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店鋪: 和生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14570
商品編碼:2977737309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7-01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定價:36.80元

作者:網燕山大講堂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0814570

字數:

頁碼:25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網燕山大講堂,名人訪談實錄
15位文化學者楊天石、錢鋼、畢淑敏、梁曉聲、張鳴、雷頤等與年輕人的零距離對話,觀點視野宏闊、立意高遠、發人深省,是這個浮躁的時代好的清醒劑!
大時代的觀察傢,個人奮鬥的導師,貼身聆聽大師論道
這是一本迴顧和展望時代變遷與個人命運改變的書,匯集15位各界名流對大時代與個人命運問題深邃的充滿現實意義的迴答。這些觀點,毫無疑問,這是這個浮躁的時代好的清醒劑,讓讀者把握“時代發展”的脈絡,找到”個人奮鬥”的航標。
迷茫的社會中,聆聽大師的聲音
當代中國文化名人之“時代與命運思辨錄”
在中國社會打拼,不看懂時代背景是沒有齣路的
每一位年輕人奮鬥“”
匯集當代中國有影響力的名人,用獨特的視角、犀利的語言,給你不一樣的成功學

內容提要


大時代的觀察傢,個人奮鬥的導師,貼身聆聽導師論道。
這是一本迴顧和展望時代變遷與個人命運改變的書,匯集15位各界名流對大時代與個人命運問題深邃的充滿現實意義的迴答。這些觀點視野宏闊,立意高遠,極富深度、發人深省,毫無疑問,這是這個浮躁的時代好的清醒劑,讓讀者把我“時代發展”的脈絡,找到”個人奮鬥”的航標。

n

目錄


一、梁曉聲、史靜寰——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n二、錢鋼——唐山大地震:曆與記錄
n三、畢淑敏、蘆淼——兩個時代同一種青春
n四、楊天石——其人
n五、章東磐——父輩的抗戰史
n六、雷頤——製度滯後與清王朝的覆亡
n七、張鳴——聽張鳴講民國史
n八、高王淩——集體經濟時期農民反行為分析
n九、王輝耀——國際人纔競爭的中國機會
n十、趙樹凱——鄉村民主的前景
n十一、陳桂棣、春桃——小崗村的故事

作者介紹


燕山大講堂,公益慈善基金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新聞評論頻道承辦、網友免費參與的公眾論壇,創辦於2008年5月,每周末邀請學者和公眾人物就當下的熱點話題或者其學術研究發錶演講並現場迴答網友提問。燕山大講堂堅持建設性、開放性、獨立性、學術性。匯聚思想,容納意見。培育國民理性精神,推進中國公民社會建設。

文摘


一、梁曉聲 史靜寰——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精彩論點:
梁曉聲:我們這代人是缺氧的
前天和昨天我在北京展覽館看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的返城知青演齣,我聽瞭他們唱京劇、歌劇。當時有知青戰友跟我說,我們這代人是缺氧的……
梁曉聲:重活一遍,我將是大的憤青
在我們那個年代,外界的誘惑對我們很少,現在外界的誘惑太多,不同人的人生有很大差距,這個差距造成的心靈衝擊是我們這代人在年輕時想不到的……
五四以後,的希望過多壓在青年身上
我們這個自五四以後,習慣於把的重任、的希望壓在青年身上。如此一來,那中年人應該承擔什麼呢?其實,有些責任不隻是年輕人的,中年人、中老年知識分子,每個人都要擔一份在身上……
不要屏蔽曆史,過去的傷痛要抖露給人看
要把過去的傷痛抖齣來給人看,我一直想發現,在那樣一種傷痛中,國人在人性中的善良、同情還存在嗎?還有嗎?我發現的情況是依然有,像費孝通和潘光旦的師生情……
80後的夢想未綻放就敗瞭?
當一個社會的主要問題不是我們造成的,我們甚至會是問題的承擔者。這種情況下,前一代人對我們的狀況不滿意,是否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哪一代的青春像我們這麼不容易……
梁曉聲:所有賣菜的小販都很自強不息
誰不自強不息?到菜市場去看,所有賣菜的小販比你要自強不息得多,他的生活比你艱難得多。我傢裏裝修房子,河北來的小青年17歲,我看著他乾活,真是心疼,人傢不自強不息瞭嗎?就清華自強不息?
主持人:今天的主題叫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請到的兩位嘉賓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人者師。今天具體的主題是:,青春;第二,人者師;另外,在大時代中,每個人的個人命運以及自己在這個社會中與這個社會發生瞭什麼樣的關係,在這個社會中,又何以自處。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從小在父母的懷抱中,每個人都很關注自己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績,如何獲得彆人的尊重以及在群體當中取得自己的位置。所以我想,今天先聽兩位老師評價當下的年輕人群體,他們身上有什麼樣的特質,他們的青春是什麼樣?
史靜寰:每代人對個人成長的外在環境都心懷遺憾
史靜寰:非常高興今天參加時代論壇,能夠和我的偶像梁老師坐在一起,比較遺憾的是,我沒有梁老師去東北建設兵團的經曆,因為我們那一代人所生活的時代,自己的很多選擇並不是自己做齣的,而是時代安排的。所以到屆大批的學生到東北建設兵團之後,七零、七一這兩屆的初中畢業生有一批就留在城裏,而我就是初中畢業以後被留在學校工作,以後念瞭大學。梁老師1974年在復旦上學,而我於1974年在北師大讀書,我差點和梁老師同學,因為當時隻有復旦和師大招生。我有一個長我一歲的姐姐,我們共同生活,父母在外地,所以當時我選擇瞭師大,失去瞭和梁老師同學的機會。
所以一不留神,從70年代初當老師一直到現在。我記得非常清楚,在2001年(2002年調入清華)師大舉行從教30周年的一個錶彰會,當時我也站在中間接受錶彰,給我頒奬的副校長大吃一驚說:你怎麼當老師都30年瞭。是啊,一不留神,當老師已經30年瞭。
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都有青春美好的大好年華,但當每個人有瞭一把年紀以後迴顧青春時,感受非常不一樣。我們這一代人齣生的時候有大量的孩子齣生;在長身體時,趕上瞭自然災害;該念書時,趕上瞭;該成傢時,趕上瞭晚婚晚育;該生孩子瞭,趕上瞭計劃生育;該好好畢業瞭,又趕上瞭潮,要迴去念研究生,去齣國留學等等。自己個人命運和大的外部環境並不是那麼匹配,我聽我的學生抱怨自己的經曆時,就能感覺到,每代人對自己的命運和外在大環境之間的關係有一種遺憾。
主持人:以史老師本人的經曆來說,她是在大時代中逆嚮生存,逆著時代做瞭很多個人的努力,我們現在聽聽梁老師的經曆。
梁曉聲:我們這代人是缺氧的
梁曉聲:前天和昨天我在北京展覽館,看到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的一些返城知青在演齣,我聽瞭他們唱京劇、歌劇。當時有知青戰友跟我說,我們這代人是缺氧的。這些知青返城之後,工作問題,傢庭的睏難,包括個人的問題,要去傾訴,要徵求意見,他想來想去,沒有彆人,還是找當年的知青戰友或者當年的班長、排長,這樣一找,關係就延長到今天。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焦灼
主持人:聽到兩位老師談論當年自己的選擇,與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代人來講,更多的是父母希望我們幸福,我們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隻要我們過得好,他們就已經非常舒服瞭,所以我們在進行學校的選擇、職業的選擇包括專業選擇時,不會考慮到我傢裏哥哥姐姐在做什麼,在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他們需要我們什麼時候畢業進入這個社會,去掙得一份工資以及我的父母需要我哪一年去贍養他們,更多的考慮是留在北京還是齣國留學,是本科畢業就去工作還是繼續念書,是現在跟女朋友結婚還是等到5年之後買車買房後結婚。這可能是這一代人的睏惑,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焦灼,並在每個時代應運而生。
剛纔兩位老師已經講瞭,他們作為40後、50後,在那一代人不能選擇的時代裏,細微的選擇哪怕是復旦和師大之間,史老師選擇瞭離傢更近一點。而在潮過後,史老師不斷的學習,讀研究生、博士生,一路的讀下去,在當年傳為美談,也為史老師後麵的成就奠定瞭基礎。也就是說,在大時代當中,不管一個時代有什麼樣的傷痛和錯誤,通過自己努力都可以糾正過來。
現在做一個互動。我的個問題是,請兩位老師談談他們認為當代年輕人的青春如何?但兩位都迴答瞭他們的青春是怎樣的,所以我們反其道而行之,現在講講在座各位自己的青春是怎樣的?
剛剛提齣瞭一種觀點:我們認為自己的職業選擇、專業選擇、結婚生子是一個痛苦,還有沒有更為細緻的痛苦?
梁曉聲:重活一遍,我將是大的憤青
梁曉聲:我特彆心疼現在的青年。在我們那個年代,外界的誘惑對我們很少,為什麼要叫平均主義、社會主義,所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漲工資一起漲,調到團裏、師裏,身份還是一個知青,這就可以使人的關係在大的方麵不是功利的。現在就不一樣,如果我是他們中的一員,還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來自於偏遠的省份,齣生於農傢,又是傢裏的一個孩子,全傢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攻城掠地、過關斬將考到北大,來到北京,看到不同人的人生有那麼大的差距,這個差距造成的心靈衝擊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年輕時想不到的。我年輕時,指著一個小磚房說,那是軍區司令員的住宅,而這個司令員參加過長徵,覺得有這個房子是應該的。我到過區長的傢,區長給我豆餅餡兒包子,我們平時吃不到包子,當時我覺得就像皇宮一樣。現在像我這樣的人進入到某些傢庭的話,我會非常詫異,做夢都想不到原來中國某些人的傢會那麼大、那麼豪華。我想,如果重活一遍的話,我可能比當代的憤青更憤青。
糟糕的事:沒能力做齣選擇
史靜寰:我從80年代末去做貧睏地區的教育項目,所以,在貧睏地區看到的是生活條件差的孩子,他們和你自己的孩子一樣聰明,一樣有發展前途,他們缺少的就是機會,當教育還能給他一綫機會和希望時,那就是我們能幫他們一把的時候。所以我沒有像梁老師那樣進到皇宮那樣的大房子裏去感覺那種不平衡,而是到農村地區、貧睏地區感受那種氛圍,並將改變這種氛圍變成一種責任和義務。
我特彆同意剛纔梁老師說的點,其實人總是在一種處境當中,我那個時候是沒有選擇,人沒有選擇時,也會有痛苦,會被安排、被分配去做什麼事,這個時候,你也會感覺,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會怎樣怎樣。現在的一代選擇機會很多,但也會痛苦,比如說你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感覺更痛苦的是,當你有機會選擇,但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願去做齣選擇時,是糟糕的事。所以,首先我們應該珍惜選擇的機會,同時應該具備選擇的能力,而且我們要學會承擔選擇對我們帶來的後果。
梁曉聲:在可言說的情況下,把看到的說齣來
梁曉聲:史老師說的貧睏地區我也去過,中國現在的狀況是這樣的:任何一座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離開這座城市50公裏,一下子就會麵對貧睏,我迴到原地,更多的會想到的事。雖然我隻是一名普通的老人,但確實會想到,這樣下去,是對的嗎?正常的嗎?這種貧富差距,再繼續拉大下去,會是怎樣?
作為教師,我有一部分精力是跟學生談我教你什麼,你領會瞭多少?另外一部分精力和心思,確實是“傻乎乎”的想這個。其實在大學裏,不能隻是教書,應該在一切可以言說的情況下,把我們看到的說齣來。
主持人:梁老師曾經提到,他希望看到的年輕人是眼睛看到彆人,把眼光放到彆人身上。其後,我在無數的場閤中“盜用”過這句話,說有位老師這樣講過。實際上,在那段話之後,我問到:您希望您的學生今後從事什麼職業?梁老師說:公務員。當時我感到非常詫異,因為梁老師自己是一位作傢。我們知道,中國5000年的曆史當中,公務員叫官宦,和在野的文人、窮書生、臭老九,應該是完全對立的,就是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為什麼一個在江湖之遠領域裏,如此聰明的一個人希望他的學生來到廟堂之中,而且從基層做起。當時梁老師給我答案,我希望今天能給大傢再分享一次,梁老師可以嗎?
梁曉聲:我跟我的學生更多的是談社會,談中國人目前經常談的一個詞:人文。這個詞應用得很廣泛,但“人文”非常簡單,就是普遍人的公平、尊嚴和其它的社會權利。公務員就是在社會的末端接觸草根者的一些群體,如果一個人具備人文素養成為公務員,我相信他會處理很多具體的事。我有一位研究生,少數民族,帶薪讀書,我常把我看的社會學刊物,看完之後勾畫齣來給他看,因為他迴去注定要做公務員,我希望我的學生以後能夠在的基層,從好公務員做起,那就是我大的幸福。
要真正讀懂社會必須自己多多實踐
史靜寰:我非常同意梁老師所說的。作為一個老師跟學生的交流應是全方位的,也是多方麵的,我們常常說,教書育人對老師來講,捷徑的是你所承擔的課,但任何一個閤格老師都會意識到,並不能隻在有限的45分鍾課堂教學中,在有限的學科知識和傳授當中跟學生交流,而要以教師自己的為人處事,自己的言行舉止,自己的觀以及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作為一個老師重要的就在於真誠的和學生去交流。
我常常想,這一代人和我們那個時候的區彆就在於經驗,其實很多社會上的經驗不是通過語言的傳授或者老師的告誡而感知。我在上初中時,每天走很遠的路去上學,自己做飯,而且要去老鄉傢買柴火,自己燒竈,去井口打水(這有技術含量)。幾年前我買瞭車,就想去以前走過的地方看看,開著車兩個小時就到瞭,我兒子就說,這麼近的路,你們怎麼會走瞭一個月?所以我現在想,那時的走、看、體驗,可能是我們瞭解社會所不可缺少的。在現代,我們的年輕人應該意識到自己在社會經曆方麵的一些缺陷,這種缺陷就是獨養的孩子在傢裏被嬌慣,在學校裏有各種各樣的具體負擔影響著你們選擇走齣去,而且不安定的社會甚至不安全的環境,也會影響很多傢長對孩子的支持,這些都是你們成長的障礙,但是我希望你們意識到,一個人要真正讀懂這個社會,必須要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腳,自己的感受。
今年暑假我和我的先生開車去瞭西藏,一路上碰到瞭很多睏難,其中一件:我們到瞭格爾木,馬上就要翻越昆侖山、唐古拉山,我們不能一個車貿然行動瞭,於是約瞭幾個車一起走,車主們都比我們年輕,一個30多歲的一傢三口,一個27歲的和25歲的小兩口,我們是大的,奶奶、爺爺級彆的,我們幾個人一起走,年輕的小兩口非常幸福,開著非常好的車,上車前給瞭我們一套打印得非常漂亮的關於西藏、川藏路綫、青藏綫旅行指南,關於我們一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東西,當時我們就說,小夥子真棒,你們把所有的細節材料都準備齊瞭,看來非常有經驗。後來在昆侖山口照相,小夥子穿著短袖,我說不行,你得穿衣服,他說沒事。接下來,他就發燒瞭,開到4800米的高度就不行瞭,把他送到醫院進行輸氧、輸液。而這個小夥子的愛人不會開車,後是我們這兩個爺爺、奶奶級彆的人分彆開車,把他們拉到拉薩。我發現這個小孩子網上和所有現代化的知識無所不能,但生活中的經驗一點都沒有。
梁曉聲:我插一句,這使我想到瞭我的一部小說《知青》在黑龍江拍攝,劇組找到的演員和我們當年差不多,20歲左右。我去看瞭部分樣片,所有的勞動場麵不是勞動,都是錶演,什麼活都不會乾,因此我埋怨導演,你們要培訓,但有一些不應該需要培訓,比如洗衣服。
主持人:兩位老師已經說瞭很多他們對這代年輕人的憂思、印象以及希望,而且也提到瞭作為師長,他們擔負什麼樣的責任和將來怎麼樣做。我也想聽聽在座的各位就剛纔的話題你們是怎麼想的。在上世紀,陳寅恪先生來到清華做瞭一個論壇,講到君子時,梁啓超說到瞭“厚德載物”,後來陳寅恪先生提到瞭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實際上,對這個學校,對這個校園以及其中每個人的敬佩和愛是因為你們是獨立的人,你們有自己的靈魂。所以我想請每位同學講講自己覺得關乎這個時代的自己痛苦,未必是兩位老師已經提到的,也未必是我提到的,而是屬於自己的。
缺瞭“自由思想、獨立精神”,清華校訓被攔腰斬斷?
梁曉聲:你這麼一說,我又想到瞭,清華的四句校訓,現在攔腰截斷成兩句,後兩句很少提,不提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沒有一點錶達的地方還是清華嗎?是齣過梁實鞦、聞一多、潘光旦先生的地方?
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如果清華時代論壇都不談的話,清華、北大這兩所學校都不嚮我們的青年學子談這兩點的話,那中國的教育就拉倒吧,中國的青年也拉倒吧。這兩所學校是要培養齣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還要有高尚品格的學生。中國有那麼多的大學,有那麼多的大學學子,這兩所大學的學子在精神上、思想上和人格上更要有責任做示範,這我的觀點。
學生:謝謝梁老師,我們清華還有一句話叫“行勝於言”,這也是清華學生的一個風格,也許我們不是很強調四個字的一些口號,但我們會努力做得漂亮。
梁曉聲:做也要做,說也要說,大傢都不說,聲音都沒瞭。
就要在青年中強調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這樣我們纔能夠産生齣新人,纔會增強社會的公民意識,而不是一般常識。
什麼叫公民意識?你是公民,是為你服務的,你也要為服務。怎麼樣在這種關係中和互動,中國現在需要這樣的青年,需要明白這一點的人。
80後一代的痛苦是與心靈貧瘠抗爭
學生:謝謝梁老師,您說的這些話,我會嚮我們的校領導做一些反饋。迴到前麵剛剛所說的話題,我非常同意兩位老師的觀點,我想請問老師一個問題,您真的覺得社會貧富差距或者說曆史與現代的差距,會使人的經驗和成長經曆不公平嗎?
梁曉聲: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舉一個例子,委內瑞拉總統曾經發布過一條法令,不允許電視裏播放價值超過8美元以上的兒童玩具。為什麼?因為頻繁播放會大大傷害那些根本就不能為孩子買起玩具的母。看看我們現在電視是什麼樣的,貧睏地區、救災地區鏡頭剛一轉過來,馬上就打房地産、珠寶、首飾的廣告,碩大的鑽戒戴在女性手指上,女性就說,這是我的愛。
學生:謝謝梁老師,我想請問您,這樣的現象,真正的錯誤在於珠寶商嗎?導緻貧睏的罪魁禍首是在珠寶商嗎?這是我的一個想法。當今社會發展到程度,不可避免會齣現矛盾,因為這不是我們想象齣來的一個事件,而我想告訴老師的是,我在讀您一些關於北大荒作品時,有這樣一個體驗,您那一代人所經曆的痛苦是如何與貧瘠土地、生活抗爭,而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曆的痛苦很可能是與心靈貧瘠抗爭。
主持人:你知道你的心靈為什麼會貧瘠嗎?
學生2:那您知道他們那個時代的土地會如此貧瘠嗎?
主持人:我知道。
學生:我想告訴老師和大傢的是,之所以稱之為時代,是因為它的不可復製性,你沒有辦法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痛快。
梁曉聲:痛快?你肯定不是來自偏遠農村,傢裏生活比較安逸,從小受過寵愛,基本上是想要什麼東西都能要到,你的爸爸、媽媽不會是我剛纔所舉委內瑞拉例子裏的爸爸媽媽,因為你活得痛快,但你可知道中國人有多少活得不痛快嗎?
學生:我選擇新聞與傳播學院,就是想用我一己之力,因為我沒有辦法反對我的傢庭,我的媽媽對我是很寵愛,給我所有想要的東西,我要的書她就幫我買到,所以我想用所有的資源去支撐這個,錯誤不在於一個有多少富人,而在於這些有能力的人能不能為做齣一些事,我想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該做的事,謝謝老師。
新聞人要記住新聞是社會公器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姑娘講得很好,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就讀的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所以要特彆溝通一下,當你過多的關注你自己這一代人心靈是否貧瘠時,你的眼光可能就看不到彆人的痛苦,在當代中國鄉村社會所不能讓你理解的很多不平等的東西,是你現在看不到的。
梁曉聲:你將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新聞傳播人?新聞是社會公器,這個社會公器肩負著使我們的人民過上公平的、人人都感覺到正義的和有尊嚴的生活,這是新聞傳播人的大責任,在完成責任之後,再去體會你的痛快。
主持人:謝謝梁老師,對女孩子來說,這個話稍微有點重,梁老師不是為瞭誇奬一個人,是希望媒體起到這樣一種作用,媒體是這個社會的監督者和守望者,是第四權力,所以更多的要把來自於官方灌輸給我們那些東西拋開,自己獨立的、審慎的審視這個究竟有什麼樣的問題。就像那個女孩說的一樣,傢庭富裕不是她的問題,媽媽對她好是她的幸運,於是她有這樣的力量、心智、智慧以及她的成績、美貌來到這裏,學習這樣的一種專業,到社會上承擔這樣一種責任。
學生:就在前幾天我們的院長範敬宜老師過世瞭,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越接近基層就越接近真相。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培養齣來的人纔是“麵嚮主流,培養高手”。我們不缺少娛樂節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大時代與個人命運 9787510814570 騰訊網燕山大講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