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個音樂社團的推薦下買的這本《鋼琴即興伴奏三月通》,本來是想用來快速提升給朋友彈唱伴奏的能力,但閱讀體驗極其勸退。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恕我直言,非常老派,大量的文字堆砌和略顯模糊的五綫譜和簡譜對照,讓人閱讀起來非常吃力。它把大量的篇幅放在瞭對“基礎知識”的闡述上,這些知識點其實在任何一本基礎樂理書裏都能找到更清晰的講解,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更讓我不解的是,對於“兒童鋼”這個標簽,這本書的內容未免顯得過於“成人化”和理論化瞭。我嘗試讓我的外甥女(一個剛開始學鋼琴的小朋友)翻閱其中的一些“入門”章節,她直接錶示完全看不懂那些和弦符號和復雜的節奏型標記,根本無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定位是麵嚮所有自學者的,那麼內容的分層和趣味性必須要有。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似乎是把一本非常專業的音樂學院教材進行瞭“稀釋”和“簡化”,但這種簡化做得並不徹底,反而留下瞭很多需要額外思考的“灰色地帶”,讓人在實踐中無所適從。它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本能真正引導你入門並保持學習熱情的“教程”。
评分作為一個常年從事音樂製作的人士,我本來對這種“公式化教程”是抱持懷疑態度的,買瞭這本書純粹是想看看它如何定義“公式化演奏”。結果發現,它所謂的“公式”,其實就是對幾種最常見、最基礎的伴奏織體(Voice Leading)的機械化羅列。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你能迅速為一首C大調的簡單歌麯套上一個聽起來“像樣”的伴奏。但壞處同樣明顯,一旦遇到稍微復雜一點的和弦進行,比如涉及到副屬和弦、或者調性色彩突然變化的段落,書裏提供的這些“公式”就完全派不上用場瞭。我試著用它的方法去處理一首布魯斯風格的麯子,結果完全跑偏瞭,聽起來像是在用古典音樂的思維去強行套用現代爵士的骨架,非常彆扭。這本書對於和聲色彩的細微變化討論得太少瞭,它似乎默認瞭所有歌麯都應該遵循一種最平穩、最“安全”的伴奏方式。對於追求演奏錶現力和個性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限製太多,反而扼殺瞭探索的欲望。它教會瞭你如何搭積木,但沒告訴你如何設計齣宏偉的建築。
评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更側重於“麯譜”和“範例”的深度分析,但實際情況是,書中配的範例麯目太少,而且很多選擇的都是年代感較強的、我並不熟悉的麯目。我對即興伴奏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近十年來的華語流行和影視原聲配樂上。這本書的理論部分雖然詳盡,但缺乏將理論與實際演奏場景(比如現場Live、錄音棚Demo製作)緊密結閤的案例分析。比如,它沒有深入探討如何在現場快速判斷歌手的音準和情緒,並實時調整伴奏的動態和力度。反而是花費瞭不少篇幅去講解一些在我看來已經屬於常識範疇的五綫譜閱讀技巧,這對於一個已經可以看懂五綫譜的人來說,是一種時間浪費。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知識點很全,但“乾貨”的密度不夠,很多內容需要讀者自己去“翻譯”和“轉化”,纔能應用到自己感興趣的音樂類型中去。感覺它更像是一份為特定時期、特定教學體係準備的教材,而非一本麵嚮全球化、多樣化音樂愛好者的通用自學指南。
评分這本號稱“三月通”的即興伴奏教程,我用瞭快半年纔勉強摸到一點門道,但老實說,效果遠沒有宣傳的那麼立竿見影。首先,對於完全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書裏對於和弦理論的講解實在是太跳躍瞭,很多基礎概念需要讀者自己去查閱其他資料纔能理解。比如,它直接拋齣瞭很多復雜的轉位和弦的指法,卻沒有花足夠篇幅去解釋為什麼在特定情況下要使用這些轉位,感覺就像是直接把高級食譜遞給瞭廚房新手。我花瞭大量時間在弄懂“為什麼”而不是“怎麼做”上麵。再者,它的麯譜部分,雖然標注瞭原麯,但提供的伴奏模版卻顯得有些單調和僵化,缺乏真正的“即興”感。很多時候,你按照書上的“公式”彈下來,聽起來就像是卡住瞭一樣,缺乏靈魂。我嘗試將書裏的幾個基礎節奏型應用到我喜歡的流行歌麯上,結果效果慘不忍睹,根本沒辦法自然地融入原麯的和聲進行中。對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為那些已經有一定鋼琴基礎,隻是想係統性地學習“套路”的人準備的,對於我這種想靠它從頭建立起音樂邏輯的自學者來說,難度麯綫太陡峭瞭,中途放棄的念頭可不是一次兩次瞭。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多循序漸進的練習和更貼近現代音樂審美的範例,而不是一套看起來很專業的、但實操起來卻處處碰壁的“秘籍”。
评分對於我這種偏愛視奏和即興創作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三月通”目標似乎設定得有些過於樂觀瞭。學習任何一門樂器,尤其是涉及即興的技能,都不是靠短期內塞入大量知識點就能達成的,它需要肌肉記憶、聽覺訓練和審美積纍。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讓學習者感覺自己像是在被動地接收信息,而不是主動地探索音樂。例如,它在講解節奏型時,要求讀者死記硬背好幾個復雜的八分音符組閤,卻沒有提供足夠多的、可以讓我隨心所欲去“玩耍”的A/B/C級伴奏素材庫。我更喜歡那種提供大量基礎和弦進行,然後鼓勵我嘗試用不同音色、不同力度去填充的教程。這本書的“公式化”傾嚮,實際上是限製瞭學習者在早期階段對音樂自由度的想象。讀完後,我感覺自己掌握瞭幾種固定的“走路姿勢”,但對於如何“跳躍”或者“奔跑”卻一無所知。它可能適閤那些追求穩定、不求變異的陪練者,但對於渴望在伴奏中展現個性和創造力的自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顯得過於簡單和單一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