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開關電源實用技術500問
: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沙占友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2323254
字數:414000
頁碼:4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係統地闡述瞭設計與製作開關電源經常遇到的500個實用技術問題,並給齣大量的解決實例。全書共九章,主要內容包括開關電源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共120問);開關電源單元電路及關鍵元器件、高頻變壓器和開關電源整機電路的設計與製作(共200問);LED驅動電源、開關電源散熱器和保護電路的設計與製作以及開關電源測試技術(共180問)。本書、二章為基礎知識問答篇,第三~六章為實用技術問答篇,第七~九章為新技術應用問答篇;對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普遍性問題和特殊性問題分門彆類地作齣瞭解答和釋疑,可兼顧專業技術人員和業餘愛好者的需要。
本書融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題材新穎,內容精煉,通俗易懂,科學嚴謹,是一本開關電源應用指南,適閤從事開關電源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業餘愛好者閱讀。
我對電源的“可測試性”和“可維護性”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産品進入批量生産和售後維護階段。一本好的實用技術書,不應該隻關注設計階段的指標達成,更應該考慮量産的可行性。我希望這本500問能涵蓋一些關於可測試性設計(DFT)的內容。比如,在反饋迴路中如何巧妙地預留測試點而又不影響正常工作點的穩定性?在進行負載瞬態測試時,測試夾具的阻抗特性應該如何設計纔能準確反映係統真實錶現?另外,關於保護電路的設計,它是否能詳細闡述過壓(OVP)、欠壓(UVP)和過流保護(OCP)在不同拓撲下的具體實現電路和時序邏輯,尤其是如何區分正常啓動過程與真正的故障狀態?如果它能把這些與量産和維護緊密相關的內容也囊括進來,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的設計參考書的範疇,真正成為瞭一個麵嚮整個産品生命周期的工程指南。
评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電源書,要麼是針對入門者的基礎概念灌輸,讀完感覺知識點都有,但就是做不齣東西;要麼就是麵嚮頂尖專傢的前沿論文匯編,晦澀難懂。我更需要的是那種“中堅力量”級彆的指導書,就是針對我們這些每天都在和實際電路闆打交道的人群。這本《500問》聽起來像是把那些“新手常犯的錯誤”和“老手纔懂的陷阱”都總結齣來瞭。比如,關於PCB布局,它會不會深入到電源平麵和信號平麵的分割策略、去耦電容的選型和放置的“黃金法則”?或者在變壓器設計部分,會不會提供一套快速估算磁芯損耗和繞組趨膚/鄰近效應的實用公式,而不是僅僅依賴復雜的FEA仿真?我希望它能填補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那道鴻溝,提供那些隻有在無數次失敗和重做之後纔能領悟到的“潛規則”。
评分最近的項目裏,我們嘗試引入一個新的高頻控製方案,結果遇到瞭一個棘手的振蕩問題,怎麼調補償網絡都無法徹底解決,這直接拖慢瞭整個開發進度。我手裏現有的資料,要麼講的是傳統的綫性電源的穩定分析,要麼就是過於偏嚮於某個特定拓撲的深度挖掘,對於跨拓撲的通用穩定性和瞬態響應優化,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梳理。我希望這本500問能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比如,它會不會有一部分內容專門對比不同控製架構(比如峰值電流模、平均電流模、滯環控製等)在不同負載條件下的固有穩定裕度和環路設計差異?如果它能用更“直白”的語言去闡述如何通過調整反饋結構來改善交叉頻率處的相位裕度,同時又不犧牲係統帶寬,那纔算得上是真正實用的技術寶典。我更看重它能否提供一套快速診斷和解決瞬態過衝/下衝的流程圖,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推導。
评分這本關於開關電源的書,說實話,我在市麵上找瞭好久,終於找到一本看起來比較“實在”的。我之前看過一些理論性太強的書籍,讀起來感覺像在啃教科書,很多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到瞭實際應用環節就懵瞭。這本《開關電源實用技術500問》的標題就很吸引人,因為它強調的是“實用技術”和“500問”,這暗示著它會更貼近工程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純粹的學術探討。我特彆關注它如何處理那些讓人頭疼的實際故障排除和優化設計。比如,電磁兼容性(EMC)一直是我的一個痛點,很多書隻是簡單提及標準,但這本書的“問答”形式,很可能深入到具體的布局技巧、濾波器的選擇和測試方法上。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身邊隨時指導,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參考資料。如果它能用清晰的圖示和實際案例來解釋那些復雜的耦閤效應和熱管理難題,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我期待它能成為我工具箱裏必備的一本手冊,而不是隻能躺在書架上落灰。
评分作為一個對電源效率極限非常敏感的設計師,我對這本書寄予瞭厚望,希望能看到關於SiC和GaN器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具體應用細節。現在市麵上很多資料對於新型寬禁帶器件的介紹,往往隻停留在材料特性層麵,卻很少深入到驅動電路的設計、米勒平颱效應的抑製,以及在高開關頻率下寄生參數對開關損耗和EMI的影響。這本書如果能通過“問答”的形式,詳細解答“如何為特定的SiC MOSFET選擇閤適的柵極驅動器?”或者“在LLC諧振變換器中,如何利用器件的特性來優化軟開關時序以降低損耗?”這類非常具體的問題,那將是巨大的收獲。畢竟,理論上的高效率和實際設計中的損耗,中間隔著無數的工程細節。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熱設計與器件壽命關聯的量化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做好散熱”的建議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