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編中文工具書
定價:48.00元
作者:劉曉軍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75642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編中文工具書 》是中文係為本科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中文工具書》的配套教材,目的在於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及部分跨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提供從事學術研究的基本參考書目,並培養學生動手查閱資料以及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
目錄
講綜閤類工具書
一、書目提要
1.《漢書·藝文誌》
2.《隋書·經籍誌》
3.《崇文總目》
4.《郡齋讀書誌校證》
5.《遂初堂書目》
6.《直齋書錄解題》
7.《四庫全書總目》
8.《增訂書目答問補正》
9.《清代禁毀書目(補遺)》
10.《讀書敏求記》
11.《販書偶記》(附《販書偶記續編》)
12.《中國叢書綜錄》(附《中國叢書綜錄補正》、《中國叢書綜錄續編》)
13.《中國善本書提要》(附《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
14.《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15.《敦煌遺書總目索引》(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
16.《同書異名通檢》(增訂本)(附《同名異書通檢》)
二、叢書類書
1.《十三經注疏》
2.《四庫全書》
……
作者介紹
劉曉軍,2007年6月博士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係,2009年6月從中山大學中文係博士後流動站齣站,進入華東師大中文係古代文學教研室工作。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昆山市文化發展基金一項;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一項。齣版專著三部,發錶CSSCI論文二十餘篇。
文摘
序言
第一段 這本書,拿到手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那簡潔卻又不失厚重的封麵設計,那種帶著油墨香氣的紙張觸感,瞬間就讓人感覺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學術之作。我本來是衝著特定領域的一些前沿理論來尋找參考資料的,沒想到在閱讀過程中,被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態度深深吸引瞭。尤其是在涉及到某些曆史文獻的考證部分,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我不得不暫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精確捕捉到那些微妙的語境差異的。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匯編,更像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智力遊戲,作者無疑是這場遊戲中技藝高超的棋手。雖然我個人更關注的是當代語言的實際應用,但即便是站在宏觀視角下審視,這本書也為我搭建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讓我能更清晰地理解當前研究熱點的來龍去脈。它對傳統研究方法的梳理,也讓我反思瞭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慣性思維,是時候進行一次徹底的“內部校準”瞭。
评分第五段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覆蓋麵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關注瞭核心的、主流的語言現象和術語,對於一些邊緣化、處於快速發展變化中的語言應用領域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和收錄。這種與時俱進的態度,是工具書生命力的關鍵。我最近在研究某一新興社交媒體用語的規範性問題時,原本以為這本書可能偏嚮傳統,結果意外地在其中找到瞭相關的討論和界定,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路,也讓我意識到,即便是看似傳統的工具書,也能成為前沿探討的有力支撐。作者對語言動態變化的敏感度,確實體現瞭高水平的學術前瞻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不僅是“已知”的知識,更是引導我們如何去“認識”那些正在發生的、尚未完全定型的語言變遷的有力工具。它是一把鑰匙,能開啓通往更廣闊語言世界的門扉。
评分第四段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所謂的“工具書”更像是電子數據庫的文字搬運工,缺乏真正的思想提煉和體係構建。而這本書明顯高齣一個層次,它不僅僅是信息的羅列,更像是構建瞭一個知識的“生態係統”。作者在各個條目之間巧妙地設置瞭交叉引用和主題索引,形成瞭一個復雜但又井然有序的知識網絡。我發現,當我查閱A條目時,它會引導我去思考B和C,最終形成一個關於特定語言現象的完整認知閉環。這種體係化的編排,對於需要進行深度研究的學者而言,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它避免瞭碎片化學習的弊端,強迫讀者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雖然這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但最終的迴報是知識結構上的鞏固和思維深度的拓展,遠非單純的詞條查詢所能比擬。
评分第三段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的齣品果然帶著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字體選擇得恰到好處,行距和頁邊距都保證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性,這對於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在內容組織上,它似乎在努力平衡“權威性”與“普及性”之間的矛盾。一方麵,它收錄瞭大量經過嚴格學術驗證的第一手資料和精確的引文注釋,保證瞭其作為工具書的可靠基石;另一方麵,它又避免瞭過度陷入純粹的學術術語泥潭,大量的釋義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哪怕是跨學科的讀者也能順暢閱讀。我記得有一次半夜查閱資料,遇到一個讓我睏擾許久的詞條解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既尊重瞭曆史原意,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理解的視角,這種處理方式體現瞭編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高的職業素養。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並且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發現的“良師益友”。
评分第二段 說實話,我對工具書的期望通常是“拿來即用”,能夠迅速解決眼前的具體問題,比如某個生僻詞的準確用法或者某個專業術語的標準譯法。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相當齣色,信息的檢索效率極高,分類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接觸這方麵內容的新手,也能很快找到北。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手法,往往是將一個概念放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或不同的學術流派中進行對照闡述,這樣一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變得極其立體和豐滿瞭。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某個古代句法結構變化的部分,作者用清晰的圖錶和層層遞進的論述,將一個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講得透徹明白,讀完後感覺豁然開朗,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這種知識的“可視化”處理能力,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它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深度學習變得觸手可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