憶能力還靠譜嗎?

勞夫塔斯找來150個自願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勞夫塔斯為他們播放一段車禍事故的片段,其中事故隻持續瞭4秒鍾。片段播放結束後,勞夫塔斯將這群受試者分為A、B兩組,每人B須迴答10個問題。在A組中DY個問題是這樣的:影片中的肇事車輛衝過停車標誌牌的時候有多快?而B組的DY個問題是:影片中肇事車輛右轉彎的時速是多少?Z後,兩組受試者都被問道:該片中,你有沒有看到標誌牌?結果A組中有約占53%的人迴答他們在影片中看到瞭標誌牌,而B組中僅有約占35%的人說他們看到瞭。其實,發生撞車事故是由於肇事車輛的司機衝過瞭停車標誌牌後與迎麵而來的車輛相撞而引起的,實驗錶明——我們的迴憶會在適當的提示中被更多地喚起。

接下來,A組的受試者被問道:那輛白色跑車在鄉間公路上的時速有多快?B組的學生則需要迴答:那輛白色跑車經過鄉間公路的農倉時時速是多少?Z後,勞夫塔斯問這兩組受試者:你們有沒有在影片中看到農倉?結果B組受試者有17.3%說看見過,而A組學生隻有2.7%說看見過。但實際上影片中並沒有齣現農倉。由此可見,我們的記憶在一個不經意的錯

誤提示中被篡改瞭。

美國警察認為這個結論對刑事調查有著直接的意義。勞夫塔斯指齣,證人通常會在整個刑事案件調查過程中被多次訊問,比如警察對犯罪現場的訊問、檢察官對案件的訊問、法官的訊問等。不管是在哪些訊問中,一些錯誤的信息很可能會誤導證人的記憶,甚至改變證人的真實記憶。

所以勞夫塔斯認為,事件的完全再現並不能完全依靠證人的記憶,因為在訊問過程中很有可能改變瞭證人的真實記憶,這說明瞭:人的記憶並不是單純地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再現,而往往是對過去經驗的再造。

※※相關實驗

A. 為記憶“編碼”

實驗原理:自創記憶編碼 聯想。

實驗主持人:錦州記憶研究所李維。

實驗對象:李維。

實驗過程及結果:

放置一塊黑闆於舞颱中央,在上麵寫一些阿拉伯數字,讓觀眾隨便說一些什麼,說齣的內容依次按照阿拉伯數字記下來,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李維並沒有看黑闆,但他能把這些全記下來。不管是要求他講齣數字相關內容,還是講齣相關內容的數字號碼,他都能馬上說齣來,而且還錶現齣倒背如流的水平。

實驗原理:

這種錶演看似顯得不可思議,其實隻是運用記憶術而已,産生瞭“培哥效應”罷瞭。運用這種方法並不睏難,你可自創一套記憶編碼,舉例來說,(1)帽子,(2)眼鏡,(3)圍巾,(4)衣服,(5)腰帶,(6)褲子……牢牢掌握後通過聯想與要記的材料相聯結。假如你要記住以下幾個詞匯:(1)大象,(2)打氣,(3)洗澡,(4)電風扇,(5)自行車,(6)水……這樣你就可以進行聯想瞭,比如記到大象頭上戴瞭一頂帽子。記住“水”時,將它和褲子産生聯想——用水來洗褲子。通過這樣的聯想,記什麼都不再顯得那麼睏難瞭。

實驗聯想:

這種記憶方法的固定編碼有很多,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部位編號,也可以按照親友的名字進行編碼。我們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就可以避免學習枯燥和記不住等難題,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瞭。

B. 如何將記憶遺忘

實驗原理:記憶的Z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瞭。

實驗主持人:德國心理學傢艾賓浩斯。

實驗對象:艾賓浩斯。

實驗過程及結果:

隨著時光的遷移,我們的一些記憶會漸漸變得淡薄,更有甚者會消失不見,相信大傢都有過類似的經曆。是什麼原因讓記憶消失瞭呢?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可循嗎?德國心理學傢艾賓浩斯在1885年的一項相關實驗後,發布瞭實驗結論的圖錶,這就是有名的“艾賓浩斯麯綫”。他以“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對象(在心理學實驗中使用有意義的詞是不允許的,因為有意義的詞會引起不同聯想,對記憶産生乾擾,從而影響實驗結果),並將“無意義”的音節分為八組,每組八個,首先測齣自己要記住這些音節總共需要多長時間,結果大約用瞭1000秒的時間。過瞭20分鍾後,當他將相同的內容重復記憶後,結果顯示整整縮短瞭近600秒的時間,用百分比來錶示省時率的話,即省時60%,與此相反,遺忘率是40%……

通過這個圖錶錶明,遺忘的時間是長短不一的,不是說一天固定丟掉多少記憶,第二天也是如此。事物在記憶的Z初階段Z容易被遺忘,後來就逐漸減慢瞭,如記憶某事物相當長時間,該事物幾乎不可能被遺忘,“先快後慢”就是記憶遺忘的規律。

實驗聯想:

記憶遺忘是有規律的,不光是艾賓浩斯,在他之後也有很多人做瞭相關實驗,實驗結果雖較前者而言有些偏差,但麯綫的運動規則“八九不離十”。根據艾賓浩斯的結果,美國某公司就開發齣瞭一款記憶核係統(Memoy Nucleon System),該係統能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效率,利用每個人不同的記憶遺忘點(亦是Z佳記憶點),通過簡單的人機交互,在大傢的學習

時間接近遺忘點時,重復所學內容,以此來達到加深其記憶的目的。我們也可以利用該規律,在記憶力到臨界點時,不斷重復信息,以此達到牢牢掌握該內容的目的。

※※測測你自己:荒島尋寶

將自己想象成一位探險傢,在某荒島上四處尋寶,經過一番周摺後,發現四扇門,憑自己的感覺猜猜哪扇門背後藏著驚天寶藏?

A.雕花雙扇金屬門

B.陳舊的雙扇木門

C.沉重單扇石門

D.模糊的單扇毛玻璃門

測試結果

A.說明你是個記得快,忘得更快的人。舉例來說,昨天你在“昆百”影城看的電影,今天你就能記成“百昆”劇院。沒錯,你的忘性就是

如此之大。

B.選擇該項的人說明你根本沒什麼記憶,對於小時候的記憶用拼湊來說一點也不為過,你Z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像……好像……”,天哪!

C.你的記憶力中規中矩,可以用“一目十行,過目即忘”來形容!Z讓你難忘的事卻偏偏是那些讓你齣糗的片段!另外,你有一項強大的記憶功能,對人的相貌可以做到過目不忘。

D.該選項代錶瞭Z好的記憶力,你不是路盲,在認路方麵你堪稱是“老馬識途”!你對孩童時期的記憶也超乎瞭彆人的想象,連哪天做過什麼事情、事情發生的地點你都記得,你真厲害!

※※小貼士:“似曾相識”的感覺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曆:突然覺得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識,甚至是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你都可以預見,就像你經曆過這些事情一樣,但你又不能準確說齣該記憶源自何處。

當今科學也無法完全解釋這一現象。據美國某心理學會的調查顯示,“似曾相識”的經曆在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身上發生過。想象力越是豐富就越有可能發生該現象;喜歡旅行的人比不喜歡的人經曆“似曾相識”的概率更高;較其他人而言,高學曆的人更容易産生這種感覺(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在托爾斯泰或哪位文學巨匠的著作中經曆過獨特的感受)。調查還發現,青年時期是發生“似曾相識”概率Z高的階段,然後隨年齡增加而降低。特彆是當人們開始枯燥單一的生活後,發生這樣現象的概率低瞭很多。

當弗洛伊德理論在一個世紀以前還是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似曾相識”的現象被心理學傢看成是亞健康人群潛意識的矛盾體現。但現在的心理學傢認為“似曾相識”這一現象不一定發生在深層次潛意識矛盾衝突的基礎之上,健康的大腦也會産生這一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常常齣現在壓力和疲憊感大的人群中。與此同時,“jamais vu”(法語)也會隨之齣現,即見到熟悉的事物時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心理學傢認為,産生該種現象可能是因為人們接受的信息過多但對信息的來源並未注意。似曾相識感渠道廣泛,有的是虛幻的,有的是真實的。當你遇到已經忘記的某電視劇或是小說的情節時,很有可能會把它當成是之前的經曆。或者,當身處電視劇中的真實場景時,錶麵看上去是忘記瞭,但潛意識還會勾起某些迴憶。心理學傢還指齣,有時,人們是不需要真實的記憶的,熟悉的感覺有時候是大腦在作祟。

※※小結

俄國教育傢魯賓斯坦曾這樣說過:“假如沒有記憶,我們便會成為轉瞬即逝之物。從將來看過去,所看到的便會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謂現在,隨著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會一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由此不難發現其對記憶推崇之至。失去瞭記憶,人就像無傢可歸的流浪兒一樣,更加失去瞭生命傳承下去的意義。

如果我們喪失瞭記憶,我們將喪失從事一切活動的能力。人生在世不過幾十載,你將忘記一切,更加不會懂得親情、愛情、友情……這一切,都將消失。

如果沒有記憶,這個世界將會少言寡語,人們不懂得喜怒哀樂,幸福更是無從找尋。

如果我們喪失瞭記憶,就沒有幸福的童年、沒有激情的青年……曾經的經曆,都會變得陌生,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苦苦尋找著自己的根源,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找到。

世上Z可怕的事情莫過於人類將記憶喪失。當你遭遇挫摺灰心喪氣的時候,你已經想不起應該找誰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當你功成名就的時候,你也想不齣該找誰來一起慶祝,世間的一切好像變得瞭無生趣……

我們找不齣人類記憶的根源來自何處,就像“我是誰”這樣古老的哲學問題一樣,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人們也無法找齣滿意的答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記憶加以利用,令其發揮齣Z大功效。

顯示全部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