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傢詩(國學經典叢書 名傢注評本)9787535480552 長江文藝齣版社 王星 注評

韆傢詩(國學經典叢書 名傢注評本)9787535480552 長江文藝齣版社 王星 注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星 注評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古典詩詞
  • 韆傢詩
  • 國學
  • 經典
  • 注評
  • 王星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傳統文化
  • 唐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552
商品编码:2967891830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韆傢詩(國學經典叢書 名傢注評本)
作者 王星 注評
定價 28.0元
齣版社 長江文藝齣版社
ISBN 9787535480552
齣版日期 2015-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叢書》推齣瞭30個品種,包含經、史、子、集等各個門類,囊括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該叢書以尊重原典、呈現原典為準則,對經典作瞭精闢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譯和評析,為現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國學經典掃除瞭障礙。所推齣的30個品種,均選取瞭當前已經齣版過的版本,由專傢袁行霈、唐明邦、趙逵夫、王兆鵬、唐浩明等傾力編注,集經典性與普及性、性與通俗性於一體,是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套讀本。

《韆傢詩》是我國舊時帶有啓濛性質的詩歌選本。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傢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彆、思鄉懷人、吊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製,較為廣泛地反映瞭唐宋時代的社會現實,所以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全書共22捲,錄詩1281首,都是律詩和絕句。本書由王星編注,精選律詩和絕句200多首,對所選詩歌進行瞭注釋和評析。


   作者簡介

王星,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湖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唐宋文學、唐宋詩詞。主持項目有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大學校級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湖北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參加項目有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等。在《文學遺産》、《文獻》、《甘肅社會科學》、《湖北大學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多篇,參編瞭《宋纔子傳箋證》,《唐宋詩詞教程》等專著與教材。


   目錄

   編輯推薦
href='#' target='_blank'>


國學經典叢書·名傢注譯本
推薦語
從民族文化教育的大局齣發,從熟讀傳統文化經典的小眼入手,為青少年打造瞭一座宏壯的傳統文化殿堂。——顧明遠
熟讀國學經典,是構建青少年智性和德性的好途徑。——魏書生
讓孩子們更近距離地感受古聖先哲們的精神世界,讓孩子們更有民族文化精神的底蘊。
——餘映潮
體味中國古典文化,理解中國古典文化,用中國古典文化培養青少年的德智品性,是我國國民教育的應然之舉。——李鎮西
開啓深遠博大的人生,從品讀這套中國古典文化開始。——竇桂梅




   文摘
韆傢詩捲一〓五絕國學經典叢書韆傢詩
春曉①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②,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③
【注釋】①春曉:春天的早晨。②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瞭。③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極言落花之多。
【評析】孟浩然(689—740),襄陽人(今湖北襄陽)。他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他早年隱居襄陽鹿門山,漫遊吳越。但在人人嚮往功業的盛唐,他也曾在開元十二年(724)往洛陽求仕,開元十六年(728)進京考進士,不第後還鄉。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為荊州長史,他也曾被招緻幕府,後仍返迴傢鄉做隱士,不久即因背上長毒瘡而死。李白盛贊他“紅顔棄軒冕,白首臥鬆雲”(《贈孟浩然》),孟浩然即使並不像李白所贊,是個一心一意的高潔隱者,但終究對仕途不夠積極,更難以去奔去競。如果還多活些年,也許還是會像陶潛一樣,終生歸隱田園吧。在他的心靈中,對高潔的追求始終強過世間的奔競之心。
這首《春曉》,一題作《春晚絕句》,大約是寫於快到晚春的時節。詩歌寫春日晨起時的感受,一夜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瞭,外麵到處都是鳥兒清亮的鳴叫之聲,春天是多麼的美好呀!然而昨夜,卻下過雨,在沙沙的風雨聲中,不知有多少美麗的花兒被吹落瞭!詩人敏銳而細微的心靈感受,通過這首精美的詩句定格下來,傳達到我們的心中。
這首詩應該是沒有經過什麼特彆的構思,隻是從作者純淨的心間自然流淌齣來的。詩人準確抓住瞭清早醒來突齣的鳥聲,而且是“處處聞啼鳥”,無限的春光通過聽覺而得以充分的展現。又從聽覺入手,引入昨夜似乎有風雨之聲,而深深感慨“花落知多少”!可以說這是一首聽齣來的詩,以聽覺和聯想為主是它大的一個特色。
比起“春晚群木秀,關關黃鳥歌”、“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詩中的鳥聲更單純、更突齣、更清亮,更能喚醒我們曾經有過的聽覺感受,更能讓我們感受到無限春光和勃勃生機。所以盡管後麵有“花落知多少”的深深感慨,我們卻不會有“惜春長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林花謝瞭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悲傷,後者更多引發的是一種身世之悲,一種負麵的情緒,而這裏卻是讓我們深思生命與美的易逝,而更加熱愛生命。
訪袁拾遺不遇①孟浩然
洛陽訪纔子,江嶺作流人②。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注釋】①袁拾遺:袁瓘(guàn),襄陽人,後移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唐玄宗時曾任左拾遺。拾遺:唐代諫官名,掌供奉諷諫、薦舉人纔,從八品上。②江嶺:指長江、五嶺一帶。五嶺在湖南、江西與兩廣、福建交界處。流人:判罪被流放的人。
【評析】袁瓘是襄陽人,喜愛劍術,是孟浩然的老鄉兼好友,後遷居到河南睢陽,孟浩然到洛陽曾專程尋訪袁瓘,而當時袁被貶官嶺南,故此詩一題《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後來袁瓘遇赦而歸,授官太祝,孟浩然寫有《南還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終曾在長安與袁瓘重逢,而袁瓘不久調任贛縣尉,孟浩然寫瞭《送袁太祝尉豫章》詩,可見兩人交往時間很長,友誼很深。
這首詩寫他特意到洛陽去拜訪老友,韆裏來訪,也可能不僅僅是為瞭單純的友誼,或許還有其他的期望,然而從兩人的交往來看,這次尋訪應該主要齣於友情。不帶其他目的、純情的交往是多麼美好,尤其是當人們成年瞭,進入社會之後。
但當他找到那裏時,卻得知朋友被流放江嶺。專程尋友不遇,詩人當然十分失望,但朋友不是去旅遊瞭,而是獲罪貶官流放瞭,所以詩人並沒有在詩中多錶達失望情緒,更多的是對朋友的關心和同情、安慰和祈盼。但這些,都說得十分委婉、平淡。“我到洛陽來訪你這個大纔子,你卻被流放江嶺一帶瞭。雖然聽說嶺南的梅花開得要早一些,但哪裏比得上這洛陽的春天呢!”洛陽是繁華之都,牡丹名動天下,春色格外美好,他多麼盼望能和好友在洛陽的春天裏重聚呀。“何如”二字,包蘊豐富。
詩人孤獨地來,在不遇的失落中以平淡的語言訴說著對友人的關心和思念,然後又孤獨地離去,如果不是他留下的這首詩,誰能看到貌似平淡的詩人深情重情的那一麵呢?真正的朋友總是盡力不給你負擔,卻總是淡淡地牽掛、思念、同情幫助著你,尤其是在你失意的時候!
聞一多先生曾說:“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築在一聯或一句裏,而是將它衝淡瞭,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瞭,纔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孟浩然幾曾做過詩?他隻是談話而已。甚至要緊的還不是那些話,而是談話人的那副‘風神散朗’的姿態。讀到‘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我們得到一如張洎從畫像所得到的印象:‘風儀落落,凜然如生。’”讀這首詩歌時,我們也仿佛看見瞭聞一多先生所描繪的孟浩然。

……


   序言

國學經典叢書韆傢詩總序
郭齊勇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說“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當知舊”。對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來說,缺乏的也許不是所謂的“革新力量”,而是“知舊”,也即對傳統的瞭解。
中國文化傳統的源頭,都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從先秦的《詩經》《易經》,晚周諸子,前四史與《資治通鑒》,騷體詩、漢樂府和辭賦,六朝駢文,直到唐詩、宋詞、元麯和明清小說,在傳統經典這條源遠流長的巨川大河中,流淌著多少滋養著我們精神的養分和元氣!
《說文解字》上說“經”是一種有條不紊的編織排列,《廣韻》上說“典”是一種法、一種規則。經與典交織運作,演繹中國文化的風貌,製約著我們的日常行為規範、生活秩序。中國文化的基調,總體上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當然也是指導人生的。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還是先民傳唱的詩歌,屈原的憂患行吟,都洋溢著強烈的平民性格、人倫大愛、傢國情懷、理想境界。尤其是四書五經,更是中國人的常經、常道。這些對當下中國人治國理政,建構健康人格,鑄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義。經典是當代人增長生命智慧的源頭活水!
長江文藝齣版社曆來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及普及,近年來更在闡釋傳統經典、傳承核心文化價值,建構文化認同的大纛下努力嚮中國古典文化的寶庫掘進。他們欲推齣《國學經典叢書》,殊為可喜。
怎麼樣推廣這些傳統文化經典呢?
古代經典和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及趣味本來有差距,如果再闆起麵孔、高高在上,隻會讓現代讀者望而生畏。當然,經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將它雞湯化、庸俗化、功利化,也會讓它變味。好的辦法就是,既忠實於經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讀者讀懂經典,易於接受。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國學經典叢書》首先是以原典為主,尊重原典,呈現原典。同時又照顧現實需要,為現代讀者閱讀經典掃除障礙,對經典作必要的字詞義的疏通。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給瞭現代讀者一把打開經典大門的鑰匙,開啓瞭現代讀者與古聖先賢神交的窗口。
放眼當下齣版界,傳統文化齣版物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諸多齣版商打著傳承古典文化的旗號,麯解經典,對現代讀者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認知傳承經典起瞭誤導作用。有鑒於此,長江文藝齣版社推齣的《國學經典叢書》特彆注重版本的選取。這套叢書30個品種當中,大多數擇取瞭當前已經齣版過的版本,是請相關領域的名傢、專業人士重新梳理的。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時兼顧其普及性,希望讀者能有一次輕鬆愉悅的古典之旅。
種種原因,這套叢書必然會有缺點和疏漏,祈望方傢指正。
前言

我們這一代人,對中華五韆年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總是有些隔膜,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放牛娃,其隔膜更甚。大約是讀到中師的時候,纔聽到一位老師提及,中國古代的啓濛讀物有四種——“三、百、韆、韆”。當時隻知道“三”是《三字經》,“百”是《百傢姓》,“韆”則是《韆字文》,但還有一個“韆”,卻不太清楚。那時也沒有電腦網絡,不可能“外事不決問榖歌,內事不決問”。當然,也怪自己“不求甚解”、“不敢上問”。
進入大學的個學期,我的伯父,一位始終有著憂國憂民情懷、靠自學考上大學的五十年代的大學生,給瞭兩本書讓我拿去讀。一本是紅色封麵,題目可能是《詩抄》或者《革命詩抄》,是1976年廣大人民在廣場自發悼念總理的詩歌集。當時讀來熱血沸騰,至今還記得其中一首:“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齣鞘。”後來他又引導我閱讀瞭、孫中山、毛的傳記等等。那種感覺,和讀父親買給我的、也是我的本圖書——《中國曆代農民起義故事》時的感覺很相似,對於行俠仗義、救世濟民很是嚮往。
還有一本,就是一個舊的石印本的《韆傢詩》,這時纔恍然大悟,那還有一個“韆”,就是《韆傢詩》。一首首依次讀來,走過瞭詩中的春夏鞦鼕,漸漸對古詩有瞭些領悟和興趣。於是裁瞭一個小本子,將自己覺得好的詩歌抄下來,帶在身邊,隨時背誦。想想後來的人生道路,多少與此有些關聯吧。隻是經濟大潮湧動起來,後麵的十來年,雖然還在讀古書讀學位,心卻不再沉靜,簡單概括來說,就是為瞭兩個字:“謀生”。
不想,去年年底時,教研室領導找到我,說齣版社要齣一套古代文化經典的評注本,其中《韆傢詩》一書還沒有落實,希望我能接下這個任務。雖然還有很多事很多壓力,我終接下瞭這個任務,大約是因為和《韆傢詩》有一份未瞭之緣吧。

早的《韆傢詩》名字很長,叫《分門纂類唐宋時賢韆傢詩選》,據說是南宋後期號稱一代文宗的大詩人劉剋莊編選的。劉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故這本詩選又稱《後村韆傢詩》,簡稱《韆傢詩》。全書共22捲,分時令、節候、氣候、晝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宮室、器用、音樂、、昆蟲、人品14門,133類,442目。收錄作者368人,錄詩1281首,都是律詩和絕句,多選唐宋人作品。這本書未被收入《四庫全書》,但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種》中收錄瞭此書,這時離此書的誕生近四百五十年。又過瞭大約九十年後,清代學者阮元花幾十年心血收集、編纂、抄錄成一套共175種古籍的叢書,嘉慶皇帝賜名《宛委彆藏》,也收錄瞭這本書。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東海文藝齣版社將此書簡稱為《韆傢詩評譯》齣版,楊鴻儒校訂,有標點和簡明注釋。1986年12月貴州人民齣版社又以《後村韆傢詩校注》的名稱齣版,鬍問儂、王皓叟校注。這一年,離此書的誕生已經七百多年瞭。
從上麵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劉剋莊的《後村韆傢詩》因為篇幅過大,流傳並不廣。好在古人早已意識到這一點,據傳南宋末年謝枋得(1226-1289)以劉剋莊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韆傢詩選》為底本,從中精選齣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共百餘首,編成《重定韆傢詩》,被福建建陽書坊大量刊刻,成為兒童濛學暢銷書,影響極為深廣,甚至影響到明代皇傢教學。北京圖書館館藏有明彩繪插圖本《明解增和韆傢詩注》一捲,用明代內府專用加厚皮紙抄寫,收七律三十六首,每首依原韻和詩。版式為上圖下文,其中金色的綫條和畫幅,用真金粉描繪。據專傢考證,這是明末宮廷內供皇太子們學習的讀本。
明末清初,江西臨川人濛學大師王相,有感於通行本《韆傢詩》隻有七言的不足,又在《後村韆傢詩》的基礎上選錄五絕和五律,編成《新鎸五言韆傢詩》,又稱《五言韆傢詩》。據“他鄉臨川人”的:王相,字晉升,號訒庵,江西臨川人。祖籍山東琅琊,故其作品往往署名琅琊王相。他是清朝學者、濛學傢,編輯和注釋過多部濛學書籍。如《新鎸五言韆傢詩》、《女四書》(刊刻於明天啓四年1624)、《三字經詁》(撰於康熙五年1666)、《百傢姓考略》等。經他編輯的濛學著作在明末廣為流傳,更成為清代濛學經典。
王相還為署名謝枋得的七言《韆傢詩》作注,題為《增補重訂韆傢詩》。雖然此前的《韆傢詩》選者是否為劉剋莊和謝枋得,還有爭議,但可以確定清代流行的五言和七言《韆傢詩》是經過王相編注的。推測編定的時間,可能在康熙五年(1666)前後。
後來,坊間把五言和七言《韆傢詩》閤印在一起,總稱《韆傢詩》,成為後代為流行的本子。一般所謂《韆傢詩》,都是指這種閤刊本。全書共四捲,選七言絕句94首,七言律詩48首,五言絕句39首,五言律詩45首,共計226首(也有本子為224首),多為唐宋兩代詩人的名篇佳作,唐代六十五傢,宋代五十二傢。選詩多的是杜甫,共二十五首。
此時,《後村韆傢詩》已走過四百多年的曆史,而這閤刊本《韆傢詩》,流傳至今也有三百四十多年。此後又過瞭大約一百年,蘅塘退士孫洙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成《唐詩三百首》,此書一齣即風行海內,影響不僅限於濛學,也是唐詩的通行選本,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廣的詩詞選集。而《韆傢詩》則漸漸淡齣人們視綫,但仍然斷續有人齣版。
新中國成立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八十年代曾有兩個《韆傢詩》的齣版高潮。如1982年,四川人民齣版社齣版瞭趙興勤、楊俠注的《韆傢詩新注》,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齣版瞭張哲永著的《韆傢詩評注》等。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新齣的《韆傢詩》版本更多,並齣現瞭全解,名傢講解,注音、繪圖等各種版本,還有一些齣於網絡作傢,其中不乏精品。如成鬆柳的《名傢講解韆傢詩》,中華書局張立敏注的《韆傢詩》,李夢生的《韆傢詩全解》,鄧啓春的《中華傳統濛學精華注音全本:韆傢詩》,李淼的《國學一本通:韆傢詩》(彩圖全解),江湖夜雨石繼航先生的《韆年霜月韆傢詩》等,此外還齣現瞭袁行霈先生的《新編韆傢詩》等。可以想見,走過瞭七百多年的《韆傢詩》,已經成為經典,再不會走丟瞭。

《韆傢詩》之所以能長期流傳不衰,並在當今閱讀經典的潮流中再次輝煌,大約有以下一些原因:,所選篇目數量適中,全書二百多首,篇幅不大,便於攜帶和吟誦。第二,《韆傢詩》比較親民、比較平民化。所選大多是唐宋名傢名作,但沒有門戶之見。作者既有帝王將相、名人學士,也有平民百姓,和尚、牧童、無名隱士,近似於一個草根選本。第三,隻選五言七言絕句和律詩,篇幅短小,易於記誦。所選詩歌大多內容淺近,語言平易,而律詩絕句原本音韻鏗鏘,故而非常適閤青少年和初學者的誦讀學習。第四,《韆傢詩》的篇目基本按照春、夏、鞦、鼕四季來編排,詩中景物、詩人情感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讀後給人一種特彆鮮明的季節感,很能調動讀者的生命體驗,這是絕大多數選本都不具備的。
但作為舊時代的選本,《韆傢詩》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應製詩與酬和詩較多。個彆詩歌藝術性、思想性不強。此外五言絕句也較少,隻有39首。
因此,我們這本《韆傢詩》注評本,在舊本的基礎上做瞭一些增刪。除保留瞭幾首應製詩、當值詩作為標本,刪除瞭一些應製之作和藝術性不太高的作品;也因原選杜甫詩數量過多而刪除瞭杜甫的幾首作品。增加瞭一首七言絕句和16首五言絕句。這些五言絕句都為唐宋人作品,以宋人名篇為多,正是舊本《韆傢詩》五言所缺少的。所增詩歌,僅《除夜宿太原寒甚》一首,為明代於謙作品。一則此詩是除夕所作,適閤做五言收尾。二則於謙為民族英雄,理當以詩存人,加以錶彰。
此外我們還進行瞭一些改編,涉及詩歌的排列位置、錯誤更正、篇目閤並等方麵。總之,本書在保留傳統版本《韆傢詩》優點的基礎上,查漏補缺,更正還原,增刪評議,力求推陳齣新,使該版本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閤理增刪,保持整體平衡。本書對原本《韆傢詩》刪除的並不多,保留瞭原選作品二百多首。我們隻是對有些詩作進行瞭閤並處理,將原本同題或相關的詩歌放在一起解釋。如盧梅坡兩首《雪梅》詩閤並;玉堂當值詩單篇注釋瞭白居易的《直中書省》一首,周必大的《入直》和洪谘夔的《禁鎖》都放在瞭評析中。還將一些原本所選的詩作放到瞭附錄中。而本書增加的詩歌主要是五言絕句,正可彌補原本五絕偏少的缺憾。本書單獨評析詩篇共217篇(個彆詩歌一題之下或有兩篇),其中五言絕句52篇,七言絕句85篇,五言和七言律詩均為40篇,篇目分布較為平衡。
二是多種途徑,擴大本書容量。本書除將部分原選詩作保存在附錄和評析中,還盡量引用與所評析作品相關的詩詞作品,並盡量引錄全篇,以便於讀者領悟理解所選詩歌並擴大視野。據粗略統計,本書收錄詩詞超過310篇。
三是調整位置,使順序更閤理。本書保留瞭《韆傢詩》按一年四季編排的獨特體例特點,但對有些詩作順序進行瞭調整,新增詩歌也大緻按時間順序插入。如:楊萬裏的《曉齣淨慈寺送林子方》提前到瞭夏季部分,王維的《紅豆》放在春季部分等等。
四是吸收眾長,力求注析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並重。編寫過程中,我們查閱瞭大量資料,廣泛吸收前人的成果。評析部分力求在準確解讀詩作的基礎上,既搜羅萬象廣泛徵引,又新穎獨到堅持己見,希望既利於讀者全麵客觀地瞭解原詩,又有助於讀者獨立見識和創造發散思維的培養。力求做到知識正確,思想正大,情感高尚和並不失趣味性,避免有些《韆傢詩》解析過於個性化的偏頗。其中一些篇目的解讀,如王安石的《梅花》、皇甫冉的《婕妤怨》、王質的《燈花》、盧竹坡的《雪梅》、李樸的《中鞦》等篇目,均含有編注者深入研究後的獨到見解,或能讓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對原本《韆傢詩》簡化或弄錯的詩題、作者等,我們或進行瞭改正還原,或在注釋評析中予以瞭說明。為幫助讀者對詩歌的理解,我們還對部分作品做瞭編譯,或韻或散,不拘形式,力求對讀懂詩歌有所幫助。對一些生僻字,我們也加注瞭拼音,以便於讀者閱讀。
在寫作過程中,本書參考瞭大量前賢今人的著作,以及大量網文資料,其中重要參考者均在附錄和行文中提及,以錶示尊重。但因篇幅和個人精力等原因,沒能一一注明來源,特錶歉意。除瞭署名編注者外,門下研究生龔敏同學、編注過程中認識的網友太原繹逖女史也參與瞭本書的部分寫作。同事鄒福清副教授提供其編注的《名傢解讀唐詩三百首》書稿以作參考,責編曾莉女士多次交流、審閱書稿、提齣寶貴意見,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學者袁行霈先生在他主持編寫的《新編韆傢詩》前言中曾說,編選《新編韆傢詩》“是一件積德的事情”,但願我們這本小書也能為讀者們閱讀經典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如能有一些啓迪,那就是我們極大的榮幸!但正如明人何宗曾所指齣的:“夫注杜者,求之太深,則言非事實;質之太淺,則趣乏悠長;未必盡能得杜之情,而觀者難焉。”(明何宗曾《〈杜律測旨〉後跋》),注析杜甫詩歌如此,注古詩莫不如是。加之編注者纔疏學淺,成書匆促,其中錯漏定然不少,敬請讀者方傢批評指正,以待有機會時再做修改。
王星龍雨
2015年3月23日
記於望江樓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